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黄慕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慕兰(1907年-2017年2月7日),女,湖南浏阳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汉口妇女部部长。1927年国共分裂后不久,黄慕兰赴上海任中共书记处秘书兼交通员。

1933年脱党,与国民政府官员陈志皋结婚。1951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因受潘汉年案牵连被捕入狱,关押长达17年。1980年获得平反,认定黄慕兰于1926年入党,1933年脱党,按1951年重新入党计算党龄。2017年2月7日,黄慕兰在浙江杭州辞世,享年110岁。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黄慕兰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湖南浏阳

出生日期 1907年

逝世日期 2017年2月7日

职业 文学家、特工

毕业院校 教会大学

信仰 共产主义

代表作品 《黄慕兰自传》

人物生平

1907年,黄慕兰出生在湖南浏阳一个开明之家,12岁被父母送进长沙周南女校。周南女校当时培养了一批在中国近代史上享有盛名的女学生,如向警予、蔡畅、杨开慧、丁玲等。1923年至1925年,黄慕兰曾有过一段短暂的包办婚姻,"丈夫"是抽鸦片、打丫鬟的二世祖。

北伐前夕,黄慕兰逃婚后在汉口投奔宋庆龄、何香凝领导下的妇女运动,19岁担任了汉口妇女部的部长,她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有文化、交际广,有魄力,在武汉三镇很出名。很多优秀男士都对她展开了追求。郭沫若把她化身为长篇小说《骑士》中的女主人公金佩秋。据说茅盾写《蚀》也借鉴过她的故事。

1927年三八节当天,黄慕兰与中共中央机关报《民国日报》主编、中共中央军委机要处主任秘书和警卫团政治指导员宛希俨结婚。国共分裂之后,宛、黄夫妇被命令转入地下工作,用米汤在《圣经》中密写文件、去小旅馆对接头暗号……至此,黄慕兰开始了"潜伏"人生。

1928年,儿子出生才三天,丈夫宛希俨就被调往赣西南领导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4个月后牺牲。赴命前,她强忍着丧夫别子的巨大哀伤,把刚断奶的儿子送回宛希俨的父母家抚养。

在中央机关工作时,黄慕兰遇见了在武汉时就认识的贺昌。贺昌在中共六大上和关向应同时当选为中央委员。日久生情,黄慕兰开始了她的第三段婚姻。 1931年,贺昌主动申请独自秘密前往苏区斗争,黄慕兰再次面临离别。黄慕兰后来才听到传达的消息: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他跟项英、陈毅等一起被留在江西坚持游击战争,一次率领部队向粤北边区转移时,在江西会昌河遭敌伏击,被包围了7天7夜,最后因粮尽弹绝腿部负伤而壮烈牺牲。陈毅曾写有悼念其牺牲的《哭阮啸仙、贺昌同志》。

1931年1月,党组织看中了黄慕兰的活动能力和社会关系,委命她为中国人民革命互济总会的营救部长,与潘汉年单线联系,承担营救被捕同志的任务。

2017年2月7日,黄慕兰在浙江杭州辞世,享年110岁。[1]

个人生活

出身名门,18岁逃婚成青年革命领袖。第二、三任丈夫皆牺牲。来上海任公司副总。秘密营救关向应、周恩来、七君子等;组织香港名人大撤退;策反蒋纬国。两度被捕。与第四任丈夫育4子,却潜伏不暴露身份。解放后打成反革命,文革惨遭迫害,监禁18年。

陈赓所说的"慕兰",就是中共早期的妇女运动领袖和特科重要成员黄慕兰。黄慕兰原名黄彰定,又名黄淑仪、黄定慧,浏阳人,1907年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期间著名的浏阳三杰之一黄颖初先生的女儿(另二杰为谭嗣同、唐才常),黄彰任的姐姐。其父曾任长沙岳麓书院主任教习,是谭嗣同、黄兴、蔡锷等儿子的老师。1926年,年仅19岁的黄定慧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于北伐前夕在武汉投奔革命。

黄慕兰天生丽质,长得非常漂亮,而且秀外慧中,能力强,有魄力,曾给不少国共高层人士留下深刻印象。1927年三八节,武汉举行了几十万人的庆祝大游行,国共两党的名流如宋庆龄等全部到场,那年刚20岁的黄慕兰是大会的主席。

