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腹燕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黑腹燕鸥 |
---|
图片来自flickr |
基本资料 |
学名 Chlidonias hybrida 目/科/属 鸻形/鸥/浮鸥 迁徏状态 过境鸟 普遍性 普遍 体长/体重 23-29cm/60-101g |
别名:须浮鸥,雌雄同型。虹膜黑褐色。嘴暗红色。脚深红色。
- 繁殖期成鸟
- 前额延伸至颈后黑色。翼上及背至尾羽暗灰色。
- 颊及喉白色,颈及胸灰黑色,腹黑色,尾下覆羽灰白色。
- 非繁殖期
- 前额至头顶转白但留下黑色斑驳。
- 颊、喉、胸、腹转为白色。
- 飞行时,颊及喉白,腹黑色及翼下覆羽灰白色,尾羽分叉浅。停栖翼尖超出尾羽。
- 1龄冬羽似非繁殖期羽色,但体背染褐色。有明显黑褐色轴斑及淡色羽缘。多数眼后黑斑与眼齐,有些会延伸至眼下而与白翅黑燕鸥冬羽或1龄鸟混淆。
栖地&习性
内陆湖泊,沼泽和河流,主要集中在低地。过境期与白翅黑燕鸥混群。
常成大群活动,通常在水面鼓翅低飞,发现猎物会俯冲捕食。
主要是陆生和水生昆虫,例如水甲虫(Dytiscidae),蜻蜓目及其幼虫,蚱蜢,飞蚁,蜘蛛为食。
繁殖
欧洲的5月至6月,澳大利亚的11月至12月,坦桑尼亚的12月。
保育
不受全球威胁(最不关注)。
鸣声
会发出吵杂尖锐的“kyick”声。
外观相似性
白翅黑燕鸥 繁殖期头身体翼下覆羽黑。腰及尾羽近白色。非繁殖期眼后黑斑纹超过眼下,未与背相连。腰偏白色。
普通燕欧非繁殖羽,体型明显较大且壮硕。嘴较长,飞行时振翅较缓慢,尾羽分叉较深,外侧尾羽外缘黑色。
分布
亚种和分布
- C. h. hybrida (Pallas, 1811) – 欧洲西南部和欧洲南部,东经俄罗斯西部,中东和跨卡皮西亚至南卡罗来纳州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北部也从贝加尔湖(L Baikal)到俄罗斯远东地区和NE&E China;非洲的冬季,以及 Greater Sundas,苏拉威西岛和菲律宾的南亚和东南亚。
- C. h. delalandii (Mathews, 1912) – S&E非洲和马达加斯加。
- C. h. javanicus (Horsfield, 1821) –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北部,冬季到大圣达斯,菲律宾和新几内亚的冬季。[1]
参考书目
台湾野鸟手绘图鉴
视频
参考文献
- ↑ whiskered tern,hb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