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龍應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1月6日 (日) 19:57 由 哆来咪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龍應台
原文名 Yingtai Long
出生 (1951-02-13)1951年2月13日
台灣高雄縣大寮鄉眷村
國籍 中國
別名

內容

職業 作家

龍應台

龍應台

龍應台,1952年2月13日生於台灣高雄縣大寮鄉眷村,祖籍湖南衡東,現代作家。

1974年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赴美國求學,獲堪薩斯州立大學英美文學博士。

1988年遷居德國,在法蘭克福大學任教授。1994年,出版《人在歐洲》。

1998年,她的三部書啊,上海男人》、《這個動盪的世界》、《故鄉異鄉在上海相繼發行。

1999年,龍應台出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長。

2008年,任香港大學教授,獲評為孔梁巧玲傑出人文學者。

2010年11月15日,龍應台以260萬人民幣的版稅收入,榮登作家富豪榜第16名,引發廣泛關注。

基本信息

  • 中文姓名:龍應台
  • 外文名稱: Yingtai Long
  • 國 籍: 中國
  • 祖 籍: 湖南衡東
  • 出 生 地:台灣高雄縣大寮鄉眷村
  • 出生日期:1952年2月13日
  • 職 業:作家
  • 畢業院校:堪薩斯州立大學
  • 代表作品:《啊,上海男人》、《這個動盪的世界》、《故鄉異鄉》
  • 其它作品:《野火集》、《親愛的安德烈》、《百年思索》

人物簡介

龍應台信奉民主自由,在批評中共的文章里寫道:「民主並非只是選舉投票,它是生活方式,是思維方式,是你每天呼吸的空氣、舉手投足的修養,個人迴轉的空間。這,在小方格窗里是看不到的。所以如果你對小方格里的混亂失望,不要忘記,真正的民主在生活里,在方格以外的縱深和廣度里。」她也批判台灣的執政者:「一介不取是基本操行,誠實是第一原則」;在面對中共的統治者時,她的文章里這麼寫着:「你容不容許媒體獨立,你尊不尊重知識份子,你用什麼態度面對自己的歷史,以什麼手段去對待人民,每一個細小的決定,都系在『文明』這兩個字上頭。」龍應台曾經說過:「我其實只是不相信,人權應該以政治立場來區隔。

國民黨、共產黨、民進黨、不管是什麼黨,如果人的尊嚴不是你的核心價值,如果你容許人權由權力來界定,那麼你不過是我唾棄的對象而已。不必嚇我。」龍應台的《野火集》在當時的台灣引起極大的反響。據說20日內加印24次之多。在當時的台灣幾乎每5個人有1~3人看過這本書。《野火集》對台灣的解嚴起着極大的推動作用。甚至《野火集》後來在中國大陸出版,對中國的大學生中也有極大的反響。當時的中國大陸的大學生認為這本書寫的其實不單單是台灣,也包括中國大陸。

個人簡歷

龍應台祖籍湖南衡東,生於內戰後撤至台灣的國民黨軍人家庭,父親姓龍,母親姓應,出生在台灣,所以叫龍應台。

1952年出生於台灣高雄,自小在台灣苗栗苑裡長大,在台灣讀小學、中學。

1974年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後,赴美國求學,後獲堪薩斯州立大學英美文學博士。畢業後,曾任教於紐約市立大學、梅西學院、國立中央大學英文系、淡江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等。

1982年獲得堪薩斯州立大學英文系博士學位後,一度在紐約市立大學及梅西大學外文系任副教授。

1983年回台灣,先在「中央大學」外文系任副教授,後去淡江大學外國文學所任研究員。

1984年,龍於中國時報撰寫「野火集」專欄,引起熱烈迴響;隔年出版,一上市即告罄,一個月內印刷24次,印行100版,銷售20萬冊,風靡台灣,是1980年代對台灣民主發展極具影響的一本書。余光中稱其為「龍捲風」。同年出版《龍應台評小說》震動台灣文壇。而在台灣《中國時報》等報刊發表大量雜文、小說評論,掀起軒然大波,成為知名度極高的報紙專欄作家;她的雜文針砭時弊,切中民意。在海峽兩岸及海外華人界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1986年至1988年龍應台因家庭因素旅居瑞士兩年,專心育兒。

