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路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黄路生 | |
---|---|
出生 | 1964年12月 |
国籍 | 中国 |
籍贯 | 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 |
民族 | 汉 |
母校 | 江西农业大学 |
职业 | 动物遗传育种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研究领域 |
医学 |
黄路生 [1]>
- 动物遗传育种学家 男,1964年12月生,江西上犹人。1984年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1987获江西农业大学硕士学位,1995年获俄罗斯国家农业科学院正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江西农业大学教授。曾任江西农业大学校长。
人物经历
- 1980——1984年,在江西农业大学就读本科,1984年就读研究生,1987年获生化遗传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2年和1995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
- 1988年赴意大利留学就读于意大利都灵大学。
- 1996年、1999年、2000年分别赴法国国家农业科学院、德国哥廷根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及英国剑桥大学学习、攻读博士学位、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从事博士后工作。
- 1991-1995年,在莫斯科大学及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学习期间获中国自1949年建国以来畜牧学专业第1位前苏联及俄联邦生物学专业科学博士(Dr. Sc.,正博士)学位,同年回到江西农业大学工作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 1997年凭借“遗传标记在猪育种中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以第一主持人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1999年3月被批准为德国哥廷根大学农学院动物遗传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导师。
- 2000年及2003年分别被批准为华中农业大学和江西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
- 2002年2月——2004年2月,在英国剑桥大学病理学系PI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工作2年,任Research Fellow(研究员)。
- 2004年获江西唯一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总理基金)资助,2004年凭借“猪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的分离、克隆及应用研究”项目以第一主持人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05年,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十五期间江西省高校和江西省农业领域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奖励。
- 2006年5月至2007年10月在德国哥廷根大学做洪堡学者。
- 2008年8月起任江西农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 2011年6月21日获得江西省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
- 2011年12月9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2017年3月任江西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主要论著
- 发表论文160多篇,其中在20种国际性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57篇;以通讯作者在17种国际性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46篇,其中在本学科领域国际学术期刊排名前15% (Top 15%)的刊物发表论文21篇,有14篇发表于排名第1的刊物《Animal Genetics》,出版专(译)著教材2部,参编全国农林院校统编教材《动物遗传学》1部
研究方向及科研成果
- 长期从事家猪的遗传育种研究。在猪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学基础及分子育种改良研究方面取得了系统性的创新成果;主持构建了覆盖《中国猪品种志》记载的所有现存地方猪种的基因组DNA库,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中国地方猪生长、抗病和肉质种质遗传特性,并深入阐明了中国地方猪棕褐毛色形成的独特遗传机制;主持构建了大规模家猪经济性状基因定位资源群体,以此全面系统地定位了养猪生产中主要经济性状的基因位点,并发现了决定猪外耳面积大小的数量性状因果突变位点;较早在国内开展了猪分子育种改良研究,系统地研发了用于种猪生长、肉质及抗病性状选育改良的分子育种专利技术,在全国生猪主产省份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主要奖项
- 1995年被评为“江西省优秀留学归国人员”,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1996年被国家教委、人事部等八部委评为江西省唯一的“全国优秀留学归国人员代表”,受到李鹏总理、李岚清副总理的接见;
- 1997年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1997年12月被评为江西省十大杰出青年;
- 1998年5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1998年9月,获第6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 2004年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10年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 2011年获江西省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
- 2012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2016年10月21日,获得2016年何梁何利基金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 2017年11月14日,荣获第二届“叶剑英奖”。
- 2018年11月,第六届中华农业英才奖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