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加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Singapore)
前往: 導覽搜尋

新加坡共和國lang-en|Republic of Singaporelang-ms|Republik SingapuraTemplate:Lang-ta),通稱新加坡,又稱為新嘉坡星架坡星加坡星洲星島星國獅城石肋肋埠[註 1]昭南等,是東南亞中南半島南端的一個城邦島國,它不只是一個城市,同時也是一個國家。該國位於馬來半島南端,扼守馬六甲海峽最南端出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峽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峽與西馬來西亞相隔,並以新柔長堤第二通道等這兩座橋樑相連於新馬兩岸之間。新加坡的國土除了新加坡本島之外,還包括周圍數島,新加坡最大的外島為德光島。自新加坡獨立以來,大規模的填海已經為新加坡增加了23%的面積,相等於130平方公里。

1819年,任職於英國不列顛東印度公司斯坦福·萊佛士柔佛蘇丹簽訂條約,獲淮在新加坡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經萊佛士的努力,逐漸發展成繁榮的轉口港。由於地理位置特殊,新加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一直是大英帝國東南亞最重要的戰略據點。1942年至1945年間,新加坡曾被日本占領三年半之久,其後回歸英國管理,並從海峽殖民地獨立出來,1959年成立自治邦,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成為—個,稱為新加坡州(簡稱星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並獨立建國

自1965年獨立後,新加坡從一窮二白中,依靠着國際貿易人力資本的操作,迅速轉變成為富裕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同時憑藉著地理優勢,新加坡也是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航運中心之一。教育素質良好的國民也是亞洲政治和科學文化的紐帶,大多數的新加坡人都通曉至少兩種語言,分別是英語以及自己的母語。新加坡是個多元文化種族的社會,也是全球最國際化的國家之一,所以主要由華人組成的新加坡並非為單一民族國家,而是和一部分馬來人及印度人所組成的移民國家,其中華人文化以福建移民為大宗。[1]。在國內居住的居民有38%為永久居民、持有工作簽證的外籍勞工以及持有學生簽證的學生,建築業和服務業的外勞比例分別為80%和50%[2][3][4][5]。整個城市在綠化和保潔方面效果顯著,故有花園城市之美稱。

國名

新加坡的中文國名「新加坡」〔sin-ka-pho〕源自於閩南語對於英語名稱「Singapore」的音譯。在過去,「新加坡」一直用「新嘉坡」作為其獨立初期的通用國名。後期出現不少衍生的國名稱謂,例如「星嘉坡」、「星加坡」、「新架坡」、「星架坡」、「石肋」、「肋埠」、「石肋埠」和「實肋埠」等,而外界也普遍以「星洲」、「獅城」或「星國」作為簡稱來描述新加坡[6][7][8]

歷史

新加坡在3世紀已有馬來人居住,其最早的文獻記載源自3世紀東吳將領康泰所著的《吳時外國傳》記載「拘利正東行,極犄頭海邊有居人,名蒲羅中國[9]。據新加坡學者許雲樵考證,蒲羅中是馬來語Pulau Ujong之對音,指半島南端的島國。蒲羅中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名稱。比淡馬錫早一千多年[10]

14世紀,明朝把新加坡稱作「淡馬錫」(爪哇語Temasek)、莫干島。

1819年1月29日,英國不列顛東印度公司雇員斯坦福·萊佛士登陸新加坡,並開始管轄該地區。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最初隸屬於英屬印度殖民當局管轄。1867年,新加坡升格為海峽殖民地,和檳城馬六甲並列一個轄區,受英國直接統治。

1942年2月15日(太平洋戰爭時期),日本占領新加坡,並將之更名為「昭南島」,行政上稱作「昭南特別市」,其中「昭南」一詞取自「昭和年間所得之南地」一文,同時也有「南方之光」和「昭和天皇南洋之領土」的意思。

1945年9月12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英國重新管轄新加坡,並恢復其名為「Singapore」,翌年把新加坡從海峽殖民地分離。1959年,新加坡取得自治邦的地位,李光耀成為首任總理。1963年,新加坡連同當時的馬來亞聯合邦砂拉越以及北婆羅洲(現沙巴)共組成立馬來西亞聯邦,從而完全脫離英國統治。

在馬來西亞期間,李光耀和當時的馬來西亞聯邦政府在種族權利分配上意見不合,李光耀主張以「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的民族平等方式,反對「馬來人至上」的保護政策。人民行動黨與執政馬來民族統一機構(巫統)的政治較量更在1964年7月及9月兩次引發新加坡種族騷亂。最後,首相東姑阿都拉曼以避免局勢惡化為由,在1965年8月7日下令將新加坡州馬來西亞聯邦中除名。於是,8月9日,以巫統為首的執政聯盟在馬來西亞國會緊急修憲並通過,解除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關係,使其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

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聯邦(1965年8月9日)後,新加坡尋求國際承認,深怕有朝一日會被馬來西亞強行合併或被印尼攻擊(印尼對抗新馬的活動還沒結束),所以於1965年9月21日加入聯合國。同年10月,新加坡加入英聯邦。1967年8月8日,新加坡協助成立了東盟組織

