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王廟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龍王廟鎮位於中國遼寧省丹東市東港市境內西北部。而東港市位於遼東半島東端,隸屬於遼寧省丹東市,南臨黃海,東依鴨綠江,和朝鮮隔江相望,與日本一衣帶水,擁有沿海、沿江、沿邊地理優勢,是中國海岸線上最北端的縣級市。
2018年12月29日,龍王廟鎮被國家民委命名第六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區(單位)。[1]
鎮情概況
龍王廟鎮歷史上是大洋河中下游水路碼頭,原稱青草坡。因大洋河兩岸地勢低洼,每逢連雨季節河水泛濫常遭水災。1765年,當地人在龍王廟街西側修建龍王廟,意欲避災,保佑平安。1909年更名龍王廟。1937年由風城劃歸安東縣(現東港市)。
龍王廟鎮位於東港市境內西北部,東臨馬家店,北接鳳城市藍旗鎮,西隔大洋河與小甸子鎮相望,南與黃土坎、椅圈鎮毗鄰,東距東港49公里,距丹東90公里,是石龍和集龍公路終點,寶黃公路穿越境內。境域東西長9.5公里,南北寬7.5公里,總面積為81.57平方千米,其中山巒面積24,918畝,耕地面積72,330畝,水域面積16,259.5畝,自然概貌構成"二山二水五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
龍王廟鎮下轄8個村民委員會,18277人(2017)。機關幹部51人,其中行政編制29人,事業編制22人。鎮黨委下轄8個村黨總支,46個黨支部,其中農村黨支部34個,鎮直黨支部7個,企業(包括私企)黨支部13個。全鎮有黨員786人,其中農民黨員558人。鎮黨委以"五統一一貫穿"為抓手,不斷加強黨的建設,激發基層黨組織的活力和黨員的影響力,使黨組織的凝聚力增強,黨員的作用更加突出。
龍王廟鎮歷史悠久,曾以遼寧八大集市之一和丹東地區最大的廟會而聞名於遼寧省。從清朝末年開始,龍王廟就以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水陸交通條件而商賈雲集,成為丹東地區商貿最繁華的古鎮之一。建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走出了一條獨特的小城鎮經濟發展之路,成為丹東地區農機、農業生產資料、水果、蔬菜和糧食的集散地,是東港西北部商貿重鎮。在農業發展方面,以保護地園區建設為發展龍頭,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全鎮已經發展高標準保護地園區142個,設施農業占地面積達到12,208畝。龍王廟鎮鞏固和發展紡織、服裝、製造、電器和農副產品深加工等產業,推進新興產業的發展。在商貿發展方面,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和較好的交通優勢,以發展龍王廟大市場和推進龍王廟商業一條街為龍頭,把龍王廟鎮變成東港市西北部農副產品生產的集散中心地,推動全鎮服務業,加快龍王廟鎮第三產業的發展。2013年,全鎮完成社會生產總值57.99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3,217.6萬元,其中公共預算收入2,61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2,190元 。[2]
地理位置
龍王廟鎮位於東港市境內西北部,北緯40.01°,東經123.45°。東臨馬家店,北接鳳城市藍旗鎮,西隔大洋河與小甸子鎮相望,南與黃土坎、馬家店鎮毗鄰。境域東西長9.5千米,南北寬7.5千米,全鎮總面積81.57平方千米,鎮政府所在地龍王廟街位於大洋河東岸,距東港市府49千米,距丹東市府90千米。是石(佛)龍(王廟)和集(賢)龍(王廟)公路終點,寶(山)黃(土坎)公路穿越境內。現轄8個村委會,共有83個村民組,18277人(2017)。
