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黄锡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锡全,男,汉族。1975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84年研究生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从著名古文字学家、文献学家、考古学家于省吾教授,是恢复学位制度后的中国首批博士。

黄锡全
黄锡全
原图链接 [1]
出生 1950年12月
中国湖北
国籍 中国
职业 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

担任职务

2011年3月被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聘为参事,2011年3月前为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中国钱币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钱币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钱币》杂志编委会主任,《中国钱币丛书》主编,国际钱币与银行博物馆委员会执委(ICOMON),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及中国博物馆学会、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与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理事等。

学术交流

荣任国家《续修四库全书》经部类特邀编委,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曾特聘为对其学术水平作总体评估的学术评鉴员,又被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聘为2001-2008年度博士研究生导师。多次赴欧美及港台地区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并从事学术交流。

人物年表

1950年12月出生于湖北省江陵县(现为荆州市荆州区)。1975年8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习期间参加了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遗址、

黄锡全 黄锡全 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城址及江陵纪南城遗址的田野发掘。1975年8月-1978年10月在湖北省博物馆工作,任文物考古队副队长,参与主持了湖北随州曾侯乙大墓及江陵楚故都纪南城遗址的大型考古发掘工作。

1978年10月考入吉林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师从著名古文字学家、文献学家、考古学家于省吾教授,学习中国古文字学,分别于1981和1984年获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

1985-1993年10月执教于武汉大学历史系,任考古专业教研室副主任及研究生导师。

1988年8月晋升为副教授。

1993年5月晋升为教授。其间至杭州参加了国务院古籍整理与出版规划领导小组下达的重点项目《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和《殷墟甲骨刻辞类纂》的编纂工作。

1993年11月调至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中国钱币博物馆工作,曾任中国钱币博物馆副馆长、中国钱币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与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理事等。在古文字学、考古学、楚史楚文化、古代货币等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2011年3月被中国人民银行免去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一职,同月被聘为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参事。

尤其对楚系文字、楚文化及传抄古文、先秦货币等有浓厚兴趣。所撰楚器及楚文字的论文,多收入《古文字论丛》及《湖北出土商周文字辑证》二书。共出版学术著作10部(含合作与主编),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学术贡献

1978年,他亲自与人主持了出土编钟乐器最全、轰动世界的湖北随州曾侯乙大墓的田野发 黄锡全 黄锡全 掘工作。他当时担任湖北省文物考古队副队长、曾侯乙墓田野考古发掘队的副总指挥,具体负责整个大墓的业务发掘工作,为组织各方面专业技术人员科学发掘这座大墓,保护这批国宝,作出了特殊贡献。除此,他还先后参加过著名的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城址及江陵纪南城楚都遗址的田野考古发掘。黄先生的博士论文《<汗简>注释》(1984年通过答辩),1990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为利用古文字材料正确评价、恢复传钞"古文"的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学术界的称赞,被誉为"是一部振聋发聩、令人耳目一新的学术专著"。此项研究成果,获得1989-1990年度美国王安汉学奖助金和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全国首届高校出版社优秀学术专著奖,并一版、再版。

黄先生在古文字学方面的学术成果已汇集为《古文字论丛》,1999年由台湾艺文印书馆出版,受到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认为" 内容几乎涉及古文字学领域的各个分支学科,而且几乎篇篇都有翔实的材料和新颖的见解,是一部内容广泛、盛义纷呈的学术论文集"。如通过考证发现难解的"秦王卑命钟"中的"竟平王"指楚平王这一论断,就得到近年出土楚国竹简的证实,考证宋代出土的楚公逆钟铭文中没有所谓的楚先祖"吴回",铭文读法又得到近年山西晋侯墓地出土楚公逆钟的证实,受到学术界的高度称赞。他与人合作编著的由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下达的大型国家项目《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和《殷墟甲骨刻辞类纂》,分别由中华书局1988、1989年出版,受到学术界的普遍重视,相继获得全中国古籍整理一等奖和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黄先生在古代货币方面的研究成果《先秦货币研究》和《先秦货币通论》,2001年分

