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黔西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黔西市地处乌蒙高原东部、乌江中游、鸭池河北岸,距省会贵阳78公里,距毕节市政府所在地七星关区77公里,有"水西门户、贵筑藩屏,黔中腹地、省府咽喉"之称,享有"中国杜鹃花都"的美誉。县域总面积2380.5平方公里。[1]

历史沿革

新石器时代,凤凰穿洞一带有古人类生息繁衍。

商周,为卢夷国地。

春秋,先后属蜀国、鳖国

战国,为夜郎国地。

秦朝,嬴政二十六年(前221)纳入秦夜郎县,

西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划入鄨县,南齐高帝建元二年(480)改为谷邑县。南梁太清三年(549)为彝族闽支卢鹿部地。唐武后万岁通天二年(697)卢鹿部归顺中央王朝,唐廷以其地置龚州(黔西大部)、义州(金沙大部黔西小部)、犍州(黔西西北和大方东部)等羁縻州。

北宋,皇佑年间为"罗氏鬼国"地。

南宋,晚期罗氏鬼国扩占黔中等地,以"夹水"(鸭池河)划分"水西"、"水东"分别治理。

元朝,初罗氏鬼国归顺元朝,元廷以其地设顺元路宣慰司。至元十九年(1282),元廷划鸭水以西地设立亦溪不薛(水西)、阿苴、笮陇路达鲁花赤,驻军镇守。次年又立亦溪不薛宣慰司、改亦溪不薛路为军民总管府。成宗大德五年(1301),总管府总管奢节(女)起地方武装反抗元将刘深的勒索,大德七年(1303)奢节失败被斩,元廷罢亦溪不薛司、府和阿苴、笮陇路,其地并入顺元路宣抚司。

明朝,初顺元路宣抚使霭翠、同知宋蒙古歹归顺明王朝,廷以其水西、水东地置贵州宣慰司,治所设贵阳。洪武十五年(1382),征云南的明军选"果珠"(郭张)地筑水西城(黔西)驻军扼控。霭翠以其宗亲的封地划分中水、下水、底水三路、12则溪。则溪之下分设土目、马衣、夜所。天启二年(1622)水西彝族安氏反明,崇祯三年(1630)安氏败降后,明廷削其水东两则溪地归流,撤贵州宣慰司,以鸭池、六广河以西地置水西宣慰司,设治水西城。

清朝,顺治十六年(1659),水西宣慰使安坤归附清廷。吴三桂率清军平水西后,康熙五年(1666)清廷以安氏的则窝、以著、雄所则溪地置黔西府,改土设流,府下划8里、48甲、105寨。康熙十二年腊月吴三桂反清,黔西等地为吴氏割据。二十年三月(1681.4)清军收复黔西地。二十二年冬月(1683.1)清廷降黔西府为州,隶大定府,恢复水西宣慰司但不准干预军民事。三十七年(1698)撤水西宣慰司,其他分入黔西、平远和大定州。乾隆元年(1736),清廷划四川省叙永厅岩上岩下地入黔西州,增置1里、3甲、8寨。光绪三十二年(1906)省划大定乐贡里七甲之高家岩脚、果中等地入黔西州。宣统三年十月(1911.11)黔西进步人士武装赶跑黔西知州,设黔西军政分府理政。

民国三年(1914)贵州省府改黔西州为县,县下里、甲、寨改为区、保、甲、段。次年划黔西县跨河的铁厂、松林、纳雍、八寨、垭笼、漆家寨等地分别入大定、织金县;划大定县的纸厂、金坡下街、桶井、化窝底和织金县的木渣黑等地入黔西县。十六年(1927)区下保、甲、段改为乡镇、保、甲。三十年(1941)省划黔西县六至九区地入新立的金沙县,黔西保留的地方撤区、废联保制,并为24乡、4镇,乡镇下为保、甲。三十四年(1945)再并为23乡、3镇,直到解放初期。

黔西解放后,1949年12月县下设一至五区分辖26乡镇。

1950年10月至1952年8月增为12个区。

1953年5月撤原26乡镇新划130个小乡镇,此后两年调整合并部分乡镇;

