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2004年夏天的第一场雨(郑云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2004年夏天的第一场雨》中国当代作家郑云云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2004年夏天的第一场雨

农历三月十七,阳历五月五日。立夏。早晨,老天降下了2004年夏季的第一场雨。记得谷雨那天,正和朋友走在去婺源的路上,也是下雨,今年江西是不会再旱了罢?

仍是早晨。见秦家伯母撑着伞,在院门口开出的一小块地上种下两棵身份不明的绿草,手边没有伞了,我两手蒙住头跑过去看,她说那叫扫帚草,从铁路边上挖过来的,等秋天长成了,一棵就能扎一把扫帚。去过不少乡下,从没有听说过这种草,只见过芦苇杆、芭茅杆扎的扫帚,棕叶、蒲叶扎的棕扇蒲扇,不知道还有专门的扫帚草,而且一棵就能扎一把!这么大的院子,没有草扎的大扫帚,怕也是不行的。但看那两棵草,细长的绿色叶片那么柔软,怎么也想像不出秋天它们竟能长出那种用途来。

因为立夏,中午菜肴丰盛。窑场离市区远,买菜不方便,平时我们吃的都很节俭。而今天除了立夏必吃的米粉蒸肉,还有五六样荤素。素菜中竟有两三种是我爱吃的野菜:一是新鲜的山蕨,从附近的农民手中现买的,二是马齿苋,秦家小妹就近在野地里采的,另一样酸菜炒竹笋,别人是再也猜不出那竹笋从何而来——我来的第二天就知道了,院墙旁那一大丛竹林,秦伯多年前栽下的,如今年年春夏都生发出很多细细长长的竹笋来。一下雨,就冒得更多。实在没有菜时,秦家伯母就会掰几根下来,剥去笋衣,切成薄薄的片,或炒酸菜,或炒青椒,极是鲜美爽口。我见那竹林中长出有那么多,天天吃也吃不完的,很愿意秦家伯母日日去掰,她却不去,只是爱惜那笋。我实在想不出爱惜的理由,因为这一带,说是最晚明后年就要被市区里统一开发了,不仅竹林将不存,就是这座窑场,这所大院子,院子旁我画瓷的那幢小平房,都将不存。秦家二妹已在另外的地面谋划,而新鲜的小竹笋真是鲜嫩好吃。不过窑场日常里都是秦家伯母当家,我们作声不得。

头天晚上我画两个竹瓶,竹石间均有竹笋冒出。将来烧成器,谁也想不到上面的竹笋,是因为想吃秦家伯母的炒竹笋而画上去的。我还假模假样的题上“竹为君子,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呢。像我这样脱俗的,竟也挺会假模假样地哄人,所以不要去相信名人,要信就信自己。不过,东坡居士是例外,在我眼里,他是天下第一可爱的大学士,他也爱吃,才发明了东坡肉。那也是我爱吃的一道名菜,现在所有的江南菜馆里都会有这道菜,每逢赴宴我必点。当然啦,对我来说,生活中最好是食有肉,居有竹,而先生就是苏大学士。三样只能择一样,我则择取第三。我若生在北宋年间,说不定要掏空心思想绝办法去嫁给苏东坡,哪怕要随大学士同贬海南受苦。那时海岛荒凉,哪有今日风光?不过总觉得北宋的朝廷还算是开明,只将学士流放,不将他一棒子打死,且日日还有椰肉和糙米可吃。虽间断也有瘴气迷漫,总还过得下去。当年爱上大学士而宁可为婢的朝云姑娘,随学士浪迹天涯,不幸在柳州早逝,东坡为她写的墓碑实在简单,这是我为朝云抱憾之处。我若嫁与东坡,必先为自己撰一墓志铭,将一切可爱可恨之事,录之笔端,不是以防后人作伪,只是与苏学士那样有滋有味地活一场,不告诉后人,实在可惜。

昨日睡得晚了,中午又喝了点酒,倒头一觉醒来,竟已将时间荒去。立夏就这么过了吗?心有不甘,吃过晚饭,开始做事。想到那些大大小小盛水的变形盆钵,在上面画些什么为好?思之再三,决定画草。扫帚草是草,野菜是草,马兰昌蒲也都是草。竹算什么?还真不知道。以前写过一篇说竹,就说竹非花非草非树,实在是造物主的一件绝活,是绝活就先放下,浅盆画竹也不合适。还是画些普通的山草野卉,天然荒率,虽世人多视而不见,其实也是极可爱的。作瓷是五行之艺,金木水火土全部占全。瓷泥是土,以水和成;青花釉里红等都是金属氧化色料;瓷最后的形成,离不开窑炉大火,那可不是一般的火,一千六百多度的高温,要烧两天一夜。只是从前烧的是松柴,今日多已用液化气和电炉替代。那么,少的便是木了。少了木的瓷,会失缺很多灵气。再说,用来盛水的盆钵,里面若长满盈盈绿草,水与草,应是相看两不厌,只和清风里了。

立夏之夜,我就画了好些不知名的山花野卉,在盆里盆外纵横欹斜,卓然自立,画得兴起,直到夜深,不肯辍笔。

第二天我亦起得晚,秦家伯母看见我笑道:“昨晚我也睡得迟,反将你忘在那小平房里了,竟把院里所有灯都熄了。

你几时睡的,回房里时不看见的吧?”昨晚我穿过院子回房时,是漆黑一片,不过守门的大黄狗还没睡,看见我,眼睛闪了一下,算是亮光。[1]

作者简介

郑云云,女,祖籍浙江慈溪。出生湖南长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