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黄埔军校

增加 2,95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黄埔军校</big> '''
|-
| [[File:黄埔军校.jpg|350px|缩略图|居中|[http://images.china.cn/site1000/20070724/0019b900a7e8080fa3fe01.jpg 原图链接][http://www.china.com.cn/military/zhuanti/jianjun80/2007-07/20/content_8555688.htm 来自中国网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 中国国民党陆军 : 黄埔 官学
'''外文名称 ''' Whampoa Military Academy
''' 简称:首任校长 ''' 黄埔军校: [[蒋介石]]
''' 首任校长:创办时间 ''' 蒋介石: 1924年6月16日创校<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50年8月复校
''' 现任 分&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长:''' 刘得金少将(台湾陆军学 : 武汉分校、长沙分
''' 创办时间:校&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训 ''' 1924年6月16日创校<br>1950年8月复校: 亲爱精诚
''' 分校:主要院系 ''' 武汉分校 步兵科、炮兵科、工兵科<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经理科 长沙分校等政治科
''' 校训:所属地区 ''' 亲爱精诚: [[广州]]/[[武汉]]/[[南京]]/<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成都]]/[[高雄]](台当局自封)
''' 主要院系:学校类型''' 步兵科、炮兵科、工兵科、<br> 经理科、政治科: 军事学校
''' 所属地区:原&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址''' : [[广东省]][[ 广州/武汉/南京/<br><center>成都/高雄(台当局自封)</center>市]][[黄埔区]][[长洲岛]]
''' 学校类型:前&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身''' :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中央 军事 政治 学校
''' 原址:知名校友''' 广东省广州市 黄埔 区长洲岛三杰<ref>[http://mren.bytravel.cn/Celebrity/huangpusanjie.html 黄埔三杰人物介绍]<br>博雅人物网</ref>,[[汤恩伯]],[[王耀武]],[[林彪]],<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胡宗南]],[[夏鹏洲]]等|}''' 前身:黄埔军校''' 中国 近代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主要将领出自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军校创立目的是为 国民 党陆军 革命训练 军官 学校、<br><center> ,是国民政府[[北伐战争]]统一 国的主要 事政治学校</center>力。
'''知名校友:''' 黄埔三杰<ref>狭义上1924年~1930年国民党在[[广东]][[广州]][[http://mren.bytravel.cn/Celebrity/huangpusanjie.html 黄埔 三杰人物介绍区]] ,<br>博雅人物网</ref>,汤恩伯,王耀武,林彪,胡宗南,夏鹏 [[长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最著名 岛]]兴办 的一所军 事学 校, 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主要将领出自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军 创立目的是 址原 国民革命训练 清朝陆 官,是国民政府北伐战争统一中国的主要 小学和海 学校校舍
狭义上1924年~1930年国民党在广东广州黄埔区长洲岛兴办的一所军校,校址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校舍。广义上即指1924年以后, [[ 中国国民党 ]] [[ 中华民国政府 ]] 兴办的各个军事学校,即各地分校也包括在内。
==历史进程==
1926年改名扩大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1927年,黄埔军校迁校至 [[ 武汉 ]] [[ 宁汉合流 ]] 后,又迁校至 [[ 南京 ]]
1929年改名“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
1931年 [[ 南京国民政府 ]] 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1937年8月,因 [[ 抗日战争 ]] 黄埔军校迁出 [[ 南京 ]]
1938年11月,黄埔军校迁抵 [[ 成都 ]]
到1946年末改名“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学校国有化。
1949年12月,黄埔23期大部分学员随“国府”迁台。
1950年10月台湾当局在 [[ 台湾 ]][[ 高雄 ]] 凤山区复建“陆军军官学校”并续办24期至今。
1979年5月16日,陆军军官学校第44期毕业的 [[ 林毅夫 ]] [[ 金门 ]] 泅海约2公里,回归大陆 [[ 厦门 ]]
1988年1月,黄埔军校广州旧址被评为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2月,黄埔军校旧址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ref>[http://www.xwgd.gov.cn/xwgd/tzgg/201702/df0c2abe7ecf43829c34adbe38454302.shtml 广东省13景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简报》第1期], [[ 广州市 ]]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7-02-13 16:00:40</ref>。2017年12月2日,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ref>[http://www.huaxia.com/zhwh/whsy/whsywz/5581844.html 100项“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单发布],华夏经纬网 2017-12-22 13:43:40 </ref>
1994年6月16日,为纪念黄埔军校建校70周年,大陆邮电部发行了纪念邮票1枚,面值20分,票面为黄埔军校大门全景。台湾地区的“中华”邮政亦发行邮票1枚,票面为黄埔军校大门全景与 [[ 蒋中正 ]] 校长头像。
