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正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黄正来 |
黄正来,男,1963年6月出生,农学学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现任安徽农业大学现代农业技术研究所所长。1985年毕业于安徽农学院农学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留校任教。1999年年晋升副教授。2016年3月,任庐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2]。
目录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安徽农业大学现代农业技术研究所所长
出生日期----1963年6月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安徽农学院
代表作品----作物栽培学
人物履历
1963年生,农学硕士,安徽农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代农业技术研究所所长[3]、安徽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栽培岗位专家、安徽省“115”小麦创新团队成员。
1999年年晋升副教授,留校任教。
2016年3月,庐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人物任免
2016年3月,安徽农业大学农业园管理中心副主任黄正来同志挂职任庐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时间两年。
主要从事
主要从事作物栽培学教学、科研与科技服务工作,主讲《作物栽培学》、《农业概论》、《作物高产栽培理论与实践》等农学类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
主要研究领域为粮食作物高产优质栽培理论与技术、小麦高产栽培生理生态、小麦抗逆应变栽培生理生态。粮食作物栽培教学与科研、农业项目规划与论证。
突出贡献
先后承担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科研项目20多项;先后获得省(部)级科研、教学成果和奖励8项,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主持的“十五”安徽省粮丰工程项目“沿淮水旱间作区水稻茬小麦丰产优质综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十一五”国家粮丰工程课题“沿淮江淮地区水稻茬小麦高产稳产节本增效关键技术研究”先后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等奖和安徽省“十一五”粮丰工程先进个人称号。目前正在负责承担“十二五”国家粮丰工程研究任务团队“沿淮江淮地区稻麦持续丰产高效关键技术研究”工作。
先后参加省部级科研项目并获奖4项:2000年参加“淮北地区稻麦两熟节本、高产、优质、高效配套技术研究”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四等奖,2002年参加“优质小麦新品种选育及其理论与方法研究”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参加“小麦品种淀粉品质及丰富性变异的研究”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年参加“优质小麦新品种皖麦33推广”项目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一等奖。参编《作物栽培学》教材2部,发表论文11篇。获2007年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教学科研
主讲课程
作物栽培学总论(本科)、作物栽培学(本科)、农业概论(本科)、农学概论(本科)、作物高产栽培理论与实践(研究生)、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题(研究生)。
教学成果
1. 《作物栽培学》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研究,校级教学成果1等奖,2003
2. 《作物栽培学》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研究,省级教学成果2等奖,2005
3. 种植类专业实习教学实行产学研结合的改革,校级教学成果2等奖,1997
研究领域
1. 小麦、大豆高产优质栽培理论与技术
2. 小麦高产栽培生理生态
3. 小麦抗逆应变栽培生理生态
科研项目
1.沿淮江淮地区稻麦持续丰产高效关键技术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任务团队,2011.01-2015.12
2.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土地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国土资源部行业专项子课题,2011.01-2013.12
3.沿淮江淮地区水稻茬小麦高产稳产节本增效关键技术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6.01-2010.12
4.小麦-水稻秸秆还田循环利用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008.01-2010.12
黄正来 |
5.稻茬小麦高产稳产节本增效综合配套技术示范与推广,安徽省农发局土地治理科技项目,2009.07-2010.10
6.小麦高产攻关科学播种技术示范与推广,安徽省农发局土地治理科技项目, 2008.05-2009.10
7.黄淮海冬麦技术集成与示范(安徽),农业部农产品重大推广项目,2007.9-2008.9
8.中强筋小麦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安徽省农发局土地治理科技项目, 2006.05-2007.10
9.合肥地区黑豆优质高产综合生产技术研究,合肥市科技攻关项目,2005.01-2006.12
10.沿淮水旱间作区水稻茬小麦丰产优质综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安徽省粮食丰产科技示范工程项目,2004.10-2006.06
科研成果
1.沿淮稻茬小麦丰产优质综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2007年,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第1完成人
2.安徽江淮区域小麦高产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2009年,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第9完成人
3.淮北东部旱作区小麦丰产优质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2008年,宿州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第4完成人
4.优质小麦新品种皖麦33综合增产技术,2002年,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第4完成人
5.优质小麦新品种选育及其理论与方法的研究,2002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8完成人
6.小麦品种淀粉品质及糯性变异的研究,2001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6完成人
7.淮北地区稻麦两熟节本、高产、优质、高效配套技术研究,2000年,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第3完成人
个人作品
出版教材
作物栽培学(高等农业院校地方教材,参编),2002年,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论文著作
1.追氮时期对不同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麦类作物学报,2010,30(2)342~345
2.秸秆机械全量粉碎还田与密肥调控对稻麦周年生产力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2010,40(10):5017~5020
3.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稳定性及其与其它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中国粮油学报,2009,24(2):31~35
4.追施氮肥对皖麦48产量及主要品质性状影响的研究,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9,36(3):391~395
5.不同栽培措施对扬麦12淀粉糊化参数及其他品质性状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2009,39(22):10395~10397
6.浅析小麦冻害机理及栽培措施,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2):100~101
7.小麦品质性状的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效应分析,核农学报,2008,22(5):706~711
8.小麦糊化特性参数稳定性分析及其与其他品质性状关系的研究,激光生物学报,2008,17(5):587~592
9.播期、密度和追肥对黑豆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安徽农学通报,2007,13(7):128-129
10.六种基因型草坪草染色体核型分析,草业学报,2006,15(6):109~111
11.菜用大豆品质研究进展,种子,25(1):53-55
12.基因型和播期对不同筋力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33(1):25~29
13.花期追施氮肥对菜用大豆AC10生理指标及产量影响的研究,激光生物学报,2005,14(3):193~196
14.粳籼稻亚种苗期叶片荧光特性的研究,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3, 30 (1) : 1-5
15.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苗期若干光合特性初探,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3, 30(2):113-116
16.安徽省主要小麦推广品种品质状况分析,粮食与饲料工业,1999,(9):1~2
17.教学进程表的研制与实施,高等农业教育,1999,99(9):63-64
18.延衰剂对小麦开化后物质积累运转的调节效应,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8,25(4):375~377
19.安徽麦作学,安徽科教出版社,2009,181~198(第十二章、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
参考来源
- ↑ 黄正来 博士 教授 硕士生导师 ,安徽农业大学
- ↑ 【安徽省新世纪】黄正来副县长勉励农业企业做好两化融合贯标 ,搜狐, 2018-05-04
- ↑ 黄正来 ,天长市科技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