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麦都思沃尔特·亨利·梅德赫斯特(英语:Walter Henry Medhurst,1796年4月29日-1857年1月24日),旧译麦特赫斯脱,汉名麦都思,英国传教士,自号墨海老人,汉学家。

天主教,圣公会[1]和东正教中,有些信徒会将圣人[2]的名字作为自己儿女的名字;有些则会在受洗后,领受圣人的名字。此举期望藉所属之圣人,能为带有自己名字的信徒祝福和祷告。有些圣人会有纪念日,纪念日的命名也会冠以圣人的名字。

目录

简介

1796年生于英国伦敦。麦都思在伦敦学会了印刷技术。1816年被英国伦敦会派往马六甲。麦都思在马六甲学会马来语、汉语和多种中国方言,并帮助编辑中文刊物《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9年,麦都思在马六甲被任命为牧师,在马六甲、槟城和巴达维亚传教,并用雕版法和石印法先后印行30种中文书籍。麦都思在马来亚期间除了发表各种中文和马来文的传教册子之外,还专心研究中国的历史和文化。1838年麦都思在伦敦发表他的研究成果,一部将近600页的书《中国的现状与传教展望》,向欧洲人深入地介绍中国的历史和文明。

1843年麦都思代表伦敦会到上海,是第一个到上海的外国传教士。1843年和美魏茶、慕维廉、艾约瑟等传教士在上海创建墨海书馆,印刷出版中文书籍。麦都思在墨海书馆得王韬协助,将圣经翻译成中文(深文理圣经)。

1845年3月,麦都思在吴淞江畔一个小镇住宿。第二天,入乡随俗,前额剃光,后脑安上假辫子,戴上墨晶眼镜,身穿中国老百姓的衣服,头戴瓜皮小帽,褡轮船去江浙桑蚕和茶叶产地,调查桑树的栽培技术、养蚕技术和采茶、制茶技术,写出《中国内地一瞥─在丝茶产区的一次旅行所见》一书。

他在山东路一带建立的伦敦会的分部,包括墨海书馆、天安堂和仁济医院,被人称为“麦家圈”。1848年3月,麦都思违反清政府规定至青浦传教,与当地漕运水手发生冲突,发生青浦教案。1854年八月,与王韬、慕维廉同游苏州东山,登临莫厘山最高峰;同年当选为工部局第一届董事。1856年麦都思离任回国。1857年,在伦敦逝世。

1904年,伦敦会为纪念麦都思,在上海虹口兆丰路(高阳路)设立麦伦书院(麦伦中学)。过去,上海公共租界有一条以他(或其子)命名的马路——麦特赫斯脱路(Medhurst Road),即今天的泰兴路。

麦都思的儿子麦华陀爵士(Sir Walter Henry Medhurst)曾任英国驻上海领事。

视频

麦都思 相关视频

《耶路撒冷三千年》: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宗教圣地?
两大基督宗教融合—天主教和东正教合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