黄锡全 黄锡全 别由中华书局和紫禁城出版社同时出版。这是他自1993年调入中国钱币博物馆工作以来,发挥其古文字学、考古学的专长,花了数年心血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精心研究的重要成果,有不少新的创获和突破,是半个世纪以来最重要的钱币学著作,代表了当今先秦货币的研究水平,受到学术界的普遍称赞。如:评论称赞"《通论》的出版,适应了新时代的要求";"是对二十世纪先秦货币研究的一次全面总结",读后"深感此书的博与精"。"《研究》与《通论》的同时出版必将推动先秦货币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其中《先秦货币通论》已获得第三届中国钱币学会优秀学术成果"金泉奖"。

学术成果

专著

1、《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合著)中华书局,1988年2月

2、《殷墟甲骨刻辞类纂》(合著) 中华书局,1989年1月

3、《汗简》注释(专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8月

黄锡全 黄锡全 4、《湖北出土商周文字辑证》(专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10月

5、《湖北考古发现与研究》(副主编 合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

6、《楚国历史文化辞典》(部门负责人 合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

7、《曾侯乙墓竹简文字编》(主编之一) 台北艺文印书馆,1997年1月

8、《古文字论丛》(专著)台北艺文印书馆,1999年10月

9、《先秦货币通论》(专著) 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6月

10、《先秦货币研究》(专著) 中华书局,2001年6月

11、《国际流通货币全书》(主编之一)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年3月另有论文百余篇。

论文

1、甲骨文" "字试探····《古文字研究》第6辑,中华书局,1981年

2、告、吉辨····《吉林大学研究生论文集刊》,1982年1集

3、甲骨文字释丛····《考古与文物》1992年1期

4、古文字考释数则····《古文字研究》第17辑,1989年

5、"瑚琏"探源····《史学集刊》1983年1期,与何琳仪合作

6、启卣、启尊铭文考释····《古文字研究》第9辑,中华书局,1984年,与何琳仪合作

7、簋考释六则····《古文字研究》第7辑,中华书局,1982年,与何琳仪合作

8、新出晋"搏伐楚荆"编钟铭文述考····《长江文化论集》第1辑,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8月

9、山东临朐新出铜器铭文考释及有关问题····《文物》1983年12期,与何琳仪、孙敬明合作

10、郑臧公之孙鼎铭文考释····《考古》1991年9期,与李祖才合作

11、"大武辟兵"浅析····《江汉考古》1983年3期

12、鄂王城戈铭应为"陈往"····《江汉考古》1986年1期

13、楚系文字略论····《华夏考古》1990年3期

14、楚公逆博铭文新释····《武汉大学学报》1991年4期

15、山西晋侯墓地所出楚公逆钟铭文初释····《考古》1995年2期,与于炳文合作

16、"救秦戎"钟铭文新解····《江汉考古》1992年1期,与刘森淼合作

17、"戚郢"辨析····《楚文化研究论集》第二辑,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

18、肴、啜考辨····《江汉考古》1991年1期

19、楚器铭文中"楚子某"之称谓问题辨证····《江汉考古》1986年4期

20、古文字中所见楚官府官名辑证····安徽《文物研究》第7期,1991年

21、曾侯乙编钟音名缀词差与边的释读问题····《曾侯乙编钟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

22、楚地"句澶"、"越章"新探····《人文杂志》1992年2期

23、湖北出土两件铜戈跋····《江汉考古》1993年4期

24、"安州六器"及其有关问题····收入拙著《古文字论丛》

25、栾书之孙书也缶为楚器说补证····收入拙著《古文字论丛》

26、"滔前"玉圭跋····安徽《文物研究》第8辑,1992年

27、黄陂鲁台山遗址为"长子"国都蠡测····《江汉考古》1992年4期

28、"夫铝"戈铭新考·····《台湾故宫学术季刊》13卷1期,1995年

29、《包山楚简》释文校订·····1992年中国古文字研究会论文,收入拙著《湖北出土商周文字辑证》

30、楚简续貂····《简帛研究》第三辑,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31、晋侯苏编钟几处地名试探····《江汉考古》1997年4期