黄慕兰于北伐前夕在武汉投奔革命,担任了汉口妇女部的部长。这位不到20岁的妇女运动领袖,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有文化、交际广,工作有魄力,活动能力很强。黄慕兰在武汉工作时,在武汉三镇很有名。她认识许多社会各界上层人士,特别是妇女界的著名人士如何香凝、宋庆龄等,黄慕兰与她们都有过工作关系,曾给不少国共高层人士留下深刻印象。当时,一些单身男子常常晚上往她们的宿舍里跑,而且赖着不走。

国共分流后不久。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时,营救过周恩来、关向应等中央领导人,以一个令人瞩目的大美女形象出现,周旋于旧上海的各种场合,在隐蔽战线屡建奇功,演绎了一个红色特工的人生传奇。

黄慕兰一生结过四次婚,其中有三次就属于典型的"革命联姻"。

她的第一次婚姻,由父亲包办配给了她父亲朋友的儿子,这个人又吃又喝又赌又嫖,她很痛苦,结婚一年不到就逃出来了。

第二次婚姻是在武汉时期,黄慕兰结识了《民国日报》总编辑、国民党市党部宣传部长的共产党员宛希俨,在董必武、瞿秋白撮合下,黄淑仪与宛希俨于1927年"三八妇女节"登报结婚。1927年三八节,武汉举行了几十万人的庆祝大游行,国共两党的名流,像宋庆龄、柳亚子全部到场,那年19岁的黄慕兰是大会的主席。国共分裂后,她就开始转为地下,去了江西南昌当交通员。不久,生了个儿子,儿子生出来刚三天,黄慕兰还在医院里,丈夫就上山打游击了,1928年宛希俨在赣南领导暴动时牺牲,她把儿子送到男家,前往上海。

第三次婚姻是在1928年底,黄慕兰赴上海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秘书,兼机要交通员,并成为中央特科成员,在周恩来、康生、陈赓、潘汉年、李强的领导下工作。黄慕兰遇到新任的中央委员贺昌,很快便产生革命情谊,经周恩来批准,两人正式结婚。不久,贺昌调往中央苏区,后担任了中央红军的总政治部副主任,1935年牺牲。

第四次婚姻是在营救关向应期间,陈志皋对美貌智慧的黄慕兰展开追求。1933年,陈志皋正式向黄慕兰求婚。党组织认为,在当时复杂的白色恐怖背景下,黄慕兰与陈志皋结合,很可能会打开新的工作局面,黄慕兰于是听取了组织的意见。

小故事:

第三次婚姻的时候,黄、贺的结合令暗恋黄的饶漱石气恼不已,他对黄慕兰冷嘲热讽:"好啊!你是攀上高枝了,又是为中央政治局会议做记录,又嫁给了中央委员贺昌,眼里哪还有我这样的小人物呢?"此话使得黄精神恍惚,在人力车上遗失会议记录本,气急之下便跳了黄浦江。被救起来后,她就编了一个故事说她因失恋跳江的。此事被《申报》的"本埠新闻"栏以"妙龄女郎失恋自杀遇救"为题报道出来。成为上海滩轰动一时的新闻。

在第四次婚姻前,据《黄慕兰自传》记载:1931年6月的一个下午,黄慕兰与陈志皋结婚以后,期间再次遭受国民党的牢狱之灾。

建国后生活

建国之后的黄慕兰命运十分坎坷。黄陈二人均未获工作安排,黄曾去找当年的同事--华东局书记饶漱石,却被他一顿奚落。其实饶乃是由爱生恨,当然要看黄的笑话。当时为打破经济封锁,决定派一批人去国外搞贸易,陈积极要求前往,实则他与初恋情人已在外同居,至此恰好可以一走了之。黄无可奈何,只好希望陈继续为党做贡献