政治

根據《新加坡憲法》,新加坡實行的是一院議會制內閣制)政府,為代議民主制單一制體系,分類上屬西敏制[11]

國家的政府機構三權分立新加坡總統由直接民選產生,為國家元首,任期六年,可以連任一次。新加坡國會議員也是選舉產生,任期五年,總理從國會多數黨中產生,其領導的內閣擁有行政權,並由獨立的公共服務委員會管理公務員的聘用以及處分。新加坡總理從議員中選出內閣部長。

自建國後,人民行動黨一直是唯一的執政黨一黨獨大狀態),在議會中也鮮少有能夠形成監督力量的反對黨(部份反對黨成員是被委任,以免議會裡100%的意見都是支持人民行動黨,議會在1991年改變選舉制度後設有反對黨的保障名額,最多有9席)。現在新加坡工人黨是國會中的最大在野黨。

新加坡自1991年起創造了一套獨特的選區劃分制度(集選區,每個選區產生4-6名議員),它保證了人民行動黨能夠以60%的支持率拿下議會90%以上席位,這種扭曲得票率與席次比率的制度深受反對黨與外界批評。外界普遍認為,人民行動黨對反對派以及異議人士的打擊嚴厲,包括在選舉前重新劃分選區、運用行政資源,例如反對派當選的區的福利和資源減少,人民行動黨當選選區則相反,甚至當選區的組屋(政府資助公民購買的公營房屋)公民能付費擴建單位,以及告反對派誹謗等。但同時不容否認的是,人民行動黨目前確實在新加坡民眾中仍然擁有較高的支持度,在建國後的歷次選舉中該黨的總得票率從未低於60%,但近年因各種因素例如就業和經濟而逐漸下降,2011年新加坡大選的60%得票率遠低於獨立初期。

有些西方國家指責人民行動黨主宰了新加坡主要的政治舞台,因為國會成員絕大多數都是該黨黨員,三任總理李光耀吳作棟李顯龍都是由人民行動黨秘書長兼任。雖然國會的構成來自選舉結果,但要把新加坡視作民主國家並不具太大的說服力。新加坡即使是實行普遍選舉,也有些人認為新加坡政府體制似乎更接近一黨執政開明專制,而不是真正民主。更加激進的人常常戲稱新加坡為世界上最大家族企業,或者是像北朝鮮被戲稱為「金氏王朝」一樣,稱新加坡是「李氏王朝」(新加坡的三任總理中,首任總理李光耀李顯龍即為父子)。

一般認為,新加坡的言論自由新聞自由自獨立之後就一直被壓制,雖然近年為鼓勵創意產業發展以及展現更開明的政府,已經在言論這方面有所放鬆。但在媒體、新聞自由方面,新加坡在記者無國界(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發布的2014年新聞自由指數顯示,新加坡僅排名第150位,為中後半段,其嚴苛的法治與高壓的政治環境也為許多人權組織詬病。有些人認為,人民行動黨政府通過政府持股的方式間接控制了該國兩大媒體集團,反對聲音也因為種種限制很難通過其他私人出版機構出版其著作或發表言論。而一直以來「無國界記者」組織的新聞自由度排名顯示新加坡為無新聞自由的國家,新加坡政府往往會告批評她的外國傳媒誹謗,或限制他們在新加坡的發行量。此外,個人或民間組織也禁止自行安裝衛星天線接收器。21世紀以來網路興起,政府也對部分網絡進行管制,雖然不進行主動封鎖,但有時會針對異議人士,打上傳聲筒或公民媒體的標籤,便能加以引據法條逕行監看,而對付一般人則實施自我審查與舉報制度,任意複製散佈還須面對法律責任,使得高調的批評言論不多見,而帖子往往被迅速刪除。

在新加坡,當局對一切集會活動都非常關注,達到一定人數的戶外集會都須向警方備案。新加坡內部安全局擁有非常大的權力,殖民地時期留下來的內部安全法授權可在必要時無限期拘留任何懷疑對種族和諧與社會穩定造成威脅的人士,並可在不經審訊的情況下扣押多年,這法律在人民行動黨政府過去對付馬來亞共產黨的時候應用,現在依然會以反恐怖主義的藉口進行起訴。

此外新加坡的高道德標準管制還表現在對日常行為的監督上,新加坡實行嚴刑峻法管控:禁止口香糖在新加坡境內銷售(醫療用口香糖除外),但近年來在美方的壓力之下,逐步有條件的開放;使用廁所後未沖水、浪費食物、在非吸煙區吸煙、亂過馬路(不在指定的過路處過馬路,如不利用天橋或隧道過馬路)、地鐵上喝水或進食都會導致罰款;隨地亂丟垃圾則可能面對強制勞役,如被罰在公園打掃。甚至有過胖過瘦的小學生會被老師強迫喝牛奶。

