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級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7級風是一個科技名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詞解釋
7級風是蒲福風級中的風速在13.9-17.1m/s的風,50-61km/h,已相當於在國省幹道中速行駛汽車的速度了,風壓為120.8-182.8Pa,又稱疾風。 發生時陸地大樹搖動,迎風步行感覺不便,海岸漁船停息港中,去海外的下錨。
蒲福風級
蒲福風級(Beaufort scale)是國際通用的風力等級,由英國人弗朗西斯·蒲福(Francis Beaufort)於1805年擬定,用以表示風強度等級。風力等級簡稱風級,是風強度(風力)的一種表示方法,故又稱「蒲福風力等級表」。它最初是根據風對地面物體或海面的影響大小分為0—12級, 共13個等級。1947年第12屆國際氣象台長會議上被正式承認。
1830年英國皇家海軍以蒲福氏風級為紀錄標準。1850年代起,一般航海亦使用蒲福氏風級,之後並且開始改以風杯式風速計測量風速。1923年風速計標準化,蒲福氏風級亦略為修改以方便氣象學使用。 至今航海上仍然有使用蒲福氏風級0至12級描述不同風速,但由於測風儀器能更準確地量出風速,不少西方國家已在海洋預報中棄用風級,改成以每5kt為一單位(英法是少數例外)。
風矢量圖
風級的大小並不是直接和長短橫相對照的,而是通過風速進行轉換的。
風矢圖中長豎,叫做風杆(矢杆),代表風向(尖頭朝哪風就往哪吹)。與長豎垂直的橫線叫風羽(矢羽),代表風速。每一長橫表示4m/s(約為二級風),一短橫表示2m/s(約為一級風),一三角旗表示20m/s。
根據計算:3條長橫代表12m/s,對應為6級風;而4條長橫代表16m/s,對應為7級風。8級及以上風用三角形小旗代表。 另外,在上面的示意圖中根本沒有用到短橫線,所以3長1短的表示方法在這裡也就不存在了。
次聲波
三維動態頻譜
4~8級大風均能產生振幅較強、方向可測的次聲波,它們有許多5,8,10,12,15 min左右的短周期成分,同時也有30~65 min的長周期成分,每隔一段時間就出現從短周期到長周期連成一片的現象,風力越大,連接出現得越頻繁.大風的次聲波三維動態頻譜的強振幅平均值與風力級 數的大小有關,前者隨後者的增加而增大,根據風的次聲三維動態頻譜用得到的經驗公式可以估算出風力級數。
7級大風的次聲波三維動態頻譜的特點:
(1)短周期成分更寬(1-12min甚至達15、20min)、更強;
(2)長周期成分振幅亦有所加強;
(3)短、長周期更頻譜連成一片;
(4)出現最多的強振幅範圍是50-80Pa;
(5)7級大風次聲波三維動態頻譜的強振幅平均值約65Pa。
飛機降落
《空 管 規 則》(8 6號文):
第四十三條 航空器應當逆風起飛和着陸。但是,當跑道長度允許,風速不大於3米/秒時,航空器可以順風着陸。
7級風風力每秒是13.9米到17.1米,遠遠超過規定要求,因此,飛機不能降落。
巢湖大風
針對巢湖大風造成的災害事故及2013~2014年測風數據,根據海事部門總結的風力預警級別,提出兩種大風預警思路,並依據大風預警信號做好安全防護工作。主要結論:
(1)巢湖發生的沉船事故中大約有1/3的事故屬於風災事故,大風是巢湖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根據氣象災害造成的實際事故,將風災分為4個預警等級:6級風力對應於藍色預警,7級對應於黃色預警,8級對應於橙色預警,9級以上對應於紅色預警。(2)巢湖湖泊及其周邊沿岸的風力變化有3類站點:湖面站、過渡站和沿岸站。逐月極大風速表明,過渡站風速大於沿岸站,且過渡站中絕大多數風速達到6級預警標準;逐日極大風速表明,湖面站有近1/5的概率發布6~8級大風預警等級,過渡站有近1/9的概率有6~7大風標準,沿岸站有近1/100的概率達到6級大風標準。(3)大風的臨近預警重點考慮利用實測風力,當實測風速滿足風力預警級別時發布相應的預警信號;大風的短期預警則考慮利用數值模式預報場建立的大風短期預報模型,得到不同的風力預報結果,並對湖面和過渡地區進行適當的訂正;如果風力達到預警級別時,面向用戶發布實時的預警信息,由用戶做出相應的合理防範。
事件
2013年11月9日從海口海事局獲悉停航信息:據海南省氣象台11月09日05時預報,09日上午瓊州海峽海上風力將增大至7級,受其影響,抗風等級不足7級的客滾船於11月09日08時起停航。
參考文獻
- ↑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作為中國人的你知道有多少個嘛?,搜狐,2022-08-14
- ↑ 漢語的發展史,你了解多少:你真的會說漢語嗎?,搜狐,202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