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码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黄码乡紧依京杭大运河,介于古淮阴、淮安之间,全乡人口19819人(2017年),辖8个村,148个村民小组,土地广阔,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工农业发达,经工商注册的"黄码红椒",远销北国南疆,盐化工、针织品等主导工业产业蓬勃兴起,周恩来纪念馆、吴承恩故居等旅游景点近在咫尺,三元宫、金牛岗、锣鼓墩等历史遗存在此有址可寻,淮扬美食享誉海内外,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省级外向型农业开发区、高教园区和淮安市汽车总站均座落其中,黄码已成为闻名的"东方盐都"、"蔬菜之乡"、"建筑之乡""平安乡镇"。[1]
概况
清江浦区辖乡。位于区境东南部,东邻京杭大运河,南接盐河镇,西连武墩镇王庄村,北与大运河、城南乡毗邻;镇区距淮安市区17千米。现辖8个行政村(王李、许庄、李集、周圩4村现由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枚乘路办事处管理,撤村改居委会)。
沿革
1953年建黄码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同年由淮安县划归清浦区管辖。1996年,面积87平方千米,人口4.2万人,辖运西、运南、文渠、王李、许庄、合意、吴圩、李集、周圩、新河、严卓、周陈、周高、金左、三节跳、邱庄、港心、黄码18个行政村。2003年,辖运西、运南、王李、许庄、吴圩、李集、周圩、严卓、周陈、三乐、邱庄、黄码12个行政村。2004年全镇人口4.5万人。[2]
基本情况
黄码乡现有8个行政村(原12个村,近期划出4个村),148个村民小组,人口19819人(2017年),耕地面积3.2万亩(原4.65万亩,近期划出1.45亩),大棚辣椒面积2.7万亩,其中红椒面积2.5万亩,青椒0.2万亩,黄码乡常年保护地大棚辣椒4.5万亩,有一整套栽培及管理措施,应用春提早、秋延后,做到了常年供应市场,为省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红椒单产稳定在1500-2000公斤,青椒3000公斤以上,依托本乡原许庄、新河两个辣椒,组建30多个经纪人队伍,拥有100多个营销联合体,销往南京、上海、山东、寿光、新疆、内蒙、河南等20多个省市、城市,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拉动市场价格高位行走,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产业规模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经二十多年的发展,黄码乡大棚蔬菜产业已成规模。大棚辣椒面积2.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1%;常年保护地复种大棚辣椒4.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36%,产业规模及种植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2006年全乡经济总收入为21357万元,其中大棚蔬菜总收入达13050万元,占总收入的61%;黄码乡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972元,其中大棚种植户人均收入达7100元,是黄码乡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1.84%;根据调查近三年大棚辣椒平均亩种植效益在5800元,最高户亩效益达万元以上。
生产情况
黄码乡已建成的无公害生产基地2.2万亩,其中无公害辣椒生产基地1.5万亩,主要种植宁优、宁研、汴椒、绿园3号等优质、抗病、高产品种;"黄码红椒"早经国家工商局登记注册,实行品牌销售;大棚辣椒基本实现区域化、规模化生产,形成万亩、千亩连片种植,出现许多能人大户,在本乡,到外地承包土地长蔬菜;在生产销售环节主要通过批发市场,培养经纪人来推动销售;黄码大棚蔬菜收入已占农民平均收入61%,加快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基础建设
经工商注册的"黄码红椒",远销北国南疆,盐化工、针织品等主导工业产业蓬勃兴起,周恩来纪念馆、吴承恩故居等旅游景点近在咫尺,三元宫、金牛岗、锣鼓墩等历史遗存在此有址可寻,淮扬美食享誉海内外,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省级外向型农业开发区、高教园区和淮安市汽车总站均座落其中,黄码已成为闻名的"东方盐都"、"蔬菜之乡"、"建筑之乡""平安乡镇"。建设面积850亩的工业项目集中区同中国新兴集团淮海盐化厂相连,与其共享电能资源,吸引众多客商来此投资兴业。
工业集中区
