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3000年前的中國首都,長什麼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3000年前的中國首都

圖片來自網絡

中文名 : 3000年前的中國首都

所屬地區:中國

3000年前的中國首都,長什麼樣?安陽殷墟是我國第一個有文獻可考、被考古發掘所證實的都城遺址。公元前1300年左右,商王盤庚將都城遷到這裡,直到前1046年商朝滅亡,這裡一直是商朝的都城。 [1]


介紹

今天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是歲月的見證,是文明的載體,是藝術的殿堂。我今天推薦的這家新晉網紅博物館就是如此。自從今年2月開放以來,熱度迅速攀升,以至一票難求,這就是位於河南安陽的殷墟博物館新館。

安陽殷墟是我國第一個有文獻可考、被考古發掘所證實的都城遺址。公元前1300年左右,商王盤庚將都城遷到這裡,直到前1046年商朝滅亡,這裡一直是商朝的都城。

殷墟的發現可以追溯到清末王懿榮發現甲骨文,正式的考古始於1928年。隨着一百多年的發掘,氣勢恢宏的宗廟遺址、規模龐大的陵墓群、莊重肅穆的青銅器、系統成熟的甲骨文、分工明確的手工業體系一一浮出土層,不斷驚艷着世人。

那個記錄在《尚書》《史記》中的商朝,逐漸變得清晰起來。

安陽有個「大邑商」

殷墟遺址位於安陽市北郊,橫跨洹水兩岸。人們曾經認為,殷墟的總面積在36平方公里左右,包括洹水以南的小屯一帶的宮殿宗廟區、侯家莊西北岡王陵區以及商代中期的洹北商城。

但事實上,這36平方公里只是殷墟的核心區域——都邑。商朝人習慣聚族而居,在都邑的周圍,至少分布着32處聚落,為各大家族的族邑和手工業作坊。

規模如此宏大的都城,難怪被商朝人驕傲地稱為「大邑商」或「天邑商」。殷墟的考古發現,揭露了一個雄踞東亞的強盛王朝的真實樣貌。

殷墟的眾多遺址中,目前向公眾開放的只有宗廟和王陵遺址,向人們展示的是復原的宮殿建築、考古遺址。真正的器物,大多保存在洹水東北岸的殷墟博物館新館中。

新館建築可謂高端大氣上檔次,鼎形建築矗立在青草台地上,倒映在水中,外立面為青銅色的幕牆,飾有青銅器紋飾,大門上方有三個甲骨文「大邑商」。建築整體古樸而莊重。

走進館內,中庭的屋頂上懸掛着一隻鳥,這是商族的圖騰——玄鳥。傳說帝嚳的次妃簡狄吃了玄鳥掉落的蛋後,懷孕生下了契,契就是商族始祖。

博物館展出約4000件套殷墟出土文物,包括青銅器、甲骨、玉石器、陶器、骨角牙器等,體現了燦爛的殷商文明。

「盤庚遷殷」後,商朝經歷了最鼎盛的「武丁中興」,商王武丁和他的王后婦好四處征戰,使商朝的版圖達到最大。殷墟博物館的許多重要文物,都是出自武丁時期。

其中,婦好墓出土的司母辛大方鼎,是博物館中最大最重的青銅器。

之所以叫這個名,是因為鼎的內壁有三個銘文,有人認為是「司母辛」,「司」是祭祀的意思;也有人認為是「後母辛」,因為商朝人寫字很隨便,一個字可能朝左也可能朝右,「後」是君主的意思。

商朝人除了本名外,還會有一個日名,用某一天的天干來命名,「母辛」就是婦好的日名,「武丁」其實也是日名。有人認為,日名是生日那天的天干,也有人認為,日名是這個人死的那一天的天干,學術界還存在爭議。

所以,「司母辛」大方鼎就是婦好的兒子用來祭祀母親的禮器。

除了這尊大方鼎,博物館還展示了婦好墓出土的數十套銅觚、銅爵,以及大量青銅兵器。說明她不僅是一位高級祭司,也是一位戰功赫赫的女將軍。

博物館還展示大量陶器,其中,一件體量巨大、形狀奇怪的器物引起了我的注意。這個物件叫做「陶三通」,是管道的聯結器,它證實了大邑商已有發達的地下排水系統。

館中還收藏了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器物,比如這件「亞□」銅甗(yǎn),裡面赫然放着一個人頭,它揭露了殷商文明暗黑血腥的一面。

「甗」就是蒸鍋,下面裝水,中間有格柵,上面放食物,把水燒開,就能蒸熟食物。經過檢測,這枚頭顱屬於一個15歲的花季少女,她生活在安徽六安地區,而且是貴族。

原來,商朝人用活人來祭祀,而祭祀的犧牲品主要來自戰俘。商朝曾多次征伐過淮河流域的夷人部落,這位用來祭祀的少女,可能是部落首領的親族。

商朝人非常迷信鬼神,無論是國家大事,還是日常生活,都要進行祭祀、占卜。人祭的方式也多種多樣:甲骨文中的「卯」字,是把人對半劈開後掛起來,「冊」是把人剁成塊,「伐」是砍腦袋,「炙」是燒死(用來求雨)……甚至殷墟還有一個加工人骨的作坊。