32、关于晋侯墓地几位晋侯顺序的排列问题····《跋涉集》,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纪念文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5月

33、"取子"所铸 器考····1997年山东桓台中国殷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中国文字》新24期,1998年

34、子犯编钟补议····《中国文物报》1996年6月2日

35、利用《汗简》考释古文字····《古文字研究》第15辑,中华书局,1986年

36、《汗简》、《古文四声韵》中之石经、《说文》"古文"的研究····《古文字研究》第19辑,中华书局,1992年

37、《汗简》、《古文四声韵》中之《义云章》"古文"的研究·····1988年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第8次年会论文,《台湾故宫学术季刊》,1999年

38、商父庚罍铭文试解····1995年北京国际汉字研讨会论文,收入拙著《古文字论丛》

39、《中国历代货币大系·先秦货币》释文校订····《第二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编辑,1993年

40、楚币新探····《中国钱币》1994年2期

41、" 比堂 "布应是楚币····《中国钱币》1995年2期

42、楚铜钱牌"见金"应读"视金"····《安徽钱币》1998年3期;《中国钱币》1999年2期

43、楚铜贝贝文释义新探····江西《钱币研究》1999年1期

44、试说楚国黄金称量货币单位半镒····《江汉考古》2000年1期,《古文字研究》22辑,中华书局,2000年7月

45、侯马、新绛发现空首布的价值及有关问题略述····《舟山钱币》1995年4期

46、晋国尖足空首布三考····丁村文化与晋文化考古学术研讨会文集《汾河湾》,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6年;《陕西金融·钱币专辑》(23)1995年增刊1

47、山西稷山新出空首布布文初探····《第三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化研究所编辑,1997年

48、尖足空首布新品六种述考····《内蒙古金融研究》1998年增刊第一期

49、尖足空首布新品续考····《内蒙古金融研究》2000年增刊第一期

50、尖足空首布新品"下虒"考·····《中国钱币》2000年2期

51、介绍一枚锐角布新品种"亳百 "····《舟山钱币》1995年1期

52、锐角布国别漫议····《中国钱币》1997年2期

53、三晋两周小方足布的国别及有关问题初论····《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三辑,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5月

54、赵国方足布七考····《华夏考古》1995年2期

55、"干关"方足布考····台湾训诂学会第二次年会论文集,1995年12月;《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专刊》,1996年2期

56、"昊阳"方足布小考····《安徽钱币》1997年4期

57、内蒙凉城新出"安阳"、" "布铁范及有关问题补议····《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专刊》1996年3期;《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三集,1998年,与张文芳合作

58、先秦货币数考····《容庚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陕西金融·钱币专辑》(22)1994年增刊2

59、古币三考····《陕西金融·钱币专辑》(24)1996年增刊1

60、古币三辨····胡厚宣先生纪念文集,科学出版社,1998年

61、古币三考····《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专刊》1997年4期

62、先秦货币文字形体特征举例····《于省吾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

63、燕刀"明"字新解····《北京建城3040年暨燕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议专辑》,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年;《安徽钱币》1996年1期

64、满城、迁西出土的明刀、尖首刀····《中国钱币》2000年2期,与周卫荣、赵仁久合作

65、齐"六字刀"铭文释读及有关问题····1998年台湾第四届训诂学学术研讨会论文,《吉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建所十五周年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

66、尖首刀币新探述要····《银行与金融》1998年1月

67、尖首刀币的发现与研究····《广州文物考古集》,文物出版社,1998年

68、从尖首刀面文" "、"鼓"等谈到尖首刀的国别,年代及有关问题····《中国钱币》1998年2期

69、尖首刀铭文释地····《徐中舒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巴蜀书社,1998年