1988年遷居德國,在法蘭克福大學任教授,兼台灣《中國時報》駐法國、瑞士特派員。還在海德堡大學漢學系任教,講授台灣文學課程,並為學生導演戲劇。

同年,北京作家出版社出版《龍應台評小說》,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野火集》。

1988年底,作為第一個台灣女記者,應蘇聯政府邀請,赴莫斯科訪問十天。

1994年,北京三聯書店出版《人在歐洲》。

1995年,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孩子,你慢慢來》;自這一年起,龍應台在上海《文匯報》「筆會」副刊寫「龍應台專欄」,與大陸讀者及文化人的接觸,使她開始更認真地關心大陸的文化發展。

1996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龍應台自選集》5種。1996年以後龍應台不斷在歐洲報刊上發表作品,對歐洲讀者呈現一個中國知識分子的視野和見解,頗受注目。

1997年,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魂牽》。

1998年,她的三部書《啊,上海男人》、《這個動盪的世界》、《故鄉異鄉》分別在上海、汕頭、陝西出版,再次在大陸文壇和書市被稱為「龍捲風」。

1999年,應台北市長馬英九邀請,龍應台出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長,期間推動本土文化及保護樹木等政策措施。

1999-2003年,當時的台北市長馬英九親自前往德國法蘭克福,龍應台受邀出任台北市的文化局局長,為期四年,龍遂從德返台,任期內推動本土文化及保護樹木等政策措施。

2003年8月,赴香港,第一年在香港城市大學,其後任香港大學訪問教授。先後任香港城市大學及香港大學的客座教授,香港大學擔任傑出人文學者(香港大學第一位終身教授)、新竹清華大學講座教授

此外,龍也積極參與到關於香港公眾議題的辯論中。在政制改革、文化保育和國際交流等話題上,都不乏龍的聲音,其專門討論香港問題的《龍應台的香港筆記》,在香港與新加坡的暢銷榜上停留長達半年。

2005年7月,在大成集團、普訊融悟文教基金會、誠品股份有限公司、蔣震工業慈善基金支持下,與一群主張社會參與的文化人及企業家共同創成立龍應台文化基金會。

2008年在香港大學教授任上獲評為「孔梁巧玲傑出人文學者」。

2009年,龍應台推出了號稱用了十年醞釀、一年閉關、走遍三大洋五大洲才寫成的《大江大海1949》。

2010年8月1日龍應台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發表題為《文明的力量:從鄉愁到美麗島》的演說,闡述她的「中國夢」。她認為「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構成了台灣社會價值觀的基座,而且永遠不會改變。她強調,這是台灣人的夢,是可以與所有中國人共同擁有的夢,也就是兩岸人民基本的價值觀。

2010年11月15日,「2010第五屆中國作家富豪榜」重磅發布,龍應台以260萬人民幣的版稅收入,榮登作家富豪榜第16名,引發廣泛關注。

2012年1月31日,據台灣媒體報道,台「行政院長」陳沖表示,台灣「文建會主委」將由前台北市文化局局長龍應台接任。2012年5月20日之後,「文建會」將轉型為「文化部」,龍應台也將成為第一任台灣地區「文化部部長」。

2013年1月29日,宣布啟動「台灣文化光點計劃」。

2013年2月17日,展開為期10天的歐洲文化訪問,並出席相關頒獎典禮。

2014年12月1日下午,龍應台召開記者會,發表辭職聲明,並舉行記者會說明辭官的心路歷程,除了對台灣領導人馬英九和江宜樺表達感激,未來將告別政壇,繼續寫書,陪伴年邁的母親。

主要作品

1988年,北京作家出版社出版《龍應台評小說》,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野火集》。

1994年,北京三聯書店出版《人在歐洲》。

1995年,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孩子,你慢慢來》;自這一年起,龍應台在上海《文匯報》「筆會」副刊寫「龍應台專欄」,與大陸讀者及文化人的接觸,使她開始更認真地關心大陸的文化發展。

1996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龍應台自選集》5種。

1996年以後龍應台不斷在歐洲報刊上發表作品,對歐洲讀者呈現一個中國知識分子的視野和見解,頗受注目。

1997年,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魂牽》。

1998年,她的三部書《啊,上海男人》、《這個動盪的世界》、《故鄉異鄉》分別在上海、汕頭、陝西出版,再次在大陸文壇和書市被稱為「龍捲風」。

2003年12月出版《銀色仙人掌》(又名《在海德堡墜入情網》)。

2003年12月出版《面對大海的時候》。

2005年5月出版《孩子你慢慢來》。

2009年,龍應台推出了號稱用了十年醞釀、一年閉關、走遍三大洋五大洲才寫成《大江大海1949》。

個人作品

1985年她的《野火集》在台灣出版,犀利的筆鋒形成烈火燎原之勢,不到一個月再版24次,「野火」成為那個時代台灣的集體符號。龍應台作品系列:

