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南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龙南市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建县,位于江西省最南端,隶属赣州市,东邻定南县,西靠全南县,北毗信丰县,南接广东省和平县、连平县;县境东西最大距离6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55.5千米;是中国对外开放县,105国道、大广高速、赣粤高速、京九铁路贯穿南北,已成为政治、地理、交通优势极为突出的江西省全方位开放的南大门。
龙南总面积1640.55平方公里,辖5乡、9镇、1场、共有11个居委会、94个村委会;总人口33万,少数民族人口600多人,属典型的纯客家县,通行客家语(宁龙片),客家文化和风情浓郁。[1]
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龙南地属吴。
前473年(周元王三年)冬十月,越灭吴,龙南地属越。前334年(周显王三十五年),楚灭越,龙南地属楚。
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分全国为36郡,龙南地属南壄县,隶九江郡。
前203年(西汉高帝四年),改九江郡为淮南国。前201年(西汉高帝六年),析淮南国置豫章郡,领18县。龙南地属南壄县,隶属豫章郡。
9年(新朝)改豫章郡名九江郡。龙南地属南壄县,隶九江郡。
25年(东汉建武元年),复改九江郡名豫章郡。龙南地属南野县,隶豫章郡。
195年(献帝兴平二年),析豫章地置庐陵郡。龙南地属南野县,隶庐陵郡。
236年(三国吴孙权嘉禾五年),分庐陵郡地置庐陵南部都尉,析南野县置南安县,县治在今南康。龙南地属南安县,隶庐陵南部都尉。
280年(晋武帝太康元年),改庐陵南部都尉名南康郡,改南安县名南康县。龙南地属南康县,隶南康郡。
420年(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改南康郡为南康国。龙南地属南康县,隶南康国。
483年(齐武帝永明元年),南康国复名南康郡。龙南地属南康县,隶南康郡。
589年(隋文帝开皇九年),改南康郡为虔州。龙南地属南康县,隶虔州。
605年(炀帝大业元年),虔州复名南康郡。龙南地属南康县,隶南康郡。
622年(唐高祖武德五年),复改南康郡为虔州。龙南地属南康县,隶虔州。
682年(高宗永淳元年),析南康东南地置南安县。龙南地属南安县,隶虔州。
742年(玄宗天宝元年),复改虔州为南康郡,改南安县为信丰县,析信丰县地置百丈,不久升百丈,名百丈镇,不久又改百丈镇称虔南镇。时龙南即虔南镇,地属信丰县,隶南康郡。
758年(肃宗乾元元年),南康郡复名虔州。时龙南即虔南镇,地属信丰县,隶虔州。
918年(后梁贞明四年),吴杨隆演改虔南镇为虔南场。时龙南即虔南场,地属信丰县,隶虔州。
953年(南唐保大十一年),以信丰虔南场置龙南县,隶虔州。据《龙南县志》:因县境北有龙头山,县城在山之南,故名。另据《郡县释名》:以县位居百丈龙潭之南,定名龙南。
1107年(宋徽宗大观元年),升龙南为中县。
1121年(宣和三年),改龙南县名虔南县。
1153年(绍兴二十三年),改虔州为赣州;又改虔南县为龙南县,隶赣州。
1287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并龙南入信丰县,隶赣州。
1296年(成宗元贞二年),改赣州为路。时龙南地属信丰县,隶赣州路。
1309年(至大二年),复置龙南为县,隶赣州路。
1365年(明太祖吴二年乙巳),常遇春攻赣州,改赣州路为府。龙南县隶赣州府。
1569年(隆庆三年),割龙南县高砂、下历、横江3堡地并安远、信丰县割地共建定南县。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割龙南大龙、新兴2堡地并信丰县割地建虔南厅。
1912年(民国元年)冬,废府及直州,龙南县隶江西省政府。
1914年(民国3年),划全省为4道,龙南县属赣南道。
1926年(民国15年),废道,龙南县复隶江西省政府。
1932年(民国21年),划全省为13个行政区。第十三行政区辖龙南、虔南、定南、安远、寻邬5县,驻龙南。
1933年(民国22年),第十三行政区与第十一行政区合并,改名为赣南政务专区,专员公署先设大庾后迁至赣州,龙南县属之。
1934年(民国23年)春,改赣南政务专区为第九行政区,龙南县属之。
1935年(民国24年),缩改全省为8个行政区;第四行政区辖11个县,治所赣州。龙南县属第四行政区直至1949年解放前夕。
