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鸚嘴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鸚嘴魚,也叫鸚鵡魚,是台灣觀賞魚養殖者偶然中用雄性的紅魔鬼魚(厚唇雙冠麗魚)與雌性的紫紅火口(粉紅副尼麗魚)雜交而成的觀賞魚。

因為公鸚鵡魚和母鸚鵡魚染色體無法配對,因此公鸚鵡魚不能給母鸚鵡魚受精。

而用雄性的紫紅火口去雜交雌性的紅魔鬼魚可以獲得體型寬碩而且會起頭的金剛鸚鵡魚。[1]

如果用會起大頭的雄性邁達斯魚(橘色雙冠麗魚)去雜交雌性的紫紅火口,就會獲得體型長寬比接近1:1而且會起頭的財神鸚鵡魚以及頭部上方曲線平滑的元寶鸚鵡魚。

餵食富含蝦紅素的飼料會使魚只表現鮮紅,非常討喜。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 厚唇雙冠麗魚與粉紅副尼麗魚雜交種

拉丁學名: Amphilophus labiatus x Paraneetroplus synspilus

別稱 : 鸚鵡魚、血鸚鵡 , 界 : 動物界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e

形態特徵

鸚鵡魚,因為顏色跟鸚鵡一樣絢麗聞名,體色不一。同種中雌雄差異很大,成魚和幼體魚之間差別也很大。

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主要鸚嘴魚有帶紋鸚嘴魚(Callyodonfasciatus),長46公分(18吋)。

雄魚為綠橙或綠紅兩色,雌魚為藍色和黃色相間。

大西洋的種類有王后鸚嘴魚(Scarusvetula),體長約50公分(50吋),雄性體色藍,帶有綠、紅與橙色,而雌魚呈淡紅或紫色,有一白色條紋。

該魚體呈長圓形,甚側扁。頭短而高,背緣呈銳嵴狀,口中大,前位,能伸出,出頜齒1行,錐狀,內側常具1行至數行小齒,前端各上大犬齒1對,口角無犬齒。

前鰓蓋骨光滑,體被中大圓鱗,頰部一般無鱗或僅在眼後下方有鱗.

側線中斷,側線鱗18~22+4~6。背鰭Ⅱ,Ⅶ~12~13,第1和第2鰭棘延長呈絲狀,與後方各鰭棘相距頗遠,有很低的鰭膜相連,臀鰭Ⅲ~11~13,尾鰭圓形。

體側具4條橫帶,背鰭第6~7鰭棘下方1黑斑。

種群特性

鸚鵡魚生活在珊瑚礁中,每當漲潮的時候,大大小小的鸚鵡魚披着綠瑩瑩、黃燦燦的外衣,從珊瑚礁外的斜坡的深水中游到淺水礁坪和澙湖中。

食性

鸚鵡魚有特殊的消化系統。鸚鵡魚用它們板齒狀的喙將珊瑚蟲連同它們的骨骼一同啃下來,再用咽喉齒磨碎珊瑚蟲,然後吞入腹中。

有營養的物質被消化吸收,珊瑚的碎屑被排除體外。鸚鵡魚的咽喉齒不象牙齒一樣尖利,而是演變為條石狀,咽喉齒的上頜面上凸起,正好和下面的凹處相吻合。

上、下頜上各生長着一行又一行的細密尖銳的小牙齒。小牙齒密密地排列形成了許多邊緣銳利的板。

每當一大群鸚鵡魚游過,一條條珊瑚枝條的頂端被切掉,露出斑斑白茬。

攻擊性

鸚鵡魚是很具備攻擊性的,喜歡追逐驅趕別類的魚兒,飢餓的時候會吃小魚小蝦,鸚鵡可以和地圖 戰船 藍鯊 等魚混養,不能與體積小的魚兒混養。

視頻--- 這麼大的魚缸居然養了一大群鸚鵡魚,真是白瞎這麼大的魚缸了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