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黄绍芬,男,笔名黄克,(1911-1997)广东中山人。国内知名电影艺术家、摄影家。亦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影坛著名影星陈燕燕的前夫。中山师范毕业。上世纪20年代在上海先做童星后学照明、洗印和摄影,后做摄影师。历任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影师,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总工程师兼技术办公室主任、上海市电影局摄影总技师、上海电影制片厂总工程师兼技术办公室主任等。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1]

黄绍芬
出生 (1911-05-02)1911年5月2日
广东中山
逝世 1997年1月21日(1997-01-21)(85岁) 
上海
活跃时期 上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
知名于 上海市电影局摄影总技师,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主席,中国电影、电视摄影师学会第一届名誉会长。
知名作品 代表作有《女篮五号》《林则徐》《聂耳》《霓虹灯下的哨兵》等

目录

人物生平

黄绍芬先生,男,笔名黄克,国内知名电影艺术家、摄影家。中山师范毕业。

  • 清宣统三年(1911年)5月2日出生于沙溪象角大兴村。
  • 1916年至1925年在广东中山范模小学、中学、师范读书。[2]
  • 1926年中山师范毕业后,前往上海在民新影片公司当学徒,先做童星后学照明、洗印和摄影。
  • 1930年与孙瑜合作成功拍摄处女作《故都春梦》。后民新影片公司改组为联华影片公司,被聘为摄影师兼摄影组长,拍摄有《野草闲花》、《天伦》等多部影片。
  • 1931年拍摄电影《恋爱与义务》、《一剪梅》、《桃花泣血记》。
  • 1932年,上海 “一二八”事件发生后,参与上海电影界组织的抗日新闻纪录片摄影工作,到现场拍摄十九路军英勇杀敌和人民群众支援前线的实况,成纪录片《十九路军抗日战史》。还拍摄了电影《人道》、《续故都春梦》
  • 1933年参加左翼文化运动,与田汉、孙瑜、欧阳予倩、蔡楚生、司徒慧敏、沈浮、聂耳等人合作拍摄电影《三个摩登女性》、《女性之光》、《到自然去》、《春到人间》、《如此繁华》、《艺海风光》、《天作之合》等影片。
  • 1934年拍摄电影《暴雨梨花》、《骨肉之恩》、《香雪海》。
  • 1935年拍摄电影《天伦》。
  • 1936年拍摄电影《到自然去》。
  • 1937年底上海沦陷后,为上海新华影片公司拍摄电影《春到人间》、《天作之合》、《慈母曲》、《如此繁华》、《艺海风光》、《歌舞班》、《飞来福》。
  • 1938年在上海新华影片公司拍摄电影《乞丐千金》、《貂蝉》、《胭脂泪》、《武松与潘金莲》、《四潘金莲》等古装戏。以传统艺术慰藉观众。
  • 1939年拍摄电影《生死恨》、《白蛇传》、《云裳仙子》、《葛嫩娘》。
  • 1940年拍摄《秦良玉》。
  •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随新华影片公司并入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女盗白莲花》、《葛嫩娘》、《家》、《新姐妹花》等影片的拍摄。
  • 1942年,在中联厂任职员,拍摄电影《春》、《秋》。
  • 1943年拍摄电影《良霄花弄月》、《不求人》、《草木皆兵》。同年8月,拒绝与日本合作拍摄反动影片《春江遗恨》,而改行进入上海大中企业公司正乙化学工厂任职员。抗日战争胜利后重返影坛。
  • 1946年应聘任上海文华影业公司摄影指导兼技术部主任,拍摄故事片《假凤虚凰》、《母与子》、《太太万岁》、《夜店》、《艳阳天》和戏曲片《越剧精华》等,又为华艺影片公司指导拍摄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生死恨》。
  • 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亲自拍摄了解放军入城的大型纪录片。历任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影师、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总工程师兼技术办公室主任、上海市电影局摄影总技师、上海电影制片厂总工程师兼技术办公室主任、上海市电影局总工程师兼技术办公室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中国影协理事,中央文化部电影局技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
  • 1953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决定把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拍成彩色故事影片,确定由桑弧导演,黄绍芬摄影,袁雪芬、范瑞娟主演,该影片问世后大受欢迎。
  • 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参加日内瓦会议时邀请卓别林观看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喜剧大师在观看时感动得落泪,连声称赞是出色的影片。
  • 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获1954年在捷克斯洛伐克举办的卡罗维•发利第8届国际电影节的争取自由斗争奖。
  • 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1955年爱尔兰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的映出奖。
  • 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1957年再获文化部1949—1955年度优秀影片个人一等奖。
  • 1955年拍摄《伟大的起点》。
  • 1956年拍摄《十五贯》、《宋士杰》。
  • 1957年拍摄《女篮5号》。同年在文化部举办1949年至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黄绍芬获得个人一等奖。
  • 1957年拍摄的《女篮五号》在苏联获第6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银质奖章。
  • 1959年拍摄《林则徐》、《聂耳》。
  • 1960年拍摄的《聂耳》(与罗从周合作)在卡罗维•发利第12届国际电影节上获传记片奖。
  • 1961年拍摄《枯木逢春》。
  • 1964年拍摄《霓虹灯下的哨兵》、《芦花淀》。
  • 1980年拍摄的京剧戏曲片《白蛇传》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次年再获大众电影百花奖。《十五贯》(与陈震祥合作)、《宋士杰》、《林则徐》、《枯木逢春》等影片也获国内外奖项。
  • 1992年获第一届电影电视摄影师学会颁发荣誉证书。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3]
  • 1997年1月21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6岁。
  • 1998年1月21日,在上海福寿园毓秀园内,举办影坛先驱黄绍芬周年祭奠,同时黄绍芬“人瑞艺秀”纪念丰碑落成。 [4]

主要作品

黄绍芬先生在近70年的摄影艺术生涯中,拍摄了近百部影片,其中,处女作《故都春梦》和《三个摩登女性》、《母性之光》、《夜店》、《假凤虚凰》、《女篮五号》、《林则徐》、《聂耳》、《枯木逢春》、《霓虹灯下的哨兵》、《野草闲花》,以及周信芳舞台艺术片《宋士杰》、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和京、昆艺术片《十五贯》、《白蛇传》等,都是中国电影史上的名作。

所获荣誉

曾有不少影片在国内外获奖,其中1953年拍摄的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舞台艺术片一等奖,在捷克斯洛伐克举办的卡罗维•发利第8届国际电影节的争取自由斗争奖,获爱尔兰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的映出奖;拍摄的电影《女篮五号》在苏联获第6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银质奖章;拍摄的电影剧照《枯木逢春》,获上海电影剧照展览一等奖;摄影作品《帆》获民主德国摄影特别奖。

社会评价

黄绍芬先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摄影家,他曾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主席,他在36年中见证上海摄影发展,将毕生精力投放到摄影与电影事业,他是一位上海摄影界德高望重的前辈。他为人谦和、忠诚待人,以其特有的儒雅、亲和和对摄影的挚爱,感染了摄影人。他晚年不顾身患绝症,80多高龄还亲自带领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代表团赴日本进行摄影艺术交流。[5]

相关视频

【国产经典老电影】林则徐 黄绍芬拍摄

参考资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