黄码工业项目集中区位于集镇老街东侧,京杭大运河的西岸,紧依江苏淮海盐化厂,南至团结河,北至八支渠东村庄前。规划占地面积1.06平方公里。其中,一期规划用地357亩、二期规划用地500亩、三期规划用地733亩,总建设期为10年(2005至2015年)。工业集中区一期规划用地于2005年初启动建设,到2006年底完成基础设施累计投资总额560万元。工业集中区一期已有11个项目落户,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5亿元。经过近三年时间的建设,已有五个企业进入生产纳税期,分别是恒源制袋扩能项目、天润砌块砖项目、东辰电器低压配件项目、五洲混凝土搅拌项目、东方合成材料项目,并彰显出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还有7个在建项目,2008年上半年全部竣工,将投入生产。工业项目集中区二期用地6月底前将启动建设,目前已有3个项目正在洽谈,主要是浩利稳航空纺织用品、集中区生活住宅小区、20幢标准化厂房。集中区二期建设为两年(2008年6月-2010年6月),完成四通一平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主要框架道路依照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基本实施到位,充分发挥招商引资载体作用,为招商引资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3]
特色产业
江苏淮安市清浦区黄码乡的红椒交易市场顿时一天比一天热闹起来,12月30日的 成交量达到36吨。瑟瑟的寒风中,椒农们的脸上挂着抹不掉的笑意:他们的红椒迎来了这几年最好的行情,每亩地2008年收入稳稳超过1万元。黄码农民种菜也曾走过弯路,黄码乡许庄村有一批能人坚持种了几年红辣椒,不仅赚了钱,而且在周边地区带动了几十户将面积扩大到几百亩。为农民增收煞费苦心的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及时引导,采取各种方式将农民增收的兴奋点集中到红椒生产上,每年的党员冬训成为菜农党员了解市场、交流信息、提高种植水平的最佳课堂。黄码乡的红椒种植面积连年扩大,2008年达到3.7万亩,占全乡耕地总面积的90%,半数以上的椒农成了既懂营销、又通种植的"双栖"人才。他们总结多年的市场行情变化,将黄码红椒定位为"秋延后"和"春提早"两季,上市时间控制在元旦、春节前后和四五月份,这时候市场上没有红椒,获取的效益也逐年增加,今年创下每亩收入超万元的新高。2008年黄码"春提早"批发价为5.8元/公斤,一般亩产2000公斤。严卓村村民孙淮山的女儿告诉我们,她家10亩"春提早"一季收入就10万元出头,"秋延后"红椒现在一天一个价,估计到春节前后将达到5元/公斤。
黄码菜农成功地捕捉住了红椒生产销售的时间差,但他们更懂得,时间差的优势不可能永远保持,最终决胜市场的仍然靠质量和品牌。在许庄市场上,我们看到经过注册包装的"黄码红椒"色泽鲜艳、形状漂亮,每只150克左右。经纪人介绍,黄码红椒口感微辣带甜,又易于保鲜,十分好销,全国各地都有黄码红椒,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尤其受宠,2008年又通过东北蔬菜市场销到了俄罗斯。在一望无边的塑料大棚里,黄码乡还采访了几十户椒农,发现他们个个都身怀种植红椒的"绝技"。
无公害蔬菜
蔬菜生产在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蔬菜是人们一日三餐所必需的食品,其产品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蔬菜的需求已经由数量增长型转为质量增长型,对蔬菜的色、形、味、营养成份和卫生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推广先进的高产栽培技术,提高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特别是切实做到经济有效地控制蔬菜病虫为害,降低蔬菜中农药残留量,保护生态环境,为广大市民提供高产、优质、安全的无公害蔬菜,是蔬菜生产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无公害蔬菜生产成为蔬菜生产的必然趋势和发慌方向。无公害蔬菜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目标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或农业行业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并经产地和市场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检验合格,使用无公害产品标识销售的蔬菜产品。
生产无公害蔬菜的宗旨是使蔬菜中对人体健康有毒害的物质(主要是农药残留、硝酸盐、重金属、工业"三废"等)和有害生物(病原生物和寄生虫卵),严格控制在国家或行业标准允许的范围之内。蔬菜中的有害物质污染主要来自农药、肥料、"三废"(废气、废水、废渣),其中农药残留量的高低是衡量无公害蔬菜是否达标的重要因素。因此,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在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无公害蔬菜病虫综合防治技术路线是:贯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生物防治,协调应用物理防治,科学合理使用化学防治;创造有利于蔬菜生产、不利于病虫害发生为害的生态环境,把蔬菜病虫为害损失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使蔬菜中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达到优质、高产、高效、无害的目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