龍王廟鎮歷史上是大洋河中下游水路頭,原稱青草坡。從清朝末年開始,龍王廟就以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水陸。路交通便利的運輸條件而商賈雲集,成為丹東地區商貿最繁華的古集鎮。曾以遼寧八大集市之一和丹東地區最大的廟會而聞名於遼寧省。
行政區劃
轄龍王廟、三道窪、五龍、馬家堡、高家堡、臥虎、南圍子、荒地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龍王廟村新開街1號。寶黃公路過境。[3]
自然環境
龍王廟鎮地處北溫帶,屬海洋季風氣候,年平均降雨量800-1000毫米,最大年降雨量1600毫米,降雨期多集中在7、8月份。年平均氣溫8℃,無霜期170天,冰凍期120天,年平均日照數為2450小時。
鎮域地勢東高西低,東北部地勢起伏多為丘陵,足玉米,大豆、水果生產重點區;西南部為在洋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是水稻生產的黃金寶地。東北部的臥虎,太子山和東南部的樺木、五龍山是境內主要山戀,其中臥虎山最高,海拔176米。大洋河自北向南流經鎮域西部,境內有江山頭、臥虎、南圍水庫,於屯,叢屯和馬家堡塘壩,總面積2,623畝,蓄水量31萬立方米。全鎮總耕地面積5萬畝,其中旱田2.6萬畝,水田2.4萬畝。山林1.5萬畝,果園1.2萬畝。
土地資源
境內中部平原土壤黑質,屬草甸土,黑土層50-60厘米,有團粒和徽團粒結構。肥勁長,有後勁,是高產穩產農田,適合種植各種農作物,尤其適合水稻種植。本地區生產的水稻米質好,遠銷全國各地,可與前陽大米媲美。西部為淤黑壤質土,高度熟化,養分含量高,適於種植各類蔬菜,早在民國初期,龍王廟的大白菜和香菜就聞名于丹東市區。
水利資源
境內水源豐富,大洋河乾渠和土門水庫低線工程縱橫穿越境內,是農田灌溉得天獨厚的條件。分部在東北部山區的3座水庫(江山頭、臥虎、南圍水庫)和三座塘壩(於屯、叢屯和馬堡塘壩),面積2,623畝,蓄水量31萬立方米,可灌田3,800畝,養魚19萬尾。
礦藏資源
花崗岩是境內的主要礦藏資源,主要分布在臥虎山、太子山和南華山等地。總儲礦量約10980萬噸,年開採量l.2萬噸。主要用於各種建築,暢銷東港市境內。經探測,三道窪村化石嶺儲藏化石礦約20萬噸,現已準備開採。
林木資源
境內有林面積1.5萬畝,其中用材林1.1萬畝。育苗105畝,森林覆蓋率37.1%,主要分布在東北和東南山陵地帶,品種有落葉松,槐樹等。有板栗225,6畝,果樹7344畝,年產水果12,420噸。[4]
鎮區建設
龍王廟鎮現轄8個村民委員會,共有83個村民組,至2002年末全鎮人口為20,496人。改革開放以來,龍王廟鎮不斷加快城鎮建設步伐,提高城鎮化水平,完善城鎮功能,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全鎮共有柏油道路65公里,其中普通道路45公里,高標準道路20公里,綠化覆蓋面積7.3公頃,人均公共綠地面積2.65平方米,現有水廠4個,自來水廠日供水能力640噸。龍王廟鎮區發展整體布局結構為"三橫""兩縱""一環"的主要道路骨架,在鎮內沿街和路形成"十"字型鎮中心,沿"十"鎮區內發展商貿街。沿鎮區以後河以東,變電所一帶為工業較集中地區,在此基礎上擴大工業區規模,沿鎮區內的新開街,魚菜街、和平街布置居民區,從而形成西南部工業,北部居民區,主要公共設施居中的布局結構。
在工業發展方面,依據龍王廟鎮工業經濟發展基礎和鎮域內資源條件,繼續鞏固和發展紡織、電器、水泥製品和農副產品深加工等產業。
在商貿發展方面,龍王廟鎮處於寶黃公路與石龍公路、集龍公路交匯處,是東港市域西北部各鎮與鳳城市南部各鎮農副產品集散地,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和較好的交通優勢,以建設果菜批發市場為龍頭,把龍王廟鎮變成東港市西北部農副產品生產和集散中心地,推動全鎮服務業,加快龍王廟鎮第三產業的發展促使城鎮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