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黄峤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峤乡位于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坐落在黄家洼山峤山岘之间,故得名黄峤。黄峤乡境内平均海拔1900米,年均气温7.8℃,年降雨量230—280mm,年蒸发量1200mm,无霜期150天,黄峤乡辖7个村,32个村民小组,2642户,13028人,总面积3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万亩,其中水地0.7万亩,旱砂地0.8万亩,旱土地3.3万亩。乡境内有煤炭、沸石、花岗岩、矿泉水等丰富的矿产资源。盛产扁豆、豌豆、洋芋等小杂粮及荞面、莜面、小米、粉条等加工产品和黑瓜籽、茴香、胡麻、葵花等特色经济产品。2004年,黄峤乡农业总产值达到774.76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340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90元。[1]

中文名称: 黄峤镇

别 名: 黄峤

行政区类别: 乡

所属地区: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

概况

黄峤镇位于平川区东部,东与宁夏海原县接壤,北靖远县靖安乡毗邻,西与共和镇相连,南与种田乡相接,西南与靖远县高湾乡相邻。平均海拔1820(一说1900)米。面积312平方千米,人口2540户、12885人(2008年末)。辖7个行政村,32个村民小组。乡政府驻双铺村。年均降雨量255毫米,年均气温8℃,全年无霜期170天。省道308线和县际公路333线过境。景点有屈吴春嶂。

沿革

1997年4月,将原共和乡所辖的峤山村、焦口村、神木头村、双铺村、马饮水村和牛拜村划出设立黄峤镇。因地处黄家洼山和峤山岘之间,故得名黄峤。

地理环境

新成立的黄峤镇位于白银市平川区东南部,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半山半川乡,东与宁夏海原县接壤,北与靖远县靖安乡毗邻,西部与共和乡相接连,南部与种田乡相接,西南部与靖远县高湾乡相邻,省道308线和县际公路333线在这里交汇,形成一个交通便利,辐射周边、农牧产品和商货流通快捷的“金三角”。

经济概况

产业结构

黄峤镇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立足全乡实际,努力寻找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把发展特色种、养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在焦口、峤山、神木头三个山区村,重点发展洋芋和小杂粮种植;在双铺、马饮水、玉湾、牛拜四个川区村发展茴香、枸杞等中药材种植和瓜类种植;在马饮水、牛拜、玉湾三个村大力发展以养猪、养鸡为主的规模养殖业。黄峤乡牛存栏达到350头,生猪存栏达到4650头,羊只存栏达到2.1万只,鸡存栏达到4.5万只,新增20头以上规模养猪户8户,规模养猪存栏达到1800头,养殖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在焦口村引进种植洋芋新品种陇薯3号、渭薯8号、脱毒陇薯3号、216—10四个优良品种;按照全区建设万亩枸杞种植基地的要求,2006年扩大枸杞种植350亩,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良好,黄峤乡个体工商企业已发展至287家;乡办宏达煤矿地质储量405万吨,可采储量223万吨,服务年限20年,设计年生产能力9万吨;焦口联办砖厂年生产400万块红砖。

基础建设

黄峤镇现有机井25眼,渠道衬砌56.87公里,架设农电线路83公里,全面完成了7个村的农电网改造工作;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和有线电话,广播电视的覆盖率达到97%,有线电话普及率达到30%;黄峤乡境内通车总里程达到56公里,其中柏油公路20公里,乡村公路36公里,7个村、32个村民小组通了农机路。黄峤乡有7个中心小学,9个村学点,1所中学,共有教职工173名,其中代课教师7名,中小学在校学生达到3028名,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有乡文化站和乡卫生院各一座,丰富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加快文化事业的发展,卫生院实行乡村卫生一体化建设,加强了医疗卫生、计划免疫和地方病的防治工作,强化了卫生院为中心的服务功能;退耕还林累计完成16123.8亩,荒山造林8400亩,机修梯田2000亩,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累计完成17.6平方公里,修建人饮工程3处,建人饮解困水窖422眼,集雨节灌水窖3042眼,使得地膜粮食、地膜洋芋、西甜瓜、籽瓜、中药材、大蒜、小拱棚韭菜、粮经间作套种、配方施肥、种子包衣、药物锄草等农业科技项目得到普遍推广应用。充分利用区上贴息扶持养牛业发展的这一有利时机,发动全乡群众积极发展养殖业,落实贷款81.426万元,涉及5个村78户,共养牛350头,推动了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乡个体工商企业已发展至287家;乡办宏达煤矿地质储量405万吨,可采储量223万吨,服务年限20年,设计年生产能力9万吨;焦口联办砖厂年生产400万块红砖。

