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黎族服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黎族服饰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黎族服饰属于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主要是利用海岛棉、木棉树皮纤维蚕丝织制缝合而成。远古的时候,有些地方还利用楮树或见血封喉树的树皮作为服饰材料,这种服饰材料,是从山上砍下树皮,经过拍打去掉外层皮渣,剩下纤维层,然后用石灰(螺壳烧成的灰)浸泡晒干而成。黎族男子一般穿对襟无领的上衣和长裤,缠头巾插雉翎。妇女穿黑色圆领贯头衣,配以诸多饰物,领口用白绿两色珠串连成三条套边,袖口和下摆以花纹装饰,前后身用小珠串成彩色图案。下穿紧身超短筒裙。

基本内容

中文名:黎族服饰

类别: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成分:海岛棉、麻、木棉、树皮纤维和蚕丝

特点:色彩斑斓,质地细腻,经磨耐用

简要介绍

黎族服饰属于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黎族服饰,主要是利用海岛棉、麻、木棉、树皮纤维和蚕丝织制缝合而成。远古的时候,有些地方还利用楮树或见血封喉树的树皮作为服饰材料。这种服饰材料,是从山上砍下树皮,经过拍打去掉外层皮渣,剩下纤维层,然后用石灰(螺壳烧成的灰)浸泡晒干而成。

民族概况

提起海南岛,人们不禁会想起仪人的海滨,葱郁挺拔的椰林橡胶林沐浴在和风丽日之中,碧海蓝天造就了一派南国风光。早在3000多年前黎族的先人便踏上了这个美丽的海岛。黎族源于古代百越的一支,与壮、布依、侗、水、傣等民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秦汉以前,“骆越”的一支就从大陆渡海到海南岛,隋代称海南岛居民为“俚僚”,即黎族的先人。“黎”作为黎族的专用名称,约在宋代以后。现在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东方、白沙、陵水、昌江黎族自治县和乐东、琼中、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其余则散居在海南其它市与当地民族杂居。人口约有111万。黎族曾盛行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现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黎族有自己的语言,黎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由于长期与汉族交往,不少黎族人都能兼说汉语。过去黎族没有本民族文字,使用汉字,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黎文。

黎族传统住房有船形屋和金字型屋两种。船形屋是竹木结构建筑,外形像船篷,用竹木架构;金字形屋以树干作支架,竹片编墙。

特色文化

黎族人性格豪爽、能歌善舞,黎族的歌舞有其独特的魅力,其中“竹竿舞”已成为海南最富有特色的舞蹈表演。唱民歌是黎族人民在劳动、恋爱、婚丧、祭祀、迎宾等各种场合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民间乐器以鼻箫最有特色。鼻箫用鼻吹,奏出的音调婉转悠扬,十分动听。

“夜游”是黎族青年男女谈情的一种独特形式,它与“隆闺”有密切的联系。每当夕阳西下,男青年们便穿戴整齐,跋山涉水到远山别村的“姐妹隆闺”去,通过对歌和吹奏口弓、鼻箫来寻找情人。首先,男子要以歌叩门,女方若同意他进来,就回应一首歌;若不同意,就丢去一首不开门歌,男子只得另找他人。男子进门后,不可随便乱坐,要对唱见面歌和请坐歌。坐下后,男子便要开门见山地表明来意,说明是来找情侣还是来求婚的,女子回应是否已有情人。要是进入的“隆闺”里姑娘多,男女便要唱试情歌,愿意的姑娘自然就会回应他。表达爱情的对歌声、口弓声和鼻箫声此起彼落,情投意合后,男方就向女方送银元、铜钱、针、布衫、腰篓、竹笠等物,作为过夜的礼物。往后相互邀约,夜间常来常往。这种往来关系,有的达一月半年,有的达二三年。当然,也有花谢蒂落的,那就互唱断情分离歌。一对黎家情人需缔结秦晋之好时,他们便把婚事告诉父母,由男方父母兄弟选定吉日,带上聘礼,并要采摘槟榔,到女方去提亲。槟榔象征着婚姻常绿常新,预示男女双方相亲相爱,和睦美满,要挨家挨户的送,让大家给予美好的祝愿,称为“放槟榔”或“放衣服”。    

