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36驱逐战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M36驱逐战车正式名称M36 90mm火炮载具,为一款美国军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使用的驱逐战车,沿袭了M10驱逐战车[1] 的底盘,但换装更大口径的主炮足使它摧毁纳粹德国的各式战车,于1944年10月初次投入作战,又有参与韩战,及其他国家的军队中服役。
服役
USA
二战
第一批40辆M36在1944年9月出厂,但是它们留在国内做为教练车;第二批次的M36开始配备给美国陆军第一军团与美国陆军第九军团所属装甲师麾下之驱逐战车营。1944年9月,由第703驱逐战车营换装M36;美国陆军第三军团则在1944年9月25日换装,换装单位是第610驱逐战车营。但首批换装单位多半在义大利战场交火,实际得到1944年11月,这种战车才被投入欧洲战场,至1944年底已经有7个驱逐战车营完成换装,而到二战结束前大部分使用M10驱逐战车的单位都已完成换装。M36配备后得到前线官兵的一致拥戴,90公厘炮可以有效地在远距离击杀各种德军战车,在欧洲战场甚至有M36在4,600码(4.2公里,M36配备的直射瞄准镜最远可测量距离)击毁豹式战车的纪录,虽然大部分击杀是在是在800码距离内,超过了800码,仍然很难击穿。
不过,这款驱逐战车承袭了M10的设计,因此有一些弱点。如装甲薄弱,缺少同轴机枪,开放式炮塔常常导致乘员受到弹片的伤害。在战争期间,大约生产了1400辆M36。因为前方需求量大,在1944年10月到12月,大布兰克·阿森纳公司使用了187辆M4A3雪曼战车的底盘生产了一批M36,这批M36被命名为M36B1以示区别。它们被匆匆投入战场,并混入了标准的M36(使用M10底盘)队伍中。
韩战
二战后的美军即刻实施大裁军,M36多半退役封存,同时美军装甲部队有著同样配备90公厘炮但有更厚重装甲的M26潘兴战车,因此,M36就显得落伍了。但是在韩战初期由于M26机动性能不够好且数量不够多,有著同等火力的M36再度启用,它的主炮仍旧能够击毁战场上的所有苏制战车;韩战中操作的M36与当时不少的战车一样进行改良,而M36的主要改良项目是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安装了一门机枪。
历史
在德军的豹式战车,虎式战车等重型战车出现后,美军的标准驱逐战车M10狼獾很快就被证明过时了,因为它的76mm主炮在500m以外很难击穿这些新式战车的装甲。幸而,这些情况早已被预见。在1942年夏季,美军的工程师就开始研制一款新型的安装90公厘战车炮的驱逐战车。这比西线的盟军与虎式战车初次遭遇提前了几个月(在西线,盟军第一次与虎式战车作战是在1943年早期的突尼斯,而这次战役直接导致了凯赛林隘口战役的爆发),比美军部队与豹式战车遭遇早了一年以上。这个研究计画成品称为T53 90公厘火炮载具,T53的设计是采用M4中战车炮塔搭配开放式炮架,该设计在1942年8月完成。虽然美军曾构想让T53进入量产,但驱逐战车部队指挥官反对这个决策,他们认为T53的设计未竟理想,T53因此未进入制式编号阶段。
1942年10月,美国陆军军械局再度尝试将T7型90公厘战车炮装设在M4中战车底盘上,但是这个构想被驱逐战车司令部指挥官所反对,因为他认为M18驱逐战车才是理想的驱逐战车构型,即便如此军械局却忽视了他的反应而继续研发计画。
1943年3月,第一辆M36驱逐战车的原型车完成。它在一辆M10A1的底盘上安装了一个新的炮塔,使得它可以安装90mm火炮。对军械局工程师来讲,在开放式炮塔的M10塞进90公厘炮不会太困难,但是炮塔内部空间塞入大口径火炮后人员动线过于狭窄,且车辆的重心配置也得重新评估。最后美军还是为90公厘炮设计了一座新炮塔,1943年9月2辆原型车完成,被命名为“T71火炮载具”,1943年10月该计画被纳入量产测评之内,在完成测试后,美军订购了500辆,也由于当时已经有许多完成的M10A1驱逐战车底盘,降低了量产成本。在投入量产后,1944年6月,被更名为“M36 90mm火炮载具”。
和许多美军的驱逐战车一样,它的炮塔为了节省重量并提高观察能力被设计成敞口的。在战后,在炮塔上增加了一个可折叠的盖子,来为成员提供一些防护。它炮塔后方的配重箱比M10要大,并在里面安放了11发炮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