70、战国圜钱新品"襄二锱"····《安徽钱币》1998年3期

71、三孔布奥秘试探····《安徽钱币》2000年2期

72、圆足布新议····《上海钱币》2000年3期

73、新见布权试析····台湾出土文献与古文字学术研讨会论文,刊《揖芬集――张政烺先生九十华诞纪念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5月

74、尖足空首布新品"禺主"考·····《故宫院刊》2000年6期

75、平首尖足布新品数种考述····《纪念邹衡先生75华诞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

76、近年发现的早期明刀尖首刀····《中国钱币》2001年2期,与赵仁久合作

77、先秦货币中的地名····《九州》第3辑,商务印书馆,2003年

78、西周货币史料的重要发现――亢鼎铭文的再研究····《中国钱币论文集》第四辑,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9月

79、燕破齐史料的重要发现――燕王职壶铭文的再研究······《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辑,中华书局,2002年7月

80、晋侯墓地诸位晋侯的排列及叔虞方鼎补证····《晋侯墓地出土青铜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年7月

81、新见宜阳铜戈考论····《考古与文物》2002年2期

82、金文"灭贮"试解····《中国文字》新28期,艺文印书馆印行,2002年

83、士山盘铭文别议····《中国历史文物》2003年2期

84、楚简" "字简释····《简帛研究二00一》上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85、读郭店楚简《老子》札记三则····《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86、唐虞之道疑难字句新探····2001年7月长沙国际简帛会议论文,刊《长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帛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华书局,2005年12月

87、江陵砖瓦厂 M370楚墓竹简····《简帛研究二00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与滕壬生合作

88、读上博楚简札记····2002年清华大学国际儒学会议论文,发《简帛研究》网站2002年4月8日;刊艾兰、邢文编《新出简帛研究》,文物出版社2004年12月,后改名《郭店上海楚简对读札记》,收入荆门郭店楚简研究(国际)中心编《古墓新知-纪念郭店楚简出土十周年论文专辑》,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3年11月。

89、读上博楚简(二)札记八则····刊《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续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7月(汇合《读上博藏楚竹书(二)札记(壹)》简帛研究网站2003年2月25日,《读上博藏楚竹书(二)札记(贰)》简帛研究网站2003年3月6日二篇)

90、读上博简(二)札记五则····刊香港《第四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编集,2003年10月(汇合《读上博藏楚竹书(二)札记(叁)》简帛研究网站2003年3月23日,《读上博藏楚竹书(二)札记(肆)》简帛研究网站2003年5月16日二篇)

91、记山西北部近年发现的两批战国小刀币····《中国钱币》2003年2期

92、"白金三品"篆文及有关问题略议····《中国钱币》2003年3期

93、近期所见两种罕见的有铭尖足布····《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1期

94、谈谈如何发挥钱币博物馆陈列展览的作用····《中国钱币》2002年1期

95、于思泊先生的学术贡献····《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2期,与于德偶合作

96、关于安徽固镇新见楚布的一点意见····《安徽钱币》2003年3期

97、安徽固镇新见楚布补证····《安徽钱币》2004年3期

98、出土文献与先秦货币研究····2002年8月上海大学出土文献国际学术会议论文

99、记新见申文王之孙簠铭····《古文字研究》25辑,中华书局,2004年9月

100、新见一枚"宅阳"布权····《中国钱币》2004年2期

101、新见"异泉"小议····《中国钱币》2004年3期

102、鄂州新出一件有铭铜戈····《文物》2004年10期,与冯务建合作

103、徐耀中先生收藏二器考释····《江苏钱币》2004年2期。又以《新见尖足布与权铭考释》为题,收入《黄盛璋先生八秩华诞纪念文集》,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5年6月。

104、近年先秦货币的发现与研究·····《跋涉续集》,文物出版社2006年1月

105、读上博《战国楚竹书(三)札记》····曾宪通先生七十华诞纪念文集,2004年交稿(汇合《简帛研究》网站2004年4月29日,5月9日文)