项目发展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干旱山区贫困人口饮水难的问题,镇上坚持整村推进,连片扩展的原则,重点在干旱山区峤山村,投资40万元实施“母亲水窖”项目,新打水窖250眼、平整硬化集雨场地2万平方米,由于2007年秋雨较多,所有水窖全部蓄水,解决了该村1238人、1600多头(只)大小牲畜冬令期间的饮水困难。投资52万元实施焦口村整村推进项目,建成空心板桥1座,拦洪坝1座,村级卫生所1座,新打机井1眼,扩大水浇地面积150亩,新发展水地40亩。彻底解决了该村群众行路难、看病难等问题。投资104万元实施双铺、神木头两村安全饮水工程,建成截水墙1道,供水房6个,蓄水池1座,铺压管道4000米。投资45万元实施马饮水村退耕还林口粮田项目,发展砂田面积300亩。在双铺村上铺社投资5.5万元成功示范西汉小麦1号种植130亩。投资20万元的玉湾村沼气池建设项目,完成沼气池100个。积极争取资金97万元实施了牛拜村管灌引水灌溉工程,新打机井1眼,铺压管道10公里,解决了近1000亩水地的灌溉问题。投资111万元的双铺中心小学4层教学楼工程已竣工,建筑面积1249平方米,维修学校围墙156米。投资33万元的焦口村寄宿制小学已投入使用。投资18万元的神木头村级阵地建设改善了该村村级办公条件。投资60万的移民工程对马饮水村阴黄水社83户、377人顺利搬迁。文化建设方面投资26万元购置体育健身器材1套,乒乓球案子2个,硬化器材场地和篮球场地面积1490平方米。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为黄峤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旅游资源

黄峤镇境内有巍峨的屈吴山,有神话传说的神木头泉水,有名留清史的王进宝将军的故乡马饮水村以及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点的将军坟墓。雄浑挺拔的屈吴山位于平川区东南,最高海拔2858米,这里往昔峰峦耸崎,林木茂密,甘泉长流,多有珍禽异兽,旧时被誉为“屈吴春嶂”。随着自然的变化和人为的破坏,虽然林木比过去稀少,但遍山灌草丛生,壑多流泉,建有雄伟壮观、钟灵毓秀的万佛庙,为靖、会、平、海四县群众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神话传说的神木头泉水,经国家地矿部鉴定为符合天然的饮用矿泉水标准。屈吴山、黄家洼山、老爷山三山成品字形鼎足而立,品字中间凹地即西格拉滩,王进宝将军坟就在该滩北缘的青砂岘。王进宝是著名的康熙西北三将之一,在平定三藩之乱,维护清王朝统一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后死于固原住所,其子孙扶根归葬于青砂岘,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观光参观。

社会事业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一是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深入开展了多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二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教育整体水平明显提高。2005年,投资15.5万元实施了马饮水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三是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制定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大了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力度,先后投资42万元修建标准化计生服务所1座,计划生育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四是社会保障体制建设逐步完善,民政优抚工作进一步加强。共发放救灾款42.25万元,优抚款8.42万元,灾民建房款1.4万元,救灾面粉4000袋。解决了受灾群众及困难群众的生活生计问题。五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强了对“百县千乡”宣传文化站的管理,配备图书1201套,极大地丰富了干部群众的文化生活。六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持久地开展了普法教育,加强了信访监督工作,有效地控制群体性上访和越级上访;加强了乡、村宗教管理网络建设,努力做好新时期宗教事务工作,为黄峤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乡镇名人

王进宝(1626年—1685年)字显吾,平川区黄峤镇马饮水人。清顺治五年(1648)投军陕西提督孟乔芳部张勇标下,以精武功,善骑射,屡立战功。尤以平吴三桂养子陕甘右镇总兵王辅臣之功,为康熙所器重,加一等阿思哈呢哈番,授奋威将军,兼提督平凉诸军事。二十一年(1682)九月,以四川云南荡平,诏进宝陛见,康熙帝钦使郊迎,亲临赐宴,赐团龙御衣,黄鞍鞯马,及行,帝亲临海甸,缓辔顾问二十余里,复赐内大臣朝衣一袭,准以外大臣列内大臣班,驰奏觐见。二十四年病逝于固原任所。

视频

平川黄峤广场舞摇摆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