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文件:黄龙溪古镇1.jpg查看源代码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龙溪古镇1.jpg(600 × 420像素,文件大小:315 KB,MIME类型:image/jpeg

黄龙溪古镇

古镇黄龙溪 原图链接

黄龙溪古镇四川省成都市景点)黄龙溪位于成都平原南部,距成都市区40公里,距双流县城35公里,是国家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国家级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四川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四川省省级风景名胜区、成都市旅游重点镇。

名字由来

黄龙溪古名"赤水",据《仁寿县志》载:"赤水与锦江汇流,溪水褐,江水清,古人谓之黄龙溪清江,真龙内中藏",《隶读》著录《黄龙甘露碑》记云"黄龙见武阳事,铸一鼎,象龙形,沉水中┉故名曰黄龙溪"。建安24年(公元216),汉时武阳兼新津彭山之地,东县(华县)东南接壤,仁寿也象牙,黄龙所属之地,昔属武阳,今属治境,故溪以是名矣,故名曰"黄龙溪"。

人文黄龙

千年水码头

民国《华阳县志》载;"油子河下段,源于走马河四分支,在筑断堰与柏条河汇后,通称府河。"府河流至成都与锦江合流,经望江楼、中和、中兴、苏码头至黄龙溪,入彭山县至江口汇入岷江,自古就有航运之便。《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编者注:即走马河与油子河)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府河是成都输入输出货物、沿河输出输入农用物资和农副产品及其它货物的重要通道,也是古代南丝绸之路的重要水路路段。

府河边的黄龙溪就是在繁荣的府河航运业推动下建立、发展的。它处在府河与鹿溪河的交汇口,河面宽阔;水势平稳,是天然码头,从成都来的下水船和从重庆、乐山来的上水船多在此停泊过夜,加上本地的运送牧山特产的船只,使黄龙溪河面帆樯如林。王爷坎下是黄龙溪古老的渡口码头,停泊的上水船只常有百余只,排列二里多长,一直排到皇坟村;下水船也常有近百只,排列一里多长,一直到鸡市坝。此外,在鹿溪河,还有梁码头、胡码头停泊专门运载本地农副产品的船只,至民国年间才废弃,黄龙溪的古佛洞也是渡口码头,为解决航灌矛盾,民国年间修了船闸,在关堰期间,每夕日定时启闭,放行船。

茶文化

黄龙溪的种茶历史悠久,黄龙溪历史上即为茶叶之乡和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茶文化底蕴深厚。"武阳买茶"之说说明了黄龙溪是川西最早的茶叶市场之一。

古镇最有特色的莫过于茶馆,路两旁、河堤上、竹林下,"一"字展开的竹台、竹椅、竹凳,还有花花绿绿的太阳伞,成为古镇上一道诱人的风景。喝茶对于古镇上的人来说,那是与吃饭并列的头等大事,马虎不得。他们用本地产的茉莉花,冲在盖碗里,一些茶馆有时也有上好的竹叶青、峨眉雪蕊这样的好川茶。一碗茶两三块钱,便可以坐一天,尤其是老人们,大清早上馆子遛鸟兼喝茶,花钱不多,却是一种悠闲、雅致的享受。

水镇映像

古镇不大,很有"水城"的味道,一水划镇而过,两岸都是用青石铺成的石板路,有些地方还存有昔日的棚廊。水面有数座铁吊桥连接,河畔有一株古榕,盘根错节,据说有近千年的历史,是古镇的标志,游人每到此,总要在此留影。黄龙溪的鱼也是一绝,老人们说:"七上八下九归沱",说的是每年从小寒、大寒节气到次年七月,下游的鱼儿成群结队溯江而上到此产卵,所以黄龙溪鱼产甚丰。当地最地道的吃鱼方法是在船上,来一锅"河水煮活鱼",看似粗鄙的吃法却能让人尽享野味之鲜美。

民居建筑

黄龙溪古镇在明清时代街坊七条,街两旁的建筑全系木建筑或砖木结构,形式多样,有抬梁式、穿逗式、硬山式、悬山式等。

黄龙溪古镇现有明清民居76套,属二层楼全木结构,错落有致,小阁楼栏杆窗棂镂刻精美,河边吊脚楼临河而立。尤其是黄龙正街,两廊檐柱排立,古色古香,游客誉为"川西一绝",傍水而筑,更体现了古蜀民居"干栏"文化特色。