。陈表示国内一切由黄处理,并决不离婚。陈此去再也没有回来,给黄心灵造成巨大的创伤。黄此后结束了通易公司,参加她以民主人士的身份在上海从事居委会工作和救济总会的工作。1955年,黄慕兰涉入"潘杨案"之中,于6月初在上海被捕,后被关入秦城监狱。63年,宣判她为叛徒、特务、反革命,同年被宛希俨的长子接出监狱。黄的老同事吴德峰、阿英支持她上诉,期间陈从海外托人带信要黄去香港,黄未去。67年,黄再次被押入秦城监狱,75年释放,黄表示要继续上诉,一直没有结果,连在地下工作时指导过她的工作的高级领导人,也无能为力,不能过问。直到1980年,得蒙邓颖超召见,她的冤狱才得以平反,任上海市政府参事室参事。

人物轶事

智救关向应

黄慕兰还曾智救我党早期杰出领导人关向应。

1931年4月中旬,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并在上海领导全国工联工作的关向应在闸北他的寓所被捕。关向应当时化名李世珍,被捕时身份没有暴露。

幸好关向应被捕时,当时负责中共地下党保卫工作的顾顺章正在汉口,对之并不知晓。顾顺章在汉口被捕,随即叛变。这个中共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不仅供出了中共地下党中央几乎所有的机关以及领导人的地址,还将关押在国民党监狱中身份尚未暴露的领导人都逐个指认了出来,当时在狱中的恽代英就是被他指认出来而牺牲的。 营救迫在眉睫,情况非常危急。周恩来找到黄淑仪,要她不惜一切代价尽快救出关向应。黄淑仪分析再三,便向法租界的大律师、她的密友陈志皋提出,要求会会陈志皋的父亲陈其寿。

这个陈其寿可不简单,他在法租界会审公廨当了18年的刑庭庭长,在上海司法界一言九鼎。

当见到黄淑仪后,陈其寿对她很有好感,主动提出要收她为"过房女儿",并要她担任自己几个女儿的家庭教师。

随着交往的加深,黄淑仪取得了陈其寿的信任,于是陈志皋便向父亲提出了请求,说是黄小姐有一个远房亲戚叫李世珍,被当局误抓了进去,现关在龙华监狱,是否能通融一下。陈其寿一听,很爽快地答应帮忙。

数天后,陈其寿让陈志皋出面请龙华监狱的典狱长到陈家吃饭,同时将黄淑仪也叫了来。就在饭桌上,陈其寿将这件事讲了,并在介绍黄淑仪的身份时,称她为自己的"过房女儿"。典狱长将放人的事一口答应了下来。

但此后,关向应却迟迟未能被放出。这时党内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向忠发的叛变。好在他还没来得及把关向应招出来,就被蒋介石枪毙了。虽说有惊无险,但周恩来担心夜长梦多,再次要黄淑仪加紧办理。黄淑仪只好又一次来到陈其寿家中,委婉地催促此事。

听说自己干女儿的事迟迟拖着未办,陈其寿非常生气,于是又把典狱长找来质问,典狱长说是姓李的书记官不肯放人。陈其寿非常了解此人爱好,让陈志皋拿了自己的信,又封了2斤上好的烟土去找李书记官。于是在龙华监狱关了近半年的关向应终于被放了出来。

营救成功后,欣喜不已的黄淑仪和陈志皋一道,亲自驾车到龙华将关向应接了出来,并在东方旅馆包了房间替他接风洗尘。不久关向应便受中央派遣去了湘鄂西苏区,担任了湘鄂西苏区的军委书记兼红三军政治委员,后任红二方面军总政委、八路军120师政治委员、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书记等职。

营救部长

1931年,黄慕兰调任中国人民革命互济总会的营救部长,1933年奉命脱党,先后以银行家、慈善家、国民党特派员等特殊身份为中共工作,参与了"全国冤狱赔偿运动"、营救"七君子"出狱、打通中共海路交通线、香港文化名人大撤退等重大行动。解放前夕,她还在上海组建过渡性统战组织"牛尾聚餐会",这个组织曾争取与劝说蒋介石次子蒋纬国反正,可惜没有成功。建国之后的黄慕兰命运十分坎坷。建国初期,她以民主人士的身份在上海从事里弄居民工作,当她因党籍问题去找当年暗恋自己的华东局书记饶漱石求助时,却被他一顿奚落。1955年,黄慕兰涉入"潘杨案"之中,于6月初在上海被捕。此后二十多年,她数入秦城,出狱后又多次上诉,一直没有结果。直到1980年,在老战友邓颖超的帮助下,她的冤狱才得以平反。她著有《黄慕兰自传》,记述了党史上许多鲜为人知的事情,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资料。