該國還擁有可能是全世界最嚴格的禁法律,攜帶毒品入境或藏毒作販賣用途的主要刑罰為絞刑,根據現行新加坡法律第一百八十五章《濫用藥物法》Misuse of Drugs Act (Singapore),未經許可而進出口多於15克的海洛英、或多於30克嗎啡可卡因、或多於500克的大麻者,又或未經許可而製造任何數量之海洛英、嗎啡或可卡因者,均屬違法,而觸犯該等罪行者會全部判處死刑。此外對於成人男性犯罪者(16歲以上50歲以下)還可使用笞刑處罰(英國留下來的傳統)。大多數外國人無法理解這些嚴厲的刑法,一些新加坡人認為嚴刑可有效制止罪案或破壞行為。

行政區劃

新加坡土地面積僅五百餘平方公里,以符合都市規劃的方式將全國劃分為五個社區(行政區),中區社區(人口120萬),東北社區(人口130萬),西北社區(人口83萬),東南社區(人口84萬),西南社區(人口83萬),由相應的社區發展理事會(簡稱社理會)管理,其首長原為新加坡國會議員兼任之主席,2002年起首長改制為專職稱市長,市長級別相當於部長。在新加坡,市長指的就是社區發展理事會的最高行政首長。這五社區進一步分為選區。

Template:Gallery

地理

新加坡共有大小島嶼63個,地勢起伏和緩,主島新加坡島的面積占到90%以上[12]。於北部建有新柔長堤,西部有第二通道,兩者成為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柔佛間的通聯繫道。新加坡島以外較大的有島嶼裕廊島德光島烏敏島聖淘沙,地理最高點為武吉知馬,海拔163.63在手动语言转换规则中检测到错误(537英尺)[13]

新加坡很多國土都是填海產生,建國後曾經進行多次填海工程。至2013年3月,填海土地面積達到逾13,000公頃,佔據新加坡原有國家土地面積達約1/4。1950年至今,約20%的國土面積由填海產生,新加坡國土面積於1960年代時為581.5平方在手动语言转换规则中检测到错误(224.5平方英里),現在約為704平方在手动语言转换规则中检测到错误(272平方英里),至2030年以前,將會增加100平方在手动语言转换规则中检测到错误(40平方英里)[14],部分計畫則連結比較小的島嶼,包括裕廊島[15]。儘管都市化縮減了雨林面積,新加坡約有23%的國土屬於森林或自然保護區[16],森林主要分布於武吉知馬自然保護區[15]。新加坡在城市綠化方面相當成功,境內共有逾300座公園及4個自然保護區,有「花園城市」之稱[17]

新加坡並無採行夏時制新加坡標準時間UTC+8,較其地理位置時間快1小時[18]

新加坡地處熱帶,長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為赤道多雨氣候,長夏無冬,氣溫年溫差和日溫差小,年平均溫度在24攝氏度至34攝氏度之間:最冷月為1月,受來自中國的東北季風影響,加上低壓帶的南移,較乾燥的東北風會令新加坡的平均低溫徘徊在攝氏23至24度左右。在此期間,新加坡的天氣也會比較好;而到了4月至5月這段期間, 在低壓帶的北移和東亞大陸高壓帶的減弱的影響下,氣溫會有輕微回升,而且雨量也會增多,濕度較高,每日平均相對濕度早上為79%,下午為73%[19]。降雨充足,也常有雷暴,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每年11月到1月為雨季,受較潮濕的季風影響,雨水較多[20]

新加坡早期的移民多聚集在中南部的新加坡河出海口一帶,其他地區則大多是熱帶雨林或農業用地;除了少數的自然保護區之外,新加坡基本上都已城市化。

由於缺乏大型縱深的河流,新加坡政府專門修建了多個蓄水池,用以收集平常降雨所帶來的水源。儘管降雨量有時會很大,這些雨水還是無法滿足新加坡的用水需要,目前接近40%的用水從馬來西亞進口。新加坡政府也在積極開發其他水源,包括海水淡化以及再生水,計劃降低對外來水的依賴。

Template:Weather box

文化

人口

File:EsplanadeAerial.JPG
榴蓮狀的濱海藝術中心,矗立在濱海廣場的前面,空照圖

新加坡是世界人口密度第三高的國家或地區,僅次於澳門摩納哥

根據新加坡政府2011年統計數據,目前新加坡常住人口已達518萬人,其中325萬人(63%)屬於本國公民,其他則屬永久居民或外籍勞工,有23%本國公民在新加坡以外地區出生,永久居民約有50萬人[4][21][5]

新加坡人口年齡中位數為37歲,每戶平均人口為3.5人,由於土地不足,約五分之四的新加坡人居住於一般稱為組屋公共房屋(政府部份資助購買的廉價質房屋)[22]。至2010年,已有四分之三的人口居住於4房或以上的組屋或私有住宅,住宅自給率則達87.2%[23][24]行動電話普及率則高達每千人擁有1,400支行動電話,約十分之一的居民擁有汽車[5]

新加坡總和生育率一直處於低水平,於2012年估計每個婦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數為0.78名嬰兒,小於人口置換的2.1[11];為了解決此項問題,新加坡政府在過去數十年鼓勵外國人民移居新加坡,而大量移民也使新加坡人口並未減少[25]

新加坡為世界上失業率最低的國家之一,過去十年間失業率未曾超過4%,失業率於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達到高峰,失業率為3%,至2011年降回1.9%[26][27]

