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黃法(1895-1979),字傳心,號劍堂,嘉義東石人。
生平
幼年師承澎湖趙鵬沖秀才,婚後則跟隨新港林維朝秀才學習漢詩。日治時期以私塾為業,戰後歷任虎尾區署秘書、虎尾中學教師、雲林縣文獻委員會編輯等職。民國45 年(1956)移居朴子安養晚年,68 年(1979)春病卒,享年八十五歲。
著作
黃法為嘉義地區重要傳統詩人,曾於昭和5年(1930),協同楊嘯天與林眠雲,設立揖子吟社,並擔任為顧問,戰後則擔任嘉義縣詩人聯誼會、樸雅吟社、江濱吟社、石社等詩社顧問。畢生作品結集有《劍堂吟草》、《劍堂吟草續集》,此外又收納夫人柯絳英之作,合編有《丹心集》一冊。除文學之外,平生以百藝兼備著稱,書畫、絃管、道教的山醫之術等皆所擅長,黃海岱五洲園布袋戲團之劇本,亦多出自其傑作。
七言律詩
北港途中即事竹枝詞
曉來渾[1]搭蔗車[2]行,免票人多鬮仔平[3]。到處衣冠參聖母[4],沿門香火犒[5]神兵。胡琴兜客翻[6]歌調,青草排攤說藥名。村婦村娃行且顧,檳榔滿口笑相迎。
【題解】
本詩為七言律詩,收入《劍堂吟草續集》,推估當為戰後初期的作品,詩題「北港途中即事」,即寫作者途經北港的親身見聞。內容主要描述北港朝天宮媽祖繞境時之盛況,如大量湧進北港街的香客、在自家門口擺設供桌在地信徒、市集中鬧熱的的說唱藝人與路邊攤,以及漫步在廟會之中的婦孺等等,這不僅具體記錄朝天宮廟會的盛況,更反映出北港作為宗教信仰中心的地方特色。此外,詩作中所提及的蔗車,屬於臺糖「嘉北縣五分仔鐵道」,是當時連結北港與嘉義重要交通路線,而詩作記錄該鐵道在廟會期間不收車票的營運方式,也為這條已經廢棄的交通鐵道,額外留下一筆歷史記憶。
【延伸閱讀】
1. 張達修〈春日北港朝天宮進香〉,《醉草園詩集》。
七言絕句
東石漁港竹枝詞二十首選二
十里沙灘日欲晡[7],數家籬落綠珊瑚[8]。沿門紡薴[9]牽絲線,生活勞於補網蛛。(其十三)
家家染網[10]趁晴空,水浸芝榔[11]一桶紅。豬母乳綾[12]千百塊,紛披屋角又籬東。(其十九)
【題解】
本組詩為七言絕句,收於《劍堂吟草》。嘉義東石,為作者黃法之故鄉,本組詩為其記錄家鄉風土生活之作品,全詩共20 首,內容相當多元,本文擇取記錄綠珊瑚(隔籬)、苧麻(編網)與芝榔(染網)等實用植物之詩作,呈現往昔自然物產與漁村生活的緊密關係。此外,本詩創作於1920 年代中葉,翔實傳達當時東石漁港的生活樣貌,如編網與染網的傳統作法、曬網時東一塊西一塊的鮮活景象,以及「豬母乳綾」這類生活口語,為後人展現出極具漁村特色的一幕。
【延伸閱讀】
1. 黃法〈東石漁港竹枝詞• 二十首之三〉,《劍堂吟草》。
2. 黃法〈東石漁港竹枝詞• 二十首之十二〉,《劍堂吟草》。
3. 黃法〈牛溪竹枝詞〉,《劍堂吟草》。
註釋
- ↑ 渾:本指「混雜」,此處意指「跟隨在人群之中」。
- ↑ 蔗車:指載運甘蔗的五分車。五分車本為載運甘蔗及糖的車輛,但隨蔗園分佈廣闊,五分車鐵道形成交通網,進一步成為載客的交通工具,因其軌距僅約國際標準軌距的一半,故稱「五分車」。
- ↑ 鬮仔平:鬮,音「ㄐㄧㄡ」,「鬮仔」為「抽鬮仔」之簡省,指任取事先做好記號的紙片或紙團,以決定得什麼或做什麼。「鬮仔平」一詞原指「平分」,如臺灣製酒者與蔗農合資經營,製得甘蔗酒後平分,稱為「鬮仔平」。此處則引伸「眾人平分」之意,表示「人皆有份」。
- ↑ 參聖母:至北港朝天宮參拜。聖母,為「天上聖母」封號之簡省,即俗稱之「媽祖」。
- ↑ 犒:慰勞之意。
- ↑ 翻:改編、移植。「胡琴翻歌調」指用胡琴演奏歌曲的曲調
- ↑ 晡:指申時,為十五時至十七時,即傍晚時分。
- ↑ 籬落綠珊瑚:種植綠珊瑚作為籬笆。籬落,即籬笆。綠珊瑚,植物名。《東瀛識略• 物產》記載:「綠珊瑚,一名鐵樹,多椏枝而無花,葉色碧而潤,民閒種以為籬。」
- ↑ 紡薴:紡織苧麻纖維,作為補魚網之用。
- ↑ 染網:使用各式藥劑等浸染漁網,使魚網具有一定的防潮性能、顏色和硬度,用以延長魚網的使用期限。
- ↑ 芝榔:薯榔之俗稱,其塊根為天然染料。塊根去皮搗爛後,會產生紅色汁液,內含有豐富丹寧酸,用以染網,可使苧麻纖維更為堅韌,且有防潮與防蟲的作用。
- ↑ 豬母乳綾:魚網品名,亦稱為「豬母綾」,為傳統漁具。綾,臺語慣稱「魚網」為「綾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