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黄埔军校同学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埔军校同学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许可的,经中共中央批准创建于1984年6月16日的爱国群众团体[1],总部设于中国北京。首任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是十大元帅之一的徐向前。

成立

1926年,在中山舰事件发生后,蒋中正向中国国民党中央提出建议,除了清除国军干部中的中共党员外,成立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同学会,以增进黄埔军校毕业生之间的感情,并清除中共在黄埔军校中的影响力。所有黄埔军校同学会的成员,需忠于国民党,奉行三民主义,绝对服从蒋校长领导,严格禁止从事共产主义的宣传,违者以叛逆罪嫌惩处。

在抗日战争期间,1939年,因黄埔军校内查禁中共书籍,引发东北籍军校生发动学潮,学生选出郑新潮等两名代表,面见蒋中正,要求停止剿共,一致抗日,但未被接受。在郑新潮毕业后,经由高崇民、于毅夫引见,郑新潮与其他五名毕业生,投奔陕甘宁边区内的延安,由毛泽东朱德接见。在座谈中,郑新潮提出建立黄埔同学会延安分会建议,经毛泽东允许,由贺龙负责推动。

1941年,国民党军官陈宏谟至延安担任联络官,也向郭化若提出建立黄埔同学会建议。经郭化若向毛泽东提议后,正式建立黄埔同学会延安分会,由徐向前担任首任分会会长,名义上隶属于黄埔同学会西安分会之下,接受重庆总会指导,但实际上为独立运作组织。每年都召开黄埔同学聚会联谊活动,动员宣传一致抗战,吸引黄埔校友到延安参加抗战。

1942年至1945年,延安进行整风运动,黄埔同学会延安分会中多名成员被指称是国民党特务,遭到整肃。此后黄埔同学会延安分会活动停止。

复设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到文革结束前,黄埔军校同学会并没有恢复运作,原属中华民国国军的黄埔军校毕业军官,多数成为战犯,接受劳动改造。1975年,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决议释放因国共内战被关押的政治犯,在辽宁抚顺战犯管理所中监视的296名战犯被特赦,回到家乡,其中多数为黄埔军校毕业的中华民国国军军官。其中,如胡靖安等黄埔将官,在获释后,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职,用来作为对台湾及海外的统战宣传。

宗旨与任务

该会主要宗旨是:发扬黄埔精神,联络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 [2]

黄埔军校同学会主要任务是: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政策,团结祖国大陆的黄埔同学,联络台湾、港澳和海外的黄埔同学和黄埔组织,弘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促进两岸交流交往,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事业和中华民族的繁荣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视频

黄埔军校同学会 相关视频

桂林市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三十周年
海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

参考文献

  1. 黄埔军校同学会简介,黄埔军校同学会
  2. 黄埔军校同学会职能介绍,中公教育,20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