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龙灯扛阁」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滇藏叶下珠</big> ''' |- | File:123223.jpg|缩略图|居中|[h…”)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 次修訂)
行 3: 行 3:
 
|-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 滇藏叶下珠</big> '''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 龙灯扛阁</big> '''
  
 
|-
 
|-
  
 
|  
 
|  
[[File:123223.jpg|缩略图|居中|[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9151411&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p%2F20120228%2F20120228153238-2034849871.jpg&type=1#simple_0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v9151411.htm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File: 龙灯扛阁.jpg|缩略图|居中|[http://img.blog.voc.com.cn/jpg/201003/03/14293_0b332fdad3c52cc.jpg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d?query=%E9%BE%99%E7%81%AF%E6%89%9B%E9%98%81&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1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行 19: 行 19:
  
 
|}
 
|}
 +
'''龙灯扛阁'''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舞蹈。发源并流传于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九曲街道三官庙村一带,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是一种民间龙舞和扛阁结合在一起表演的广场舞蹈。
 +
 +
龙灯扛阁由[[舞龙]]和[[扛阁]]组成,舞龙者每组十人或十四人,八副扛阁由十六人表演,八个成人为“下扛”,八儿童为“上扛”,多扮成童男童女或者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曲牌有“流水”、“急急风”两种。一般在春节期间表演,过去都用于祀神和求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龙灯扛阁”参加了欢迎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庆祝胜利的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喜庆节日里传统的文化娱乐项目。
 +
 +
2011年,龙灯扛阁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参加了上海世博园开幕仪式展演和民间艺术选优展示活动。
 +
 +
=='''基本内容'''==
 +
 +
中文名:龙灯扛阁
 +
 +
遗产编号:Ⅲ-4
 +
 +
所属地区:山东 · 临沂 · 河东区 · 三官庙
 +
 +
遗产类别:[[民间舞蹈]]
 +
 +
=='''表演形式'''==
 +
 +
“龙灯扛阁”由舞龙和扛阁组成。舞龙者每组十人或十四人,八副扛阁由十六人表演,八个成人为“下扛”,八个儿童为“上扛”,多扮成童男童女或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
 +
龙灯、扛阁用打击乐队伴奏,曲牌有[流水]、[急急风]两种,前者节奏平稳,力度与速度视表演气氛而定;后者用在舞龙激昂如"窜龙""泼龙"时,节奏快而热烈。表演进入高潮时,由专人在场外"打口哨",以渲染气氛。
 +
 +
龙灯、扛阁的[[舞龙者]]为青壮年,由两组轮番上场,每组10人或14人。其中1人擎珠,其他分执龙头、龙尾;8付扛阁由16人表演,8个成年人为"下扛",8个儿童为"上扛",多扮童男童女或神话故事,如《八仙过海》中的人物形象,不时做出各种戏龙的惊险动作,场面精彩,引人入胜。
 +
 +
龙灯、扛阁的表演由擎珠者指挥,龙紧随珠舞动,基本套路有"站龙翻腾""卧龙翻腾""盘龙""双窜龙""泼龙""滚龙"等,套路均以"速场"贯穿连接。动作要求"窜泼"一边倒,"翻腾"要抡圆,跑站记住"活",时刻都不闲。扛阁则以"走场"为主,龙舞动作激烈时,扛阁在一侧交叉变换队形,舞龙舒缓时,扛阁即插入龙队中穿行回旋。
 +
 +
=='''艺术特色'''==
 +
 +
“龙灯扛阁”把龙舞和扛阁交织在一起,为当代[[民间龙灯]]表演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艺术特色鲜明,在全国独树一帜,先后被收集载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山东卷)》及《齐鲁文化丛书》等多部书中;在重庆·首届中国铜梁龙灯艺术节表演赛中荣膺“中华龙舞齐鲁神威奖”等多项大奖;多次参加全国、省、市举办的各种比赛活动,享誉海内外;2006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
=='''传承意义'''==
 +
 +
龙灯、扛阁一般在春节至元宵期间表演,过去都用于祀神和求雨。三官庙村因紧靠沂河,为免受洪水之灾,百姓每逢汛期之前,也都表演龙灯、扛阁,乞求苍天保佑。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龙灯、扛阁参加了欢迎八路军、解放军的活动,成为喜庆节日的娱乐项目。
 +
 +
=='''保护状况'''==
 +
 +
文化遗产名称:龙灯扛阁
 +
 +
申报日期:2006
 +
 +
申报人/申报单位:[[临沂市河东区]]
 +
 +
遗产级别: 省
 +
 +
“龙灯扛阁”现已被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册,<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2455985037176066&wfr=spider&for=pc   “龙灯扛阁”:国家级“非遗”舞动沂蒙新春],鲁南网, 02-23</ref>成为临沂市继《柳琴戏》、《郯马五大调》之后第三个入选国家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
=='''传承保护'''==
 +
 +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临沂市河东区文化馆]]获得“龙灯扛阁”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
 +
=='''参考文献'''==
 +
 +
{{Reflist}}
 +
[[Category:630 中國文化史]]

