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黑腹丽椋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黑腹丽椋鸟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黑腹丽椋鸟(学名:Lamprotornis corruscus)属中型鸟类,体形大小适中。嘴形几直而尖,嘴缘平滑或仅上嘴先端具缺刻;嘴须或存或缺如。鼻孔裸露或为垂羽所盖。翅长适中,初级飞羽10枚,第1枚特短而小;尾羽短,呈平尾状,尾羽12枚。脚长而强健,前缘具盾状鳞。雌雄形态相似;幼鸟体羽具纵纹。栖息地是开放的林地和多刺高灌丛地区。主食为植物果实和浆果,亦兼食昆虫;营巢于树洞中、土崖壁洞中或裂缝洞中。每年仅秋季换羽。分布于肯尼亚、莫桑比克、索马里、南非和坦桑尼亚等国。

简介

黑腹丽椋鸟体长17~19厘米,雄性体重51~68克,雌性体重42~66克,属中型鸟类。成年雄鸟,顶冠,颈部,上体,下颏,喉咙和胸部上方具闪亮的暗绿色;耳羽常常有一些闪光的蓝色反射;背部、臀部和大腿的覆羽有深绿色和紫蓝色光泽;下胸部和腹部是一些古铜色光泽的暗紫蓝色;翼覆羽和次级飞羽具暗轻微光泽的蓝绿色;外螺纹蓝紫色;尾羽蓝紫色并有阴影。虹膜橙黄色,嘴和脚黑色。雌鸟不同,只有在较低的胸部和腹部是亚光黑色,无虹彩光泽。在繁殖季节,雄性的眼睛变成橙色。幼鸟最初的羽毛是沉闷的黑色,无光泽反射。它们的虹膜是暗灰色。奔巴岛上的生活的亚种体型远远大于指名亚种,整个头部紫色,没有绿色反射。

评价

分布于肯尼亚、莫桑比克、索马里、南非、斯威士兰、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和津巴布韦。

产卵期从10月至1月,营巢于树洞中,一般是选择天然树洞或其他旧鸟巢,通常距地面为3至6米,巢用草、树叶和羽毛等内衬。每巢产2~4枚卵,大小平均19至26毫米,重约5克,卵蓝绿色,有时有棕色斑点。由雌鸟单独孵化13或14天,此时雄鸟则担任鸟巢守护。孵化后父母共同哺育。幼鸟留巢期为23天,小鸟最初的食物是昆虫,水果和浆果。每年仅秋季换羽。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