1957年6月改11个乡为民族乡。

1958年9月,全县93个乡镇调整建为81个人民公社,次年2月建10个区级公社,原81个乡级公社改为管理区。

1961年3月撤区级公社、恢复11个区公所、城关镇和89个乡级公社;同时,上级划大方县的青㭎公社入黔西县。1984年夏,改90个公社为乡、民族乡和乡级镇,改生产大队为行政村。

1990年8月,街道居委会由14个增为39个。

1991年6月,省政府划大方县吉星乡入黔西县,同时批准黔西县撤销11个区的建制、将92个乡镇撤并为28个乡镇。

2001年9月,全县735个村调整为382个、39个街道居委会调整为33个。

2006年8月,城关镇的16个街道居委会整合为8个社区居委会。2007年3月,甘棠、红林建立社区居委会。

2007年,毕节地区行署将仁和、金坡2个乡和红林乡岩脚、石笋2个村划归百里杜鹃管委会托管,全县乡镇调整为26个。

2010年12月13日,全县26个乡镇所在地的村(居)整合为农村社区村民委员会,全县26个乡镇360个行政村24个居委会调整为26个乡镇339个行政村,28个农村社区,8个城市社区(不含归百里杜鹃管委会托管的仁和、金坡2个乡和红林乡岩脚、石笋2个村)。

2011年12月,省人民政府以黔府函〔2011〕453号批复同意撤销黔西县城关镇设立水西街道办事处、莲城街道办事处、文峰街道办事处、杜鹃街道办事处,省人民政府以黔府函〔2011〕454号批复同意撤销黔西县羊场乡、洪水乡、锦星乡、甘棠乡等4个乡分别设为金兰镇、洪水镇、锦星镇、甘棠镇等4个镇。

2013年5月9日,省人民政府以黔府函〔2013〕96号批复同意撤销黔西县钟山布依族彝族乡、协和彝族苗族乡、沙井苗族彝族仡佬族乡分别设为钟山镇、协和镇、观音洞镇。

2018年7月5日,中共毕节市委二届三次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黔西县撤县设市决议(草案)》。

行政区划

截至黔西市辖建制镇15个、建制乡10个(少数民族乡10个)、街道5个,黔西县2017年末户籍人口(含拖管区)100.19万人,不含拖管区95.64万人。

自然资源

是贵州省"西电东送"的能源基地,煤炭远景储量70多亿吨,水能资源径流年总量77亿立方米,现有青龙、桂箐、新田等大中型煤矿,有黔西电厂、洪家渡、索风营等大型电厂,电力总装机310万千瓦;森林覆盖率达43.7%。

人口民族

人口

2017年,户籍总人口95.6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78万人,增长0.8%。其中,城镇人口39.60万人,乡村人口56.04万人。年末常住人口67.1万人,增加0.1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3.9‰,死亡率5.6‰,自然增长率8.3‰。

民族

居住着汉、彝、苗等18个民族。[2]

经济

综述

2018年,黔西市生产总值为233.55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65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85.17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87.31亿元,增长15.0%。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62.39亿元,增长10.5%。全县人均生产总值30892元,比上年增长12.3%。

黔西固定资产投资156.15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亿元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25亿元,增长25.2%,房地产投资完成22.90亿元,下降3.7%。截止12月末,黔西县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281个,比上年末多52个。

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68亿元,比上年增长20.5%。

年末实有内资企业643户,注册资金84.30亿元,比上年末分别增加87户和45.39亿元;私营企业4160户,注册资金166.48亿元,分别增加849户和34.91亿元;个体工商户24939户,资金数额24.67亿元,分别减少9860户和5.08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1174户,出资总额17.72亿元,分别增加411户和5.45亿元。

第一产业

2017年,县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7%,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1.1%,下降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42.2%,与上年持平。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6.65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农业增加值23.90亿元,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65.2%,比上年增长7.0%;林业增加值1.18亿元,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2%,增长8.6%;牧业增加值9.28亿元,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25.3%,增长6.5%;渔业增加值0.28渔业,占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0.8%,增长9.3%;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2.01亿元,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5.5%,增长6.1%。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7.5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9.6%。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7.21万公顷,下降2.4%;油菜籽种植面积3.45万公顷,增长9.0%;烤烟种植面积0.27万公顷,下降13.0%;蔬菜种植面积3.01万公顷,增长12.7%。

