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黄启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启东 (1891—1938),字霞鹤,号礼常,1891年2月1日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三阳乡]。国民革命军陆军第新编23师师参谋长。

1938年5月15日,黄启东率部与日寇展开血战。他说道: 何以对国家?何以对民族?宁作战死鬼,不作亡国奴!”最终壮烈殉国,时年47岁。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黄启东
右     [1]  [2]
出生 1891年
湖南省平江县三阳乡
逝世 1938年
菏泽
国籍 中国
别名 字霞鹤
职业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7军23师参谋长















人物生平

自幼聪明好学,14岁考入长沙陆军小学堂,继人武昌陆军中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骑兵科学习。毕业后入川I军供职,历任四川新军巡阅官、参谋官、江西吉安县长。

1924年,任湘军贺贵严师教导队教育长。

1927年,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上校大队长。

1928年,应邀任独立第二旅参谋长。

1930年,升任少将旅长。不久,所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三师,晋升为少将参谋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与师长李必蕃将军率部由临潼出师抗日。 9月,开赴德州,参加沧州会战,协助师长指挥部队,阻击日军沿津浦路南进,一度将数倍于我之敌击溃。

1938年5月,日军大举进犯鲁西南,二十三师奉命在菏泽、郓城一带驻守。 5月13日,日军进攻菏泽,黄启东协助师长李必蕃率余部顽强抵抗.多次击退敌人进攻。

1938年5月14日,李必蕃、黄启东率部突围。黄启东不幸中弹,壮烈殉国。时年48岁。

主要事迹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全面打响。黄启东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二军第二十三师少将参谋长,驻守陕西临潼。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他毅然与师长李必蕃主动请缨,愿为国效命于抗日沙场。幸得肯允后,奉命率部开赴津浦路北段的重镇德州。经过几千里的艰苦行军,部队于9月进驻德县(州),参加沧县(州)会战。

当时,日寇在华北已经攻占了平津地区。在南方则集中兵力进攻上海。日军大本营为了实现其“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阴谋.调集北平、天津的兵力沿津浦路大举南下,准备袭取沧县、德州,进窥山东、河南,最终消灭中国军队主力,打通津浦线。中国军队沿津浦线节节抵抗,并决定在沧县、德州组织会战,阻止日军南下。 9月中旬,日军向沧县一带展开进攻,我守军艰苦作战,与敌相持十几日,并在沧县重创日军,但终因敌情不明、后援不济而全线后退。沧县失守后,德县便成为日军进攻的首要目标.

1937年10月3日,日军第十师团开始进攻德县。面对强敌,黄启东协助李必蕃指挥部队,与日军展开激战。日军炮火猛烈,我守军火力无法与之抗衡。恰时值秋雨连绵,守军无法构筑坚强工事,而援军亦迟迟未到,二十三师官兵伤亡惨重,但亦取得歼敌2000余人的战果。

10月5日,日军突破德州城东北、西北,窜人城内。二十三师再三反击,未获成功,德县县城失守。 德县战斗结束后,二十三师奉命退守河南北部的汤阴,阻击日军南侵中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及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等对二十三师在德县的战绩进行慰勉和嘉奖,程潜特发给二十三师优厚奖金。李必蕃和黄启东为表示全师爱国抗日之 忱,将全部奖金捐赠给大公报,作为抗日宣传经费。

1938年1月,日军沿津浦线南北夹攻,妄图消灭中国野战军主力,攻占徐州,一举打通津浦线。 2月,二十三师奉命移驻鲁西南定陶,旋即驻守郓城、菏泽一线,阻止日军南侵。郓城、菏泽为鲁西南之重镇,北扼黄河,南屏陇海,此处若失,则中原危殆。菏泽又为山东我军军需品集散地,当时还是山东省政府所在地,菏泽安危,关系重大。黄启东竭心尽智,协助师长李必蕃进行部署,命第六十八旅驻守郓城,第六十七旅守菏泽,将师部设在菏、郓之间的皇姑庵,全师沿河布防宽达120余里。