於 2021年10月20日 (三) 17:47 的最新修訂

龍燈扛閣

龍燈扛閣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間舞蹈。發源並流傳於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九曲街道三官廟村一帶,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是一種民間龍舞和扛閣結合在一起表演的廣場舞蹈。

龍燈扛閣由舞龍扛閣組成,舞龍者每組十人或十四人,八副扛閣由十六人表演,八個成人為「下扛」,八兒童為「上扛」,多扮成童男童女或者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曲牌有「流水」、「急急風」兩種。一般在春節期間表演,過去都用於祀神和求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龍燈扛閣」參加了歡迎八路軍、新四軍、解放軍慶祝勝利的活動。新中國成立後,成為喜慶節日裡傳統的文化娛樂項目。

2011年,龍燈扛閣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參加了上海世博園開幕儀式展演和民間藝術選優展示活動。

基本內容

中文名:龍燈扛閣

遺產編號:Ⅲ-4

所屬地區:山東 · 臨沂 · 河東區 · 三官廟

遺產類別:民間舞蹈

表演形式

「龍燈扛閣」由舞龍和扛閣組成。舞龍者每組十人或十四人,八副扛閣由十六人表演,八個成人為「下扛」,八個兒童為「上扛」,多扮成童男童女或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龍燈、扛閣用打擊樂隊伴奏,曲牌有[流水]、[急急風]兩種,前者節奏平穩,力度與速度視表演氣氛而定;後者用在舞龍激昂如"竄龍""潑龍"時,節奏快而熱烈。表演進入高潮時,由專人在場外"打口哨",以渲染氣氛。

龍燈、扛閣的舞龍者為青壯年,由兩組輪番上場,每組10人或14人。其中1人擎珠,其他分執龍頭、龍尾;8付扛閣由16人表演,8個成年人為"下扛",8個兒童為"上扛",多扮童男童女或神話故事,如《八仙過海》中的人物形象,不時做出各種戲龍的驚險動作,場面精彩,引人入勝。

龍燈、扛閣的表演由擎珠者指揮,龍緊隨珠舞動,基本套路有"站龍翻騰""臥龍翻騰""盤龍""雙竄龍""潑龍""滾龍"等,套路均以"速場"貫穿連接。動作要求"竄潑"一邊倒,"翻騰"要掄圓,跑站記住"活",時刻都不閒。扛閣則以"走場"為主,龍舞動作激烈時,扛閣在一側交叉變換隊形,舞龍舒緩時,扛閣即插入龍隊中穿行迴旋。

藝術特色

「龍燈扛閣」把龍舞和扛閣交織在一起,為當代民間龍燈表演帶來了一股清新之風,藝術特色鮮明,在全國獨樹一幟,先後被收集載入《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山東卷)》及《齊魯文化叢書》等多部書中;在重慶·首屆中國銅梁龍燈藝術節表演賽中榮膺「中華龍舞齊魯神威獎」等多項大獎;多次參加全國、省、市舉辦的各種比賽活動,享譽海內外;2006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列入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承意義

龍燈、扛閣一般在春節至元宵期間表演,過去都用於祀神和求雨。三官廟村因緊靠沂河,為免受洪水之災,百姓每逢汛期之前,也都表演龍燈、扛閣,乞求蒼天保佑。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龍燈、扛閣參加了歡迎八路軍、解放軍的活動,成為喜慶節日的娛樂項目。

保護狀況

文化遺產名稱:龍燈扛閣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臨沂市河東區

遺產級別: 省

「龍燈扛閣」現已被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冊,[1]成為臨沂市繼《柳琴戲》、《郯馬五大調》之後第三個入選國家級名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承保護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臨沂市河東區文化館獲得「龍燈扛閣」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