2004年6月14日,台湾地区行政当局“国防部长”李杰与前“行政院长”郝柏村参观“黄埔军校八十周年史迹展”。
200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纪念日,由黄埔军校同学会、 [[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 ]] 共同编辑的《黄埔风云人物》专题邮品纪念册在 [[ 北京 ]] 首发,收入50余枚有关黄埔军校人物、历史事件的邮票。在 [[ 台北大安森林公园 ]] ,来自台湾各地的万名黄埔军校校友举行盛大庆祝活动。
===辉煌历程===
1921年(辛酉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向 [[ 孙中山 ]] 提出“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 1924年,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国立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和“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简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建立的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曾致词:“我们开办这个学校,要用里面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创立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才能成功。”
1924年,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国立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和“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简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建立的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曾致词:“我们开办这个学校,要用里面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创立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才能成功。”
1924年1月 [[ 中国国民党 ]] 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决议建立军官学校选址于 [[ 广州 ]] 黄埔。关于校长人选,最初决定为程潜,而以 [[ 蒋介石 ]] [[ 李济深 ]] 为副校长。但是 [[ 蒋介石 ]] 不愿在 [[ 程潜 ]] 之下,跑到上海消极对抗。并派 [[ 张静江 ]] [[ 孙中山 ]] 说情,孙中山才在5月3日任命 [[ 蒋介石 ]] 为校长。在此过程中,蒋介石曾辞去军校筹备委员长一职。
军校成立后,以蒋介石为校长, [[ 廖仲恺 ]] 为国民党党代表。随后,任 [[ 李济深 ]] [[ 邓演达 ]] 为教练部正、副主任, [[ 王柏龄 ]] [[ 叶剑英 ]] 为教授部正、副主任; [[ 戴季陶 ]] (后为 [[ 周恩来 ]] )、 [[ 周恩来 ]] 为政治部正、副主任, [[ 何应钦 ]] 为总教官。此外还有 [[ 熊雄 ]] [[ 恽代英 ]] [[ 萧楚女 ]] [[ 聂荣臻 ]] [[ 张秋人 ]] 等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
1924年5月,从1200名考生中正式取录学生350名,备取120名。5月5日开始入学。6月16日,举行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 [[ 孙中山 ]] 到会场给青年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孙中山还宣布训词:“三民主义,吾党所宗, 以建民国,以进大同, 咨尔多士,为民前锋, 夙夜匪懈,主义是从, 矢勤矢勇,必信必忠, 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此训词其后成为国民党党歌及官校校歌,并由 [[ 陈祖康 ]] 谱曲,该校歌从黄埔五期开始传唱至今。
1925年1月25日,黄埔军校成立“青年军人社”, [[ 廖仲恺 ]] 任社长,2月1日该社刊物《青年军人》第一期出版。黄埔军校最初有许多从 [[ 苏联 ]] 来的教员,但在 [[ 北伐战争 ]] 期间 [[ 蒋中正 ]] [[ 中国共产党 ]] 关系破裂,所以这些苏联教员离开了。
1926年,根据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将原陆军军官学校扩大改组,于同年3月正式命名成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尔后黄埔军校学员成为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 国民革命军 ]] 攻克 [[ 武汉 ]] 后,1926年10月27日,国民党中央先决定在两湖书院旧址设政治训练班,后改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科,后将黄埔第五期政治科学员移往 [[ 武昌 ]] 就读。12月,又决定将黄埔五期炮兵、工兵科移来武昌就读。
1927年1月19日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1927年3月国民政府定都 [[ 南京 ]] ,校歌歌词被明定为中华民国国歌的歌词。革命家 [[ 宋绮云 ]] 、抗日女英雄 [[ 赵一曼 ]] 、文学家 [[ 谢冰莹 ]] ,都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毕业的。 [[ 郭沫若 ]] 曾任政治部教官等职。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于是在 [[ 广州 ]] [[ 武汉 ]] [[ 南京 ]] 分别出现了三所黄埔军校。在 [[ 武汉 ]] ,3月22日, [[ 武汉国民政府 ]] 以国民党中央的名义,决定将武汉分校扩大改组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开展讨蒋斗争。七一五政变后,黄埔五期学员被迫毕业离校,军校整体改编为 [[ 张发奎 ]] 的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团长由第四军参谋长 [[ 叶剑英 ]] 同志兼任),后来成为 [[ 广州起义 ]] 主力,武汉军校暂时解散。
1927年9月[[宁汉合流]]后黄埔军校该校迁往[[南京]]。在[[广州]],原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依然开办。
1927年9 1928年5 宁汉合流后黄埔 ,由副校长[[李济深]]决定将学校改名[[国民革命军]] 官学 ,学 只剩下718人坚持至毕业,其余散 [[武汉]]、[[ 南京 。在广州 ]]等地 原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依然开办 称黄埔六期生
