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J.伍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尤恩伍重JørnUtzon, 1918年4月9日-2008年11月29日)。出生于丹麦哥本哈根。是一个国际知名的建筑师J.伍重澳洲雪黎歌剧院设计师。还是一个衷心爱慕东亚文化的建筑师。即使是在东西分裂的冷战年代,J.伍重从来不避讳说明中国建筑为其创作灵感之来源。

他在奥尔堡(Aalborg)镇长大,父亲是当地的造船厂的海军建筑师,工程师和厂长。J.伍重是一位敏锐的水手,原本打算跟随父亲当海军工程师,但选择在哥本哈根皇家艺术学院学习建筑。

1942年以建筑文凭毕业后,他在瑞典工作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Utzon受到影响 战争结束后不久,他由瑞典建筑师Gunnar Asplund和后来的Alvar Aalto共同在芬兰工作。

1949年,他获得了一笔赠款,使他和他的妻子莉斯(Lis)可以在美国墨西哥广泛旅行,并与当时最有影响力的一些建筑师和设计师接触,其中包括密斯·凡德(Mies van der)塔利辛(Taliesin)的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学校的人。 Rohe和Ray和Charles Eames。

1956年,新南威尔士州总理(The Hon)。乔·卡希尔(Joe Cahill)宣布了一场悉尼歌剧院设计的国际竞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200多个参赛作品。在赢得了一些较小的建筑比赛之后 J.伍重 提出了他 对澳洲歌剧院的构想。

1957年1月,是一位相对不具知名度的38岁 J.伍重,当时他的参赛作品被宣布为为雪黎的Bennelong Point设计“国家歌剧院”的国际比赛的获胜者。他对港口上的雕塑,弯曲建筑的愿景与现代主义建筑的立方体和矩形形状完全不同。这座建筑改变了他的职业生涯,进而改变了整个国家的形象。

J.伍重与雪黎歌剧院

在澳大利亚雪黎大桥附近有一个三面环水的奔尼浪岛。在这座岛上矗立着一组似群帆泊港,如白鹤惊飞的建筑群,它就是举世闻名的雪梨歌剧院。雪梨歌剧院造型奇特,外观不凡。八个薄壳分成两组,每组四个,分别覆盖着两个大厅。另外有两个小壳置于小餐厅上。壳下吊挂钢桁架,桁架下是天花板。两组薄壳彼此对称互靠,外面贴乳白色的贴面砖,闪烁夺目。

雪梨歌剧院,澳大利亚(1959~1973年)

J.伍重设计的雪梨歌剧院规模庞大,占地1.8公顷,坐落在距海面19米的确良花岗岩基座上,最高的壳顶距海面60米。它包括一个2700座位的音乐会,一个1550座位的歌剧院,一个550座位的剧场,一个420座位的排演厅,还有众多的展览场地、图书馆和其他文化服务设施,总建筑面积达88000平方米,连观众和工作人员在内,同时可容纳7000人,实际是一座大型综合性文化演出中心。歌剧院从设计到完工达14年之久,耗资1.2亿美元,建成后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

1959年3月2日,雪梨歌剧院开始建设。当时J.伍重经常前往澳大利亚,并最终将家人搬到悉尼。尽管J.伍重对于已完成的炮弹内部有宏伟的计划,但他无法实现这一部分的设计。

1965年,工程部长戴维斯·休斯(Davis Hughes)开始质疑J.伍重的设计,进度和成本估算。他最终停止了向J.伍重的付款,

1966年2月,J.伍重被迫退出首席建筑师职位。

1966年4月,另一位建筑师彼得·霍尔(Peter Hall)被任命为歌剧院的室内设计,于是J.伍重及其家人不久后离开了澳大利亚。建筑师从未回到雪梨,看到他的杰作完成。

1999年,J.伍重重新加入歌剧院,并同意制定一套 设计原则, 作为永久性参考,指导建筑物的所有未来变更。

2003年,即歌剧院庆祝成立30周年,J.伍重(JørnUtzon)被授予普利兹克建筑奖,这是该领域的最高奖项。[1]

2007年,雪黎歌剧院被 《世界遗产公约》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被正式确认为地球上最杰出的地方之一 。

2008年11月29日,J.伍重 (JørnUtzon)在哥本哈根的睡眠中安然去世,享年90岁。两年前,他的儿子扬·乌松(Jan Utzon)代表他参加了J.伍重参与重新设计的歌剧院西廊(Western Colonnade)开幕式。简说:“我的父亲现在太老了,无法长途飞往澳大利亚。” “但是他生活和呼吸著歌剧院,作为歌剧院的创造者,他只需要闭上眼睛就能看到它。” [2]

视频

澳洲|世界级烟火|雪梨蓝点跨年烟火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