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名皇家子弟犯法,道光帝举棋不定,曾国藩出一主意:全部斩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19名皇家子弟犯法,道光帝举棋不定,曾国藩出一主意:全部斩首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 ,清末汉族地主武装湘军的首领
align:left"当自己的上级领导遇到棘手事情,举棋不定的时候,作为下属,该如何献计献策,让领导当机立断呢?晚清名臣曾国藩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权谋案例。
公元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38岁的曾国藩在礼部侍郎的任上,一天夜里,突然被道光皇帝召见宫去,给他安排一个非常难办的差事。让他去顺天府大兴县考核县学。
01 遇到世袭男爵
顺天和奉天作为京畿重地,其所辖官员,几乎都为满人担任,各种考核,历来也都由宗人府派遣官员前往,曾国藩接到钦命后,一时不明白道光皇帝到底是何意图?
这可不是一个好差事,清兵入关以来,没有一个汉人官员染指顺、奉两地的任何事务,这些地方,都是八旗子弟聚集的地方,而且皇亲国戚众多,稍有不慎,不仅乌纱帽不保,甚至掉脑袋都有可能。
道光皇帝见曾国藩一脸疑惑,说道:“大清至建立以来,满人贵族子弟都是尚武轻文,不学无术者居多,现在内忧外患,朕实在忧心。朕派你去,就是希望能改变这一局面,同时帮朕整顿一下当地的吏治。”
那么,问题来了,清朝自建立以来,对顺、奉两府所辖的县学都是进行特殊对待,曾国藩此去,到底是要按宗人府的规矩来办,还是一视同仁,和其它县的考核一样呢?
此去凶多吉少,曾国藩成为朝廷大员后,在和朝中大臣周旋以来,他必须知道皇上的想法。对圣意,一半靠猜测,一半也得有明确指示。
显然,道光皇帝也未考虑到这一层,沉默了半响,深思熟虑后,这才对曾国藩说道:“别的省份如何做,大兴县照办。”
有了皇上的明确指示后,曾国藩这才叩头告退。
大兴县离京城并不遥远,仅仅只有30里,曾国藩本想将这趟差事迅速办完,早点回京。可他出师不利,刚到大兴县,就遇到了大麻烦。
大兴县的县学和其它省份并无区别,也都是由朝廷全额拨付银子举办,而曾国藩考核县学,也并无特例,同样是抽查县学教授、训导的课程安排,以及朝廷拨付银子的使用和是否有舞弊行为发生等等。
曾国藩这一查,还真查出了大事。
县学不仅贪污严重,秀才们所写的文章,也是牛头不对马嘴,尤其是县学教授(相当于教育局局长),更是一个武举出生的文盲。更让曾国藩心惊胆战的是,此位名叫胜达达的教授,还是一名二品顶戴的世袭男爵。
知县也仅仅是七品芝麻官,而一个县的县学教授就是一名男爵,可见当时的八旗子弟有多威风。
胜达达的祖上军功赫赫,而且还和道光皇帝沾亲带故,是不折不扣的皇家子弟,皇族成员。胜达达根本没将曾国藩这个钦差放在眼里,一见面就出言不逊,让曾国藩不要查了,“大清的江山是靠马上功夫得来,又不是靠文章!”
这也就意味着,曾国藩要想考核县学,根本无人听他指挥。可如果办不好皇上交办的差事,他就会成为一个没有能力,不敢任事的人了。
曾国藩的每一步处理方法,都足以见证他在官场上的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