於2009年時,約四成的居民為外國移民,為比率最高的國家之一[28],雖然外國移民對於國家經濟相當重要,但政府考慮限制外國勞動力,外國勞動力組成了80%的營造業及50%的服務業勞動力[29][30]

2009年,在本地居民(本國公民及永久居民的總稱)中,華人占74.2%,而歐亞混血人口和其他族群(包括峇峇娘惹)則占3.2%,馬來人占13.4%,印度裔(以泰米爾人居多)占9.2%。[31]新加坡華人的祖先大部分源自中國福建廣東海南等地。

語言

新加坡是一個多語言的國家,其官方語言包括英語華語馬來語泰米爾語[32]

基於和馬來西亞的歷史淵源,《新加坡憲法》清楚定明:馬來語為新加坡的國語。自新加坡獨立以來,政府一直採用英語作為不同種族社群之間的主要通行語和教學語[33][34],並將之定位成「第一語言」,新加坡憲法及法律也以英語書寫[35],在法院中,使用英語以外的語言也會翻譯成英語[36][37];然而僅有三分之一的人以英語為母語,約三分之一的新加坡華人、四分之一馬來西亞人及二分之一印度人以英語為母語,且約有五分之一的人無法理解英語[38][39]

新加坡有相當多人能使用兩種語言,大多為英語及其它官方語言,不過在流利程度上有很大的差異。[39][40]由於曾經受到英國的管理,新加坡英語也多以英語為標淮[41]新加坡式英語則介於標準英語與皮欽語之間,但政府並不鼓勵使用新加坡式英語[42]

新加坡因為在1980年代全面廢除華校制度,將原來的華校改成全英校制度,所以英語是新加坡華人的最主要語言,多數人在家裡已說英文,但保留華語能力。

自新加坡1965年獨立建國以來,雙語教育即成為主流教育體系的基石。所有新加坡學生除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外,還必須修讀所屬族群的「母語」課程。新加坡推行以英語為主、族群「母語」為輔的雙語教育政策是人民行動黨政府基於國家發展和族群團結所作出的必然選擇。但是,經過40多年的推動後,英語不但已成為本地強勢主導工作語言、跨族群語言、「國家語言」,未來還可能取代族群「母語」,成為新加坡第一語言。

在新加坡的華族社群里,華裔學生必須接受「英文為主,華文為輔」的雙語教育體制,在基礎教育階段修讀十到十二年的華語課程。但相對於英語應用能力,華語在新加坡聽說能力還行,「讀寫能力」卻不斷弱化。[43] 新加坡是個閩南人(當地稱福建人)為主的社會,民間普遍使用閩台閩南語,能與中國大陸的廈門泉州漳州人,以及台灣的閩南人溝通無礙。但自從1980年代由新加坡政府主導的「講華語運動」之後,華語成為新加坡華裔的通用語,新加坡媒體使用方言受到了諸多限制,甚至是Template:來源請求,從而導致大部份的年輕新加坡華人無法有效地使用華語方言。此外政府對電視、電台的華語節目也有嚴格的限制:例如從港台進口的方言影視劇就必須用華語重新配音後才可以在本地兩家無線中文頻道(8頻道和U頻道)播出或上映。在海外,儘管母語一般指的是第一語言,新加坡則使用母語來指民族語或第二語言。雖然新加坡多年來努力不懈地推展講華語運動,但政府仍保留方言新聞這一塊,聽眾至今仍可從城市頻道,收聽到6種方言新聞播報,讓聽不懂標準華語的年長者,能掌握國家大事或時事新聞,不至於脫節。

新加坡官方使用與中國一致的簡體漢字。但在1969年至1979年間曾短暫擁有自己的漢字簡化標淮,民間以簡體字為主但偶爾也會出現繁體字與簡體字混用的現象。新加坡的官方文字為英文,因此公函、商務往來和其他經濟業務性質的書信通常以英語為主。

宗教

Template:Bar box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移民社會,也因此匯集了世界上多種宗教。

佛教為新加坡第一大宗教,其他宗教依人口多寡分別為基督教伊斯蘭教儒教道教印度教。從2000年至2010年間,基督教、無宗教信仰及道教比例分別增長了3%,佛教比例略微下降,其他信仰則仍保持穩定[39]。各宗教信仰情況大致如下:

佛教占總人口的33.3%,信徒多為華人基督教(包括基督新教天主教及其他教派)占總人口的18.3%,10歲以上的信徒36.4萬人(占14.6%),有266座教堂[44]。新加坡最早的教堂是喜街(Hill Street)的亞美尼亞教堂(Armenian Church)和聖安德烈路的聖安德烈教堂;伊斯蘭教總人口的占14.7%,具有馬來西亞巴基斯坦血統的民眾基本為穆斯林,另外也有一部分印度血統的穆斯林,全國現共有穆斯林約34.8萬人,並建有清真寺約80座,其中較為著名的有花蒂瑪清真寺和蘇丹清真寺;道教占總人口的10.9%,信徒基本上為華人印度教占總人口5.1%,教徒超過8萬人,基本上是印度族裔,寺廟約共22座。

