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齐学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齐学启
出生 1900年
湖南 浏阳
逝世 1945年
民族
教育程度 诺维奇军校
职业 军人

齐学启(1900-1945) ,湖南宁乡人,生于1900年,1945年5月13日晚10时30分逝世,国民党新编第三十八师副师长,陆军少将追晋中将衔,[1]

齐学启在缅甸卡萨之战前,齐学启向部下叮嘱:"昔日成功,今日成仁,此其时矣,弹尽各自裁",后身负重伤被俘,身陷敌营宁死不屈。

人物生平

  • 1923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是孙立人将军的同窗好友,后赴美国学习陆军。
  • 1929年在美国诺维奇军事学校毕业后返国,曾任宪兵第6团团长,负责南京治安。
  •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他认识到身为军人责任的重大,为国土沦落敌手而深感耻辱。次年1月28日,日寇突然向闸北地区发动进攻。齐学启率部驻防上海,配置在市区各要点。上海战事爆发,齐学启率领宪兵第6团参加了战斗,配合上海守备部队,坚守阵地,给来犯之敌以迎头痛击。因战斗激烈,齐部损失很大,但官兵们仍然斗志旺盛,一直坚持战斗。3月4日,上海正式停战。5月5日,国民党政府与日寇签订"上海停战协定"。规定:上海战事结束后,在停战区内,中国军队全部撤离,治安则由保安团及警察维持。由是宪兵第6团改编为上海市保安总团第2团,卫戍上海市中心区,齐学启仍任团长。1937年8月13日,日寇再犯上海,齐学启率部参加了战斗。次年,调任税警总团参谋长。[2]

主要事迹

一九四二年,中国远征军在缅北仁安羌战役中,以一个团的兵力,击溃了日军一个师团,解救了十倍于己的英军盟友,创造了举世公认的战史奇迹。

师长孙立人被英军授以皇家勋章副师长齐学启在该战役后,因掩护英军撤退,不幸在折返途中被俘,押往仰光狱中,囚禁三年。敌伪屡屡诱降,齐将军坚贞不屈,终于在一九四五年三月仰光「光复」前夕,慷慨成仁。

齐学启(?~一九四五年三月十三日),湖南宁乡人,清华大学毕业,是孙立人将军的同窗好友,又是一同抗日的亲密战友。嗣后他入美国诺维琪军营学校(西点军校)毕业。

一九三七年他参加过「八一三」淞沪会议,做过上海保安第三团和宪兵第六团的团长。一九三八年孙立人伤愈后,重组税警总团,齐便当了参谋长,后来升为副总团长。

一九四一年冬,税警总团改编为新三十八师,孙立人为师长,齐学启任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一九四二年春,新三十八师奉命赴缅抗拒日寇,戍卫瓦城。

本来按照战斗计划,英军第一师担任右翼驻防在马格威,可是英军擅自移防,改守仁安羌,引起右翼空虚的严重局面。

日军得讯后,立即派出兵力,绕到英军后方,占领仁安羌油田,切断英军退路,将英军第一师和战车营包围在仁安羌北面一带,又用一个大队的兵力占据平墙河北岸渡口附近,阻截英军的救援。

四月十七日,被包围在仁安羌北面的英军,情况危急,向中国军队求援。孙立人将军遂派齐学启率一一三团,星夜驰援。

被围的英军有七千多人,并拥有大量坦克、大炮和汽车,当面之敌人数并不多,但英军仍惊恐万状,频频呼救。

救兵如救火,第一一三团在当日傍晚赶到平墙河北岸,在距河五英哩处进入攻击位置,次日拂晓发起攻击。激战至中午,将平墙河北岸敌人击溃。

因为敌众我寡,孙立人经过详细侦察地形,摸清敌人火力配置后,于四月十九日晨,命令一一三团士兵乘黎明前的黑暗,悄悄逼近日军阵地,突然发起猛攻。为了迷惑敌人,孙立人下令在日军阵地四周放火,吹冲锋号,并以小分队袭扰,使敌人无法分辨虚实。

破晓时分,我军左翼攻占阵地,敌人顽强反扑,阵地三失三得,我英勇健儿与敌进行白刃肉搏,混战至下午二时,我军夺取了制高点,掌握了战场主导权。下午五时,我军收复仁安羌油田,日本第三十三师团,遗尸一二○○余具。

此次战役,我军解救被俘英军、美军传教士和新闻记者五百多人,并夺回被日军掳去的英军辎重车一百多辆,交还英军,解救了被围英军七千多人及马匹一千余只。然而一一三团将近千人中也伤亡过半。

孙立人将军指挥一一三团以少胜多、以寡救众,轰动了世界,英国政府为了表彰新三十八师的战功,授予孙立人「帝国司令勋章」,副师长齐学启及一一三团团长孙继光、各营营长,都分别获得中、英政府的嘉奖。

受伤后被俘 狱中气节凛然齐将军受命掩护英军撤退后,在返回途中遇到一些国军伤病员,他就率领伤病员乘竹筏,顺流往荷马林而去,却遭遇日寇骑兵阻击,齐奋勇应战,身受弹伤,在失去知觉后,不幸被俘。

日寇知道齐学启是军官,便将他囚于仰光监狱。

汪伪政府得知消息后,急欲罗致国军的高级将领组织伪军,遂特派叶蓬到仰光,劝降齐学启,却遭到齐的痛骂。叶蓬整整劝降了三个月,一无所获,只好愤愤地夹著尾巴回去了。

日寇也是几番多次,威胁利诱齐加入南京汪伪组织,齐一样严加拒绝。

最后他们「仅」要求齐学启赴南京一行,即可释放,但齐将军洞悉敌人的阴谋诡计,仍无动于衷,大义凛然。

在囚禁期间,齐将军曾数次被迁移囚禁处所,备受种种痛苦。然而齐在狱中,常常于夜间为同囚者讲授英文数理等课,又因为他懂得缅甸话,能获得关于盟军进展的地下消息,所以他深受战俘的爱戴和尊敬。齐将军坚持民族大义的气节,也深受战俘们的感动和赞佩。

一九四五年三月七日,日寇又作最后一次劝降,仍被齐将军拒绝。于是日寇唆使狱中一变节者对齐下毒手,用利刃刺伤齐的腰胁,因伤及内脏,狱中一英军医官虽曾经想尽办法挽救齐将军的生命,可是日寇不允许,因为天热伤口发炎,终于溃烂过重,不治死去。

那一天是狱中所有盟国战俘最伤心的一天,他们向齐将军的尸体致哀,他们的心中对日寇的暴行充满愤恨。

齐学启自三月八日被刺,到三月十三日伤重逝世,这中间还有六天时间,只要他肯向敌人点一点头,敌人就可以把他的伤治好。可是齐学启将军「横眉以对」,始终不向敌伪低头,这种从容就义、气贯长虹的民族气节,长存于天地之间。[3]

文献参考

  1. 著名抗日将领。
  2. 著名抗日英雄齐学启历史百科
  3. 抗日英雄齐学启缅甸殉难铁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