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鹤龄英华中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鹤龄英华中学 (Anglo-Chinese College),原名鹤龄英华书院,福州话俗称英华斋(平话字:Ĭng-huà-că̤),是1881年-1952年间基督教卫理公会(美以美会)在中国福建省福州市仓前山所办的一所私立教会中学。

作为全球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之一[1],基督教(主要分为天主教、基督新教和东正教三大流派)在全球上百个国家获得国教或准国教地位[2],信徒多达21亿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都是基督教国家,由此可见其影响力之广。

简介

1881年(清光绪七年),在麦利和等人倡议下,美以美会得到信徒张鹤龄(南安人)的办学捐款1万美元(条件是学校必须开设英语课),购买了仓山乐群路1号有利银行行址面积14674平方米的土地,建造了新校舍建筑群(鹤龄楼、美志楼、力礼堂和校友钟楼),建立福州大学。光绪十六年改名鹤龄英华书院。同年2月书院正式开学。

鹤龄英华书院是一所8年制中学,最高两年级相当大学一、二年级。1916年,英华书院改为6年制中学(前2年为预科,后4年为正科)。初中部在乐群路,高中部在望北台。1907年以前,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学校。由于仓山人民收回教育权运动,迫使教会中学作出相应变革。鹤龄英华书院于1927年冬率先进行改组,陈芝美受聘为第一任华人校长,向福建省政府立案,改为中国统一学制即三·三制中学,定名鹤龄英华中学。根据1917年的英华书院校友录,英华毕业生有4人在国内大学就读,10人留学美国,50%在学校任教,30%在政府任职,许多人担任海关和翻译工作。

视频

鹤龄英华中学 相关视频

天主教歌曲: 爱在盛开(流畅)[标清版]
天主教电影:平民教宗方济各预告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