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黄河小浪底风景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河小浪底风景区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黄河小浪底风景旅游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济源市边界,地跨黄河南北两岸,交通十分便利。小浪底的名称来源于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勘探选址地——洛阳市孟津县马屯乡(现更名为小浪底镇)小浪底村,故而得名黄河小浪底。

黄河小浪底风景区总面积1262平方公里(其中水面296平方公里),峡谷河流为主要特色,属于体现黄河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大型山岳湖泊型风景区。八里胡同峡、龙凤峡、孤山峡峡谷幽深,号称“黄河三峡”。风景区内的小浪底大坝、进水塔群等大型水工建筑是中华民族治黄史上的壮举。

基本内容

中文名称:黄河小浪底风景区

代表景点:黄河三峡、小浪底大坝、八里胡同

地理位置: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小浪底镇

机场:洛阳机场

主要特色:峡谷河流、奇山俊水

外文名称:Xiaolangdi Dam scenic area in the Yellow River

所属国家:中国

占地面积:1262平方公里

火车站:洛阳龙门高铁站、洛阳站

地理环境

黄河小浪底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济源市边界,它由小浪底大坝、荆紫山、八里峡、三门峡大坝四个片区、13个景区、113个景点组成。296平方公里的水域中湖汊河巷密布、岛屿半岛众多自然景观荟萃。

景区处在国家黄金旅游线路河南“三点一线”的中心部位,该景区地跨南北两岸,南岸为崤山的东北余支,西接汾、渭盆地,东临华北平原。北岸有太行山和王屋山,景区是以小浪底工程为依托,以山、水、林、草为特色的大型生态园林。

主要景点

黄河三峡

黄河三峡是小浪底与王屋山所孕育的精华,位于小浪底水库大坝上游20公里处,总面积40平方公里, 是小浪底风景区的精华所在。特别是九蹬莲花栈,九蹬九级,次第升高,望之若莲花盛开,似出水芙蓉,号称“鲧山禹斧”。而且还有隋唐古栈道、陈谢大军黄河渡等多处丰富的文化胜迹,自然人文景点多达60 余处,是我国北方少有的山水景观。有“北方千岛湖”、“中原北戴河”的美誉,是黄河上开展观光度假休闲旅游的最佳场所。[1]黄河三峡景区因可与长江三峡相媲美的黄河三峡得名,大峪峡、孤山峡、龙凤峡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民间传说故事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

八里胡同

八里胡同位于黄河中下游最窄处,两岸断壁如削,中间河水奔涌,三条峡谷各具风采:孤山峡鬼斧神工,千仞壁立;龙凤峡盘龙走蛇,曲折迂回;大峪峡开阔舒展,气象万千。黄河小浪底风景区是河南省以黄河中下游水利枢纽工程、峡谷河流为主要特色,体现黄河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大型山岳湖泊型风景区,是开展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的最佳场所之一。

旅游信息

洛阳市区—G310—小浪底专用线(南)—孟津—小浪底风景区(40公里/45分钟)。

济源市区-小浪底专用线(北)-小浪底风景区(35公里/30分钟)

一日游

洛阳城区——王铎故居——龙马负图寺——小浪底

龙门石窟——关林——小浪底

登封少林寺——小浪底

小浪底——济源城区——王屋山

两日游

洛阳城区——龙门石窟——白马寺——小浪底——济源城区

三门峡水库——新安黛眉山——新安万山湖——小浪底

登封少林寺——汝阳杜康仙庄——洛阳城区——小浪底

栾川鸡冠洞——嵩县白云山——龙门石窟——小浪底

小浪底——济源城区——济源王屋山——焦作

小浪底——郑州花园口——开封市

水利枢纽工程

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三门峡水利枢纽下游130公里、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控制流域面积69.4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坝址所在地南岸为孟津县小浪底村,北岸为济源市蓼坞村,是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也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既可较好地控制黄河洪水,又可利用其淤沙库容拦截泥沙,进行调水调沙运用,减缓下游河床的淤积抬高。1991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小浪底工程在“八五”期间动工兴建。 小浪底工程1991年9月开始前期工程建设,1994年9月主体工程开工,1997年10月截流,2000年元月首台机组并网发电,2001年底主体工程全面完工,历时11年。

小浪底工程共完成土石方挖填9478万立方米,混凝土348万立方米,钢结构3万吨,安置移民20万人,取得了工期提前,投资节约,质量优良的好成绩,被世界银行誉为该行与发展中国家合作项目的典范,在国际国内赢得了广泛赞誉。2002年至2008年,小浪底工程先后通过了安全技术鉴定、工程及移民部分竣工初步验收和水土保持、工程档案、消防设施、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等专项验收。2008年12月,小浪底工程通过竣工技术预验收。2009年 4月7日,小浪底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小浪底工程投运以来,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保障黄河中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与环境做出了重大贡献。[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