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黄家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家齐日化用品领域,率先提出了植物一派的概念的开拓者。奥妮、百年润发、西亚斯品牌创始人。“植物一派 重庆奥妮”、“黑头发 中国货”、“长城永不倒 国货当自强”三个品牌宣传主题的缔造者,创造国货自强的代表。

基本信息

中文名黄家齐国   籍中国民   族汉出生日期1948年性   别男政治面貌党员

工作及人生主要简介

1985年,黄家齐由组织委派任重庆化妆品厂厂长。 1991年12月,在黄家齐的促成下,重庆化妆品厂与香港新成丰贸易公司组建了合资企业——重庆奥妮化妆品有限公司正式诞生。 2004年2月17日,黄家齐宣布从2月18日起不再担任重庆化妆品厂厂长,转而作为港方聘任的代表,继续担任奥妮董事长。 2004年3月1日起,奥妮公司董事会一致同意刘燕铭先生担任奥妮化妆品有限公司董事会董事长,同时免去黄家齐奥妮公司董事长职务。按照奥妮公司的这一董事会决议,2004年的6月17日,黄家齐已经不能代表奥妮公司行使董事长的职权。 2004年12月12日,黄家齐随奥妮的营销中心迁往广州。


经典之作

重庆奥妮的前身是一个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的集体企业——重庆红星汽车配件厂。1981年,该厂开始生产洗发类产品并更名为重庆化妆品厂。1985年,黄家齐由组织委派任厂长——当时,该厂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集体企业,厂里一百多人,每人每月的工资只有几十元钱。 在这样的体制下,产权不明晰、责任不明确、权力不到位等等问题不可避免地摆在面前。黄家齐开始思考企业的经营权、人事权与分配权的问题——为了获得这至关重要的“三权”独立,他开始给企业动起了“手术”。 1991年,在黄家齐的促成下,重庆化妆品厂与香港新成丰贸易公司组建了合资企业——重庆奥妮化妆品有限公司正式诞生。这意味着企业不但可以享受“两免三减”等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而且也取得了独立的经营权、人事权与分配权。 在黄家齐的带领下,奥妮没多久就在中国日化界打响了名头,百年润发、奥妮首乌等产品的成功运作,使奥妮的销售额从几千万元迅速增长到上亿元,然后是一亿五、三亿二、五亿、八亿……一年一年地增加。到了1997年,这家只有200多人的工厂人均产值达到20万美元,居国内第二,远远超过德国西门子公司和日本本田公司。而同时,职工的工资收入也从一个月二三百元涨到二三千元。 然而,这些表面风光遮掩下的,仍然是体制的制约。虽然奥妮有了香港公司的参股,但是当时新成丰的股份仅占25%,而重庆化妆品厂则占股75%,那意味着企业的话语权仍属于中方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在重庆化妆品厂里,200多名职工中有的是原来的老职工,有的是通过招工、顶替等方式陆陆续续进厂的,他们不是企业的出资人,但都是产权人,都可以干预企业的重大决策。据了解,该企业内的重大决策都需要职工大会通过,但这样的职工大会几乎没有几次可以有始有终地开完,只要涉及到个人利益,马上就乱成一团。 这样的制约,如何能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日益激烈的竞争?现在回想起来,1999年起奥妮的发展出现挫折也就毫不奇怪。 艰难甩掉“红帽子” 自1999年业绩开始下滑,奥妮甚至出现亏损。为了彻底摆脱体制束缚,黄家齐狠下心来给企业动第二次手术。 引进有足够资金实力的买家重组奥妮,借以稀释原集体企业的股份无疑是个不错的方法。据称,黄家齐当时曾找过香港华润、福建恒安、北京凯利、和记黄埔等企业,甚至打算在香港上市,然而,方案一拿回重庆马上遭到否决——部分职工们不容许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 经过多番努力,最后黄家齐还是在2003年5月找到了战略同盟——首次入股的香港新成丰贸易公司的关联企业“香港新成丰国际贸易控股公司”,取代重庆化妆品厂成为了奥妮的第一大股东。 2004年2月17日,黄家齐宣布从2月18日起不再担任重庆化妆品厂厂长,转而作为港方聘任的代表,继续担任奥妮董事长——黄家齐的“手术”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然而改革的阻力也越来越大。 重组后,香港公司派到重庆来的代表经过多日的观察后发现,奥妮有太多庸员。公司正处在举步维艰的困境当中,而部分员工却存在怠工现象,不到下班时间就“消失”。港方代表提出,这样的状况一定要改变,要竞聘上岗,部分不合格的职工就退回重庆合资方。 从1991年合资开始,化妆品厂早已停止生产,但凭着在奥妮公司的投资收益,老职工回去后即使不上班,也能领到1000多元/月的工资,在一般人看来,这是一个不错的安排。然而,改革的阻力却也就集中在这里。 超高成本裁员 对于黄家齐来说,2004年可谓悲喜交集的一年。 经过2003年奥妮的增资和重组后,黄家齐在2004年2月毫不犹豫地辞去了重庆化妆品厂厂长职务,代表香港股东担任奥妮的董事长,踌躇满志地要为沉寂了多年的奥妮谋求新的发展道路。 黄家齐没有想到,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而谋求的改制,竟“触动”了一批老职工, 围绕处理结果,这些职工提出“一年两万,一刀两断”,这批老职工很多都有超过30年的工龄,一对双职工就有120万元,有的子顶父(母),三代人都在公司里,具体算下来,他们认为自己应该拿到100多万元。 “中国最好的企业在裁员的时候最多也就5000元/年,那已经是很不得了的啦。”黄家齐又气又心酸,“大家从几十元工资涨到上千元,企业好的时候,大家可以相安无事 ,面对困难的时候,难道就要把公司分光?面对这一幕,你叫我怎么办啊?”——说到这句话时,这个54岁的企业家语带悲腔。 当时,不少热心的老奥妮人也曾经打电话告诉黄家齐,劝他算了,不要搞了,操心费力几十年,干脆回家算了。可是,在黄家齐心里,奥妮就像自己的儿子一样,绝对不可能睁眼看着他消亡。他要坚持下去。 双方就这么僵持着。部分想不开的工人就把电闸拉掉,工厂全部停产。五一黄金周搞促销时,物流公司到厂里拉货,工人们把所有的门封起来,不让货车进入。 替奥妮做物流的老板提起那段时间的状况就摇头:“我们去拉货,个别员工用大铁锁把厂门都锁起来,车进不去。”使当时的五一黄金周促销活动遭到数百万元的损失。

