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麻柳嘴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麻柳嘴镇位于巴南区东北边陲,北、东北与长寿区相邻,东携涪陵,南与巴南区双河镇接壤,西与渝北区隔江相望,是全区三峡移民任务最重的镇。麻柳嘴镇辖10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7981人(2017年),5所中小学;幅员面积77.9平方千米,耕地26558亩,林地2.5万余亩。

1998年以来,在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团结和带领全镇广大干部、党员和人民群众,紧紧围绕“富民强镇”、加快改革开放和推进现代化建设这条主线,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克服困绕发展的重重困难,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使麻柳嘴山乡面貌焕然一新。麻柳嘴镇属于库区移民镇,享受库区优惠政策,新建的重钢厂与之毗邻,其辐射带动效果十分明显。麻柳嘴镇水陆交通便利,镇政府所在地与重庆茶园新区相距34公里,与长寿长江大桥相距8公里,与渝怀铁路相距2公里,与渝利铁路相距3公里,南涪高等级公路贯穿全境,有长江河岸线18公里。麻柳嘴镇建有千吨级标准码头一个,河岸线多处适宜修建码头、船厂。[1]

历史沿革

麻柳嘴镇驻地麻柳嘴,据传十六世纪中期麻柳嘴栽植有许多麻柳树,且地处长江边20米左右高的崖上,两旁有沟,其形如嘴状,故名麻柳嘴,后发展为集市,名麻柳场。清乾隆《巴县志》载:“仁里麻柳嘴,七甲,离城百五十里,一四七期。”清末设麻柳场,民国初仍旧,后改里,1927年6月设麻柳乡。1935年称麻柳联保。1940年复名麻柳乡。解放初设麻柳乡,1952年12月划出部分辖区分别建天池、清溪、平桥三乡。1954年4月,平桥乡裁减并入麻柳乡。1956年1月,天池、清溪二乡撤销并入麻柳乡。同年11月,划辖区恢复清溪乡。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时,清溪、麻柳乡并建麻柳公社。1959年2月,麻柳公社改称麻柳管理区,同年5月又划出原清溪乡辖区增设清溪管理区。1960年12月麻柳管理区改称麻柳公社。1961年7月,划辖区增设天池公社。1981年8月,麻柳公社更名为麻柳嘴公社,1982年称麻柳嘴乡。1993年12月麻柳嘴、天池乡合并建立麻柳嘴镇。2001年7月,乡镇街道建制调整,撤销清溪乡并入麻柳嘴镇。

自然地理

麻柳嘴镇位于东经105°13'—110°18'、北纬28°06'—32°19'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候在18℃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6-8℃,夏季平均气温在27-29℃,日照总时数1000-1200小时,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温润多阴、雨热同季,常年降雨量1000-1400毫米,春夏之交夜雨较多。

旅游发展

麻柳嘴镇的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有佛教名胜木鱼山,景色优美;水淹凼水库,风景怡人;白银洞水库,湖心小岛怪石林立老君庙临香寺香客游人不断。

麻柳嘴镇位于长江岸边的迎春石刻录了南宋绍兴年间巴县状元冯时行,明代进士谢政、兵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王应熊等人题词10余处。迎春石石刻长年淹没在江水中,要在百年一遇的春季枯水期,石刻才能露出水面,极具气象、水文、文物价值。迎春石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巴南区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水下文物遗产。

乡镇经济

麻柳嘴镇着手创建“麻柳长江工业园”,全力推进“三横三纵”的交通网络建设,把麻柳嘴镇打造成为平安和谐、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工业经济强镇。麻柳嘴镇明显的区位优势,良好的投资环境必将使麻柳嘴镇成为一片投资发展的热土。2002年,麻柳嘴镇全镇国民生产总值10299万元,农业生产总值5454万元,乡镇企业生产总值5845万元,工业生产总值2050万元,财政收入1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27元;除财政收入外,分别比1997年增长29.8%、10.89%、94%、94%和32.6%。

农业发展

麻柳嘴镇的名特产品有“山君”牌榨菜名扬海内外,出口日本,“清江”茶叶誉满巴南。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富民强镇目标。麻柳嘴镇在海拔800米的赚宝、水淹凼、三合土、感应村高山一线,利用丰富的矿山资源大力发展采石场;同时发展种养殖业,建成优质金丝大枣基地8000亩,密本南瓜基地1080亩,香菇产值超过300万元,山羊基地养羊已达2000只,养羊大户5户,最多的大户已达800只。

麻柳嘴镇在公路沿线的平桥、回龙寺、时兴、鱼藏溪、牌楼、剑山等村的公路两侧发展果树生产,建成脆红李、大枇杷水果基地1280亩,生姜基地800亩;同时大力发展畜禽生产,溪河养鸭年产达30万只以上。

麻柳嘴镇在长江沿岸各村利用农民长期种植蔬菜的习惯和经验,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在长江沿岸的梓桐、望江、八角、牌楼村已建春季蔬菜基地8000余亩,伏淡季蔬菜基地5000亩,农民种植蔬菜的年收入已超过1800万元;同时与重庆市农科所签订了科技共建协议,把科技引进农户,保证蔬菜优质高产。

历史文物

迎春石水文石刻,位于重庆市巴南区麻柳嘴镇长江主航道南侧礁石上,上下石距50米,兀立江心。宋代以前,无留有任何遗迹,宋绍兴年间状元冯时行开启刻石留题后,元、明、清有识之士,赋诗留题,旱刻石鱼标迹,以示后人。上下迎春石,远眺望凝是水中之舟,上石长19米,宽8米,下石长27米,宽13米,其面凹凸不平。上下石刻有宋至清代文人墨客题记十余幅,从右至左,竖行楷书体,行列、字数排列不均,多者百余字,少者二、三十字,随刻石头位置、形状而定。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在重庆巴南区麻柳嘴镇梓桐坝村,发现了墓葬区占地达600平方米的一座明墓,目前已清理出一座夫妻合葬墓和5件石生像。

李文进生于明朝正德八年(1508年)为四川巴县人。历任衢州府(今浙江衢县)推官、给事中、浙江按察副使、山西按察使、大同右卫、副都御史、宣大总督等职。明代有重庆籍兵部尚书10位,李文进就是其中一名。

李文进一生立功无数,曾往宣大山西诸镇清查军饷、也曾弹劾贪官、开河通运道、抗击倭寇……1562年,54岁的李文进去世。

“这个墓葬是目前重庆保存最好的高级墓葬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关视频

巴南最美镇街评选之麻柳嘴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