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狗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麻辣 狗肉[1], 东北菜,主料是狗肉,主要烹饪工艺是炒。成品色泽油亮,味微麻辣,肉质软烂,软滑,香、麻、辣、咸,多作 冬令补品。一般人皆可食用;老年人更佳。适于腰膝冷痛、 小便清长、小便 频数、浮肿、耳聋、阳痿、 脘腹胀满、腹部冷痛者食用。
制作食材
新鲜狗肉、干红辣椒各适量,花椒10粒,猪油、盐、酱油、麻油、淀粉、葱蒜片、姜末、味精各适量。
制作步骤
1、将狗肉放在清水中浸泡3~4小时,捞出控净水。切成片,装碗内,加少许水淀粉抓匀浆好。干红辣椒去蒂去籽,切成细丝。
2、坐锅,加多量猪油,烧至五成热时,将浆好的狗肉片倒入锅内滑散,视肉片色白滑透时倒人漏勺内,控净油。
3、原锅留底油,用葱、姜、蒜炝锅,再放人狗肉片,加盐、酱油、汤适量翻炒至熟,点味精,出锅装盘。4、辣椒丝炸一下,倒入原锅加麻油少许烧热,放入花椒粒稍炸一下,捞出不要,倒入盘内的狗肉片上即可。
注意事项
刚被宰杀的狗,因有土腥气味,不宜立即食用。烹制前,先把狗肉用盐渍一下,然后取出切成块,再以清水充分洗净。可去除狗肉的膻味。
营养价值
狗肉,味道醇厚,芳香四溢,所以有的地方叫香肉,它与羊肉都是冬令进补的佳品。狗肉营养价值很高,每100克狗肉含蛋白质14.5克,脂肪23.5克,可与牛肉、猪肉相媲美,而且含有钾、钙、磷、钠及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是理想的营养食品。
中医认为狗肉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入药疗疾的效用。狗肉味甘、咸、酸、性温,具有补中益气、温肾助阳之功。汉族民间的说法是狗肉可以壮阳,所以狗肉多作冬令补品。
《普济方》说狗肉"久病大虚者,服之轻身,益气力。"《本草纲目》中载,狗肉能滋补血气,专走脾肾二经而瞬时暖胃祛寒'补肾壮阳',服之能使气血溢沛,百脉沸腾。故此,中医历来认为狗肉是一味良好的中药,有补肾、益精、温补、壮阳等功用。民间也有了"吃了狗肉暖烘烘,不用棉被可过冬"、"喝了狗肉汤,冬天能把棉被当"的俗语。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狗肉中含有少量稀有元素,对治疗心脑缺血性疾病,调整高血压有一定益处。狗肉还可用于老年人的虚弱症,如尿溺不尽、四肢厥冷、精神不振等。
1. 狗肉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蛋白质质量极佳,尤以球蛋白比例大,对增强机体抗病力和细胞活力及器官功能有明显作用;
2. 食用狗肉可增强人的体魄,提高消化能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性功能。狗肉还可用于老年人的虚弱症,如尿溺不尽、四肢厥冷、精神不振等。冬天常吃,可使老年人增强抗寒能力。
一般人皆可食用;老年人更佳。
适于腰膝冷痛、小便清长、小便频数、浮肿、耳聋、阳痿、脘腹胀满、腹部冷痛者食用;
凡患咳嗽、感冒、发热、腹泻和阴虚火旺等非虚寒性疾病的人均不宜食用;
脑血管病、心脏病、高血压病、中风后遗症患者不宜食用;大病初愈的人也不宜食用。
烹饪时,应以膘肥体壮、健康无病的狗为佳,疯狗肉一定不能吃。
把狗肉的品质和皮色联系起来,说"一黑,二黄,三花,四白"。但也有人认为"黄狗为上, 白狗次之, 黑狗为下"。
1、水煮法:将狗肉放入冷水中用大火煮沸,然后倒去水,再将狗肉切成块状或片状。狗肉经过这样处理,再烧炒就没有膻味了。
2、煸炒法:烧热油锅后,把肉块投入煸炒,狗肉中的水分就会不断渗出,直到锅干肉紧即可,取出后再烹调就没有膻味了。
3、放佐料法:将姜、葱、蒜、酒、五香粉或陈皮、砂仁等药材和狗肉一起烹烧,也可去除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