3000多年前的大邑商固然恢宏壯麗,但決不是理想的穿越目的地,你一不小心就會被當成「高端食材」。

有史以來最早的車禍

殷墟博物館有一個專門的展廳,展示了23輛用來殉葬的車。

除了一輛人力車外,其餘的都是兩匹馬駕轅的。殉葬時,一般是一輛車搭配兩匹馬、一兩個人(可能是車夫)。車馬套數的多少,象徵着墓主人身份等級的高低。

商代的馬車結構精巧、機動靈活、裝飾華麗。殷墟還出土了大量青銅的車馬配件。馬車不僅是貴族的代步工具,也在驛站傳遞、田獵出行、載兵作戰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不過,車一多了就容易發生交通事故。在一條甲骨卜辭中,記載了中國歷史最早的一起車禍,車禍的受害者,是商朝的最高統治者。

這是一片牛肩胛骨中間的一段卜辭,內容是:

癸巳卜,殼貞:旬亡禍?王占曰:乃茲亦有祟,若稱。甲午,王往逐兕。小臣甾車,馬硪,迫王車,子央亦墜。

意思是,商王在癸巳日占卜,一個叫「殼」的貞人(巫師)主持占卜。商朝人有每十天占卜一次的習慣,預測這十天內的吉凶。商王根據燒出的裂紋,認為不太吉利,後來果然發生了禍事。

甲午日(第二天),商王前往狩獵,乘車追逐一頭野牛,由於車速過快,一輛小臣駕駛的馬車撞在了石頭上,馬車失控,連帶着把商王的車也給撞了。

卜辭在描寫撞車結果時非常巧妙,說「子央亦墜」,子央是和商王同車的親信,子央「也」墜車了,說明車上還掉下去一個人,這個人毫無疑問是商王。卜辭在這裡進行了避諱。

最妙的是,「王車」的「車」是倒過來寫的,車輪朝上,車廂朝下,由此可見這場車禍多麼慘烈!


和王上一起出行,卻導致他墜車,後果很嚴重!在另一條甲骨卜辭中,有這樣的記載:

乙未卜,賓,貞令永途子央於南。

商王在乙未日又占卜了一次,然後命人去南方追捕子央,原來子央跑路了。那麼,子央到底抓沒抓到呢?另一條卜辭記載了他的結局:

丙申卜,貞,翌丁酉用子央歲於丁。

子央不僅被抓回來了,而且還被用來獻祭給武丁了。

這說明,那位墜車的商王可能是武丁,等子央被抓回來的時候,武丁可能已經死了。史書記載,武丁在位長達59年之久,死的時候年紀很大,不知道那次車禍和武丁之死有沒有必然聯繫。

勇猛的「亞長」,孝順的「子」

殷墟博物館有一個專門的展廳,展示了花園莊東地一座商代貴族墓葬中出土的文物,墓主人的名字叫做「亞長」,「亞」是指帶兵打仗的將軍,「長」是姓氏。展廳中的兩件銅鉞,也能證明其將軍身份。

亞長的骨骸也得到了展示。骨骸出土時僅存部分顱骨、四肢骨。根據骨骼特徵判斷,這是一名身高約170厘米、年齡35歲左右的中年男性,骨骼上有七處創傷,是致死的主因。

由此可見,亞長將軍可能是戰死的,骨骸上撒有花椒,可能是當時的人表達對他的敬意。

亞長墓是繼婦好墓之後,出土隨葬品數量最多的墓葬。隨葬品中最重要的文物是「亞長」牛尊,生動地塑造了一頭體態健壯的水牛。

亞長墓還出土了一件令人費解的文物——銅手。這是一隻右手,比一般成人手略小,造型非常逼真,關節清晰,指尖圓滑,指甲微露,手腕截面內部殘留有碳化的木柄。

關於它的用途,有人說是假肢,有人說是權杖,還有人腦洞大開,說這是個痒痒撓……目前爭議很大。

殷墟博物館還有一個展廳,展示了花園莊東地一個窖藏坑的甲骨。這個坑出土1583片甲骨,其中有2250餘條武丁時期的卜辭,是一個叫「子」的人的問卜記錄。

「子」的問卜事項包括祭祀、軍事、田獵、貢納、宴饗、天氣,以及入學、樂舞、射箭、御馬、疾病等眾多方面。這些甲骨,堪稱「子」的日記本。

「子」不僅和武丁關係很鐵,和婦好關係也很親密。這些甲骨卜辭中,既有「子」向婦好請示匯報,進貢玉器、女僕、絲綢的事,也有婦好賞賜東西給「子」,命令「子」做事,與「子」共同出行的記載。

那麼,這個「子」到底是誰呢?很多人認為,「子」是武丁與婦好的兒子,也就是史書中記載的「孝己」。

根據記載,孝己是個大孝子,卻沒能繼承王位。因為婦好死得早,武丁後來又立了王后。後媽在武丁面前誹謗他,武丁聽信讒言,流放了孝己,導致他餓死在野外。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周武王克商後,殷墟的故事也迎來了終章。武王死後,殷商遺民們發動了叛亂,遭到周公旦的殘酷鎮壓,赫赫揚揚的大邑商由此變成了殷墟。

商朝雖然亡了,但殷商文明深刻影響了後世。殷商後裔中出現了孔子、墨子、莊子等思想家。更重要的是,今天的漢字,是從甲骨文、金文一脈相承演變過來的。

要想讀懂殷商文明,不可不看殷商博物館,這座藏品豐富、底蘊深厚的博物館,很值得細細品讀。

參考來源

[[Category: |650 中國史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