地下工作

密报

鲜为人知的是,黄慕兰是第一个将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叛变的消息传递给中央的人,使周恩来等得以及时的转移,使当时的党中央机构避免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1931年6月22日下午,法租界大名鼎鼎的律师陈志皋与热恋之中的黄慕兰一起去看电影,因时间尚早,便找了一个咖啡馆坐了下来。两人刚刚坐定,又有一人推门而入。来者叫曹炳生,租界当局的法语翻译。他和陈志皋是同学,一见碰到了熟人,便径直走了过来。

老同学相见,聊天的内容自然很随意。曹炳生感慨地说:"志皋兄,我哪有你这么清闲,陪女朋友出来喝咖啡。今天一早,巡捕房捉了一个共产党的大头头,50多岁的样子,湖北人。他酒糟鼻子金牙齿,一只手只有4个手指头。这个人架子蛮大,但一点没骨气,还没用刑就什么都交代了……"曹炳生坐了片刻,没聊几句,就站起来说:"我要走了,当局马上要派人来巡捕房,办理引渡手续。"说罢,向黄淑仪笑了笑摆摆手,便匆匆离去,消失在人海里。

分析

言者无意,听着有心。在他们说话的时候,黄慕兰一直低着头,喝着咖啡,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但脑子里却在紧张地思索着:50多岁的湖北人,他会是谁呢?等曹炳生一走,她便借口头疼,电影不看了,让陈志皋将她送回了家。一到家,她便打电话通知了刚刚接任中央特科工作的潘汉年。不一会儿,潘汉年就走了过来。两人关起门来将在上海工作的湖北人一个个排起队来……

"会不会是总书记向忠发?"话一出口,黄淑仪自己也吓了一跳。

"对,是他。"潘汉年站了起来:"他年轻时为了戒赌,将左手指砍去了一个。那我就走了!"说罢,潘汉年就跑了出去。

周恩来接到潘汉年的密报之后,立即搬家,住进了四马路上的都城旅馆。中共地下党的其他成员也纷纷转移了。

曹炳生说的那个叛徒确实是向忠发。自从1931年4月担任中央保卫工作的政治局候补委员顾顺章叛变以后,形势变得非常严峻。经中央决定,担任总书记一职的向忠发要到江西中央苏区去工作,为了安全,临走以前周恩来特别安排他搬到小沙渡路(今西康路)和自己同住,同时一再关照他不能外出,更不能在外过夜。谁知6月21日夜里,向忠发从小沙渡路寓所溜了出来,到姘妇杨秀贞处过了一夜,第二天早上他到顺风车行要车,被人认了出来,刚抓到巡捕房就扛不住了,做了可耻的叛徒……

化解

为了查实向忠发的叛变,周恩来一面派内线进一步打听,一面派特科红队的队员在小沙渡路他的寓所附近埋伏、侦察。当晚,只见一队特务,押了一个人用钥匙打开了他的寓所又搜查……周恩来的住所只有三把钥匙,除了周恩来与邓颖超外,另外一把就在向忠发的手里……一场巨大的灾难,就在黄慕兰的机警报信后化解了。

百岁华诞

黄慕兰老人

词苑芳枝灿薛笺,周南风雨忆华年。

奇勋上海安危局,铁槛秦城咒逝川。

魂系黎元心不悔,身经磨难志弥坚。

幽兰历尽冰霜后,百度花开夕照妍。

百岁老人黄定慧(黄慕兰)在自己的家中向浙江省博物馆捐赠了自己祖传的一副清代陈阁老的字,以及难得一见的一石有九朵的菊花石。这也是黄定慧老人在迎100岁到来时所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109岁大寿

2015年7月9日,黄慕兰老人在杭州度过了109岁生日。

"祝定慧大姐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黄慕兰的母校---"三湘名校"湖南周南中学特地向老校友黄慕兰发来贺电鲜花。

就在一周前党的诞辰日当天,这位中共历史上的传奇女子也特地写下祝诗:"九十风光祝贺忙,荣归四海庆安康。政策开明歌盛世,继承伟大发光扬。科学增收人民喜,敬老慈幼德泽长。和谐社会增互慰,共产主义寿无疆。"落款为"慕兰黄定慧于杭州西湖"。

黄慕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第85个年头。"同为周南校友、在黄慕兰晚年与之交往甚密的李士璜老人如此评价黄慕兰。[2]

传奇女谍

黄慕兰(又名黄定慧)老人今天在杭州度过了105岁生日。

105岁,已是人瑞,更何况这又是怎样传奇的人生?