據統計,將近86%的新加坡人有宗教信仰。相對以上主要宗教而言,其他宗教人數較少,合計只有1.1萬餘人。錫克教是19世紀從印度傳入的,在新加坡有7間錫克廟,如奎因街的錫克廟等,教徒主要是錫克族警察、保安員。猶太教在新加坡有兩個會堂。拜火教在新加坡則沒有廟宇。

新加坡憲法保障宗教自由,但對少數宗教派系(如耶和華見證人)仍有所禁制[45]。該教教徒曾因反對兵役獲罪[45]

經濟

Template:Photomontage

1965年獨立以前,新加坡為英國海峽殖民地的首都,是英國當時於東南亞最主要的海軍基地[46]新加坡海軍基地擁有當時世界最大的乾船塢[47]。隨著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帶動全球貿易迅速成長,新加坡成為世界主要貿易據點,新加坡港也成為世界最繁忙的港口之一[48]。於獨立前的1965年,新加坡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511美元,居東亞國家第三位,不過雖位於東亞和東南亞第三,但當年的東亞和東南亞除日本外,幾乎都是未開發國家,狀況和今日的非洲相似,故511美元在當年不只是比南非共和國和北非的利比亞低,也不如中南美洲的委內瑞拉、阿根廷,更只有約歐洲富裕國家的20%~30%。因此即便是東亞東南亞第三高,但概念上其實和今日的「非洲第三」相似,所以當時新加坡仍屬於貧窮經濟體。[49]

自馬來西亞獨立後新加坡政府始得以自由主導經濟發展方向,外商直接投資李光耀吳慶瑞及荷蘭經濟學家阿爾伯特·魏森梅斯的國家主導經濟政策刺激了經濟成長[50]。今日的新加坡是東南亞國家中唯一的已開發國家,國民所得至2013年為止已是遙遙領先東南亞周邊各國至少有六倍以上的差距,如果以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計算的話,新加坡更在全球最富有國家內名列第四。

1965年獨立後,新加坡經濟迅速成長,使之逐漸發展成為新興的已開發國家,並因此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在重工業方面,主要包括了區內最大的煉油中心、化工造船電子機械等,擁有著名的裕廊工業區國際貿易金融業在機場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是亞洲最重要的金融和貿易中心之一。此外,新加坡也是亞洲的區域教育樞紐,每年吸引不少來自中國馬來西亞等地的留學生前來升學,為國家帶來豐厚的外匯和吸納許多人才。旅遊業也在總體經濟結構中占重要比例,遊客主要來自日本中國地區和東南亞其他國家[51]

早期的新加坡是個眾多跨國公司在東南亞投資的首選地,得益於新加坡穩定的政局、廉潔高效的政府以及較低的成本。但是隨着人力成本的提高,以及東南亞其他國家的工商發展,新加坡的這些優勢逐漸喪失,許多工業、製造業紛紛外遷。然而受限於自身環境,易受全球經濟蕭條影響,尤其2003年肇於SARS因素,新加坡當年GDP負增長率達2.2%,迫使政府開始考慮其他的發展政策。新加坡政府長期鼓勵私人創業以及依靠中國印度的掘起調整經濟結構,鼓勵企業到新興工業國家拓展投資,但還未見成效。

成立於1974年的淡馬錫控股是新加坡政府所全資擁有的幾家公司中知名度最高的,卻始終保持神秘,自成立起到2004年9月期間從未公布過財務報表。作為豁免私人企業,淡馬錫控股不必像上市公司一樣公開每年的財務報表,因此一直以來對該公司的傳聞都不斷。該公司掌控了包括新加坡電信新加坡航空星展銀行新加坡地鐵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新加坡電力吉寶集團萊佛士酒店等幾乎所有新加坡最重要、營業額最大的企業,此外,該公司也參股新加坡兩家媒體——新加坡報業控股新傳媒,因此可能間接進行言論管制。曾有國外媒體估算,淡馬錫控股所持有的股票市價占到整個新加坡股票市場的47%,可以說是幾乎主宰了新加坡的經濟命脈。也因如此,新加坡的經濟模式被稱作是「國家資本主義」,即通過國家控制的私人企業來進行投資,主導以私營企業為主的資本市場。

淡馬錫控股除了投資新加坡本地市場外,也把亞洲市場和發達國家市場視為投資終點,目前大約一半的資產是在新加坡以外地區。其中主要的投資包括馬來西亞電訊、印度的ICICI銀行、澳大利亞第二大電信公司Optus。近年來該公司加大了對中國市場的投資,對中國的首家私營銀行民生銀行表現出興趣。2010年11月1日淡馬錫控股宣佈注資4億美元,入股巴西石油與天然氣服務公司(Odebrecht Oil and Gas,簡稱OOG),將持有該公司14.3%的股權。Odebrecht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建築工程公司,旗下石油與天然氣服務公司自1950年代起即持續與巴西國家石油公司維持夥伴關係。 《經濟學人資訊社》(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2014公布最新「全球生活費用調查」(Worldwide Cost of Living Survey),因新元強勢和物價上漲,新加坡成為全世界對外派人員和商務客來說生活費用最昂貴的城市[52]