家好不如市场好

在家人和朋友的纷纷劝说下,摔了无数跟头的黄家齐并没有放弃带领奥妮二次复兴的梦想,在与政府有关部门、投资方、企业管理高层做了充分的交流后,黄作出了一项更令人吃惊的举措——迁往广州,让奥妮浴火重生。 离开创业守业十数年的重庆来到广州,却得到另一片新的天空,他自言“亦悲亦喜”。 可以说,经营环境的变化,让企业意识到南迁的必要性;企业重组的成功,更实现了南迁的可能性。 2003年,不但香港投资方为奥妮增资扩股,而且,奥妮还得到了美国基金方面的支持,两大资本金的注入为奥妮的可持续发展涤讪坚实基础。 万事俱备,2004年12月,奥妮与重庆奥妮的合同工依法解除了合同,依照劳动法把人员安置妥当,就把整个营销中心迁往广州。 “虽然仅仅是营销中心的迁移,实际上整个企业最核心的就是营销中心了。”黄家齐看着新的办公室,心中的情感肯定也是复杂的。更让黄家齐高兴的是,在管理层面,港方的王庆球总经理以及其他高层管理人员都开始成熟起来,并深入到全国市场的各个区域;同时,相当多的珠三角日化企业人才也开始流向奥妮。“做企业,人才是第一资源!”黄家齐强调。 广东是日化企业最集中、日化整体配套能力最强的地区。翻开《化妆品工业企业大全》,全国4000多家化妆品企业里,珠三角就占了接近60%。好迪、拉芳、亮庄……都已小有名气,更不用说宝洁等。这一切都为奥妮的人才资源提供了根本的保障。 “另外,广东毗邻港澳,人力资源和整个社会的商业氛围都跟内地没得比!”黄家齐掩不住笑意地说,以前在重庆,说是5点半下班,5点就人影都见不到了;现在招聘了广州、深圳的员工,经常见到他们10点、11点在工作、开会,自动把自己的活干完才走——对于一个老板来说,最高兴的莫过于看到这样的情景。 从物流成本、人力资源、经营环境等方面,广州能提供的当然不仅仅是这些,“靠近日化企业聚集的大本营,在信息收集以及营销模式突破上,都可以更迅速地加以反映,这一点对于一个市场型企业来说,尤为关键。” 虽然只是搬了个窝,但黄家齐明显感受到一种二次创业的兴奋,渐渐抹去了方才的阴霾:“现在,我们面对着世界上那些大的化妆品公司: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等,当务之急是要选准自己的战略定位。我们确定要走的是差异化的路线,不会和他们硬碰。全新的战略方案、产品品类都已经确定,这边的OEM厂家也已经开始正常生产。下一步,我们仍是打造全国的市场,其中广东、广西、湖南、河南、北京几个省份将成为重点城市。” “不论企业在哪里,‘奥妮’这个品牌永远是市场的,只要让奥妮这个品牌可持续发展下去,就是老奥妮人以及新奥妮团队最大的成绩。”黄家齐再次强调。