1938年5月11日夜,日军第十四师团在酒井旅团的掩护下,攻占濮县附近的董口,渡过黄河,进逼郓城。郓城守将第六十八旅旅长李岳霖贪生怕死,所率部队与日军稍一接触随即溃败,仅团长刘冠雄率部分官兵与日军巷战一昼夜,终因寡不敌众,未能守住郓城。由于敌我兵力以及装备都相差悬殊,我军次反攻郓城都未获成功。李必蕃、黄启东遂决心坚守菏泽,等待援兵。

为了坚守菏泽,李必蕃和黄启东重新布置防线,以两个旅分置菏泽左右两翼。但布置未妥,日军便于13日发起攻击。李必蕃命一部于菏泽城北的大丁庄阻击日军。经过一昼夜激战.大丁庄失守,部队退守菏泽城。 14日,日军主力向菏泽城发起猛攻。以工兵为骨干的二十三师一向以善守著称,李必蕃、黄启东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在日军猛烈的炮火下,二十三师伤亡惨重。当战斗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刻,第六十七旅旅长李严武、第六十八旅旅长李岳霖畏敌后撤,致使菏泽防线崩溃,敌人突人城内。李必蕃、黄启东身边仅剩下直属部队和几名随从副官。他们率领余部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顽强冲杀,终于杀开一条血路,冲出重围。李必蕃在激战中身负重伤,于当天傍晚抵达菏泽以南曲里集后,壮烈殉国。

1938年5月15日,黄启东率余部继续与日寇展开血战。他头部中弹,血流不止,仍命卫士背着他指挥战斗。野战医院院长劝他上担架接受治疗,他坚决拒绝,声音颤抖的说道: “何以对国家?何以对民族?宁作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后因失血过多,壮烈殉国,时年47岁。 黄启东将军殉国后,国民政府召开隆重的追悼会,明令嘉奖他的英雄事迹。 1985年,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认黄启东将军为革命烈士。

2014年9月,黄启东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纪念黄埔军校建校10周年紫铜墨盒 2015年3月东山县铜陵镇铜山古城文化发展促进会副会长陈炳文在搜集整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文献资料时,发现一个1934年“纪念黄埔军校建校10周年”紫铜墨盒。上镌刻有“何以对民族,何以对国家。宁作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署名黄启东。这件文物证明黄启东是最早提出拚死抗击日寇的爱国将领之一。这四句也是当时最著名的抗战誓言之一。在后来的全面抗战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无数爱国仁人志士,热血官兵就是高喊这誓言向日寇冲锋陷阵。

人物纪念

黄启东生前治军谨严,禁绝官兵扰民,注重军纪风纪,赢得军民爱戴。一身战功累累,先后获颁四等宝鼎、云麾勋章等勋奖。黄启东将军为国捐躯后,菏泽人民将他的遗物、遗体葬在县城东南门外护城河东岸。许多平民百姓为他烧纸扫墓,深切悼念这位血洒菏泽大地的抗日英雄。

武汉、长沙、岳阳与平江各界人士分别举行隆重追悼李必蕃、黄启东大会。其中以1938 年5 月29 日武汉召开的追悼会最为隆重。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代表吴玉章、罗炳辉和武汉200 多个团体1000 余人参加了追悼会。邵力子主持了追悼会。会场中央悬挂着蒋介石的挽联:“转战徐淮,早识精忠能报国;同舟风雨,眷怀节烈倍含悲”, 横幅:“成仁取义”。中共中央在武汉的机关报《新华日报》连续报道了李必蕃、黄启东殉国经过和其抗日事迹,并发表评论,悼念两位将军为国捐躯。蒋介石于黄启东遗像上亲题:“生也雄,死亦烈,哀国殇,垂毋亟。”

后国民政府明令褒扬抚恤,颁四等宝鼎勋章和云麾勋章各一枚,追赠黄启东为陆军中将,入祀忠烈祠。

1985 年平江县人民政府追认黄启东为抗日烈士。同年,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认黄启东为抗日烈士。

2014 年8 月29 日,黄启东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参考资料

[1]

[2]

[3]

[4]

[5]

  1. 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引用日期2015-06-28]
  2. 于殿宝等.《在反法西斯战场上战死的中国将军》: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05:280—283
  3. 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5-04-14]
  4. 黄埔军校建校10周年紫铜墨盒 现身东山县铜陵镇  .闽南网.2015年5月30日[引用日期2017-11-08]
  5. 黄启东  .山东省情网[引用日期2016-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