但《經濟學人》所調查的對象為「外派人員和商務客」,此兩類人士的消費商品偏向高端奢侈產品,而對「一般市民而言」,根據《亞洲競爭力研究所》所發布的『城市生活費指數』新加坡的2015年一般市民生活費排名為全球48名[53]

產業

File:2014 Singapore Products Export Treemap.png
新加坡主要出口品項(2014年)[54]

新加坡擁有數項表現突出的產業,新加坡為世界第三大外匯交易中心及亞洲第一大外匯交易中心,賭博市場位居第二[55],為第三大煉油及交易中心,鑽油平台製造及船舶修復則居第一[56][57][58],且為世界最大物流樞紐[59]

新加坡產業多元,以金融業、製造業、煉油業最為主要產業。主要出口產品為精鍊石油、電腦及集成電路[60],佔2010年全國27%的國內生產總值。另外,化學、機械、生物醫學亦為重要產業。

新加坡的旅遊業十分發達,每年來訪本地的外國遊客約1500萬人次,其中中國遊客人數增長最顯著,主要是由於政府減少了中國的公民簽證程序、以及延長停留的時間所致。為進一步鼓勵旅遊業的發展,新加坡也非常重視廉價航空的發展趨勢;除了建立兩家私營的廉價航空公司外,也鼓勵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等國的廉價航空公司將新加坡列為目的地之一,也表示願意降低樟宜國際機場的費用。

主權基金

新加坡有兩家全資國有企業,一間是淡馬錫控股公司(Temasek Holdings),另一間是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

  1. 淡馬錫控股公司是成立於1974年的一家新加坡的半政府豁免私人企業投資公司,新加坡政府財政部對其擁有100%的股權。截至2013年3月31日的財政年度,全年盈利106億坡元(83億美元),股東回報率8.9%。集團投資組合價值約2,150億坡元(1.318萬億港元)(約1690億美元)
    • 該公司掌控了包括新加坡電信、新加坡航空、星展銀行、新加坡地鐵、新加坡港口、海皇航運、新加坡電力、吉寶集團和萊佛士飯店等幾乎所有新加坡最重要、營業額最大的企業,曾有國外媒體估算,淡馬錫控股所持有的股票市價佔到整個新加坡股票市場的47%,可以說是幾乎主宰了新加坡的經濟命脈。
    • 另外淡馬錫也持有其他國家的企業股份如下一:
  2. 另一家投資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成立於1981年5月22日,簡稱GIC,是新加坡最大的國際投資機構,負責管理新加坡政府大部分海外資產,成立之初由李光耀親自擔任主席,吳慶瑞擔任副主席,但李光耀依然擔任公司董事長。現任總裁為李一添世界銀行行長詹姆斯·沃爾芬森曾被邀請擔任GIC顧問。GIC目前管理的資產超過3000億美元,它的投資遍布全球30多個國家2000多家上市及未上市公司。其中北美占50%、歐洲占25%,東亞及東南亞占25%。GIC於1995年即進入中國大陸,是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發起股東之一。GIC也是台灣的「外國專業投資機構 (QFII)」制度史上最大的投資人之一(該制度於2003年廢除)。由於公司也非上市公司,雖然負責管理政府資產卻從不公布財務報表、高層管理人員薪資等基本情況,引起一些批評人士的擔憂與指責,特別是李光耀本人曾擔任該公司最高管理職務,更引發外界猜疑。

交通

新加坡交通發達便利,交通產業占到全國GDP總產值的10%左右。截至2010年,新加坡的集裝箱港口吞吐量年噸位為標淮箱2843萬個,領先於香港,僅次於上海,居世界第二位。

航空

目前,新加坡擁有5個機場,其中新加坡樟宜機場實里達機場是國際民航機場;另外的巴耶利峇機場三巴旺機場登加機場3個則用於軍事用途。

新加坡的樟宜機場也是東南亞乃至全世界最繁忙的機場之一,也是歐洲袋鼠航線的最重要的一個中途站。作為亞洲最繁忙的5個機場之一,樟宜機場的年旅客數已經突破3000萬人次。樟宜機場雖然已有將近35年的歷史,卻依然被評為全世界最舒適的機場之一,目前擁有4個航廈和兩條跑道樟宜機場的年過境旅客人數將達到6670萬人次。

此外,新加坡北部的實里達機場目前擁有一條長達1620米的跑道,專門連接鄰近國家的旅遊景點的定期航班、團體包機或接待私人飛機,在2005年,有關當局計劃擴展跑道到2000米,以接待波音737級數的客機,它是新加坡第一個國際民用機場。

巴耶利峇空軍基地,擁有一條長達3760米的跑道,允許外國空軍到訪時使用。據了解,美國空軍經常在此空軍基地停留。新加坡另外還有三巴旺空軍基地登加空軍基地

港口

File:Singapore port panorama.jpg
新加坡港口,背景為聖淘沙島
船在海洋上與新加坡天際線(東海岸公園)

公共運輸

公路

新加坡本島的公路完善,擁有10多條高速公路貫穿全島。此外公共交通同樣發達,以地鐵、公共巴士與德士為主。目前開通了5條地鐵線路,另有一條正在建造中;公共汽車路線上百條,由兩家公交公司經營,分別為新捷運SMRT地鐵有限公司

