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麥瓶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麥瓶草

中文名稱 麥瓶草

學名 Silene conoidea L.

別稱 米瓦罐、淨瓶、麵條棵、麵條菜、香爐草等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原始花被亞綱

目 中央種子目

亞科 石竹亞科

族 剪秋羅族

亞族 蠅子草亞族

組 錐萼組

命名者及年代 L.,1753

保護級別 《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無危(LC)

麥瓶草,別名:淨瓶米瓦罐,拉丁文名:Silene conoidea L. 石竹科、石竹屬一年生草本。廣泛分布於亞洲、歐洲和非洲。在中國分布於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各省區,西至新疆和西藏。常生於麥田中或荒地草坡。

麥瓶草集食用、藥用及觀賞價值於一體。麥瓶草食用部位為肥嫩的葉片和幼莖,味甜鮮美,富含維生素、氨基酸和人體所需的多種礦物質,營養豐富;麥瓶草全草可入藥,有潤肺止咳、涼血止血的功效。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20-60cm。全株被腺毛。主根圓柱細長。莖直立,節明顯而膨大,叉狀分枝。基生葉匙形;莖生葉對生,橢圓披針形或披針形,長5-8cm,寬5-10mm,先端鈍尖,基部漸窄,全緣。花兩性;1-3朵成頂生及腋生聚傘花序,花梗細長;花萼長錐形,上端窄縮,下部膨大,有30條明顯細脈,先端5齒裂;花瓣5,粉紅色,三角倒卵形,長於萼,喉部有2鱗片;雄蕊10;子房上位,花柱3,細長。蒴果卵形,3-6齒裂或瓣裂,包圍於長錐形宿萼中。種子腎形,有成行的瘤狀突起,以種臍為圓心,整齊排列成數層半環狀。花期4-5月,果期5-6月。[1]

分布區域

分布於華北、西北、西南及長江流域。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000m以下的麥田中或荒草地。

主要價值

食用

麥瓶草食用部位為肥嫩的葉片和幼莖,味甜鮮美,富含維生素、氨基酸和人體所需的多種礦物質,營養豐富。2012年,中國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引進麥瓶草在南京等地試種,麥瓶草表現出耐低溫、抗寒的特性,適合冬、春季栽培,是一種亟待開發推廣的新型綠色保健蔬菜。

醫藥

拼音Mài Pínɡ Cǎo

別名淨瓶、香爐草、米瓦罐、梅花瓶、麵條菜、廣皮菜、瓢咀、甜甜菜、麥石榴、油瓶菜、羊蹄棵、紅不英菜、胡炳菜、麥黃菜、燈籠草;燈籠泡;瓶罐花

出處出自《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來源藥材基源:為石竹科植物麥瓶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ilene。Cnoidea L.[pleconax conoidea(L.)Sourkova

採收和儲藏:春、夏季採收全草,洗淨,曬乾。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3000m以下的麥田中或荒草地。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北、西北、西南及長江流域。

性狀

性狀鑑別 全草密生腺毛,長20-60cm。主根細長,略木質。莖中部以上分枝較多。葉對生,基生葉略呈匙形,莖生葉披針形或矩圓形,基部闊,稍抱莖,具毛茸。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花紫色或粉紅色。蒴果卵形,具宿萼。種子多數,有疣狀突起。氣微,味淡。

顯微鑑別 粉末特徵:葉粉末黃綠色。①上、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或稍彎曲,氣孔直軸式及不定式。②非腺毛2-5細胞,以2-3細胞者為多,長84-500μm,直徑17-60μm,壁厚,表面疣點明顯。③草酸鈣簇晶分布於葉肉細胞中,直徑31-66μm,另有少數草酸鈣方晶,直徑約7μm。④導管主為螺紋,可見網紋及孔紋導管,直徑8-27μm。

性味甘;微苦;性涼

歸經心;肝經

功能主治養陰;清熱;止血調經。主吐血;衄血;虛癆咳嗽;咯血;尿血;月經不調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燉肉雞。

各家論述

1.《民間常用草藥匯編》:養陰除熱。治虛弱咳嗽。

2.《陝西中草藥》:止血,調經活血。治鼻衄,吐血,月經不調。

摘錄中華本草[2]

參考資料

  1. 麥瓶草,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麥瓶草,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