1949年8月19日龙南解放,隶赣州分区督察专员公署。9月,改属赣西南行政公署赣州分区。
1950年9月撤销赣西南行政公署,龙南县改属赣西南人民行政公署。
1951年6月撤销赣西南人民行政公署,龙南县改属赣南行政公署。
1954年6月撤销赣州专员公署,龙南县改属赣南行政公署。
1964年5月撤销赣南行政公署,龙南县改属赣州专员公署。
1968年2月撤销赣州专员公署,龙南县改属赣州专区革命委员会。
1971年2月撤销赣州专区革命委员会,龙南县改属赣州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7月撤销赣州地区革命委员会,龙南县改属赣州地区行政公署。
1999年7月撤销赣州地区设立赣州市,龙南县改属赣州市。[2]
地理环境
地质
龙南地层自上元古生震旦系至新生界第四系,中间除缺奥系、志留系地层外,其余各系均有露布。主要地层有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留纪、泥盆纪、石灰纪、二迭纪、三迭纪、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第四纪,其中寒武纪、泥盆纪、石灰纪、第四纪分布广。县内露布地层的岩性大致可分为:沉积岩,分布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0%,是县内地壳表层的主要岩石,岩中所含矿物主要有煤、铁、钨、石灰石等;火山岩分布面积约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4%;变质岩,分布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5%;侵入岩,以花岗石为主,分布面积约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6%;第四系冲积岩,分布面积约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
地貌
西南高东北低,西南部的九连山黄牛石海拔1430米,为全市最高峰,东北部的桃江乡龙村坝海拔190米,为全县最低处。在山地与平原过渡区内,为缓丘陵地带。根据地形地貌成因,可划分为以下几个地貌类型:侵蚀构造中低山地貌:分布于县境的中部、南部以及西北部的广大地区;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地貌:分布于东坑、里仁、黄沙、临塘及程龙一带,山势平缓,山顶多呈浑圆形;岩溶地貌:分布在石灰岩地区的玉岩、里仁及南亨至武当一带;剥蚀堆积地形:主要分布于桃、濂、渥、洒四大河流沿岸一带,以龙南城区、里仁、渡江一带分布最广;杨村、南亨至武当一带次之。按海拔高度可划分为4个地貌类型,分别如下:中山,全市中山面积约1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0.92%;低山,全县低山面积约44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6.95%;高丘,全市高丘面积82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0.34%;中丘,由砂页岩和花岗岩组成,全县中丘面积约35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1.79%。
气候
龙南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温暖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8.9℃,一月平均气温8.3℃,为最冷月;七月平均气温为27.7℃,为最热月。极端最高气温37.4℃,极端最低气温-6℃。无霜期历年平均286天。其中以桃江、渡江、程龙、临塘、南亨、杨村、里仁、关西等地280~290天为最长。年平均降雨量1526.3毫米,最少年1020.8毫米(1963年),最多年2595.5毫米(1975年)。[3]
自然资源
土壤资源
龙南市土壤共划分7个土类13个亚类48个土属100个土种,7个亚类即水稻土、潮土、紫色土、石灰土、红壤、山地黄壤、山地草甸土,其中红壤是县内土壤的主要类型,分布在低山、丘陵地段,面积2064414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3.07%,有3个亚类25个土种,3个亚类即红壤、红壤性土壤、山地性黄红壤。
森林资源