出身湘中名门,却选择了终身以革命为业。曾是中共早期的妇女运动领袖和特科重要成员,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时,营救过周恩来、关向应等中央领导人,在隐蔽战线屡建奇功。20世纪50年代,黄慕兰因受"潘杨案"牵涉,两度入秦城监狱,辗转17年。20世纪80年代,她在邓颖超同志的帮助下顺利平反,并任上海市政府参事。1993年至今一直移居杭州。

"祝定慧大姐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今天,黄慕兰的母校"三湘名校"湖南周南中学特地向老校友黄慕兰发来贺电鲜花。

据周南中学校友会向中新网记者透露,就在一周前党的诞辰日当天,这位中共历史上的传奇女子也特地写下祝诗。 "九十风光祝贺忙,荣归四海庆安康。政策开明歌盛世,继承伟大发光扬。科学增收人民喜,敬老慈幼德泽长。和谐社会增互慰,共产主义寿无疆。"落款为"穆兰黄定慧于杭州西湖"。

黄慕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第85个年头。

"黄慕兰将一生的命运、前途、婚姻、财产,甚至不惜抛夫别子,全身心奉献给共产主义事业作出彻底牺牲。她是一个光芒四射的女人。"同为周南校友、在黄慕兰晚年与之交往甚密的李士璜老人告诉记者。

传奇

现年105岁的黄慕兰现居住在杭州一个普通的居民社区,但她这一生却极为不普通。

对于黄的经历,中共特科元勋陈赓大将曾说:"慕兰的一生是中国革命曲折发展的反映。"

浙江省党史研究室也向记者证实了黄慕兰的身份。

黄慕兰,湖南浏阳人,出身名门。1926年,黄慕兰先后加入共青团和共产党。那一年,黄慕兰19岁。

此后黄慕兰与中共中央机关报《民国日报》主编、中共中央军委机要处主任秘书和警卫团政治指导员宛希俨结识,并于1927年"三八节"当天结婚。

1927年国共分裂后,宛、黄夫妇被命令转入地下工作,黄慕兰的潜伏生涯从此开始。

黄慕兰的工作是江西省委秘书和机要交通。身怀六甲的她,向省委书记陈潭秋学会了半夜在圣经上用米汤密写文件、去旅馆对接头暗号、在码头晃荡等待交通船。1928年,她的孩子出生才三天,宛希俨就被调往赣西南领导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4个月之后牺牲。

1928年12月,黄慕兰接到地下党组织调令,秘密前往上海任中央委员会机要秘书,成为中央特科成员。她还兼任中央的机要交通员,经常与各省来上海找中央联系的地下交通员接头。

"在大城市里做党的地下交通工作的,大多以女性为主,因为她们便于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化装成各种身份的妇女,适应各种各样的变化,不大容易引起敌人的注意。"黄慕兰在其《自传》中回忆,而到山区农村根据地去的地下交通员,则以男同志为主,久在城市生活的女同志化装成农妇总不大像。

1929年在上海,经周恩来批准,黄慕兰与中央委员贺昌结婚。

1931年,贺昌主动请命秘密前往苏区,1935年,29岁的贺昌在游击战争中牺牲。灾难在黄慕兰个人生活中重演:与前后两位丈夫生离即为死别,襁褓中的孩子不能亲自抚育。

离开丈夫的黄慕兰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革命互济总会的营救部长,与中共地下工作元老潘汉年单线联系,承担营救被捕同志的任务。

她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营救被捕的工联领导人关向应。为此,黄接近了上海租界的进步律师陈志皋。通过陈志皋,黄慕兰成功营救了关向应,开始打入上海社交圈,并成功使中共中央避免了一次灭顶之灾。