古镇胜迹

悠久的历史赋予了黄龙溪深厚的文化底蕴,黄龙溪古镇至今还保留着自己所独有的"十古":

古街道、古树、古寺庙、古牌坊、古佛洞、古渡口、古崖墓、古民俗、古战场遗址、古三县衙门。

"十古"呈现给大家一个如此美丽的黄龙溪。

民风民俗

黄龙溪迄今保留着正月表演火龙灯、狮灯、牛儿灯、幺妹儿灯、四月初八放生会、端阳节赛龙舟,还有代代相传的府河号子、民间儿歌、童谣、谚语,扯响簧、翻筋斗、踢毽子等。古镇至今保留着打更的习俗,按时辰鸣锣报时从亥时(晚九点)起打更,每个时辰打一更,直到卯时(早上五点),共打五更,一更鸣锣一声,二更鸣锣两声,依次类推。夜深人静之时,清脆的打更声会让你睡得分外香甜。

烧火龙

黄龙溪烧火龙起源于南宋。先民们根据"龙现武阳赤水"和民间流传的关于主宰光明与黑暗的"烛龙"与主管风雨的"应龙"神话及"龙生九子"的故事,在"舞龙"这个图腾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火龙灯舞"。经过不断改造、丰富,黄龙溪的"火龙灯舞"逐步得到了完善,成为全国著名的"火龙之乡"。

传统的龙舞节庆时间,一般安排在新春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正是人们喜庆丰收迎接春天来临的美好季节。火龙灯舞除了火龙以外,人们还在前面安排排灯、宫灯以及象征水底世界的蟹、鱼、虾、蛙等灯,使火龙灯舞更加热闹,具有逼真的效果。除此之外,还辅以各类五彩缤纷的灯幅、灯牌和乐器伴奏,使整个龙舞喜气洋洋。 出灯时,先由一队身着道袍的司仪引导火龙队来到河边,然后由道士做法事安置水神、土地神,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的生活幸福美满,最后再"请龙出海",开始一年一度的热闹灯舞。

舞狮

舞狮,又叫狮灯。狮灯的造型是用竹蔑、纸张绑扎糊制成狮头,用牦牛尾或马尾制成狮尾,用黄色或红色布镶上花边制成狮子皮,把狮头、狮尾连在一起;然后在狮皮上粘上麻丝或马尾作狮毛、狮须。狮身长约四米、宽两米。此狮属于南狮的一种,表演分舞台、高台和破阵三种类型,极具地方特色。

佛教放生节

黄龙溪镇佛教放生节,通过宗教文化,来体现自然环保,人文关爱的思想精髓,释放黄龙溪的宗教文化特色和"千年水码头,古镇黄龙溪"的文化理念。

古镇好莱坞

弯弯曲曲的石径古道、河边飞檐翘角的木质吊脚楼、街道上的茶楼店铺、古庙内的缭绕青烟,处处展示着川西乡镇的民俗风情,古朴而新奇。正因为如此,山清水秀而远离城市喧嚣的黄龙溪一直都是电影电视摄影组的至爱,一拨拨的摄制组络绎不绝地到镇上拍片,让黄龙溪享有了"影视城"和"中国好莱坞"美誉。

古镇内正街上有三座完好的寺庙,即古龙寺、潮音寺、镇江寺,即"一街三寺庙"。古龙寺内与古戏台、古龙庙、古榕树,三古有机结合,别具韵味。其中一株榕树树内有庙,实为奇特。三寺布局于正街南、北、中段,各据一方,形成街中有庙,庙中有街的奇特景观。已有电影《芙蓉镇》、《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电视剧《朱德的童年》、《海灯法师》等近200部影视片在这里选景拍摄。

黄龙溪古镇景区宣传曲——《千年一瞬》MV

参考来源

文件历史

单击某个日期/时间查看对应时刻的文件。

日期/时间缩略图大小用户备注
当前2019年1月25日 (五) 12:042019年1月25日 (五) 12:04的版本的缩略图600 × 420(315 KB)Renwx8899讨论 | 贡献

没有页面链接到本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