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鹿梨 | |
---|---|
图片来源 |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9284400&sid=9618618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鹿梨 汉语拼音:Lù Lí |
鹿梨,中药材名。本品为蔷薇科植物豆梨的果实。性味酸涩;寒;无毒。归经:大肠经。功能主治为:煨食治痢。[1]
目录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鹿梨
拼音名:Lù Lí
英文名:Fruit of Callery Pear
别名:檖、赤罗、罗、山梨、阳檖、鼠梨、赤萝、树梨、酸梨、野梨、糖梨、杜梨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yrus calleryana Decne.
出处
出自《本草图经》。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豆梨的果实。
采收和储藏
8-9月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
原形态
豆梨 乔木,高5-8m。小枝粗壮,圆柱形,幼嫩时有绒毛,二年生枝条灰褐色。单叶互生;叶柄长2-4cm,无毛;托叶纸质,线状披针形,长4-7mm,无毛;叶片宽卵形至卵形,稀长椭卵形,长4-8cm,宽3.5-6cm,先端渐尖,稀短尖,基部圆形至宽楔形,边缘有钝锯齿,两面无毛,花两性;伞房总状花序,具花6-12朵,直径4-6mm,总花梗和花梗均无毛,花梗长1.5-3cm;苞片膜质,线状披针形,长8-13mm,内面具绒毛;花直径2-2.5cm;萼筒无毛;萼片5,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长约5mm,外面无毛,内面具绒毛,边缘较密;花瓣5,卵形,长约13mm,宽约10mm,基部具短爪,白色;雄蕊20,稍短于花瓣;花柱2,稀3,基部无毛。梨果球形,直径约1cm,黑褐色,有斑点,有细长果梗。花期4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1800m的山坡、平原或山谷杂草中。
性状
果实类球形,直径约1cm。表面黑褐色,光滑,少有皱缩纹,先端微凹,周边不突起,基部有长2-4cm的果梗。质坚硬,果肉薄,褐色,横切面可见2-3室。气微,味酸、微甜。
化学成分
含水分75-80%,糖约15-20%。
性味
酸涩;寒;无毒
归经
大肠经
功能主治
健脾消食,涩肠止痢。主饮食积滞,泻痢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各家论述
《本草图经》:煨食治痢。[2]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