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炳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姓名 | 黄炳南 |
---|---|
别名 | 字纯青,幼名丙丁,晚号晴园老人 |
出生年 | 1875 |
死亡年 | 1856 |
教育背景 | 幼从王作霖受业 |
出版作品 | 《晴园诗草》 |
黄炳南(1875-1956),字纯青,幼名丙丁,晚号晴园老人。台北树林人。幼从王作霖受业,年十二能作八股文。曾与刘克明等创组“咏霓诗社”。后加入“瀛社”,并创设“薇阁吟社”、“心社”。晚年于“晴园”读书种梅,拟撰编年谱、诗草、文存,其后仅成《晴园诗草》上卷。子四人,三子得时为文学家,亦擅长汉诗创作。
生平
自幼跟著王作霖学习,一生参与许多社会活动,并留下大量诗作。曾与刘克明等人共组“咏霓诗社”,后加入“瀛社”,并于二次大战结束后创立“葳阁诗社”、“心社”。
光复后担任台湾省参议院第一届参议员。
晚年于“晴园”写作种梅,拟撰编年谱,诗草,文存,著有《晴园诗草》、《晴园年谱》上卷。
黄炳南毕生大多生活在总督府的统治下,因历年对日本统治台湾,暨地方公共事业有卓越贡献,授十几次表彰,除了担任公职时认真负责,亦致力于文化发展,积极参与诗社、支持台湾话文运动,力求文学实用与大众化。
年表
1897年总督府任黄炳南为树林区长,任内做事认真,开发树林地区,1903年获台湾总督府颁授绅章。
1904年与刘克明、王云沧等人共创咏霓诗社
1905年以战役救护事业功劳者,台湾畜产功劳者,模范区长,地方自治功劳者受表彰
1905年台湾产业组合功劳者,大日本农会功劳者,台湾教育功劳者受表彰
1905年台北州同风会功劳者受表彰
1908年参与瀛社
1927年经台湾总督府指定担任台湾总督府评议会议员,负责政务之谘询
1941年辞去公职,迁居台湾神社附近(圆山一带),将自宅命名为“晴园”
1956年12月17日因病去世,享年81岁
著作
《晴园诗草》
七言绝句
鹿港
乡音无改[1]泉郊[2]在,满地红砖不见天[3]。昔日繁华夸二鹿[4],港门今已变桑田。
【题解】
本诗为七言绝句,载于《台湾日日新报》,写作时间为昭和8年(1933)。鹿港是台湾与大陆之间,直线距离最短的港口。雍正元年(1723)彰化设县之后,大量来自大陆与台湾各地的人们,纷纷汇聚在此,使鹿港成为一个车马络绎的商贸大镇。当时,巨贾富户、会馆商号崛起,为避免众多商品受到天候的干扰,街道两旁商家协同搭起亭盖遮棚,中间开启天窗采光,地上铺设红砖,形成状如隧道,即极具特色的“不见天街”,这也成为鹿港历史上商业颠峰的重要标志。原本船务昌盛的港口,道光以后由于海岸淤沙以致逐渐沈寂,而不见天街在日治时期市区改正的政策下,也遭到了强制拆除,本诗正是对鹿港沧桑之变的慨叹。
【延伸阅读】
1. 陈肇兴〈到鹿津观水陆清醮普度〉八首,《全台诗》第玖册。
2. 林幼春〈过鹿港〉,《南强诗集》。
3. 张达修〈鹿港怀古〉,《醉草园诗集》。
七言古诗
茶山行
春风岁岁到台湾,绿叶吹来茶满山。
无数茶农与茶女,赖有茶出生计安。
今岁春茶依旧绿,今岁春风依旧到。
上山不听采茶歌,茶山寂寂茶寮锁。
君不见!内山三井制茶场[5],得失计算难相偿。
旧叶新芽都不采,万顷茶园任废荒。
君不闻!到处茶农诉困苦,今春茶价贱如土。
潮州茶馆不开张,百斤十金无贩路。
无数茶农与茶女,谋生无计将饿死。
伤心为赋茶山行,今之力农[6]宁足恃。
【题解】
本诗为七言古诗,收入《瀛洲诗集》。诗中描述内山茶园以种茶、采茶、制茶为生,因潮州茶馆不开,春茶销售无路,导致茶园荒废,茶农与茶女等生计无著之困境;文字浅白,充满现实主义色彩。
【延伸阅读】
1. 魏清德〈茶山行〉,《润庵吟草》。
2. 连汝洲〈茶园〉,《风月报》58 期,1938 年1 月15 日。
3. 李德和〈茶山及苗圃〉,《琳琅山阁吟草》。
注释
- ↑ 乡音无改:鹿港地区居民大多为来自大陆沿海地区的移民,尤其以泉州籍居多。原乡方言虽经百年而音韵腔调仍多保存,形成鹿港当地族群的一大特色。
- ↑ 泉郊:郊是指由多家商行所组成的贸易公会。鹿港全盛时期有著名的“八郊”——泉郊、厦郊、南郊、油郊、糖郊、布郊、染郊、郊。泉郊主要是与泉州地区贸易,商家众多,势力庞大,为八郊之首,被称为“海滨领袖”。
- ↑ 满地红砖不见天:不见天长街长1公里,大约是在今日鹿港镇中山路。日治时期以此种隧道式的街衢日光不入,通风不良,影响街民健康为由,计画拆除。从昭和4年(1929)开始测量调查,至昭和9年(1934)完成市区改正。
- ↑ 二鹿:乾隆晚期,鹿港与福建蚶江正式设口开渡,从此展开贸易昌隆的黄金时期,成为全台第二大城,因此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称。
- ↑ 内山三井制茶场:光绪25 年(1999),日本“三井合名会社”在台北海山及桃园大溪等地,开拓大规模之茶园,建设新式制茶厂,专制红茶;内山茶园在宜兰冬山河流域上游。
- ↑ 力农:致力于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