全年粮食总产量267129吨,比上年下降1.2%。其中,夏粮产量81762吨,增长1.9%;秋粮产量185367吨,下降2.5%。油菜籽产量79773吨,增长9.0%;烤烟产量4758吨,下降13.0%;蔬菜产量226434吨,增长25.0%。中草药材产量2850吨,增长16.3%;草莓产量925吨,增长5.7倍。

全年肉类总产量36805吨,比上年增长3.4%。其中:猪肉产量30413吨,增长2.9%;牛肉产量2707吨,增长14.1%;羊肉产量91吨,增长3.8%。年末牛存栏数9.15万头,与上年持平;年末生猪存栏28.28万头,增长5.5%;年末家禽存栏207.29万只,增长6.6%。全年禽蛋产量3010吨,比上年增长3.1%。

全年水产品产量1230吨,比上年增长9.3%。

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3.09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5.2%。

第二产业

2017年工业增加值62.3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0.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14亿元,增长10.8%。在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产量495.33万吨,增长26.3%;商品混泥土14.38万立方米,下降5.6%;水泥106.28万吨,增长3.3%;饲料1.24万吨,下降53.3%;发电量70.21亿度,下降12.4%(其中:火力发电量、水力发电量分别为59.28亿度、10.93亿度,分别下降3.0%、42.6%)。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2.78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1.0%。

第三产业

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9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分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25.74亿元,增长19.7%;零售业销售额51.57亿元,增长17.2%;住宿业营业额0.87亿元,增长15.6%;餐饮业营业额6.45亿元,增长24.2%。

全年工业产品质量抽查52批次,合格50批次,合格率96.2%。

2017全年邮政业务收入3462.89万元,比上年增长22.7%。电信业务收入37399万元,增长4.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83万户,下降8.0%;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0.90万户,下降5.3%;年末互联网用户6.31万户,增长1.3%。

全年财政总收入26.23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01亿元,增长10.5%。全年财政总支出49.10亿元,增长11.0%,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8.86亿元,增长3.7%。

全年税收收入14.02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在税收收入中,增值税6.27亿元,增长10.4%;所得税2.09亿元,下降5.9%;车辆购置税0.93亿元,增长54.8%;耕地占用税0.81亿元,增长54.9%。在增值税收入中,工业增值税2.72亿元,下降14.0%;商业增值税0.66亿元,增长31.5%;建筑业增值税1.43亿元,增长19.6%;金融业增值税0.38亿元,增长2.7倍;房地产业增值税0.51亿元,增长2.8倍。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5.9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9%。其中:住户存款104.21亿元,增长16.7%。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5.78亿元,增长23.4%。

年末拥有保险机构9家,全年保费收入19092万元,比上年增长43.4%,其中:财险保费收入13877万元,增长21.3%;寿险保费收入5215万元,增长2.7倍。全年保险机构赔款支出8254万元,增长28.0%。[3]

社会事业

教育

学年初,幼儿园281所,在园幼儿数19108人,教职工人数3247人,专任教师1694人,校舍建筑面积170818.3平方米,生均校舍面8.94平方米。学前三年入园率96.1%。

学年初,小学124所,小学招生11984人,在校生66559人,毕业生数10632人,教职工人数3418人,专任教师3299人,校舍建筑面积379923.25平方米。学龄儿童入学率99.7%。

学年初,初级中学34所,普通初中招生10920人,在校生33597人,毕业生12949人,教职工人数1956人,专任教师1867人,校舍建筑面积245015.32平方米。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95.2%。

学年初,普通高中8所,普通高中招生5655人,在校生16493人,毕业生5719人,教职工人数1505人,专任教师1143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9.2%。

学年初,中等职业学校1所,招生数1104人,在校生2958人,毕业生2266人,教职工人数189人,专任教师149人。

学年初,民办幼儿园107所,在园幼儿数10714人,占全县在园幼儿数的56.1%;民办小学3所,在校学生3377人,占全县小学在校生人数的5.1%;民办中学9所,在校学生10151人,占全县中学在校生人数的20.3%。

