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黄法(1895-1979),字传心,号剑堂,嘉义东石人。
生平
幼年师承澎湖赵鹏冲秀才,婚后则跟随新港林维朝秀才学习汉诗。日治时期以私塾为业,战后历任虎尾区署秘书、虎尾中学教师、云林县文献委员会编辑等职。民国45 年(1956)移居朴子安养晚年,68 年(1979)春病卒,享年八十五岁。
著作
黄法为嘉义地区重要传统诗人,曾于昭和5年(1930),协同杨啸天与林眠云,设立揖子吟社,并担任为顾问,战后则担任嘉义县诗人联谊会、朴雅吟社、江滨吟社、石社等诗社顾问。毕生作品结集有《剑堂吟草》、《剑堂吟草续集》,此外又收纳夫人柯绛英之作,合编有《丹心集》一册。除文学之外,平生以百艺兼备著称,书画、弦管、道教的山医之术等皆所擅长,黄海岱五洲园布袋戏团之剧本,亦多出自其杰作。
七言律诗
北港途中即事竹枝词
晓来浑[1]搭蔗车[2]行,免票人多阄仔平[3]。到处衣冠参圣母[4],沿门香火犒[5]神兵。胡琴兜客翻[6]歌调,青草排摊说药名。村妇村娃行且顾,槟榔满口笑相迎。
【题解】
本诗为七言律诗,收入《剑堂吟草续集》,推估当为战后初期的作品,诗题“北港途中即事”,即写作者途经北港的亲身见闻。内容主要描述北港朝天宫妈祖绕境时之盛况,如大量涌进北港街的香客、在自家门口摆设供桌在地信徒、市集中闹热的的说唱艺人与路边摊,以及漫步在庙会之中的妇孺等等,这不仅具体记录朝天宫庙会的盛况,更反映出北港作为宗教信仰中心的地方特色。此外,诗作中所提及的蔗车,属于台糖“嘉北县五分仔铁道”,是当时连结北港与嘉义重要交通路线,而诗作记录该铁道在庙会期间不收车票的营运方式,也为这条已经废弃的交通铁道,额外留下一笔历史记忆。
【延伸阅读】
1. 张达修〈春日北港朝天宫进香〉,《醉草园诗集》。
七言绝句
东石渔港竹枝词二十首选二
十里沙滩日欲晡[7],数家篱落绿珊瑚[8]。沿门纺苎[9]牵丝线,生活劳于补网蛛。(其十三)
家家染网[10]趁晴空,水浸芝榔[11]一桶红。猪母乳绫[12]千百块,纷披屋角又篱东。(其十九)
【题解】
本组诗为七言绝句,收于《剑堂吟草》。嘉义东石,为作者黄法之故乡,本组诗为其记录家乡风土生活之作品,全诗共20 首,内容相当多元,本文择取记录绿珊瑚(隔篱)、苎麻(编网)与芝榔(染网)等实用植物之诗作,呈现往昔自然物产与渔村生活的紧密关系。此外,本诗创作于1920 年代中叶,翔实传达当时东石渔港的生活样貌,如编网与染网的传统作法、晒网时东一块西一块的鲜活景象,以及“猪母乳绫”这类生活口语,为后人展现出极具渔村特色的一幕。
【延伸阅读】
1. 黄法〈东石渔港竹枝词• 二十首之三〉,《剑堂吟草》。
2. 黄法〈东石渔港竹枝词• 二十首之十二〉,《剑堂吟草》。
3. 黄法〈牛溪竹枝词〉,《剑堂吟草》。
注释
- ↑ 浑:本指“混杂”,此处意指“跟随在人群之中”。
- ↑ 蔗车:指载运甘蔗的五分车。五分车本为载运甘蔗及糖的车辆,但随蔗园分布广阔,五分车铁道形成交通网,进一步成为载客的交通工具,因其轨距仅约国际标准轨距的一半,故称“五分车”。
- ↑ 阄仔平:阄,音“ㄐㄧㄡ”,“阄仔”为“抽阄仔”之简省,指任取事先做好记号的纸片或纸团,以决定得什么或做什么。“阄仔平”一词原指“平分”,如台湾制酒者与蔗农合资经营,制得甘蔗酒后平分,称为“阄仔平”。此处则引伸“众人平分”之意,表示“人皆有份”。
- ↑ 参圣母:至北港朝天宫参拜。圣母,为“天上圣母”封号之简省,即俗称之“妈祖”。
- ↑ 犒:慰劳之意。
- ↑ 翻:改编、移植。“胡琴翻歌调”指用胡琴演奏歌曲的曲调
- ↑ 晡:指申时,为十五时至十七时,即傍晚时分。
- ↑ 篱落绿珊瑚:种植绿珊瑚作为篱笆。篱落,即篱笆。绿珊瑚,植物名。《东瀛识略• 物产》记载:“绿珊瑚,一名铁树,多桠枝而无花,叶色碧而润,民闲种以为篱。”
- ↑ 纺苎:纺织苎麻纤维,作为补鱼网之用。
- ↑ 染网:使用各式药剂等浸染渔网,使鱼网具有一定的防潮性能、颜色和硬度,用以延长鱼网的使用期限。
- ↑ 芝榔:薯榔之俗称,其块根为天然染料。块根去皮捣烂后,会产生红色汁液,内含有丰富丹宁酸,用以染网,可使苎麻纤维更为坚韧,且有防潮与防虫的作用。
- ↑ 猪母乳绫:鱼网品名,亦称为“猪母绫”,为传统渔具。绫,台语惯称“鱼网”为“绫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