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黄药杜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牛逼的土豪讨论 | 贡献2020年7月2日 (四) 07:27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黄药杜鹃</big> ''' |- |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药杜鹃

中文名:黄药杜鹃

拼 音:huáng yào dù juān

学 名:Rhododendron flavantherum Hutch. & Kingdon-Ward (1931)

界:植物界

亚 界:绿色植物亚界

总 门:轮藻总门

门:木贼门(有胚植物门)

亚 门:木贼亚门(维管植物亚门)

纲:木兰纲(被子植物纲)

亚 纲:蔷薇亚纲

超 目:菊超目

目:杜鹃花目

科:杜鹃花科

属:杜鹃花属

种:黄药杜鹃

分布区域:西藏臧布江峡谷地区

黄药杜鹃(学名:Rhododendron flavantherum):灌木,高1.8-3米。幼枝有鳞片。叶长圆状椭圆形,基部圆形,上面有鳞片,下面鳞片不等大,淡褐色,叶柄长5-8毫米,有鳞片。花序顶生,短总状,花序轴长约2毫米,裂片圆形或长圆状卵形,花冠管状或管状钟形,花丝基部密被长柔毛;子房5室,密被鳞片,花柱细长。蒴果长圆形。 生于海拔2 500—2 800米的岩壁的稀少植物,产于中国西藏臧布江峡谷地区.因为花药黄色而得名。 [1]

黄药杜鹃形态特征

灌木,高1.8-3米。幼枝有鳞片。叶长圆状椭圆形,长3-4厘米,宽1.3-2厘米,顶端钝,有小突尖,基部圆形,上面有鳞片,下面鳞片不等大,淡褐色,相距为其,直径的2-3倍;叶柄长5-8毫米,有鳞片。花序顶生,短总状,有3花;花序轴长约2毫米,被鳞片;花梗长6-8毫米,被鳞片;花萼长2.5-4毫米,5裂,裂片圆形或长圆状卵形,外面被鳞片,无缘毛;花冠管状或管状钟形,长1.5-2厘米,鲜黄色,外面被鳞片;雄蕊10,不等长,长1.3-1.8厘米,花丝基部密被长柔毛;子房5室,密被鳞片,花柱细长,下部有鳞片。蒴果长圆形,长1厘米,密被鳞片。

黄药杜鹃生长环境

杜鹃生于海拔500-1 200(-2 500)米的山地疏灌丛或松林下,为中国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喜欢酸性土壤,在钙质土中生长得不好,甚至不生长。因此土壤学家常常把杜鹃花作为酸性土壤的指示作物。杜鹃经过人们多年的培育,已有大量的栽培品种出现,花的色彩更多,花的形状也多种多样,有单瓣及重瓣的品种。杜鹃性喜凉爽、湿润、通风的半阴环境,既怕酷热又怕严寒,生长适温为12℃至25℃,夏季气温超过35℃,则新梢、新叶生长缓慢,处于半休眠状态。夏季要防晒遮阴,冬季应注意保暖防寒。忌烈日暴晒,适宜在光照强度不大的散射光下生长,光照过强,嫩叶易被灼伤,新叶老叶焦边,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冬季,露地栽培杜鹃要采取措施进行防寒,以保其安全越冬。观赏类的杜鹃中,西鹃抗寒力最弱,气温降至0℃以下容易发生冻害。

黄药杜鹃分布范围

产中国西藏藏布江峡谷地区。生于海拔2 500-2 800米的岩壁。模式标本采自西藏藏布江峡谷近Churung(Churung隆曲,藏语Chu为河)汇流处。

黄药杜鹃主要价值

杜鹃花(Rhododendron)又名映山红,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有“花中西施”之美誉。其栽培历史悠久,园艺品种极其丰富。由于它枝叶稠密、四季苍翠、花色繁多、鲜艳夺目,以之布置园林无处不可,用作盆栽随处相宜,极具观赏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白居易赞誉:“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是人间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黄药杜鹃种类区别

该种采集物极少,仅有模式标本。据Cullen 1980年记述:该种极似R.Monan— thum,不同在于叶下面乳突不明显,鳞片间距离更大一起,色淡,花萼裂片宽三角形, 约长2.5毫米,本种曾被置于series Triflorum。



参考来源

  1. 黄药杜鹃,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