106、塞公孙戈小考····高明先生八十华诞纪念文集,2005年6月交稿

107、枣阳郭家岗曾国墓地出土铜器铭文考释····《枣阳郭家岗曾国墓地》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5年

108、楚币文字诂林····李学勤 单周尧主编《楚国文字诂林》2004年交稿

109、介绍新见秦政 白丧戈矛····《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3期

110、新见三孔布简释····《中国钱币》2005年2期

111、新见"襄阴"圜钱与"狄金"尖足空首布····《中国钱币》2005年2期,与唐晋源合作

112、记新见数枚削刀和原始刀币····《中国钱币》2005年2期,与赵志鹏合作

113、楚简中的 酓 酓与 酓穴酓再议····收入社科院《简帛研究》,2005年5月交稿

114、近些年先秦货币的重要发现与研究····《跋涉续集》,文物出版社,2006年1月

115、灵寿故城附近发现早期直刀币·····《中国钱币》2006年2期,与赵志鹏合作

116、古文字与货币史····2006年9月台北「第一届古文字与古代史学术研讨会」论文

117、介绍一件晋阳令铜戈····2006年10月"纪念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建站50周年学术会议"论文

118、襄樊团山墓地出土一件蔡公子加戈····2006年12月「饶宗颐教授90华诞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与刘江声合作

119、"分布"问题再研究····2006年11月"中国历代货币新收获学术研讨会"论文

120、介绍一件晋阳令铜戈,2006年10月"纪念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建站50周年学术会议"论文

121、襄樊团山墓地出土一件蔡公子加戈,2006年12月"饶宗颐教授90华诞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与刘江声合作

122、"分布"问题再研究,2006年11月"中国历代货币新收获学术研讨会"论文

123、新见"分布"及有关问题,《中国钱币》2007年第2期

124谈谈钱币收藏与研究,《收藏界》2007年第6期

125、记近期发现的尖首刀针首刀,《中国钱币》2008年第2期,与赵志鹏合作

126、楚都"鄩郢"新探,《江汉考古》2009年第2期

127、新见古文字材料与古代货币研究中之疑难问题举要,《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五辑),:2010年1月

128、介绍一枚新品三孔布"建邑",《中国钱币》2010年第1期[1]

所获荣誉

《〈汗简〉注释》,1990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为利用古文字材料正确评价、恢复传钞"古文"的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学术界的称赞,被誉为"是一部振聋发聩、令人耳目一新的学术专著"。此项研究成果,获得1989-1990年度美国王安汉学奖助金和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 黄锡全 黄锡全 会颁发的全国首届高校出版社优秀学术专著奖。《三晋两周小方足布的国别及有关问题初论》,获第二届中国钱币学术最高奖――金泉奖。

《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获1992年全国古籍出版优秀图书一等奖。

《殷墟甲骨刻辞类纂》获1992年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人物评价

黄锡全先生先后出版学术著作十余部(含合作、主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黄锡全 黄锡全 ,在钱币学、古文字学、文物考古、楚史楚文化、文物鉴定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尤其在先秦货币和古文字研究方面成就突出,是中国年青一辈的学术带头人。黄锡全先生不仅专业功底深厚,而且实践经验丰富,鉴定水平一流。自1993年调至中国钱币博物馆工作以来,一直分管征集保管工作,是博物馆文物鉴定小组的具体负责人,馆内征集的货币实物,基本上都亲自过目过,尤其是具有本馆收藏特色的各种先秦货币、历代钱币精品孤品等。他鉴定文物,除了根据坑口锈色、大小轻重、时代特征外,还具有高水平的根据文字特点和考古类型学的方法鉴别真伪的能力,有不少具有争议的钱币、青铜器类实物,就是他从这些方面作出最后裁断的。

黄先生为人正派,学习勤奋,工作认真,谦虚谨慎,乐于助人,经常义务为收藏者鉴定实物,为有困难的学生、学者出注意想办法,鼓励后学,义务培养学生,在学术界、收藏界享有美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