卫生

2017年末卫生机构数58个(含民办医院),其中:综合医院2个,民办医院24个,卫生院29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监督所1个,疾控中心1个。年末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330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04人,注册护士1533人。年末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3883张,其中,医院2990张,卫生院793张,妇幼保健院100张。全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29‰,儿童系统管理率81.9%,孕产妇系统管理率86.7%。

年末注册登记私人开办诊所21个,卫生技术人员数40人,执业(助理)医师30人,注册护士10人。

年末注册登记农村卫生室472个,从业人员90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65人,注册护士24人,乡村医生735人。

文化

2017年末有线电视用户数6.75户,比年初增加2.19万户;卫星收转站11.32万户。全县广播综合覆盖率88.9%,电视综合覆盖率94.3%。

社会保障

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13元,比上年增加2009元,增长8.1%。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65元,比上年增加814元,增长10.5%。

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1310人,比上年末增加9760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9843人,增加711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9532人,增加631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8586人,增加271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2164人,增加521人。

年末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337户4056人,全年发放低保金1669.06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6554户32401人,全年发放低保金8384.30万元。全年医疗救助人员41370人次,救助资金1707.9万元。

年末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业人口数76.01万人,实际参合率83.7%。全年参合人口住院补偿人数11.82万人次,补偿金额30892.56万元,实际住院补偿率62.7%,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参合人口门诊补偿人数181.49万人次,补偿金额5527.53万元,补偿率73.3%,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4]

历史文化

黔西文化底蕴厚重。早在五六十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观音洞古人类遗址是中国南方人类始祖的发祥地,素有"北有周口店、南有观音洞"之称;水西政权延续了15个世纪,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地方政权统治时间长度之最。这里有凝聚着明代杰出女政治家奢香夫人历史功绩的"龙场九驿"古驿道,有寄托明代大儒王阳明"天下无不可教化之人"哲思的古象祠,是在清史上留下廉洁美名的兵部尚书李世杰的故里,有烙下黔西文明印记的三楚宫、武庙和水西古城等历史人文景观,还有留下血染风采的鸭池河战斗遗址等红色胜迹。这里是贵州地方代表剧种《黔剧》的故乡,古韵悠悠的"文琴戏"、活泼有趣的"花灯戏"、原始粗犷的"太来阳戏"无不特色鲜明、引人入胜。

风景名胜

水西泰丰园

水西泰丰园,位于贵州省黔西县乌骡坝社区(贵毕公路黔西服务区往西7公里),是黔西县水西观光农业示范园核心区主要组成部分,占地1000亩,总投资5800万元。园区以休闲农业观光来定位,是贵州省"5个100工程"之一。

灵博山象祠

灵博山象祠,位于黔西县东部素朴镇,距黔西县城35公里、距省城贵阳90公里,始建年代不详,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贵州省宣慰使(水西彝族土司)应水西彝民之求翻新象祠。请明代大儒王阳明(王守仁)作《象祠记》。《象祠记》于清康熙三十年收入《古文观止》,成为千古名传之作。象祠建于灵博山上(清初改名为九龙山),该地群山峭壁峥嶙,山形奇特,一峰翘首,众山相从,宛若九龙腾飞。既有洞穴吞云吐雾,又有石笋插拔云峭,还有清泉四季不竭。[5]

交通运输

黔西是全省中大型城市发展带动战略的重点县城和省会贵阳城市带的卫星城,是贵阳1小时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是毕节市的东大门。这里有贵黔、黔织、黔大、白黔、息黔高速和成贵快铁"五高一铁"过境的交通优势,是黔中经济圈旅游、物流、商贸经济流向西北方向的第一要塞,发展基础条件优越、潜力巨大。

2017年末机动车保有量140527辆,其中:大中型汽车1347辆,小型汽车58166辆,微型汽车157辆,普通摩托车80580辆,轻便车277辆。年末县城营运出租车295辆,公交车126辆,公交车路线14条。年末公路通车里程3789.65公里,公路通车密度1.59公里/平方千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