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黑潭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黑潭龙》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黑潭龙》为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之一,题后有类似副标题的作者自注"疾贪吏也"四字,以揭示这首诗的主题。

《黑潭龙》是一首讽刺性极强的新乐府诗。诗中对"贪吏"、"龙神"、巫婆及当时社会的迷信和愚昧,进行了痛快淋漓的揭露和讽刺。

基本信息

【创作年代】唐朝

【作者姓名】白居易

【文学体裁】乐府诗、杂言诗

作品原文

黑潭龙-疾贪吏也[1]

黑潭水深黑如墨,

传有神龙人不识。

潭上驾屋官立祠,

龙不能神人神之。

丰凶水旱与疾疫,

乡里皆言龙所为。

家家养豚漉清酒,

朝祈暮赛依巫口。

神之来兮风飘飘,

纸钱动兮锦伞摇。

神之去兮风亦静,

香火灭兮杯盆冷。

肉堆潭岸石,

酒泼庙前草。

不知龙神享几多,

林鼠山狐长醉饱。

狐何幸?

豚何辜?

年年杀豚将喂狐。

狐假龙神食豚尽,

九重泉底龙知无?

作品赏析

《黑潭龙》为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之一,题后有类似副标题的作者自注“疾贪吏也”四字,以揭示这首诗的主题。

《黑潭龙》是一首讽刺性极强的新乐府诗。诗中对“贪吏”、“龙神”、巫婆及当时社会的迷信和愚昧,进行了痛快淋漓的揭露和讽刺。

开头四句写出祸害的根源:“龙不能神人神之。”“传有”二字极妙,说明黑龙潭中有神龙只是一种谣传,谁也没有见过。而贪吏故弄玄虚使之神龙化,用以欺骗人民,搜刮民财,在潭上造房立祠的理由,正是这个从来就不存在的“神龙”,让人民受害而不自觉,这就是愚昧无知造成的。

正因为人们把“龙”当成能呼风唤雨、左右一切的神,所以“灾凶水旱与疾疫”,“乡里皆言龙所为”。这里诗人又用了“皆言”二字,似平淡,实为深邃。由“传有”到“皆言”,没有根据,人云亦云,可见当时人之愚昧和贪吏的狡黠。

“龙”可以给人降灾,为了不使灾祸加在自己头上,人们就竟相向“龙”讨好:“家家养豚(小猪)漉(滤)清酒,朝析暮赛(酬谢神龙)依巫口。”这两句诗中含有鲜明的对比:一是劳动人民的愚昧、朴实,一是巫婆的奸邪可耻。“依巫口”三字又是妙语,朴实谆厚的劳动人民被狡猾的妖巫花言巧语所欺骗,并且一骗几千年,也真是太可悲的事。

为了揭露这种骗局,诗人用主要篇幅对祭神的情景和结局进行了生动地描述:“神之来兮风飘飘,纸钱动兮锦伞摇。神之去兮风亦静,香火灭兮杯盘冷。肉堆潭岸石,酒泼庙前草。不知龙神享几多,林鼠山狐长醉饱。”这真是对欺骗和愚弄人民的所谓“朝祈暮赛”的极大讽刺。它实际上只是一场劳民伤财的令人作呕的闹剧。人民花了血汗钱,结果什么也得不到。只是好了林中的老鼠和山里的狐狸,它们可以“长醉饱”,尽情地享用凝聚着人民血汗的美味佳肴。在饥馑遍地、饿俘载道的年代,逼迫人民出钱捐资,祭神修庙,这就是贪吏的罪恶。写到这里,诗人已经怒不可遏,最后,便在诗的结尾处向欺骗人民的贪吏、巫婆、神龙,甚至封建最高统治者发出严厉的责问:“狐何幸!豚何辜?年年杀豚将喂狐!狐假龙神食豚尽,九重泉底龙知无?”这种质问是非常有力的,那些假借“龙神”而得到“长醉饱”的狐、鼠,靠人民血汗养肥了自己的“贪吏”、巫婆,甚至包括“神龙”和天子在内,都将在这质问面前无地自容。

乐府诗象寓言故事一样,都有讽谕世事的作用。《黑潭龙》这首诗的讽谕作用也非常明显。诗中的“神龙”、豚彘、“林鼠山狐”,都似有所指。它们究竟指代什么,明眼人一看便会清楚。作者在《新乐府》序言中说;“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作者自己的言语,大概更能证实这一点。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2]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白居易,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3075篇诗文

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含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与李白、杜甫一起被后人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有《白氏长庆集》。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享年75岁,赠尚书右仆射,谥号“文”,葬于洛阳香山。白居易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白氏长庆集》,共有七十一卷。[3]

视频

百家讲坛.白居易

白居易的创作风格

参考资料

  1. 《黑潭龙》 诗词古文网;
  2. 百家讲坛白居易03铮铮铁骨—莫砺锋20 腾讯视频,发布时间;2016年12月25日
  3. 白居易 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