据《黄慕兰自传》记载:1930年6月的一个下午,她和陈志皋在咖啡馆闲谈,偶遇陈在法租界巡捕房当翻译的同学曹炳生,60岁左右,酒糟鼻子,镶一口金牙,9个指头,是悬赏10万元才抓到的。言者无意,听者有心。黄慕兰一边面不改色地喝咖啡,一边紧张地琢磨此人到底是谁?突然,一个符合描述特点的人物闯进了她的脑海里:这个人很可能是政治局主席向忠发!这个人要是叛变就不得了!短短两小时之内,这个消息便由黄慕兰传给了潘汉年,周恩来迅速组织中央的李富春、蔡畅等人转移。果然,当天晚上,向忠发带着巡捕房的人直接用钥匙开门闯进了周恩来转移前的住所……向忠发是党的主要领导人,又是特科领导成员,掌握的情报非比寻常,若不是黄慕兰的这次偶遇,中共在上海的中枢机构完全有可能在瞬间垮掉。

1931年12月,国民党散布"伍豪(周恩来的笔名)等脱离共产党启事",黄慕兰即通过陈志皋出面,委托法国籍律师巴和办理《周少山紧要启事》,驳斥敌人污蔑的内幕背景。

周恩来曾经将黄慕兰称为"党的百科全书",中共特科元勋陈赓大将则认为"慕兰的一生是中国革命曲折发展的反映。"

忠贞

黄慕兰一生波折,甚至经历了多次牢狱之灾。这其中两次是被国民党关押,而最长的那次则是解放后,受潘汉年案牵连,两度入秦城监狱被监禁的十七年。

"一缕幽香,万般情意,沁入柔肠千结。回忆北伐扬鞭,年少风光卓绝。壮志豪情报国心,如荼火热。抛家出走忘朝夕,挥剑誓除荆棘。 世间事,自多曲折。肝胆照,同仇巾帼。救死抚伤,神驰先烈。强敌崩溃,人民欢悦。又谁料风波再涉。感明镜,鉴我无私,还我本来清白。"这是黄慕兰老人在其出版自传时写的一首诗,"又谁风波再涉"即指潘汉年牵连案。

对于秦城监狱的十七年,黄"刚开始想不通,不知罪出何因"。这个忠贞善良的共产党人一再冷静反思检查,认为是自己"长期忙于营救等实际工作,疏于理论学习,以致难免犯错"。

"列宁说"坐过敌人的牢是革命战士意志锻炼的学校"。我坐过两次国民党的牢,没有泄密投降,自今仍感到自豪。秦城的十七年是党给了我上马列主义课的机会。我能活到中兴之世,得到平反,是幸福的,这样一想不就心平气和了吗?"黄慕兰后来对其晚年友人李士璜说。

1980年,黄慕兰冤案昭雪,还了黄慕兰"本来清白",后任上海市政府参事并离休。

晚年

黄慕兰1993年至今一直移居杭州。

黄慕兰在自传中提到了自己的长寿:"好在我生性好强,对中央信赖从未动摇,一贯迎着困难上,从不消极颓伤,处逆境而能坚持革命乐观主义的人生观。所以这点个人感情生活方面的波折是压不垮我的。这是我一生的长处,也是我得以健康长寿的惟一保健秘诀。"

浙江省党史研究室处长包晓峰曾经去探望黄慕兰,对老人惊人记忆赞叹不已。"你甚至插不上话。"

曾多次到杭探访黄慕兰的友人李士璜介绍说,黄老十分爱清洁,用餐时必用餐巾免弄脏衣服,穿着雅致带有色彩,举止高雅,皮肤白皙没有老年斑,仍不失当年大美人的影子。午餐后会打一小时纸麻将,而后午睡至三时许。黄老爱看电视,以了解国家大事。她的饮食普通,从大家的菜里分出一小碗汤,一小碗菜,与保姆同桌共餐,上下午再补充些水果。

李士璜介绍说,黄慕兰老人至今仍保持阅读与写作的习惯,耳背前亲自接打电话。

记者致电黄慕兰家时,她的保姆接了电话,并说黄老正在午休,"黄老午休都要到下午6点,任何采访或者接待都得经她女儿同意。"

记者随后联系了黄慕兰老人的女儿陈大中。

陈大中告诉记者,老人年事已高,身体处于一个低水平的平衡之中,所以她坚决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

