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黑龙江哈尔滨市-呼兰文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黑龙江省,简称黑,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哈尔滨,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位置最北、最东,纬度最高的省份,西起121°11′,东至135°05′,南起43°26′,北至53°33′,东西跨14个经度,南北跨10个纬度。北、东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全省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千米(含加格达奇和松岭区),居全国第6位,边境线长2981.26千米。[1]

景点介绍

钓鱼台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南二道街1号省四院院内,紧靠呼兰河陡崖上方,由绥海镇守使石得山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修建。钓鱼台主要有两个建筑主体。一是砖石水泥结构的一座“豊功徫业”牌楼。其建筑特点为三拱错落的中国牌坊式,坊盖为青瓦。建筑表面用水磨石抹面每个拱门均呈半圆形,每个拱门陈放石碑一通,均为“功德碑”三通石碑碑文为“为国为民”、“丰功伟绩”、“名垂千古”。石碑在文革时期毁损。二是钓鱼台建筑。钓鱼台距地面5米,北侧是步入钓鱼台上的台阶,共15级。南面有城堡式护栏。钓台上正中间,有石制方桌一个,长宽均为96厘米,高90厘米。四周有石凳4个。在石桌周围各面均雕琢着文字,东面刻有钓鱼台的建造年代:“年国十三年”。桌的南北两侧上分别刻着“知足常乐、能忍自安”等文字。南侧墙外刻有“钓台”二字及建造年代:“民国十三年”。

歷史

哈尔滨太阳岛[2]

哈尔滨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早在22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已经有人类活动。大约5000年前,哈尔滨地区进入新石器时代。大约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尔滨进入青铜时代,属于黑龙江地区最早的古代文明国家——白金宝文化的分布区域。哈尔滨是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公元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尔滨阿城区)建都。19世纪末,哈尔滨已出现村屯数十个,居民约3万人,交通、贸易、人口等经济因素开始膨胀,为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2]

1896年至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建设,工商业及人口开始在哈尔滨一带聚集。中东铁路建成时,哈尔滨已经形成近代城市的雏形。20世纪初,哈尔滨就已成为国际性商埠,先后有33个国家的16万余侨民聚集这里,19个国家在此设领事馆。 与此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也有了较大发展,建立起哈尔滨在当时的北满经济中心和国际都市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发展国民经济,在“一五”时期,哈尔滨是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建设工程,有13项设在哈尔滨,成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并迅速由一个消费城市转变为新兴工业城市。1958年至1965年,哈尔滨经历了“大跃进”和经济调整的曲折发展过程。“文化大革命”期间,哈尔滨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挫折,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3]

2006年8月15日,国务院批准哈尔滨市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即:撤销动力区、香坊区,组建新的香坊区;撤销阿城市,设立阿城区;将阿城市永源镇、巨源镇划归道外区管辖。调整后的哈尔滨市辖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平房、松北、呼兰、阿城8个区和宾县、巴彦、依兰、延寿、木兰、通河、方正7个县,五常、双城、尚志3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086平方公里。[4]

景区简介

南面有城堡式护栏。钓台上正中间,有石制方桌一个,长宽均为96厘米,高90厘米。四周有石凳4个。在石桌周围各面均雕琢着文字,东面刻有钓鱼台的建造年代:“年国十三年”。桌的南北两侧上分别刻着“知足常乐、能忍自安”等文字。南侧墙外刻有“钓台”二字及建造年代:“民国十三年”。

视频

这,就是哈尔滨
航拍中国 第三集-黑龙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