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黎城县」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3: 行 13:
 
[[汉朝]]、[[三国]]、两晋,为潞县。
 
[[汉朝]]、[[三国]]、两晋,为潞县。
  
[[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废[[ 潞县]] ,置[[刈陵县]],县冶设于今[[李庄乡]][[ 古县村]] ,为黎城境内建县之始。
+
[[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废潞县,置[[刈陵县]],县冶设于今[[李庄乡]]古县村,为黎城境内建县之始。
  
 
 隋开皇十八年(958),更名黎城县,此为以黎城名县之始,从此与潞城各自为县。
 
 隋开皇十八年(958),更名黎城县,此为以黎城名县之始,从此与潞城各自为县。
  
 唐初,先属[[韩州]],后属[[潞州]],隶属[[ 河东道]] 。天祐元年(905),改为黎亭县。
+
 唐初,先属[[韩州]],后属[[潞州]],隶属河东道。天祐元年(905),改为黎亭县。
  
 
 五代后唐时,复为黎城县。
 
 五代后唐时,复为黎城县。
  
 宋初,属河东路潞州。天圣三年(1025),迁县城于原县治东南4公里的[[ 白马驿]] ,即今县城。熙宁五年(1072),并入[[潞城县]]。元祐元年(1086),复置黎城县,自此县名历代不改。
+
 宋初,属河东路潞州。天圣三年(1025),迁县城于原县治东南4公里的白马驿,即今县城。熙宁五年(1072),并入[[潞城县]]。元祐元年(1086),复置黎城县,自此县名历代不改。
  
 
[[金朝]],属河东南路潞州。贞祐三年(1215),升[[涉县]]为[[崇州]],黎城属之。贞右四年(1216),崇州复为县,黎城仍归潞州。
 
[[金朝]],属河东南路潞州。贞祐三年(1215),升[[涉县]]为[[崇州]],黎城属之。贞右四年(1216),崇州复为县,黎城仍归潞州。
  
 元,属[[ 晋宁路]] 潞州。
+
 元,属晋宁路潞州。
  
[[明代]]中前期,属[[ 冀南道]] 潞州。[[嘉靖]]八年(1529)升潞州为潞安府,黎城属之。
+
[[明代]]中前期,属冀南道潞州。[[嘉靖]]八年(1529)升潞州为潞安府,黎城属之。
  
 
 清,属冀宁道[[潞安府]]。
 
 清,属冀宁道[[潞安府]]。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以道承省统县,黎城属[[ 冀宁道]]
+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以道承省统县,黎城属冀宁道。
  
 民国十九年(1930年),废道,直隶于[[山西省政府]]
+
 民国十九年(1930年),废道,直隶于[[山西省]] 政府。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山西确立专署 ,署黎城属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山西确立专署 ,署黎城属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
行 39: 行 39: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将三区偏城、宇庄等54村划出,设立[[偏城县]]。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将三区偏城、宇庄等54村划出,设立[[偏城县]]。
  
 民国三十年(1941年)9月1日,[[晋冀鲁豫边区]] 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太行行署四专署。
+
 民国三十年(1941年)9月1日,[[晋冀鲁豫]] 边区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太行行署四专署。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0月31日,为适应抗日斗争形势需要,为黎城、黎北两县。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0月31日,为适应抗日斗争形势需要,为黎城、黎北两县。
行 45: 行 45: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1月5日,复合为黎城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1月5日,复合为黎城县。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 华北人民政府]] 成立,属[[太行三专区]]。
+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属[[太行三专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恢复山西省建制,黎城属[[长治专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恢复山西省建制,黎城属[[长治专区]]。
行 51: 行 51:
 
1959年1月,长治专区改为晋东南专区。
 
1959年1月,长治专区改为晋东南专区。
  
1979年改为[[ 晋东南地区]] 行政区署,黎城仍为其属县。
+
1979年改为晋东南地区行政区署,黎城仍为其属县。
  
1985年4月30日,国务院撤销晋东南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黎城划归长治市管辖。
+
1985年4月30日,[[ 国务院]] 撤销晋东南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黎城划归长治市管辖。
  
