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龙颈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龙颈镇位于广东清远市 清新区中部,于2004年5月撤销原龙颈、石坎、石马、 南冲镇而合并的乡镇,是滨江地区出入城区的咽喉之地,东邻笔架林场、北至 禾云、西连广宁、南靠太和,现全镇下辖36个村委会、4个居委会,777条自然村27729户,总人口110526人。总面积583.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2万亩,山林面积74.1万亩。该镇是清远市的重点侨乡之一,旅居港澳及海外侨胞众多,分布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1]

基本概况

龙颈镇位于 广东清远市 清新县中部,于2004年5月撤销原龙颈、石坎、石马、南冲镇而合并的乡镇,是滨江地区出入县城的咽喉之地,东邻 笔架林场、北至禾云、西连 广宁、南靠太和,现全镇下辖36个村委会、4个居委会,777条自然村27729户,总人口110526人。总面积583.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2万亩,山林面积74.1万亩。

该镇是清远市的重点侨乡之一,旅居港澳及 海外侨胞众多,分布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自然环境

地理条件优越,属典型丘陵山区,地势西高东低,土地肥沃。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无霜期长,属 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合种植亚热带水果、蔬菜和林木。

有丰富的 土地资源,其中25度坡以下山地面积5.6万亩。龙颈镇属 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全年平均降雨量为2215mm,镇内河流交错,水资源丰富,截止至2007年仍有近8000千瓦的水能有待开发。也由于河流交错而形成的自然景色,有待开发 旅游景观有漂流、旅游度假景点项目4个。

镇内山溪河流众多,水量丰沛,蕴藏着大量的 水力资源。截止至2007年该镇共建有中小型 发电站38座,总 装机容量18180千瓦, 年发电量达6475万度。

该镇境内已探明的矿种有10多种,主要有黄金稀土高岭土瓷砂铁矿云母石英矿叶钠石钾长石大理石等。

龙颈矿产资源大部分矿种储量较大,截止至2007年已有五个采矿场。

交通状况

交通发达,107国道清连 一级公路、S114线、S350线、X370线、滨江西线公路在龙颈镇境内通过,形成北通湖南、南往广州,西达肇庆的交通网络,国道、省道两旁开发用地已进行了较全面的规划,建有明珠、河洞、石坎陶瓷、云龙等四大工业园区,备有5000多亩的工业、商业招商用地。

历史沿革

龙颈历史悠久,汉朝时为古代 中宿县( 清远县前身),隋朝时为政 宾县县府所在地。

抗日战争期间(即1941年11月—1945年9月)为清远县县府所在地。

1950年5月,清远县将原 滨江区设立为第五区,区政府设于龙颈,龙颈区人民政府成立,下辖龙颈、南冲、石坎、珠坑、河洞5个乡。

1953年,龙颈区人民政府改为十四区 区公所。

1957年8月,龙颈乡、 石马乡合并为龙马人民公社。

1959年6月龙马公社分离,设龙颈、石坎、南 冲和石马公社。

1979年12月龙颈公社划分出珠坑公社。

1983年11月,龙颈公社改为龙颈区公所,下辖军营、西坑、 石崇、共和、龙东、龙北、迳口等7个大队。

1986年冬撤区建镇。

2003年6月,撤销 珠坑镇,并入龙颈镇。

2004年5月,撤销 石马镇、 南冲镇、 石坎镇,将其并入龙颈镇。

经济状况

2006年实现 国内生产总值12.8396亿元, 同比增长72%,其中 工业总产值7.3237亿元,同比增长159%; 农业总产值3.2476亿元,增速11.88%;第三产业总产值2.2683亿元,同比增长19%。农村人均纯收入3974元,同比增长8.6%;完成招商引资金额5.01亿元,共有28个项目投入固定资产建设,累计固定资产总投资3.2057亿元,同比增长75.4%;完成两税收入共1265万元,同比增长9.4%。其中国税收入933万元,同比增长9.3%,地税收入332万元,同比增长9.6%。

200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6154亿元,同比增长52.8%,其中工业总产值13.0177亿元,同比增长77.8%;农业总产值3.8576亿元,增速11.6%;第三产业总产值2.7401亿元,同比增长20.8%。农村人均纯收入4365元,同比增长9.7%; 固定资产投资7.2612亿元,同比增长126.5%;完成两税收入共2039万元,同比增长125.9%。其中国税收入1101万元,同比增长92.2%,地税收入938万元,同比增长220.7%。镇 财政总收入2507万元,其中本级 财政收入1027万元。