《龍應台評小說》台灣爾雅出版(1985年6月)《野火集》台灣圓神出版(1985年12月)

《野火集外集》台灣圓神出版(1987年2月)

《人在歐洲》台灣時報文化出版(1988年6月)

《寫給台灣的信》台灣圓神出版(1992年1月)

《看世紀末向你走來》台灣時報文化出版(1994年3月)

《美麗的權利》台灣圓神出版(1994年4月)

《乾杯吧托瑪斯曼》台灣時報文化出版(1996年4月)《我的不安》台灣時報文化出版(1997年9月)

《百年思索》台灣時報文化出版(1999年8月)

《銀色仙人掌》(又名《在海德堡墜入情網》)台灣聯合文學出版(2003年12月)

《面對大海的時候》台灣時報文化出版(2003年12月)

《孩子你慢慢來》台灣時報文化出版(2005年5月)

《野火集》(二十周年紀念版)台灣時報文化出版(2005年7月)

《龍應台的香港筆記@沙灣徑25號》香港天地圖書出版(2006年11月)

《親愛的安德烈》台灣天下雜誌出版(2007年10月)

《目送》台灣時報文化出版(2008年7月)

《請用文明來說服我》台灣時報文化出版(2006年7月) 《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

《大江大海1949》(2009年8月)

《(不)相信》

人物語錄

1、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2、人生其實像一條從寬闊的平原走進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結夥而行,歡樂地前推後擠、相濡以沫;一旦進入森林,草叢和荊棘擋路,各人專心走各人的路,尋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擠擠的群體情感,那無憂無慮無猜忌的同儕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期有

3、社會就像一個巨大的滾動着的車,總有人在裡面自顧自地行樂。所幸的是,總有人探出頭來看看這輛車究竟跑在哪裡。

4、 思想需要經驗的累積,靈感需要感受的沉澱,最細緻的體驗需要最寧靜透徹的觀照。

5、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隨地亂滾,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強韌的細線,將珠子穿起來成為社會。

6、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別人——他不霸道,因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奪,因為不掠奪所以有永續的智能。

7、沙上有印、風中有音、光中有影。

8、一個社會特立獨行的人越多,天分、才氣、道德、勇氣就越多。

9、每個時代都有思考和不思考的人。

10、太疼的傷口,你不敢去碰觸;太深的憂傷,你不敢去安慰;太殘酷的殘酷,有時候,你不敢去注視。

11、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用追。

12、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 你怎麼能夠不生氣呢?你怎麼還有良心躲在角落裡做"沉默的大多數"?你以為你是好人,但是就因為你不生氣、你忍耐、你退讓,所以攤販把你的家搞得像個破落大雜院,所以台北的交通一切烏煙瘴氣,所以淡水河是條爛腸子;就是因為你不講話、不罵人、不表示意見,所以你疼愛的娃娃每天吃着、喝着、呼吸着化學毒素,你還在夢想他大學畢業的那一天:你忘了,幾年前在南部有許多孕婦,懷胎九月中,她們也閉着眼夢想孩子長大的那一天。卻沒想到吃了滴滴純淨的沙拉油,孩子生下來是瞎的、黑的!

13、一個社會特立獨行的人越多,天分、才氣、道德、勇氣就越多。

14、每個時代都有思考和不思考的人。

15、太疼的傷口,你不敢去碰觸;太深的憂傷,你不敢去安慰;太殘酷的殘酷,有時候,你不敢去注視。 

16、母親,原來是個最高檔的全職、全方位CEO,只是,沒有人給薪水而已。

17、可是我感覺絲絲不安。畢竟文明和野蠻的中隔線,薄弱,混沌,而且,一扯就會斷。

18、沙上有印、風中有音、光中有影。

19、現在這個男人當然完全地屬於你,做妻子的你;但是他的過去卻屬於我,做母親的我。

20、如果,有人說,他們是戰爭的失敗者,那麼,所有被時代踐踏、侮辱、傷害的人都是。正是他們,以「失敗」教導了我們,什麼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價值。請凝視我的眼睛,誠實地告訴我:戰爭,有勝利者嗎?我,以身為「失敗者」的下一代為榮。

21、錢可以買到房屋,但買不到家;錢可以買到珠寶,但買不到美;錢可以買到藥物,但買不到健康;錢可以買到紙筆,但買不到文思;錢可以買到書籍,但買不到智慧;錢可以買到獻媚,但買不到尊敬;錢可以買到夥伴,但買不到朋友;錢可以買到服從,但買不到忠誠;錢可以買到權勢,但買不到實學;錢可以買到武器,但買不到和平;錢可以買到小人的心,但買不到君子的志氣。 