同时陈对于一些媒体将母亲称为"美女间谍"甚至"交际花"的报道,非常愤怒。

"我母亲一生风风雨雨,正是革命的艰难的体现,后人应该珍惜前辈们用血泪牺牲换来的幸福,而不是当花边看。"

生日快乐,黄慕兰老人。

人物评价

黄慕兰虽然出身名门小姐,但是没有丝毫豪门小姐的娇弱,而是一个有主见、敢作为、大胆泼辣的奇女子,特别是在中央特科工作中,做出了许多重大的成绩,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尤其是在感情问题上能够服从大局,为了工作需要,放弃自己真爱的男人,而与陈志皋结婚,这种牺牲精神是非常可贵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才皆可抛。别人做不到的事情,黄慕兰做到了,她奇就奇在这里。

人物争议

这是《黄慕兰自传》中描绘的一幕,在书中,黄慕兰自称与潘汉年同时被推荐给中央,留在上海做地下营救工作,她负责对外联络,潘负责对内联络,两人"组织关系定为单线联系"。在此前后,媒体报道多誉以"曾在千钧一发之际救过周恩来"、"曾被周恩来称为'党的百科全书'"。

不过,对于这样的评价,原中共中央交通局局长吴德峰的女儿吴持生坚决持否定态度。最新关于黄慕兰的新闻报道刊发后,吴持生再次不厌其烦地重申发现向忠发叛变、营救关向应、反击"伍豪启事"等事件都是党中央主动应变、群策群力的结果,并直指黄慕兰系因违反组织纪律被周恩来下令"淡断组织关系",而非其自称的"奉命脱党成婚"。包括86岁的潘汉年研究专家尹骐在内的多位中共特情研究专家认为《黄慕兰自传》有一定夸大美化成分,其特科身份存在争议,更接近潘汉年临时安排的联系人。

针对"伍豪启事"事件,吴持生、江晓平、马长虹等人均曾发文批驳黄慕兰说法的漏洞:

首先,周恩来于1931年12月21日,由中共中央交通局人员护送从上海到达福建汀州中共闽粤赣苏区,而国民党方面炮制的"伍豪启事"是在1932年2月16日起在上海各大报纸陆续登出的,"周恩来对于处置'伍豪启事'的全过程既没参与,更不知情。"其次,策划反击"伍豪脱党"谣言的不是黄慕兰,而是上海临时中央。继中央苏区苏维埃政府布告、上海地下党中央机关报辟谣声明后,中央特科设计利用公开报纸作出反击:先是在《申报》登出一则间接辟谣的广告,之后商量决定由潘汉年找陈志皋代表伍豪登一个否定的启事。后来陈志皋出面找了法国律师巴和完成此事。国民党的这则"伍豪叛变"启事,在"文革"时曾被"四人帮"利用以诬陷周恩来。吴持生曾愤怒地指出,黄慕兰自传中的这段描绘,恰好"伪证""伍豪事件"发生时周恩来未进苏区,"不正是'四人帮'之流如饥似渴,难以寻找的诬陷总理最好的'证言、证词'吗?"

"奉命"脱党成婚,是《黄慕兰自传》中更为人指责的说法。一位特情研究专家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其从权威渠道获悉,"黄慕兰与陈志皋的恋爱显然是违反组织纪律的,所以特科与黄慕兰脱钩,并对黄慕兰下了脱党结论。"

2004年,《黄慕兰自传》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并于2012年再版。2013年1月11日揭晓的"2012年后中国影响力图书"评选,将《黄慕兰自传》列为传记类榜首。早在4年前,吴持生就开始向该出版社反映,《黄慕兰自传》"存在诸多严重失实问题,丑化、诬蔑我们党的隐蔽战线工作",建议将已发行的书收回销毁,消除不良影响,并通告媒体不要继续炒作。2012年底,在吴持生牵头下,西花厅和红岩儿女联谊会曾召开一场"纪念周总理诞辰115周年--隐蔽战线专题研讨论会",隐蔽战线后人、专家学者、媒体记者等近百人参会,包括吴持生、江晓平、马长虹发表的剖析《黄慕兰自传》不实问题的文章都被收入论文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