 
==位置境域==
 
==位置境域==
  
 黎城县位于长治市东北部,地处东经113°21′,北纬36°30′。东临[[河北]][[涉县]],南接平顺、潞城,西连襄垣、武乡,北界晋中左权,与[[河南]][[林州]]为邻。
+
 黎城县位于[[ 长治市]] 东北部,地处东经113°21′,北纬36°30′。东临[[河北]][[涉县]],南接平顺、潞城,西连襄垣、武乡,北界[[ 晋中]][[ 左权]] ,与[[河南]][[林州]]为邻。
  
 
 黎城县位于[[太行山]]东翼南段,属黄土高原一部分,以中等构造剥蚀侵蚀山地为主。纵观黎城县,四面环山,中间低凹,山多川少,地形复杂,是太行山中的一个小型山间盆地。
 
 黎城县位于[[太行山]]东翼南段,属黄土高原一部分,以中等构造剥蚀侵蚀山地为主。纵观黎城县,四面环山,中间低凹,山多川少,地形复杂,是太行山中的一个小型山间盆地。
行 65: 行 65:
 
 黎城县下辖5个镇、4个乡:
 
 黎城县下辖5个镇、4个乡:
  
[[黎侯镇]]、[[东阳关镇]]、[[ 上遥镇]] 、[[西井镇]]、[[黄崖洞镇]]、[[ 西仵乡]] [[ 停河铺乡]] [[ 程家山乡]] 和[[洪井乡]]<ref>[http://www.cn56.net.cn/diming/qhzk2y25q4-30.html 黎城县历史沿革],中国物流行业网,2018-4-28</ref>。
+
[[黎侯镇]]、[[东阳关镇]]、上遥镇、[[西井镇]]、[[黄崖洞镇]]、西仵乡、停河铺乡、程家山乡和[[洪井乡]]<ref>[http://www.cn56.net.cn/diming/qhzk2y25q4-30.html 黎城县历史沿革],中国物流行业网,2018-4-28</ref>。
  
 
==交通建设==
 
==交通建设==
  
 中国铁路总公司邯长铁路
+
 中国铁路总公司[[ 邯长铁路]]
  
G22 长邯高速公路
+
G22长邯高速公路
  
 
 天黎高速公路
 
 天黎高速公路
行 87: 行 87:
 
==风景名胜==
 
==风景名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崖洞兵工厂旧址]]、[[西周黎侯墓群]]、[[ 长宁大庙]] [[ 辛村天齐王庙]] 、[[黎城城隍庙]]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崖洞兵工厂旧址]]、[[西周黎侯墓群]]、长宁大庙、辛村天齐王庙、[[黎城城隍庙]]
  
 
 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抗日三周年纪念塔]]<ref>[http://www.bytravel.cn/Landscape/38/kangrisanzhounianjinianta.html 抗日三周年纪念塔],博雅旅游网</ref>。
 
 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抗日三周年纪念塔]]<ref>[http://www.bytravel.cn/Landscape/38/kangrisanzhounianjinianta.html 抗日三周年纪念塔],博雅旅游网</ref>。
行 95: 行 95:
 
==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
  
[[冯奉世]]: 生年不详,公元前三十九年辞世, 西汉上党潞州( 今黎城县七里店村)人氏,西汉名将,历经[[武帝]],[[昭帝]],[[宣帝]]及[[元帝]],在于西汉统一大业上,战功彪炳。
+
[[冯奉世]]: 生年不详,公元前三十九年辞世, [[ 西汉]] 上党潞州( 今黎城县七里店村)人氏,西汉名将,历经[[武帝]],[[昭帝]],[[宣帝]]及[[元帝]],在于西汉统一大业上,战功彪炳。
  
[[靳荣藩]]:( 公元一七二六年至公元一七八四年),[[清代]][[乾隆]]十三年( 公元一七四四年)进士,遗著有《 吴诗集覧》( 共二十卷), 《 潞郡旧闻》3⃣️卷等等<ref>[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O50SSOO0518JR8D.html 这里是山西省“东大门”,古黎侯国所在地,中国千年古县],网易网,2019-09-03</ref>。
+
[[靳荣藩]]:( 公元一七二六年至公元一七八四年),[[清代]][[乾隆]]十三年(公元一七四四年)进士,遗著有《 吴诗集覧》( 共二十卷), 《 潞郡旧闻》3⃣️卷等等<ref>[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O50SSOO0518JR8D.html 这里是山西省“东大门”,古黎侯国所在地,中国千年古县],网易网,2019-09-03</ref>。
  