1928年5月 1929年9月10日,在[[南京]],[[蒋介石]]以国民政府名义 由副校长李济深决定将 学校 为“ 国民革命军 黄埔 军官学校 并陆续成立[[潮州]]、[[洛阳]]、[[湖南]]、[[湖北]]、[[江西]]、[[广州]]、[[成都]]、[[昆明]]、[[南宁]]、[[西安]]、[[新疆]]等多所分校。第七期 校只剩下718人坚持至 毕业 后,1930年9月,学校被要求停办,1927年底 其余散往武汉、 在南京由[[蒋介石]]决定自行成立( 南京 等地 )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称黄埔六期生 宣誓反共
1929年9月10日 1931年3月 在南京,蒋介石 国民政府 中央军事委员会 名义 明令 名中央陆军军官 学校 名为“ 。主要培养 国民 革命 党陆 黄埔 初级 军官 学校”,并陆续成立潮州、洛阳、湖南、湖北、江西、广州、成都、昆明、南宁、西安、新疆等多所分校 第七期 建国后的海军少将[[张 生毕业后,1930年9月 思]] 历史 校被要求停办,1927年底,在南京由蒋介石决定自行成立(南京) 家[[黄仁宇]]都是 中央军 事政治学 ,宣誓反共 毕业的
1931年3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年8 日军侵略[[南京]],其后由南京出发,经[[九江]]、[[武汉]]、[[四川]]、[[铜梁]],至1938年11月到成都。十六个月间学校四易其地,学生长途跋涉,栉风沐雨,艰苦备尝,均能安之若素。迁校期间,因前方作战部队缺乏,十一、十二及十三期先后提前毕业 且于沿途在各地招收十四、十五两期学生。黄埔军校在[[抗日战争]] 成了培养抗日官兵的大本营。各期毕业生都一律开赴抗日前线参战。抗战胜利后 事委员会 校改制,于[[中国国民党]] 名义 明令 上移交军队于国家后在1946年元旦后 改名 华民国 陆军军官学校 。主要培养 ,名义上 民党 有化隶属 陆军 初级军官。建国后的海军少将张学思 总部,校长蒋介石改任名誉校长 历史学家黄仁宇都是中央军 由[[关麟征]]升任 毕业的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年8月日军侵略南京,其后由南京出发 1947年 经九江、武汉、四川、铜梁,至1938年11月到成都。十六个月间学校四易其地,学生长途跋涉,栉风沐雨,艰苦备尝,均能安之若素。迁校期间,因前方作战部队缺乏,十一、十二及十三期先后提前毕业,且于沿途 [[孙立人]] 各地招收十四、十五两期学生。黄埔 台湾奉命训练新 ,决定 抗日战争中 [[高雄]]凤山 了培养抗日官兵的大本营。各期毕业生都一律开赴抗日前线参战。抗战胜利后军校改制,于中国国民党名义上移交军队于国家后在1946年元旦后改名为中华民国 陆军军官学校 第四军官训练班 名义上国有化隶 陆军总部,校长蒋介石改任名誉 成都本 由关麟征升任 这便是通常所说的第十分
1947年,孙立人在台湾奉命训练新军,决定在高雄凤山成立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军官训练班,直属成都本校,这便是通常所说的第十分校。 1949年12月,蒋介石下令将台湾学生同胞和国民党高官政要的子弟200余人空运到台湾地区。当月 [[ 中国人民解放军 ]] 占领 [[ 成都 ]] ,学校停办,共办23期。
1926~1949年。从第一期到第二十三期,军校共培养32万各级军官。其中1924年到1929年共培养了七期13000余人。这些人中的多数形成了国民党中央军的骨干——“黄埔系”。
1927年4月至1937年7月,是“黄埔系”的初步形成时期。在抗战时期,“黄埔系”全面形成,其骨干纷纷当上了 [[ 师长 ]] [[ 军长 ]] 、集团军司令乃至战区司令长官,从而完成了“黄埔系”在军界的接班部署。后来居上的黄埔一期生 [[ 杜聿明]](时任第5集团军总司令)、以悍将著称的黄埔第三期领跑者 [[ 王耀武]](时任第24集团军总司令)、职务“越跑越慢”的黄埔一期生 [[ 郑洞国]](时任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在国民党空军系统内,黄埔生更是独占鳌头。抗战初期,为了培养更多的空军预备飞行人员,决定成立空军军士学校,出任教育长的是黄埔第一期的 [[ 王叔铭 ]] 。王曾于1926年2月加入 [[ 中国共产党 ]] ,后去 [[ 苏联 ]] 深造,1931年秋回国脱党转投蒋介石。1940年接替 [[ 周志柔 ]] ,长期担任中央空军学校教育长,国民党的空军人员大多出自其门下。
1949年12月 [[ 蒋介石 ]] 及其所谓“ [[ 中华民国政府 ]] ”迁居 [[ 台湾 ]][[ 台北市 ]] ,其后1950年3月1日蒋代表国民党当局宣布:“陆军官校,为革命军基本人才培植的基地,与建军建国的前途有莫大之关系,早就应该恢复。校长一职,不能以任何人兼任,所以在校长人选未定之前,军校的名称不愿恢复。这次任命罗友伦同志为校长,正式恢复军校。”同年10月,黄埔军校以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军官训练班所在的高雄凤山维武路1号以所谓“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的名称被重新建立,并续办第二十四期作为黄埔军校的继续,学校现占地面积173公顷。至2004年已办至七十三期。另外“中国陆军军官学校”是迁往台湾十二座所谓“在台复校”的大陆大学之一。
黄埔军校自1924年6月在广州创办到1949年底学校停办,在大陆共办了二十三期,若包括台湾地区的凤山陆军军官学校至今已七十八期,在大陆时期其毕业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计有41386人。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显赫地位。
===平定叛乱===
平定商团叛乱是黄埔军校建校以来的第一战。1924年秋,英国汇丰银行广东分行买办 [[ 陈廉伯 ]] 在英帝国主义支持下组织反动武装商团军,自任总长,策划商团军叛乱,妄图推翻革命政权。 [[ 孙中山 ]] 平定了商团叛乱。
1924年, [[ 孙中山 ]] 准备再次北伐。商团与革命政府的矛盾日益尖锐。商团设立了自己的武装组织:武装商团军, [[ 陈廉伯 ]] 自任总司令。以全力对待之。”对此,孙中山发表《为广州商团事件对外宣言》,并致电英国首相 [[ 麦克唐纳 ]] 提出严重抗议。陈廉伯再度下令全市总罢市,直到酿就“双十惨案”。
10月10日是 [[ 辛亥革命 ]] 纪念日,商团军向参加双十节游行、反对商团的民众开枪,发动了武装叛乱。14日,孙中山下令 [[ 蒋介石 ]] 指挥平定商团叛乱,各部悉数归蒋指挥。孙发电文给蒋“立即起义杀敌绝无反顾”。当夜,黄埔建校以来的第一仗正式打响。蒋介石率领黄埔学生及各军将商团分割包围,并施以火攻。日出时,革命政府军队攻占西关商团总部,商团军溃败。黄埔弟子军初显威力。16日,商团正式乞和,政府下令通缉陈廉伯等人。缴获的武器,被用于武装黄埔教导团。
==文化元素==
===校旗===
校旗于1924年校务会议中指派当时的总教官 [[ 何应钦 ]] 将军所设计。校旗上方的荣誉旗(标)则是在1957年为表彰学校功绩并纪念改制(四年制),以提高学校荣誉,由 [[ 蒋中正 ]] 亲颁。
===校训===
校训“亲爱精诚”是由校长蒋中正亲自拟选,孙中山在开学典礼时宣布的。校庆日定为每年的6月16日<ref>[http://www.chinavalue.net/BookInfo/Comment.aspx?CommentID=40333 黄埔军校的入校宣誓词],价值中国,2011-04-18 18:28</ref>。
===校歌===
