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陶洋江家古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鹿陶洋江家古厝是臺南市政府依文資法登錄的「聚落」,是保存相當完整的閩南宅院建築,依照家族記載,江家約於西元1721年清朝康熙時期自福建漳州詔安縣,遷移至現址楠西區鹿陶洋,傳承至今24代。
江家聚落10餘代未分家,除了家族用委員會與公司管理聚落外,江家古厝目前仍有20餘戶,整個古厝群包括土角厝、磚墻、鐵皮屋、混凝土墻、竹編墻等建築類型,總共有130多棟房屋,雖然有更新重建,但都須依照聚落規範來進行整建,更有多棟百餘年歷史老屋。聚落前月眉形的蓮花池,仍維持200多年前的舊形制,是過去江家古厝必備的貯水池。江家古厝在1993年就投入社區營造的行列,直至今天依然維持閩南傳統農業聚落的樣貌,在此可窺看曾文溪流域早期農家生活之樣態。[1]
景點介紹
位於臺3線臺南玉井、楠西間的江家古厝,是公認全臺最大且保存相當完善的傳統閩南式大型傳統農村聚落,佔地3.5公頃的古厝聚落,保留了200年歷史的土角厝、竹編厝,以及日治時代的紅磚屋、洗石子屋,仿佛是臺灣300年來農家建築變遷的縮影。
最大特色是10幾代聚居而未分家,保留了「宋江陣」的歷史文化,整個聚落由公司管理,嚴禁蓋高樓。江家子孫繁衍卻始終維繫傳統農業社會家族結構。
整個古厝充滿歷史文化意義,可謂活的聚落博物館,江家古厝目前仍有20餘戶,整個古厝群包括土角厝、磚墻、鐵皮屋、混凝土墻、竹編墻等10餘種建築格式,130多棟房屋,有的雖已更新重建,但多數為20年以上屋舍,更有多棟百餘年歷史老屋;屋前月眉形的蓮花池,仍維持200多年前的舊形制,是過去農家必備的貯水池。[2]
在台3線開車奔馳而過絕對不能忽略這裡,因為拍攝電影總舖師而爆紅的經典場景,江家古厝是保存非常完整的聚落,祠堂公廳的中軸四進三院,子孫居住的左右廂房左六右七象徵13條龍,最外圍就是雞舍豬寮等。
300多年來不斷傳承下去,直到現在都還有江家後代居住在這裡,現還有20餘戶共約百人居住,大多是老人家與小孩。宗祠堂看出來,會見到中間有圓形的黑色的地板,連接著從樓梯至另一堂共有17塊的石頭地板,住在江家古厝的老阿嬤現身說法。
以前她們嫁進來時,是坐著轎子來到這個圓形的地板中央落轎,然後走剩餘的7階石頭地板進祠堂拜祖先,至於為何要走7階等數字由於年代久遠,阿嬤說他也不大記得了,只知道是取吉數,每個嫁進江家的媳婦們,現在都還有此傳統,只是現在已經改搭轎車了。
來楠西非常值得細細逛一次的老聚落,裡面現在還有住戶居住,所以請不要喧嘩,記得跟老人家們打個招呼,拍照也請尊重住戶。[3]
位於臺三線台南玉井、楠西間的江家古厝,是公認全臺最大且保存相當完善的傳統閩南式大型傳統農村聚落,鹿陶洋江家聚落210公尺深,160公尺寬,占地3.5公頃,保留了200年歷史的土角厝、竹編厝,以及日治時代的紅磚屋、洗石子屋,仿佛是臺灣300年來農家建築變遷的縮影。
江家聚落為台灣十分罕見的大型單姓傳統聚落,江家祖先12世江如南與其家族攜帶東峰大帝(江寬山)香火及卜杯一付,約於西元1721年清朝康熙時期)自福建漳州詔安縣,遷移至現址楠西區鹿陶洋,傳承至今24代。
最大特色是10幾代聚居而未分家,保留了「宋江陣」的歷史文化,整個聚落由公司管理,嚴禁蓋高樓。江家子孫繁衍卻始終維繫傳統農業社會家族結構。
整個古厝充滿歷史文化意義,可謂活的聚落博物館,江家古厝目前仍有20餘戶,整個古厝群包括土角厝、磚墻、鐵皮屋、混凝土墻、竹編墻等10餘種建築格式,130多棟房屋,有的雖已更新重建,但多數為20年以上屋舍,更有多棟百餘年歷史老屋;屋前月眉形的蓮花池,仍維持200多年前的舊形制,是過去農家必備的貯水池 [4]
交通資訊
地址: 台南市楠西區鹿田裡鹿陶洋61號
自行開車:
(1) 中山高下永康交流道,接臺20線往新化直走即抵。
(2)國道3號於下官田系統轉臺84線,下玉井端,循臺3線往北,於鹿田派出所右轉進入即可抵達。
大眾運輸:
台南火車站搭乘「綠幹線」至「玉井」站,或由善化火車站搭乘「橘幹線」至「玉井」站,再轉搭「綠20」、「綠22」~「綠25」至「鹿陶洋」站下車,步行約三分鐘即可到達。[5]
視頻
【文化行腳】百年傳統 鹿陶洋江家古厝
南瀛百景-鹿陶洋江家古厝
臺南楠西鹿陶洋江家聚落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