黎族的节日有“春节”、“年仔节”、“三月三”、“端午节”、“军坡节”、“敬祖节”等,很多节日与汉族相同。在黎族的节日中,以“三月三”最负盛名。这是祭拜黎族祖先,并祈视农作物、狩猎丰收的节日。节日这天,黎族村寨的男女老少带着粽子和糕点,从四面八方山乡来到燕窝岭一带。白天,小伙子们打鱼,姑娘们煮饭、烤鱼,然后将祭品放到岩洞口,祭拜祖先。当大姑娘们身着艳丽的七彩衣裙,手戴各式镯头,小伙子腰扎红巾、手执花伞,开始欢庆活动。人们对歌、摔跤、拔河、射击、荡秋千,通宵达旦,热闹非凡,一派祥和景象。

黎族同胞平时喜欢嚼槟榔,将槟榔削成瓣,用栳叶包住,配上石灰膏和烟丝,放入口中细嚼,可使人像喝了酒、面色发红,精神焕发。常吃槟榔还有防病治病和美容的功效,故黎族同胞视槟榔为健体长寿食品。

服饰聚焦

黎族服饰体现了南太平洋区域服饰文化的特点。黎族共有五个支系,各支系间服饰明显不同。白沙县本地黎服饰较为原始,女子穿青布贯头衣,衣侧和袖口饰有精细的两面绣纹样,下着黎锦短筒裙,最短者仅为七寸长,赤脚。妇女挽髻于脑后,骨簪雕有精细花纹。男子传统装束为上穿无领对襟衣,下着吊产,赤足,包头帕,衣物有少量绣饰,琼和保亭一带的杞梨善织,筒裙和头帕皆用精美的梨锦制作。女子穿无领对襟衣、筒裙、包筒状头帕,喜佩各种银饰。男子上穿无领对襟衣,腰系宽式吊产。乐东县侾黎女子穿对襟开胸无纽扣上衣,领襟和后背有粗犷的绣饰,家织青色条纹布中筒裙。男子传统装束为条纹布对襟无纽扣中长衣,系兜裆布,头扦羽毛。现已多穿汉装。东方县美孚黎女子上穿大领对襟衣,下着扎染织花长筒裙,长发挽髻于脑后,包黑白条纹布头帕。男子穿大领对襟衣,服式较女装宽肥些,下着及膝包裙,脚穿木屐,头戴斗笠。保亭县德透黎女子穿立领大襟窄袖紧身翘襟上衣,织花长筒裙,花鞋,喜欢佩带各种银饰。

黎族妇女擅长于纺织绣染,所生产的棉织工艺品驰名中外。黎锦有一百多种图案,主要有蛙纹、舞人纹、牛鹿纹、草果纹、星月点纹、房屋纹、古灯纹、竹木纹、昆虫花草等。在色彩上,一般以黑、红为主,间配黄、白等颜色,和谐绚丽。

黎族男子一般穿对襟无领上衣和长裤,缠头巾插雉翎。妇女服饰有地区差异,有些穿黑色圆领贯头衣,衣服的饰物很多,领口用白绿两色珠串连成三条套边,袖口和下摆以贝纹、人纹、动植物纹等装饰,前后身用小珠串成彩色图案。下穿紧身超短筒裙,花色艳丽。有些身着黑、兰色平领上衣,袖口上绣白色花纹,后背有一道横条花纹,下着色彩艳丽的花筒裙,裙的合褶设在前面,盛装时头插银钗,颈戴银链、银项圈,胸挂珠铃,手戴银圈。头系黑布头布。黎族妇女擅长纺织。黎锦、筒裙等衣物,色彩斑斓,图案新颖,质地细腻,经磨耐用。[1]

参考文献

  1. 民族服饰|黎族服饰搜狐网,20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