黄埔军校创立后,曾在黄埔岛内设立平岗分校、蝴蝶岗分校,在广州市区内设立省分校。这些分校纯属移驻学生分区上课,并无专门的分校组织机构,实际上不是分校。
式建立的分校,应该从民国14年3月(1925)黄埔军校学生军第一次东征攻克潮汕筹设潮州分校开始。1926年~1927年间,在 [[ 广西 ]][[ 南宁 ]] [[ 湖南 ]][[ 长沙 ]] [[ 湖北 ]][[ 武汉 ]] 增设分校,因地取名。截止民国24年4月(1935)成都分校开学,黄埔军校所设立的分校有 [[ 潮州 ]] 分校、武汉分校、长沙分校、 [[ 南昌 ]] 分校、南宁分校、 [[ 洛阳 ]] 分校/汉中分校、广州分校、成都分校八个分校。
抗战前的八所分校,并非开办后就一直办理,它们的历史任务结束后,则予以停办
 
===建校前期===
====黄埔军校潮州分校====
1925年11月12日开始正式招收学生。12月10日任命 [[ 何应钦 ]] 为分校校长兼教育长。1926年4月1日教育长改由 [[ 邓演达 ]] 担任。6月1日,第一期学员毕业。6月6日第二期学生入校。12月底期满毕业后该分校停办。
====黄埔军校武汉分校====
====黄埔军校洛阳分校====
1933年12月成立于 [[ 河南 ]][[ 洛阳 ]] ,1938年夏末,奉命迁到北障秦岭、南屏巴山的汉中盆地,抗战胜利后撤销。学员大多系东北军没受正规教育的军官,分校主任为 [[ 祝绍周 ]]
====黄埔军校长沙分校====
1927年2月成立,校址长沙小吴门外教厂坪。校长 [[ 石醉六 ]] ,教育长 [[ 余范传 ]] ,共产党员 [[ 夏曦 ]] 担任政治部主任,政治教官绝大部分是共产党员或国民党左派。
1927年 [[ 南京国民政府 ]] 讨伐 [[ 唐生智 ]] [[ 程潜 ]] 进驻该分校,将部分分校学生迁往南京该校,其余学生于1928年5月毕业。毕业后该分校停办。
====黄埔军校广州分校====
====黄埔军校广州南宁分校====
该分校建立于1926年春。校长 [[ 俞作柏 ]] ,教育长 [[ 萧越 ]] 。第一期学生受训18个月,分步兵、工兵、炮兵3个科目。
===抗战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黄埔军校迁往成都,成都分校即原第三分校并入成都本校,而改设第三分校于 [[ 江西 ]][[ 瑞金 ]] 。除成都本校外,共有九所分校。抗日战争时期,黄埔军校一共设立了九所分校,原来的洛阳分校改名为第一分校,并迁往 [[ 陕西 ]][[ 汉中 ]] 。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早已停办,民国26年冬天在武昌南湖成立第二分校,后迁往 [[ 湖南 ]][[ 武冈 ]] 。第三分校成立于 [[ 江西 ]][[ 瑞金 ]] 。第四分校,原为广州分校改名。第五分校成立于 [[ 昆明 ]] 。第六分校成立于 [[ 南宁 ]] ,原为南宁分校。第七分校成立于 [[ 西安 ]] 。第八分校成立于 [[ 湖北 ]][[ 均县 ]] 。第九分校成立于 [[ 新疆 ]][[ 迪化 ]]
抗战期间的各地分校设备规模,均较扩大,西安的第七分校,尤为突出,各地青年学生在第七分校受训的,有25000多人,学员也有10000多人。其次是第四分校,青年学生受训为军官者有15000余人。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广大中国青年的爱国精神和为抗日救国牺牲奋斗的伟大表现。
====第一分校====
1938年洛阳分校迁往陕西汉中,改称中央军校第一分校,1941年分校主任由 [[ 刘仲荻 ]] 接任,后易 [[ 钟彬 ]] ,该分校自1938年起至1944年共毕业学员20471人。
====第二分校====
1937年七七事变后,原黄埔军校武汉分校,迁往湖南省武冈,改为中央军校第二分校,分校主任为 [[ 李明灏 ]] 。该分校从1938年至1944年共毕业学员23487人。
====第三分校====
====第四分校====
广州分校于1936年7月23日改称广东分校,1938年1月改称中央军校第四分校。抗战爆发后该校多次迁移,最终以贵州独山为校址。分校主任 [[ 韩汉英 ]] 。该分校从1936年到1945年共毕业学员25212人。
====第五分校====
黄埔军校五分校旧址原是著名的云南陆军讲武堂,位于昆明市五华山麓的翠湖西畔。1935年9月16日开学,学员为没受正规教育的军官,分校主任 [[ 刘永祚 ]] 。1938年改称中央军校第五分校,分校主任改由 [[ 唐继麟 ]] 担任,该分校从1935年到1946年共毕业学员8837人。
====第六分校====
1937年7月 [[ 抗日战争 ]] 全面爆发,全国军事政治统一于中央,南宁分校遂改名为陆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校址由南宁迁往桂林市郊外的李家村。1944年9月桂柳会战爆发,军校被迫撤到宜山县怀远镇,后又迁往凌云县城。
1945年 [[ 日本帝国主义 ]] 投降,陆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撤销。
====第七分校====
校址设在天水,后易西安王曲,分校主任由 [[ 胡宗南 ]] 兼任。1938年到1945年共毕业学员37317人。
====第八分校====
校址湖北均县,后易房县,分校主任先后由 [[ 徐祖诒 ]] [[ 康泽 ]] 担任。1939年到1943年共毕业学员6872人。
====第九分校====
校址新疆迪化,分校主任 [[ 宋希濂 ]] 兼任。1942年到1947年共毕业学员950人。
====其他分校====
抗日战争时期, [[ 汪精卫 ]] 曾经成立过一所分校,俗称汪伪军校。另在 [[ 深圳 ]] 曾经成立过一所非正式分校。
====第十分校====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为了国民党党政治利益在台湾地区设立了第十分校。校址 [[ 台湾省 ]][[ 高雄县 ]][[ 凤山市 ]] ,1947年, [[ 孙立人 ]] 将军在台湾奉命训练新军,其后决定在凤山成立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军官训练班,建立凤山分校,直属成都本校。1949年底国共内战失败后,国民党当局将台湾学生同胞和国民党高官政要的子弟200余人空运到台湾。之后凤山分校至2004年已办至七十三期。
===初期教员===
====国民党员====
[[ 蒋介石 ]] :首任校长
[[ 廖仲恺 ]] :曾任国民党代表
[[ 李宗仁 ]] :曾任校务委员,南宁分校总负责人
[[ 陈诚 ]] :曾任军校军事教官、校长办公厅特别官佐
[[ 李济深 ]] :曾任教练部主任
[[ 邓演达 ]] :曾任教练部副主任兼总队长;教育长;武汉分校代校长
[[ 汪精卫 ]] :曾任国民党代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 顾祝同 ]] :曾任战术教官,管理部主任
[[ 曾泽寰 ]] :曾任教官,教育长
[[ 陈继承 ]] :曾任教官,教育长
[[ 陈果夫 ]] :曾任招生委员会委员
[[ 刘峙 ]] :曾任战术教官
[[ 严重 ]] :曾任学生总队长
[[ 蒋鼎文 ]] :曾任学生队区队长
[[ 白崇禧 ]] :曾任校务委员
[[ 缪斌 ]] :曾任政治教官
[[ 王柏龄 ]] :曾任教授部主任
[[ 戴季陶 ]] :曾任政治部主任
[[ 邵元冲 ]] :曾任政治部主任
[[ 林振雄 ]] :曾任管理部主任
[[ 周骏彦 ]] :曾任军需部主任
[[ 俞飞鹏 ]] :曾任军需部副主任
[[ 宋荣昌 ]] :曾任军医部主任
[[ 李其芳 ]] :曾任军医部副主任
[[ 杜景祺 ]] :曾任军医部主任
[[ 何应钦 ]] :曾任战术总教官;教育长;潮汕分校校长兼教育长
[[ 胡谦 ]] :曾任教育长
[[ 王柏龄 ]] :曾任教育长