丹戎巴葛火車總站是馬來亞鐵路網的最南端,由馬來亞鐵道公司特許經營,每日有班車往返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各城市。2011年7月1日起,新加坡的兀蘭火車關卡成為馬來亞鐵道公司路網的最南端。

私家車普及率在新加坡並不高,主要是由於政府的諸多限制措施。私人購車必須首先競標取得數量有限的擁車證,一張擁車證的價格就已經相當於一輛普通進口轎車的價格,而且擁車證的有效期只有十年。此外,新加坡也是全球第一個採用電子道路收費系統的國家,在進入市中心的道路上架設自動電子收費系統,在高峰時段進入市中心的車輛將自動付費。由於購買私家車的成本太高,再加上完善、方便的公共交通網絡,使得大多數新加坡人選擇不購買汽車,這也有效地解決了其他都市普遍存在的交通堵塞問題。

住宅

File:View of Toa Payoh 2009 LL.jpg
在大巴窯(Toa Payoh)組屋建築 (夜景)

在住房方面,84%的新加坡人口居住在由政府(建屋發展局HDB)建造的組屋中(即公共住宅),價格非常低廉,並且還可以高價再轉售給無權購買新組屋的新加坡永久居民或選擇不婚單身獨居的新加坡公民。組屋之外最多人居住的是共管式公寓,屬於私人性質的住宅樓房,價格一般是政府組屋的四、五倍之多。此外還有少部分的排屋(即聯體別墅)或獨棟別墅,但不太多人選擇。

教育

Template:Bar box 新加坡很重視教育,教育部是僅次於國防部的第二大財政開支部門,新加坡奉行精英教育,教育制度類似英國式制度,除了各語文類科外,均以英語為媒介語言[61][62]。一般修讀完十到十一年的中小學後能選擇到初級學院、高中或理工學院就讀,前兩者半數以上能升上國內大學。新加坡有五所理工學院與三所大專學府,其中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都是亞洲頗具盛名的學府。由於採用英國式教育系統,因此不少學生亦選擇前往英國澳洲升學,學校亦能直接協助同學以UCAS系統申請英國院校。

新加坡每年吸引不少來自中國和馬來西亞等地的留學生前來升學,令該國成為亞洲的區域教育樞紐。

新加坡教育制度常被批評為過分依賴制式教材,不鼓勵個人獨立思想空間,強調以考試方式來區別學生素質(升學至上主義),貶低其他的學習方式及職業的貢獻,新加坡本土電影《小孩不笨》即以討論該制度可能扼殺其他新加坡各類型人才發展,及因個人無獨立思考的習慣將無法回應社會變遷挑戰為電影主題。

體育

新加坡休閒體育設施完善,民眾愛好足球,在各大集選區都設有專業的足球場。在足球方面,新加坡自1996年起設有新加坡職業足球聯賽,其國家隊也曾三度獲得東南亞足球錦標賽冠軍,並在海外體育賽事(如英超聯賽)擁有廣泛支持者。另外,新加坡體育城包含原址位於舊的新加坡國家體育場,而新的新加坡國家體育場是一座位於新加坡加冷(Kallang)室內體育場,於2014年4月啟用,可容納55,000人。那是未來為新加坡國家足球隊的新主場,2019年世界盃橄欖球賽有些賽事也將於此舉行。

在傳統水上活動如游泳帆船水球等是東南亞地區的佼佼者。近年來在桌球、射擊等運動也有不俗的表現。政府在培育體育人才方面,如開辦體育學校,引進外來教練與體育員,也計劃在近期開埠國際級的體育學院。

新加坡比較知名的運動員有:四屆全英羽毛球超級賽男單冠軍黃秉璇,以及乒乓球選手井浚泓李佳薇馮天薇等等。

2008年2月21日,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雅克·羅格宣布,2010年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辦城市為新加坡。

2016年8月13日(巴西時間8月12日),新加坡泳手史高寧(Joseph Schooling)參加第31屆夏季奧運會,在男子100米蝶泳決賽以打破奧運紀錄的50秒39,贏得新加坡歷來首面奧運金牌。同場的美國名將邁克爾·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與南非泳手查德·拉·克洛斯匈牙利泳手切赫·拉斯洛(László Cseh),以51秒14並列第二。[63]