家庭生活

龍應台前夫為德國人,是一個外交官,育有兩子,長子為安德烈,

次子為菲利普(龍在2007年的著作《親愛的安德烈》就是把她與她長子安德烈的通訊結集而成的);

龍應台對其家庭生活的描寫中,主角是她的兩個孩子,而她的前夫則是以一個配角的形象出現,在《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中提到過她與前夫關於教育關於觀念的一些矛盾。

藝術風格

被譽為華人最有力的一支筆,針砭時事,鞭辟入裡,以有情眼光觀察社會:其《野火集》、《百年思索》、《面對大海的時候》討論的均是台灣面對國際面對世界時人民應有的自我反省與探討,她舉出無數台灣社會現象來作為討論,並以中國人文化的心理角度深入解釋台灣政府的作為和人民的表現,其中辛辣諷刺的文筆雖遭人反對、謾罵、或密投書至政府單位,但她仍秉著客觀批判的精神,持續而正中要害的不斷寫出她的社會觀察,龍應台無所畏懼,因為她筆下台灣的醜惡和腐化,是源自於她愛台灣的不舍與心疼。

溫柔纖細,深情動人:其《孩子你慢慢來》與《目送》均是以溫柔筆觸描寫親子間的親密互動,《親愛的安德烈》是數封寫給兒子的坦率的幾乎痛楚的信。 身為父母與子女雙重身份的她逐漸明了人世中親情的牽絆,不僅是當下的感動,亦是漸行漸遠的必經路程,龍應台一反批判犀利的筆調,描寫諸多生活中有情細節,反映出其細膩的情感,讀起來溫馨有味,情意盎然。

創作特色

被譽為華人最有力的一支筆,針砭時事,鞭辟入裡,以有情眼光觀察社會,其《野火集》、《百年思索》、《面對大海的時候》討論的均是台灣面對國際面對世界時人民應有的自我反省與探討,她舉出無數台灣社會現象來作為討論,並以中國人文化的心理角度深入解釋台灣政府的作為和人民的表現,其中辛辣諷刺的文筆雖遭人反對、謾罵、或密投書至政府單位,但她仍秉著客觀批判的精神,持續而正中要害地不斷寫出她的社會觀察,龍應台無所畏懼,因為她筆下台灣的醜惡和腐化,是源自於她愛台灣的不舍與心疼。

社會評價

龍應台是一名真正的文化批評家和優秀的文化建設者。(余秋雨、新華網評)

龍應台是才學並高的性情中人,一生的作為其實都取 決於自己的真性情,她同樣用直接而有力的雜文,「筆鋒常帶情感」,來揭示我們社會的病情。(人民網鐵道網評)

龍應台不僅僅是一名將野火燒向專制的鬥士,她出現的時機也是一種優勢,也是一個容易被誤讀的指針,龍應台從一開始就放棄有利地勢,選擇站在一個孤立位置,不僅批評政府,更多的是尖銳的刺向每一個人的內心。

人物軼事

2010年11月15日,第五屆「中國作家富豪榜」重磅發布,龍應台以260萬元的版稅收入,榮登作家富豪榜第16名,引發廣泛關注。

確定入「閣」

2012年1月31日,台灣地區行政當局在大選之後進行了「總辭」,根據新任新政機構負責人陳沖提出的名單,龍應台將擔任台灣地區行政機構的文化建設部門負責人。5月20日本屆政府領導人正式宣誓就職後,將設立「文化部」為新的文化事務管理機構,如無意外,屆時龍應台將轉任「文化部」的首任「部長」。龍應台曾經在以馬英九為市長的台北市政府擔任文化局長,可見馬對龍的倚重,同時也希望籍此項人事異動方案,紓解當局與文化界的緊張關係。

大陸應先讓台灣電視進當地]

2013年4月30日,台灣「文化部長」龍應台在「立法院」答覆媒體詢問相關議題時表示,央視跟鳳凰衛視的國際新聞確實做得不錯,但是否讓央視、鳳凰來台灣落地,「文化部」要放在整體台 灣影視發展的布局來看,「比如說大陸也允許我們的電視頻道到那邊落地,那當然可以談,如果那邊不允許我們落地,很遺憾,連談的基礎都沒有」。同時,龍應台還說,台灣經歷60多年思想上的陶冶,公民素養飽滿是整個世界都公認,所以思想跟意識型態的東西,台灣人的自信很高,這點不擔心。[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