[[ 钱大钧 ]] :曾任兵器教官,参谋处长
[[ 石醉六 ]] :曾任长沙分校分校校长
[[ 顾孟余 ]] :曾任武汉分校校务委员
[[ 徐谦 ]] :曾任武汉分校校务委员
[[ 方鼎英 ]] :曾任伍生部主任、教育长
[[ 张治中 ]] :曾任武汉分校教育长,南京中央军校训练部主任、教育长
[[ 邵力子 ]] :曾任校长办公厅秘书长、政治部主任
[[ 程潜 ]] :曾任校务委员,长沙分校校务委员会主任
[[ 林熏南 ]] :黄埔军校一期教官,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广东省防空副司令。
[[ 邝鄘]]: 政治部宣传科委员、政治部教官
==== 中共党员周恩来:曾任政治部副主任、主任====
叶剑英 [[周恩来]] :曾任 教授 政治 部副 主任、 主任
张申府 [[叶剑英]] :曾任 政治 教授 部副主任
周佛海 [[张申府]] :曾任政治部 主任
包惠僧 [[周佛海]] :曾任政治部主任
熊雄 [[包惠僧]] :曾任政治部主任
聂荣臻 [[熊雄]] :曾任政治部 秘书,兼政治教官主任
鲁易 [[聂荣臻]] :曾任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
恽代英 [[鲁易]] :曾任 政治 教官;武汉分校校务委员部秘书
夏曦 [[恽代英]] :曾任 长沙 总政治教官;武汉 分校 政治部主任校务委员
项英 [[夏曦]] :曾任 武汉 长沙 分校政治 教官部主任
阳翰笙 [[项英]] :曾任 武汉分校 政治 部秘书,中共黄埔军校入伍生部总支书记教官
陈毅 [[阳翰笙]] :曾任 武汉分校 政治部 中共 武汉分 黄埔军 校党委 入伍生部总支 书记
董必武 [[陈毅]] :曾任 武汉分校政治部文书、中共 武汉分校校 书记
陈潭秋 [[董必武]] :曾任武汉分校 政治教官校务委员
李达 [[陈潭秋]] :曾任武汉分校政治 教官、代理政治总 教官
郭沫若 [[李达]] :曾任 武汉分校 政治 教官、代理政治总 教官
毛泽覃 [[郭沫若]] :曾任政治部 科员教官
瞿秋白 [[毛泽覃]] :曾任政治 教官部科员
[[瞿 白]] :曾任政治教官
萧楚女 [[张秋人]] :曾任政治教官
张国焘 [[萧楚女]] :曾任 武汉分校 政治教官
[[张国焘]]:曾任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 高语罕 ]] :曾任政治教官
====其他教员====
[[ 许德珩 ]] :曾任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 章伯钧 ]] :曾任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历任校长===
第一任1924年5月~1947年10月 [[ 蒋介石 ]] 委员长
第二任1947年10月~1949年9月 [[ 关麟征 ]] 中将
第三任1949年9月 ~ 1949 ~1949 年12月 [[ 张耀明 ]] 中将
第四任1950年8月~1954年8月 [[ 罗友伦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五任1954年9月~1957年3月 [[ 谢肇齐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六任1957年4月~1960年12月 [[ 徐汝诚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七任1961年1月~1965年3月 [[ 艾叆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八任1965年3月~1970年3月 [[ 张立夫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九任1970年4月~1973年2月 [[ 林初耀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十任1973年2月~1976年3月 [[ 秦祖熙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十一任1976年4月~1977年12月 [[ 言百谦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十二任1977年12月~1979年12月 [[ 许历农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十三任1979年12月~1981年6月 [[ 朱致远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十四任1981年7月~1983年6月 [[ 卢光义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十五任1983年7月~1985年6月 [[ 黄幸强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十六任1985年7月~1986年12月 [[ 黄耀羽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十七任1986年12月~1989年6月 [[ 汤元普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十八任1989年7月~1991年6月 [[ 胡家麒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十九任1991年7月~1993年9月 [[ 杨德智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二十任1993年9月~1996年7月 [[ 马登鹤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廿一任1996年7月~1997年7月 [[ 童兆阳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廿二任1997年7月~1998年1月 [[ 丁渝洲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廿三任1998年1月~2002年2月 [[ 张岳衡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廿四任2002年3月~2005年6月 [[ 杨国强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廿五任2005年7月~2006年6月 [[ 王根林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廿六任2006年7月~2006年8月, [[ 贾辅义 ]] “中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第廿七任2006年8月~2010年7月 [[ 陈良沛 ]] “少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降为少将缺)
第廿八任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 [[ 全子瑞 ]] “少将”(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相关建筑==
===军校选址===
