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令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人物簡介

1936年生於廣西南寧的黃令儀,於1958年從華中科技大學畢業,而她研修的主要課題是關於半導體器件,1960年黃令儀在母校留校任教,並創建半導體專業,率領着年輕的教職工和學生們成立研究半導體二極管的實驗室。後來她還參與過「兩彈一星」相關項目芯片研發,黃令儀是當時我國為數不多的半導體專業的領軍女科學家。

人物生平

當時國內科研的環境還不成熟,做研究的條件和基礎都非常的差,本來就先天不足的中國科研事業又遇到西方對中國的技術封鎖,這些都使得中國在科研事業發展的初期遭遇許多困難。

2020  黃令儀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帶領着年輕的學生們進行實踐探索,遇山開山,遇水淌水,居然真的憑藉一己之力研究出半導體二極管,得到各界的讚譽,當時的科學院長郭沫若都對他們的成果表示由衷的鼓勵。後來國家發展遇到三年困難時期,社會經濟發展不暢,百姓的生活難以為繼,甚至已經到食不果腹的地步,1989年,黃令儀赴美出差,在拉斯維加斯參加了一場大型國際芯片成果展示會,而令黃令儀失望的是,她跑了整整一個星期,也沒有發現中國人的攤位。無奈之下學校只能對一些專業做出緊急調整,半導體專業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被取消。[1]

但是黃令儀的科研事業仍在進行,後來她到中科院計算所進行科學研究,她研發出的遠程運載火箭控制系統制導計算機,航天計算機也由此發展開來。

黄令仪心中十分难过,毕竟她非常清楚在1963年时我国的微电子技术在国际上并不落后,而如今却出现如此大的差距,这怎么能不让她失落呢?。但黄令仪认为自己研究的芯片层面和国际上差距还是太大,要想真正实现突破,还需要不断努力。黄令仪便暗暗地下定决心,自己一定要设计出一款属于中国的高端芯片!

獲得榮譽

 回到中国后,黄令仪便投身到研发芯片的事业中,认真研究各种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她也取得一些成果,研究芯片还在德国纽纶堡召开的博览会上被评为银奖

即使到退休年齡,黃令儀仍然沒有走下科研一線,她放棄優渥的退休生活,義無反顧地扛起打造"中國芯"的大旗,在2002年,黃令儀院士還以66歲的高齡和從事系統設計的胡偉武進行合作研究「龍芯課題」。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黃令儀的帶領下,團隊成功研製出「龍芯2號」,其芯片的各項性能都遠超國際的平均水平,功耗遠遠低於國外同類芯片,這標誌着我國芯片事業的重大進步。目前「龍芯2號」系列的芯片也已經被廣泛地運用於工業控制、行業終端、數據採集、網絡安全等領域。[2] 黃令儀院士仍沒有停下腳步,隨即又在82歲時成功研製新一代的「龍芯3號」,打破美國嚴密防護多年的技術,挽回我國的億萬市場,如今中國國內芯片行業的蓬勃發展,可以說離不開黃令儀院士的辛勤奉獻。

  如今,已經84歲高壽的黃令儀院士還仍活躍在科研前線,帶領着新一代的科學工作者們保持初心、砥礪前行。黃令儀院士突破技術難關,不斷攻克困難,為國家芯片事業的蓬勃發展做出巨大貢獻,正是因為有像她一樣不為功名利祿,國家富強的科學工作者,中國才得以有今天繁榮夠富強的局面。中國龍芯之母黃令儀:84歲仍不退休,為國家節省上萬億!

「中國龍芯之母」——黃令儀

黃令儀,1936年出生於廣西南寧市,中科院院士,畢業於華中工學院。

1965年,為了突破「兩彈一星」中的瓶頸,國家成立了計算機所二部,專攻微型計算機和三極管等項目。黃令儀帶領團隊,成功研製出半導體三極管。

1966年,黃令儀和同事們研發出了中國第一台微型計算機「156組件計算機」,這是我國第一台遠程運載火箭控制系統制導計算機。

1984年,黃令儀團隊的晶體管研發已經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但是,因為經費緊張,大規模集成電路研發被叫停。

2001年,65歲的黃令儀已經退休,但她毅然選擇加入龍芯研發團隊,成為項目負責人。

2002年,我國首款通用CPU「龍芯1號」研製成功,打破了國產計算機無芯可用的歷史。隨後,「龍芯3號」等一大批國產高性能芯片應運而生。復興號高鐵實 現了百分之百的國產化,殲20等先進軍事裝備換上了中國自己的「心臟」,北斗衛星也裝上了中國芯。

2023年4月20日黃令儀去世,享年86歲。她用一生踐行了:「我這輩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 ,擦乾祖國身上的恥辱」, 可謂是「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堅守於挫折之下,崛起於不屈之中」。

參考文獻

  1. [1] [2020-8-30]
  2. [2] [202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