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黄城

Qmli讨论 | 贡献2020年12月14日 (一) 09:09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黄城</big> ''' |- | File:黄城.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黄城

中文名称:黄城

黄城三国刘表设,在今湖北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道定远村。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第二十七):"黄陂县,本汉西陵县地,三国时刘表为荆州刺使,以此地当江、汉之口,惧吴侵轶,建安中使黄祖于此筑城镇遏,因名黄城。北齐置南司州,治黄城(在今武汉市黄陂区东北),领安昌一郡。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淮河以南、竹竿河以西,湖北省大洪山以东,倒水以西,应城市、武汉市黄陂区以北地区。包括今黄陂区,安陆市,广水市,黄州区,新洲区,新县,大悟县,麻城市,红安县等地。梁大通二年(528年)改名北司州,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改名南司州。北周平北齐改名申州。南朝陈太建5年(573)入陈,改名司州,北周大象元年(579)入北周,改名黄州。武德三年,复设南司州。"

目录

古城名

黄城,三国时刘表设,在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道定远村。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第二十七):"黄陂县,本汉西陵县地,三国时刘表为荆州刺使,以此地当江、汉之口,惧吴侵轶,建安中使黄祖于此筑城镇遏,因名黄城。周大象元年,改镇为南司州,并置黄陂县。"

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十六):"黄城今县治。陈大建五年,伐齐,克黄城,以为南司州,治安昌郡,即此。后周改黄州。" 安昌郡北齐置,治黄城(故治在今武汉市黄陂区北),领黄陂,孝感,黄州,麻城等县。

建元二年(480年),南齐以齐为尚,于蕲阳县置齐昌郡,析蕲阳县置齐昌县,郡县治所齐昌(今蕲春县漕河);在今黄冈和罗田境置齐安郡,驻南安(今黄州),辖齐安,南安、始安、义城、义昌、义安六县,由郢州改属司州。在今黄陂、红安间置安蛮左郡,驻木兰(今红安西南黄陂县境),并由故豫州改属郢州。同年,析宋孝宁县(今浠水县)置光城左郡,辖轪县、茹由县、乐安县,属郢州(486年改属西豫州,三县均在今浠水县境西南)。同年,又将蕲阳县境东部(土断)于曲陵之(今安陆)永兴流人置于郭默城,析置永兴县(今黄梅县大部及武穴市郑公塔、童司牌、龙坪一带),苞信县(今武穴市莲花塘及黄梅县大河镇以北至蕲北、罗田一带)。今武穴市西南部属萧齐郢州齐昌郡齐昌县,东北部属萧齐郢州齐昌郡苞信县、永兴县。

北周大象元年(579年)置黄陂县,治所独家村(今前川街道北1.5公里),属南司州安昌郡,后南司州改为黄州,黄陂县建置自此始。隋初,改黄陂县为镇,后复为县,仍属黄州;隋开皇三年(583)废,大业三年(607年)改属永安郡,今县北部仍属木兰县。唐代,黄陂县属黄州齐安郡,武德三年(620年)废木兰县入黄陂县。

读史方舆纪要》是清初取材丰富、考订精详、结构严整的历史地理名著,地理学家顾祖禹为此著倾注了三十余年心血。"今治说"之黄城北枕台地,南濒滠水,据清乾隆汉阳府志》(卷之九)"县河在南郭外,上自滠河来,径鲁台山西流入於江"、"庙儿山在县西五里,谚云水绕庙儿山,黄陂出状元",以及1987《黄陂水利志》关于县城附近清雍正乾隆年间始建堤垸的记载,可断滠水与庙儿山有过相吻的历史。古时,"今治"因北来西去的滠水相拥,这里平畈曾为武湖一隅,而汉水携涢水、澴水、滠水等流在黄陂境域汇武湖,入长江,故可曰地处武湖北岸之"今治"古当江汉之口也。

遗址

在黄陂前川街道的群光村落驾山,武汉市考古所2009年抢救性发掘了一宋代黄陂县令夫人墓,墓内青石墓志铭写道:"宋故刘氏县君卒于宋元佑葵酉年十一月二十四享年五十有九……墓于邑之城北……",铭文证实了宋元佑八年(1093年)的县城与顾祖禹所说的"今县治"同址。

另一种说法:六指街道附近有两个黄城的古城址,一个名叫东城址(又名天宝寨),另一个名叫西城址(又名寨上湾)。

明代以前,武湖的水面很大,且与长江相通,总有水军驻扎、练兵演武,民间于是习称为武湖。因为战乱频繁,它的北面,凡是地势稍高的地方,大多筑有夯土城寨或者木质水寨。

到了汉末,黄祖在寨上湾这处高地夯土筑城,名曰黄城。后来,人们将黄城与"陂"(水边)合而称之,黄陂之名就从这里起源。

黄城西城址的面积很小,城墙长宽各约100米,差不多是黄陂十余个古城址中,最小的一个。夯土城基上面错落着大量的红色、灰色、黑色的残瓦,有些片形还很完整,并带有精巧的细绳纹。专家认为,这基本都是汉代以前的瓦片。也从侧面证明,至少在汉代,这里就有较大体量的房屋甚至是宫殿建筑。

村口还有一个类似桥头堡的土墩,其上曾建有木质的望楼,在战时可与城门互为犄角。土墩一侧,遗落着一块长约一米的旗杆石,上有一个圆形的孔。村民说,这是用来插入旗杆并起固定作用的。护城河的大体模样依稀可辨,给人第一感觉是宽大。如今,一部分已湮塞,剩下的则组成了长长一串水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