长洲岛位于珠江中央,四面环水,环境幽静。岛内筑有多处炮台,与鱼珠炮台、沙路炮台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能把守控制江面,易守难攻,便于学习与练武;由于当时滇、桂军阀盘踞广州,为避开军阀的控制和干扰,需选择交通不便,远离市区的地方;还有岛上有清陆军小学堂的校舍,略加修葺,即可使用,还可节省人力和资金。因此 [[ 孙中山 ]] 决定把军校设在长洲岛上。
军校大门坐南向北,面临珠江,在牌坊门额上书有白底黑字的“陆军军官学校”横匾,是国民党元老谭延闿的手笔。门前有两个哨岗,后面的两间房子是卫兵室。黄埔军校建立时,门口一副对联曰: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旧址修复===
黄埔军校大部分建筑物于1938年被日军飞机炸毁。1965年,做了一次较大修缮,基本恢复原貌。1984年,建立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1996年,广州市政府按国家文物局批复的“原位、原尺度、原面貌”原则重建,6月16日奠基,11月12日落成,面积10600平方米,耗资2000余万元,复原了 [[ 孙中山 ]] [[ 廖仲恺 ]] [[ 周恩来 ]] 及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各部的办公室和课室、师生的饭堂、寝室等,但由于赶工期而埋下了不少质量隐患。2005年,又投入1400多万元进行全面修缮,将严格按照“修旧如旧”和“不赶工期”两大原则。
1995年,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被评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2000年,又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现有军校正门、校本部、孙总理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东征烈士墓、北伐纪念碑、济深公园、教思亭等十几处建筑。
黄埔军校大门风格非常朴实,中央上方横匾上“陆军军官学校”几个大字,是谭延闿所书。校门于1965年由 [[ 中国人民解放军 ]] 南海舰队重新修建。在二门门口挂着一副对联:“杀尽敌人方罢手,完成革命始回头”,二门右侧墙壁上,挂着 [[ 蒋中正 ]] 手书的“亲爱精诚”校训。军校大门彩楼两旁原挂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额为“革命者来”。孙中山逝世后改为总理遗嘱中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黄埔军校校本部是一座日字形的二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回廊相通的楼房。军校创办时在原陆军小学堂祠堂式大门前面增建欧陆式大门。中山故居即“史迹陈列室”,原为清朝广东海关黄埔分关的旧址,称为学海楼。砖瓦混凝土混合结构两层,建筑面积805平方米,1952年重修。其中陈列有伴随 [[ 聂荣臻 ]] 数十年的皮箱、自己装了轮子的椅子、墨镜、墨盒,解放军中唯一外籍将军洪水使用过的手纺毛毯,抗日远征军名将 [[ 郑洞国 ]] 的私章等珍贵文物及不少校友的捐赠。
位于孙中山故居西的学生俱乐部是欧式红色建筑,礼堂讲台中央和两侧分别悬挂孙中山像、总理遗训、国民党党旗、中华民国国旗和 [[ 林则徐 ]] 焚烧鸦片、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犯天津、沙基惨案和攻打惠州四幅大型油画;礼堂悬挂 [[ 廖仲恺 ]] [[ 朱执信 ]] [[ 史坚如 ]] 等名人像。黄埔军校当年的“清党”便是在俱乐部举行。俱乐部西侧的游泳池原是小船坞改建。
东征烈士墓园坐落在军校西南的平冈<ref>[https://www.meet99.com/jingdian-huangpujunxiao-54648.html 黄埔军校旧址旅游攻略 之 东征烈士墓园],相约久久旅游网</ref>,是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为纪念因讨伐 [[ 陈炯明 ]] 等叛军而阵亡将士修建的,安葬有国共两党516位烈士遗体,面积5万多平方米,1926年6月落成。墓园前有1928年修建的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坊,是一座凯旋门式建筑,上覆民族特色的琉璃瓦。1936年在墓园正门增建东征阵亡烈士纪功坊和码头,有小黄花岗之称。纪念坊后由墓道、墓冢、纪功坊、入伍生墓碑群构成长数百米的中轴线,墓冢东侧有蔡光举烈士墓,西侧有17位出身军校的将校墓。墓园于1984年修缮,1991年新建了“东征史迹陈列室”。北伐纪念碑矗立在长洲岛平岗,是一座高10米的花岗石碑,为纪念北伐阵亡的军校生建立的。由军校代校务 [[ 何遂 ]] 撰写的碑文“平冈之石齿齿兮,黄埔之水淙淙;屹丰碑以万世兮,将以垂纪于无穷”。碑的正面刻“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生出身北伐阵亡纪念碑”,碑座的东、西、北三面刻有北伐阵亡的独立团第一营营长 [[ 曹渊 ]] 等353位黄埔军校学生的名字。但由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大部分共产党员阵亡者的名字未能刻记。
黄埔军校后山的八卦山顶建有孙总理纪念碑,碑顶塑有孙总理铜像。1928年孙总理纪念碑奠基,1930年9月26日落成,碑座高40米,孙中山先生铜像高达2.6米,重逾2000斤,是先生当年的日本好友梅屋庄吉出资,牧田祥哉敬作,筱原金作工场铸造。碑的正面为“孙中山纪念碑”六个隶书大字,背面为总理像,东面为总理遗训,西面为总理开学训词。从山底到山顶的阶梯所在的山壁用石材装饰,表面镶有校训“亲爱精诚”四个大字。
===孙总理故居===
大门西侧有一幢2层砖木结构楼房,原是教职员宿舍,因 [[ 国6 国]]六 年(1917年) [[ 孙中山 ]] 曾在此憩宿,孙中山逝世后,改建为总理纪念室;1984年又改为黄埔军校纪念馆,陈列黄埔军校校史和孙中山在广东革命活动的照片。
1928年11月,在校园南面八桂山上建立孙中山纪念碑。1930年在纪念碑顶上竖立孙中山铜像。纪念碑的造型独具匠心,利用两边交叉而上的阶梯及铜像,构成“文”字,暗含了孙文的意思。碑座正面刻有军校校训“亲爱精诚”四个大字。碑座底层7级,上层5级,中间隔有较长的平级将其截然分开。7级代表军校在此办了7期,5级则代表军校师生共参加了五次战役;也指军校在长洲岛办了7期,在外地办了5期,中国大陆共办了12期。纪念碑身正面刻有“孙总理纪念碑”六个隶体大字,为胡汉民的笔迹。东面刻有孙中山弥留之际呼唤的七字“和平、奋斗、救中国”。碑身背面刻有总理像赞,是孙中山一生的写照。西面刻有总理训词,后来成为中华民国国歌。
孙中山铜像身穿西服、左手叉腰、右手前伸、面向大众、神采奕奕。其铜像,与 [[ 广州 ]] 中山大学、 [[ 南京 ]] 中山陵和 [[ 澳门 ]] 孙中山纪念馆的孙中山铜像一致。在中国,一般的纪念碑多是坐北朝南,但该纪念碑却坐南朝北,隐含着孙中山北定中原、统一中国的遗愿。
===东征烈士墓===
===黄埔三杰===
黄埔“三杰”是指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中最为突出的三个人物,当时的排列是 [[ 蒋先云 ]] [[ 陈赓 ]] [[ 贺衷寒 ]] 三人。前两人都是坚定的共产党人,而贺衷寒则有个转变的过程,先是团员,后又成为共产党的死对头。
===共产党军官===