 
==视频==
 
==视频==
行 113: 行 113:
  
 
<center>{{#iDisplay:y3002h14yvh|650|480|qq}}</center>
 
<center>{{#iDisplay:y3002h14yvh|650|480|qq}}</center>
 +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於 2020年1月5日 (日) 17:20 的最新修訂

黎城縣山西長治市轄縣,古稱黎侯國太行山革命老區,地處晉、冀、豫三省交界,是山西省「東大門」,素有「三省通衢」之稱。2012年時,面積110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4.9萬畝,境內主要河流6條,其中濁漳河最大,境內全長39.6公里,縣政府駐地在黎侯鎮[1]

名稱誕生

縣因古黎國故城而得名[2]

歷史沿革

春秋,為黎侯國

漢朝三國、兩晉,為潞縣。

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廢潞縣,置刈陵縣,縣冶設於今李莊鄉古縣村,為黎城境內建縣之始。

隋開皇十八年(958),更名黎城縣,此為以黎城名縣之始,從此與潞城各自為縣。

唐初,先屬韓州,後屬潞州,隸屬河東道。天祐元年(905),改為黎亭縣。

五代後唐時,復為黎城縣。

宋初,屬河東路潞州。天聖三年(1025),遷縣城於原縣治東南4公里的白馬驛,即今縣城。熙寧五年(1072),併入潞城縣。元祐元年(1086),復置黎城縣,自此縣名歷代不改。

金朝,屬河東南路潞州。貞祐三年(1215),升涉縣崇州,黎城屬之。貞右四年(1216),崇州復為縣,黎城仍歸潞州。

元,屬晉寧路潞州。

明代中前期,屬冀南道潞州。嘉靖八年(1529)升潞州為潞安府,黎城屬之。

清,屬冀寧道潞安府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以道承省統縣,黎城屬冀寧道。

民國十九年(1930年),廢道,直隸於山西省政府。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山西確立專署 ,署黎城屬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將三區偏城、宇莊等54村劃出,設立偏城縣

民國三十年(1941年)9月1日,晉冀魯豫邊區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屬太行行署四專署。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10月31日,為適應抗日鬥爭形勢需要,為黎城、黎北兩縣。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1月5日,複合為黎城縣。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9月,華北人民政府成立,屬太行三專區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恢復山西省建制,黎城屬長治專區

1959年1月,長治專區改為晉東南專區。

1979年改為晉東南地區行政區署,黎城仍為其屬縣。

1985年4月30日,國務院撤銷晉東南地區,實行市管縣體制,黎城劃歸長治市管轄。

位置境域

黎城縣位於長治市東北部,地處東經113°21′,北緯36°30′。東臨河北涉縣,南接平順、潞城,西連襄垣、武鄉,北界晉中左權,與河南林州為鄰。

黎城縣位於太行山東翼南段,屬黃土高原一部分,以中等構造剝蝕侵蝕山地為主。縱觀黎城縣,四面環山,中間低凹,山多川少,地形複雜,是太行山中的一個小型山間盆地。

行政區劃

黎城縣下轄5個鎮、4個鄉:

黎侯鎮東陽關鎮、上遙鎮、西井鎮黃崖洞鎮、西仵鄉、停河鋪鄉、程家山鄉和洪井鄉[3]

交通建設

中國鐵路總公司邯長鐵路

G22長邯高速公路

天黎高速公路

Kokudou 207(China).svg 207國道、Kokudou 309(China).svg 309國道

人口總計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黎城縣常住人口158541人。

經濟GDP

2012年GDP31.40億元。

風景名勝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黃崖洞兵工廠舊址西周黎侯墓群、長寧大廟、辛村天齊王廟、黎城城隍廟

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抗日三周年紀念塔[4]

黎城縣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名人

馮奉世: 生年不詳,公元前三十九年辭世, 西漢上黨潞州( 今黎城縣七里店村)人氏,西漢名將,歷經武帝昭帝宣帝元帝,在於西漢統一大業上,戰功彪炳。

靳榮藩:( 公元一七二六年至公元一七八四年),清代乾隆十三年(公元一七四四年)進士,遺著有《 吳詩集覧》( 共二十卷), 《 潞郡舊聞》3⃣️卷等等[5]

視頻

黎城縣相關視頻

長治市黎城縣宣傳
黎城黃崖洞風景
大美黎城—古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