龙南县森林覆盖率达80.3%,龙南县原植被为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于常绿阔叶林长期受到人为破坏,面积逐步缩小,林相残败,大部分演替为针阔混交的次生林和其它植物群落。按主要树种和林种结构划分,全县可分为常绿阔果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树林、不稳定的灌丛类型、山地草甸类型五类。野生动植物资源繁多,珍稀动植有红豆杉、银杏、观光木、云豹、水鹿等,是国内乃至世界著名的珍稀物种基因库;全县活立木苔积量达600万立方米。
水资源
龙南县地属长江流域,河流属赣江水系,主要干流桃江干流贯穿县境西北,其中从犁头咀至龙头滩一段长14公里为全县河流之干,称桃江干流。桃江干流在县内具有10平方公里以上流域面积的支流计55条,累计总河长764.5公里,其中一级支流5条(桃江、濂江、渥江、洒江、小江),二级支流18条,三级支流21条,四级支流11条。
矿产资源
截至2007年底,龙南县已发现矿种有稀土(轻稀土、重稀土)、煤、石灰岩、钨、锡、铋、铜、铅、锌、镍、铌、钽、金、银、铁、钛、锆、铪、钴、萤石、大理岩、白云岩、饰面石材,钾长石、膨润土、高岭土、磷矿、地热、砖瓦用粘土、建筑用砂、建筑石料等33种,矿产地93处。其中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矿种19种,矿产地48处。
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区中,以稀土矿和煤矿最多,次为水泥用石灰岩、建材矿区。其中大型矿床1处(足洞重稀土矿),中型矿床3处(关西轻稀土矿、玉石岩水泥用石灰岩矿、半坑萤石矿),小型及小型规模以下矿床(点)44处。达到勘探程度的矿区3处(足洞重稀土矿、富坑重稀土矿和汤湖地热),详查矿区9处(煤矿6处、钨矿1处、萤石矿1处、矿泉水1处),普查矿区24处。查明资源储量中基础储量所占比例较高的有:水泥用石灰岩矿70%、地热65%、轻稀土矿62%、煤矿59%、重稀土矿35%。[4]
客家文化
龙南,属典型的纯客家县。龙南的人民,历来勤劳智慧,厚道朴实,热情好客,与人为本,与善为德,民风纯朴,在四时八节、民间喜庆及日常生活中,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保持了中原唐宋时期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语言特色,弘扬了客家精神,秉承了客家文化,展现了客家风貌。龙南山歌"过山溜"音调高亢激越,节奏明快自由,采茶歌舞诙谐活泼;龙南人崇古敬祖,讲究长幼有序;有"酿豆腐"、"捶鱼丝"、"小炒鱼"等客家美食。
客家围屋
龙南的围屋建筑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风格之全,保存之完好,均属世界之最,是研究客家民系社会史和文化史极其宝贵的物证。龙南现有376座围屋,遍布全县,而关西新围、杨村燕翼围、乌石围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东方的古罗马"和"建筑教科书"。关西新围和燕翼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已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杨村端午龙舟赛
杨村端午龙舟赛,起源于明朝弘治年间,龙南县杨村镇,古称太平堡,居住着客家人,他们每年端午都要举办龙舟赛盛会。杨村龙舟赛是杨村镇独有的一种端午民俗,龙舟赛是在面积15亩的池塘里举行,随着五百多年的流传,形成了祀奉龙神、请龙神、龙船会、扫邪、决赛、游船、龙神归位、送游船鸭等为一体的独特的传统龙舟民俗文化,成为赣粤两省三县五乡一场端午节期间最受欢迎的传统民间活动。
龙南客家围屋文化旅游节
"中国·龙南客家围屋文化旅游节"由中共龙南县委、龙南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共龙南县委宣传部、龙南县文化和广播电影电视局承办。自2008年开始每年10-11月份在龙南县龙翔广场举办一次。随着中国·龙南客家围屋文化旅游节不断发展,逐步提高,不仅成为集中体现龙南客家围屋文化品位、开放意识的文化盛会,成为赣州地区知名的品牌性节庆活动,也是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大型节庆活动。每年的文旅节开幕式都会邀请到众多海内外著名歌手、主持人、歌舞团等文艺界人士参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