[[ 左权 ]] [[ 陈赓 ]] [[ 周逸群 ]] [[ 萧克 ]] [[ 徐向前 ]] [[ 林彪 ]] [[ 蒋先云 ]] [[ 刘志丹 ]] [[ 罗瑞卿 ]] [[ 黄公略 ]] [[ 周士第 ]] [[ 王尔琢 ]] [[ 王良 ]] [[ 许光达 ]] [[ 陈伯钧 ]] [[ 宋时轮 ]] [[ 杨至成 ]] [[ 郭天民 ]] [[ 陈奇涵 ]] [[ 陈浩 ]] [[ 陶铸 ]] [[ 程子华 ]] [[ 廖运周 ]] [[ 冯达飞 ]] [[ 蔡申熙 ]] [[ 曾中生 ]] [[ 许继慎 ]] [[ 赵一曼 ]] (女)、 [[ 赵尚志 ]] [[ 宣侠父 ]] [[ 阮山 ]] (原籍 [[ 越南 ]] )、 [[ 李运昌 ]] [[ 段德昌 ]] [[ 贺声洋 ]] [[ 萧方 ]] [[ 周维炯 ]] [[ 杨其纲 ]] [[ 彭干臣 ]] [[ 阎揆要 ]] [[ 郭化若 ]] [[ 陈毅安 ]] [[ 王诤 ]] [[ 谭希林 ]] [[ 彭明治 ]] [[ 曹渊 ]] [[ 唐天际 ]] [[ 张宗逊 ]] [[ 刘畴西 ]] [[ 卢德铭 ]] [[ 李之龙 ]] [[ 张子清 ]] [[ 余洒度 ]] [[ 徐彦刚 ]] [[ 曾士峨 ]] [[ 朱云卿 ]] [[ 陈东日 ]] [[ 曹福昌 ]] [[ 邓萍 ]] [[ 唐澍 ]] [[ 姜镜堂 ]] [[ 常乾坤 ]] [[ 伍中豪 ]]
===国民党军官===
[[ 杜聿明 ]] [[ 胡宗南 ]] [[ 张灵甫 ]] [[ 郑洞国 ]] [[ 宋希濂 ]] [[ 毛人凤 ]] [[ 关麟征 ]] [[ 贺衷寒 ]] [[ 乔家才 ]] [[ 邓文仪 ]] [[ 李仙洲 ]] [[ 李默庵 ]] [[ 陈明仁 ]] [[ 康泽 ]] [[ 郑介民 ]] [[ 李延年 ]] [[ 李弥 ]] [[ 胡琏 ]] [[ 唐生明 ]] [[ 俞济时 ]] [[ 黄维 ]] [[ 戴笠 ]] [[ 郝柏村 ]] [[ 蒋仲苓 ]] [[ 王升 ]] [[ 黄珍吾 ]] [[ 彭孟缉 ]] [[ 桂永清 ]] [[ 谢晋元 ]] [[ 范汉杰 ]] [[ 邱清泉 ]] [[ 蔡文治 ]] [[ 李桂丹 ]] [[ 廖耀湘 ]] [[ 郑作民 ]] [[ 王竣 ]] [[ 黄翔 ]] [[ 曾泽生 ]] [[ 徐会之 ]] [[ 赵子立 ]] [[ 阙汉骞 ]] [[ 董钊 ]] [[ 李铁军 ]] [[ 罗奇 ]] [[ 贺忠汉 ]] [[ 胡靖安 ]] [[ 王慧生 ]] [[ 宣铁吾 ]] [[ 黄梅兴 ]] [[ 姚子青 ]] [[ 钟彬 ]] [[ 陈颐鼎 ]] [[ 李以劻 ]] [[ 肖赞育 ]] [[ 戴安澜 ]] [[ 萧作霖 ]] [[ 唐生智 ]] [[ 林伟俦 ]] [[ 吕旃蒙 ]] [[ 覃异之 ]] [[ 贾伯涛 ]] [[ 郑庭笈 ]] [[ 陈修和 ]] [[ 文强 ]] [[ 杨伯涛 ]] [[ 侯镜如 ]] [[ 王耀武 ]] [[ 孙元良 ]] [[ 刘戡 ]] [[ 黄杰 ]] [[ 陈大庆 ]] [[ 刘安祺 ]] [[ 高魁元 ]] [[ 蔡炳炎 ]] [[ 廖运泽 ]] [[ 曾扩情 ]] [[ 酆悌 ]] [[ 张耀明 ]] [[ 廖昂 ]] [[ 吴起舞 ]] [[ 彭士量 ]] [[ 邱行湘 ]] [[ 孙明瑾 ]] [[ 李文 ]] [[ 王怀义 ]] [[ 王敬久 ]] [[ 滕杰 ]] [[ 唐纵 ]] [[ 蒋孝先 ]] [[ 郑蕴侠 ]]
(注:含1946到1949年解放战争时起义将领)
===民国时期===
黄埔军校于1924年6月16日正式开学,同年8月左右,黄埔一期的共产党员学生 [[ 蒋先云 ]] 与在粤的粤、桂、湘、滇各军军校的学生联系,酝酿“青年军人联合会”组织,并向黄埔军校建议成立这个组织,意在以革命的黄埔学生,影响各军官学校的学生,以免成为各军在广东争夺地盘,各霸一方的罪恶工具。此建议,不仅为全体黄埔同学所赞同,并得到校长蒋中正的特许。蒋曾亲笔写了一篇发起这个组织的序言,说明成立青年军人联合会的革命意义。10月,青年军人联合会的组织已基本建立,加之黄埔二期共产党员学生 [[ 周逸群 ]] [[ 王一飞 ]] 的积极活动,在大多数的青年军人中,树立了相当的威信。1925年1月间,就发展到了相当人数,成为较有力量的组织,能在广东的青年军人中起着领导作用了。
1925年2月1日上午,在广东大学召开青年军人联合会成立大会,会员约两千人,出席大会并讲话的国民党要员有: [[ 廖仲恺 ]] [[ 胡汉民 ]] [[ 邹鲁 ]] 等。会后参加游行人数达五千人,旗帜蔽空,整齐严肃,实为从来未有,市民观看者,途为之塞,可谓盛况空前。
黄埔军校开学时,国民党元老 [[ 谢持 ]] 由上海来到广州,极力拉拢教授部 [[ 王柏龄 ]] 等以及学生 [[ 贺衷寒 ]] [[ 潘佑强 ]] [[ 冷欣 ]] 等。并煽动说:“共产党名虽与国民党合作,其实是想乘机篡夺国民党的党权,一朝得逞,所有国民党员,尤其是黄埔同学中的国民党员,将受到无情的迫害,而无立足的余地”等等,激起了上述诸人对共产党员同学的仇视。后耒又感到 [[ 蒋先云 ]] [[ 周逸群 ]] 等在校内公开散发《向导》和宣传共产主义的刊物,而他们又是青年军人联合会的核心分子。就断定这是一个发展共产党组织的据点,从而决定采取以组织对付组织的行动。
1925年4月孙文主义学会成立后,经常与共产党员同学发生为主义之争论,矛盾不断升级,其最为突出的是在 [[ 广州中山大学 ]] 内互欧事件,彼此都受了伤。青年军人联合会与孙文主义学会在黄埔军校形成了两个对立的组织,在师生中两种思想和势力的内部斗争越演越烈。
1926年,蒋中正于中山舰事变之后,除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提出限制共产党的办法,和把在军队中任党政工作的共产党员一律清除出去之外,并以青年军人联合会和孙文主义学会有违亲爱精诚的校训,破坏整个同学的团结,下令一律撤销。决定成立黄埔同学会(是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同学会的简称)的组织,并派蒋先云、冷欣、贾伯涛、杨引之、余洒渡、曾扩情等为筹备员。五月中旬,在广州中山大学体育场召开成立大会,蒋中正任黄埔同学会会长,秘书曾扩情,监察干事胡静安,组织科长杨引之,宣传科长余洒渡,总务科长李默庵。
===新中国建国后===
1983年在中共中央与 [[ 邓小平 ]] 的亲切关怀下,决定重新成立黄埔军校同学会。198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同学会在纪念母校60周年华诞之日宣告成立。 [[ 李先念 ]] [[ 徐向前 ]] [[ 乌兰夫 ]] [[ 习仲勋 ]] [[ 杨静仁 ]] 等领导出席了成立大会。
当年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 [[ 叶剑英 ]] 元帅在贺词中祝愿广大同学“发扬黄埔精神,致力振兴中华”。全国政协主席 [[ 邓颖超 ]] [[ 聂荣臻 ]] 元帅为大会题词。 [[ 徐向前 ]] 元帅在贺词中深盼校友、同仁“切记中山先生教导,发扬黄埔精神,惟发国家统一、民族强盛为己任,抛嫌释怨,携手合作,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贡献余力,为中国革命和自己的历史增光添彩”。明确的指示和谆谆教诲都充分体现了他们对海内外黄埔同学的真挚爱护和殷切期望。
徐向前、聂荣臻二位元帅亲自领导黄埔军校同学会发展前进,并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1990春节,两位元帅发表谈话指出:“和平奋斗,统一祖国,是黄埔师生历史使命”,“深切期望海峡两岸和旅居海外师生,焕发爱国、革命精神,同心戮力,为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恪尽职责”。