后记

以下部份摘自:中国营销传播网 作者:张韬 2006-7-4 3:00:25 省略若干...... 张韬:在日化用品领域,您提出了植物一派的概念,这可以说是一个开拓者的角色,这个概念引领了一个新的日化竞争领域,并给国内外的企业带来了相当大的冲击,奥妮也借此奠定了自己的江湖地位,但遗憾的是,在奥妮推出这个概念后,却不断地出现了战略上的偏移,最终被夏士莲占领了高端,又被宝洁公司逐步稀释,从而“泯然众人矣”,当时,为什么没有继续坚持下去呢?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现象的出现呢?社会上一直有这种疑问? 黄家齐:奥妮皂角当时卖了12个亿,奥妮首乌卖了21个亿,33个亿的销售额证明公众与市场还是接受这个产品的。对于奥妮公司来说,奥妮的英文就是“OLIVE”,也就是橄榄,它本身象征着绿色,和平的意思,因此,植物概念作为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也从来没有被放弃过,至于说是市场上认为出现的战略上的偏移大多还是市场营销行为层面上的东西,不能说是战略问题。 张韬:的确,在接近两年的时间里,电视上、报纸上,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见到重庆奥妮品牌广告的影子,甚至于作为领头人的黄家齐也逐渐被日化界有些陌生。但我们也看到,在两年的沉寂中,奥妮品牌在忠诚度方面,全国综合指数奥妮首乌处于第国内 12位、奥妮皂角 18位、百年润发20位,三大品牌忠诚度进入国内前20名,说明奥妮洗发水系列品牌还是拥有强大的品牌基础的!从这个方面来说,市场的失败对于奥妮的打击应该不是最致命的,因此,可否这样猜测,除了与奥美的合作失败之外,奥妮公司还有一些不为外人所了解的致命伤痕? 省略若干......

奥妮大事记

1985年,拥有员工180多人的重庆化妆品厂经营陷入困境,年销售仅180多万。黄家齐入主任厂长。 1991年,该厂年销售额达到5000多万,并于12月25日与香港新成丰贸易公司组建了合资企业——重庆奥妮化妆品有限公司。 1992年,奥妮年销售额达到8000万以上。 1994年,面对洋品牌,奥妮实行差异化战略。奥妮皂角洗发浸膏打出“植物一派,重庆奥妮”的广告。强化“皂角”成份,取得成功,年销售额突破1.5亿。 1995年,年销售额达到3.2亿。 1996年,奥妮推出刘德华做首乌洗发露代言人,“黑头发,中国货”的广告语深入人心。当年,其品牌价值经权威机构评估为10.25亿。 1997年,奥妮推出“百年润发”。周润发作为形象代言人。该年的销售收入升至8.6亿,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2.5%,仅次于飘柔,居第二位。 同年,奥妮借香港回归,投放了“长城永不倒,国货当自强”的广告。 1998年,奥妮与某国际4A公司合作,为其重新包装推广“皂角洗发浸膏”。 不到半年时间里,新皂角密集投放了约8000万广告(电视广告和户外广告),而当年新皂角的销售收入只有1亿多,除去广告费用后血本无归。 合作失败后,资金吃紧的奥妮年销售额下滑到5亿左右。 1999年,奥妮销售额下滑至3.5亿。 2000年,奥妮销售额为2.8亿。 2003年,“香港新成丰国际贸易控股公司”追加了114.2085万美元的投资,占奥妮的51.1%股份,成为了奥妮第一大股东。 2004年2月17日,黄家齐受港方聘任继续出任奥妮董事长。 2004年12月12日,奥妮的营销中心迁往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