特色农业

该镇农业有“ 鸡心黄皮”、“早钟六号”枇杷、黑毛 节瓜、 骆坑笋、 沙田柚、 沙糖桔、花菜、红立柑等八个农 业主导产品,并已发展成一定的种植规模: 大岗花菜2500多亩,黑毛节瓜3600多亩(含 复种),笋竹5.6万亩, 鸡心黄皮3800多亩,早钟六号枇杷3500多亩,沙田柚5000多亩,沙糖桔4.6万亩,红立柑300亩。其中“骆坑笋”是省的“一乡一品” 发展项目,“鸡心黄皮”、“沙糖桔”是市的“一乡一品”重点项目。

截止至2007年该镇共有 林业用地74.1万亩,有林面积44.5万亩,林业蓄积量达150万立方米,林木种类主要有 鸭脚木、松、杉、 乌桕、 硬杂木等, 经济林约24万亩,主要品种有丰产林、用材竹、优质水果等。龙颈的用材竹极其丰富,每年的老笋竹更替和成材杂竹就有12.5万多吨运往外地。

工业发展

截止至2007年该镇共有大小工企业493家,外来投资企业5家,其中已落户龙颈三大工业园区超千万元投资的大型企业有3家, 工业产品以铝材、建材、化工产品、家具、 汽车配件、 装饰材料、陶瓷等为主。

明珠工业区:明珠工业区位于 107国道旁,龙颈镇军营、 石岗、珠坑三个村委会辖区内,规划 占地面积5500亩。截止至2007年年底,已开发利用土地3535亩,可利用开发土地1965亩。落户的企业有: 恒大生态园示范有限公司、美实(清远)家俱制品有限公司、长泽 家居装饰有限公司、骏马 粉体化工有限公司、多彩纺织有限公司、日洋五金工具厂。正在洽谈的项目有: 抛光材料纺织制品等项目。

河洞工业区:河洞工业区位于龙颈镇 河洞村委会S350线旁,距 清新县城28公里,规划占地面积1000亩,已开发利用土地385亩,可利用开发土地615亩。

落户的企业有:清新县远达车件厂、 盛德园艺有限公司、清新县达发铜 铝型材有限公司。

石坎陶瓷工业区:石坎陶瓷工业区位于龙颈镇石坎墟一带,现有大小陶瓷厂320多家, 从业人员1万多人,年工业产值近亿元,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但由于石坎陶瓷工业已有相当长的历史,资源缺乏、设备技术落后等因素,都不能满足 市场竞争的需要,难以适应 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该镇镇委、镇政府为确保石坎陶瓷这一特色工业能巩固并加以发展,召集了石坎陶瓷商会等有关专业人员进行多方调研和论证,商定在石坎建立陶瓷城方案,陶瓷城总规划面积1500亩,首期已于2007年开发300亩,已完成征地。

科教文卫

该镇文体活动历来为清新县先进镇之一,传统的项目有龙舟、篮球、舞狮等;教育工作已达标,辖区内有 滨江中学、镇一、二、三中等四所中学27所小学,充分优化了 资源配置,改善了办学条件。

基础建设

是在乡村道路改造方面,2007年,该镇通过与上级沟通联系,争取了对 石崇炳水、镇平 葛菜、车头北楼、五星、粉洞、南田等7条乡村道路的水泥硬底化立项改造,累计共投入资金(含群众集资)646万元,完成34公里道路水泥硬底化建设,有效地解决了群众 行路难的问题。同时,全力协助 清连高速改造沿线路段的施工,沿线便道、 涵洞出入口等设施得到优化设置。

是在改善镇村办公条件方面,2007年,先后对镇办公楼、旧宿舍楼及村级活动场所等办公条件进行不断改善。投入资金29万元,对 计生办、 司法所、综治中心和劳动所办公场所进行装修,完善了行政部门办公场所的调整归并;多方投入资金151万元,对龙北、龙东、河洞、河东、红立、石岗、西坑、 石东、共和、 龙颈居委会、建星、立坑、石崇等13个村(居)委会办公场所进行重建或翻新,使 农村基层组织的办公场所得到有效改善。

是在 信息化建设方面,2007年该镇被县确立为国家 县域经济信息试点镇后,借助配备的电脑、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该镇建立信息体验站(点)8个,石坎陶瓷确定为省 电瓷专业 特色网示范点,OA电子办公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基本逐步实现 无纸化办公。该镇网页资料得到及时更新,镇内各部门办公电脑实行了 网络互动, 资源共享。 [2]

是投入10.3万元加固莲塘堤围100多米,有效根治堤围割脚隐患。

是按照有关手续申报落实了117户 农村危房改造,另协助检察院、卫生局等县直挂扶单位联系落实32户,累计投入资金74.5万元补贴农村危房改造。

是重新把范屋、下坪、钱屋村申报确定为 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其中范屋已投入前期资金100多万元,用于建设人畜分离区、河堤三面光、巷道硬底化等。

相关视频

2020年清新区龙颈镇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