过去20多年中,无论是黄埔的重大活动,还是重要接待工作,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关心。1986年11月理事扩大会议期间, [[ 胡耀邦 ]] [[ 彭真 ]] [[ 万里 ]] [[ 习仲勋 ]] [[ 杨尚昆 ]] [[ 胡启立 ]] [[ 杨得志 ]] [[ 余秋里 ]] [[ 王震 ]] [[ 杨静仁 ]] 等曾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与会全体同志,1990年5月, [[ 邓小平 ]] 会见从台湾地区来访的黄埔一期同学 [[ 邓文仪 ]] ,1991年4月, [[ 江泽民 ]] 会见了台湾地区“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谒陵访问团,1994年,当黄埔军校建校70周年暨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10周年之际,江泽民、 [[ 刘华清 ]] 亲笔题词, [[ 李鹏 ]] [[ 李瑞环 ]] [[ 胡锦涛 ]] 等参加了纪念活动。这都体现了中央对黄埔军校师生及其同学会的重视。
黄埔同学会的会员包括:1924年后在黄埔成立的陆军军官学校、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及其分校的学生;在大陆办的1至23期的中央军校学生;在台湾办的24期以后各期中央军校学生;冠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各种训练班的学生。符合上述规定的黄埔同学,自愿申请,经理事会同意,均可为会员。
===历任领导===
=== 会长 ===
[[ 徐向前 ]] (一期)1984~1988
[[ 侯镜如 ]] (一期)1988~1994
[[ 李默庵 ]] (一期) 1995~2001
[[ 李运昌 ]] (四期)2002~2008
[[ 林上元 ]] (十八期)2009至今[6]
=== 顾问 ===
[[ 聂荣臻 ]] (教官) [[ 许德珩 ]] (教官) [[ 程子华 ]] (五期) [[ 郭化若 ]] (四期)
[[ 阎揆要 ]] (一期) [[ 胡立教( ]] 武汉军官训练团)[7]
=== 副会长 ===
[[ 郑洞国 ]] (一期) [[ 宋希濂 ]] (一期) [[ 程元 ]] (十八期) [[ 覃异之 ]] (二期)
[[ 郭汝瑰 ]] (五期) [[ 赵子立 ]] (六期) [[ 杨荫东 ]] (十六期) [[ 莫文骅 ]] (五期)
[[ 张伯权 ]] (七期) [[ 丁家骏 ]] (外语班) [[ 林上元 ]] (十八期) [[ 沈策 ]] (六期)
[[ 黎原 ]] (十一期) [[ 贾克 ]] (十期) [[ 田申 ]] (十六期) [[ 唐格森 ]] (二十三期)
[[ 赖坚 ]] (海校九期)[8]
[[ 苏联瓦西里·布留赫尔 ]] (加伦将军):顾问团团长
[[ 契列班诺夫 ]] :曾任军校总顾问
[[ 鲍罗廷 ]] :曾任军校总顾问兼政治讲师
[[ 白礼别列夫 ]] :曾任步兵顾问
[[ 嘉列里 ]] :曾任炮兵顾问
[[ 互林 ]] :曾任工兵顾问
[[ 喀扶觉夫 ]] :曾任政治顾问
==历史意义==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 [[ 中国共产党 ]] [[ 苏联 ]] 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其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大,名声之显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
黄埔军校建立以来,以孙中山的“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以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组成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实行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大革命为目的。一方面积极进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育;一方面介绍 [[ 马克思 ]][[ 列宁 ]] 主义的思想。军校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广大黄埔师生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后世纪念==
1954年6月16日,“总统”蒋中正主持陆军军官学校成立三十周年校庆阅兵。
1969年6月16日,“总统”蒋中正主持陆军军官学校成立四十五周年校庆。
1974年6月16日,“行政院院长” [[ 蒋经国 ]] 主持陆军军官学校成立五十周年校庆,由“陆军总司令”于豪章上将、陆军军官学校校长秦祖熙中将陪同与会。
1984年6月16日,“参谋总长”郝柏村主持陆军军官学校建校六十周年,各军种总司令与会,黄埔老师顾祝同主持黄埔画展揭幕。
1988年6月16日,第一位台湾“总统” [[ 李登辉 ]] 主持陆军军官学校校庆典礼。
1994年6月16日,“总统”李登辉主持陆军军官学校成立七十周年校庆,“国防部长”孙震陪同。
2000年6月16日,第一位非国民党“总统” [[ 陈水扁 ]] 主持陆军军官学校七十六周年校庆,主持三军校阅仪式。
2004年6月13日,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园来自各地万名黄埔军校校友,举行黄埔军校建校八十周年活动。
2004年6月14日,“国防部长”李杰与前“行政院长”郝柏村参观“黄埔军校八十周年史迹展”。
2004年6月16日,“总统”陈水扁主持陆军军官学校成立八十周年校庆,主持阅兵并致词。
2008年6月16日,第二次政党轮替后,“总统” [[ 马英九 ]] 主持陆军军官学校成立八十四周年周年校庆,由“国防部长” [[ 陈肇敏 ]] 等人陪同。
2014年6月16日,“总统”马英九主持陆军军官学校成立九十周年校庆,主持阅兵并致词。
===纪念邮票===
1974年6月16日, [[ 台湾 ]] “交通部”发行陆军军官学校建校五十周年邮票2枚,票面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大门与凤山陆军军官学校大门全景  1994年6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纪念黄埔军校建校七十周年,发行了纪念邮票1枚,面值20分,票面为黄埔军校大门全景。此外,台湾的陆军军官学校校友会也多次配合校庆日发行纪念邮票,纪念建校活动。而大陆黄埔军校同学会与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曾于2004年6月16日纪念黄埔军校建校八十周年,共同编辑《黄埔风云人物》专题邮品纪念册在[[北京]]首发,收入50余枚有关黄埔军校人物历史事件的邮票
1994年6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纪念黄埔军校建校七十周年,发行了纪念邮票1枚,面值20分,票面为黄埔军校大门全景。此外,台湾的陆军军官学校校友会也多次配合校庆日发行纪念邮票,纪念建校活动。而大陆黄埔军校同学会与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曾于2004年6月16日纪念黄埔军校建校八十周年,共同编辑《黄埔风云人物》专题邮品纪念册在北京首发,收入50余枚有关黄埔军校人物历史事件的邮票。
==视频==
39,0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