軍事

新加坡軍事可以說是東南亞科技最先進的軍隊[64],軍隊包括陸軍海軍空軍[11],軍隊也被認為是維持城市獨立的保證[65]。而警察部隊也屬兵役制。

新加坡的軍人稱為新加坡武裝部隊,新加坡武裝部隊分為三類,包括:正規軍人,現役軍人以及戰備軍人。正規軍人指的是職業軍人,現役軍人指的是十六歲到二十餘歲不等為了保護國家而強制服兩年兵役的軍人,戰備軍人指的是從現役中役滿退伍,進入十年回營訓練周期並能夠在一定時間內動員起來的的後備軍人。新加坡法律規定年滿十八歲的男性公民必須服兵役2年半,拒絕服役屬違法。服役前須接受為期九個月的基礎軍事訓練課程。新加坡軍隊分陸、海、空三軍,具體數量未知,但是一般認為整體數量有超過五萬以上,但是正規軍人和現役軍人總數應該不超過五萬,新加坡是馬六甲海峽邊的小國,周邊被許多國家及幾億馬來人圍繞,以華人為主體族群的新加坡天然安全警覺高騰。因此國防部成為新加坡政府財政開支最大的部門。新加坡有五個空軍基地,樟宜空軍基地(西)樟宜空軍基地(東)巴耶利峇空軍基地三巴旺空軍基地登加空軍基地,24架F-15SG多用途戰鬥機,70架F-16多用途戰鬥機,為新加坡空軍目前的主力戰機。三個海軍基地,布拉尼海軍基地,大士海軍基地,樟宜海軍基地常駐美海軍自由號等(USS Freedom,LCS-1),瀕海戰鬥艦共4艘,亦可停美海軍航空母艦

新加坡是FPDA(五國聯防)組織的成員國之一。該組織的成員國還有英國澳洲紐西蘭馬來西亞,協議規定在新加坡或馬來西亞任何一方遭受到攻擊,英澳紐三國都有義務給予軍事援助。

新加坡軍隊與中華民國國軍有合作關係,新加坡的建軍就受到中華民國大量的資源與幫助,其中不乏退役將領在新加坡任職武官,自蔣經國李光耀時代,新加坡就將其軍隊移至中華民國(台灣)訓練,由於新加坡地狹,而軍隊也不能送交鄰國馬來西亞訓練,這樣也有造成軍情外洩疑慮,而移至中華民國(台灣)訓練,一方面是因為蔣李兩人私交匪淺,另一方面新加坡與中華民國友好,於是促成新加坡移到中華民國(台灣)訓練的星光部隊,其駐地在台灣省新竹縣湖口鄉台灣省雲林縣斗六市台灣省屏東縣恆春鎮

飲食

由於新加坡的戰略位置,新加坡菜反映出新加坡文化起源於馬來西亞的種族多樣性,為百年文化互動而成的產物。

食物主要受到當地馬來人的影響,加上來自中國、印尼、印度、土生華人、和自十九世紀英國所帶來的西方(特別是英語和一些葡萄牙語影響的歐亞,被稱為基斯)的移民傳統。而在當地的飲食文化也同樣存在於其他領域,如:斯里蘭卡、泰國、菲律賓、和中東地區的影響。

新加坡小販攤檔中,例如:具有中國華裔背景的廚師受到由印度文化的影響,可能會嘗試多樣化的調味品及配料,如羅望子,薑黃,和酥油;而印度廚師則可能也能 提供炒麵等菜,但有些印度裔廚師不提供豬肉與牛肉類。隨著來自各種不同國家的影響,它足以顯示全球化的現象,進一步影響新加坡的料理。

當地食物

蝦麵肋沙海南雞飯炒粿條沙爹椰漿飯辣椒螃蟹咖椰吐司咖啡螃蟹米粉

爭議事件

  • 新加坡仍有鞭刑制度,著名案件,如:「麥可·彼特·費爾受鞭刑案
  • 16歲少年余澎杉,2015年因在Youtube發布批評剛逝世的李光耀為「獨裁者」及指「耶穌欺騙世人」,遭新加坡政府以「傷害他人宗教或種族情感」、「發放猥褻物品」及「滋擾」等罪名拘捕提控,面臨最高監禁三年的刑罰;母親而後在網路上認錯道歉。[66]

公共假日

公曆日期 名稱 來由
1月1日 元旦
農曆正月初一初二(2018年為公曆2月16日、17日) 農曆 華人新年 春節
4月6日[註 2] 耶穌受難日
5月1日 勞動節
5月5日[註 2] 通常是農曆的月圓之日(十五) 衛塞節
8月9日 國慶日 獨立日
8月19日[註 2] 回曆 開齋節
10月26日[註 2] 回曆 哈芝節
11月13日[註 2] 印度曆 屠妖節 排燈節
12月25日 陽曆 聖誕節

注釋

  1. 來自馬來語Selat(意為「海峽」)。
  2. 2.0 2.1 2.2 2.3 2.4 每年不同

參考文獻

  1. Measuring Globalization (PDF). A.T. Kearney/FOREIGN POLICY.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5-10) (英語). Singapore leads the rankings as the most global nation in the index, due in large part to its high trade levels, heavy international telephone traffic, and steady stream of international travelers. European nations round out the rest of the top five countries. 
  2. Executive summary (PDF).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Authority. [2011-04-11]. 
  3. Sudderuddin, Shuli. Singapore's phantom workers. The Straits Times (Singapore). 2009-02-22 [2011-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25). 
  4. 4.0 4.1 Census of population (PDF). Singapore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2010 [2011-07-0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07-05). 
  5. 5.0 5.1 5.2 Key annual indicators. Singapore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2011 [2011-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21). 
  6. 石肋學會. 閒話石肋 (PDF). 石肋學會會訊(第一期) (新加坡: 石肋學會). 2006年3月, No.1: 12–13 [2010-03-21]. ISSN 1793-323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01-14) (中文). 
  7. 古吧. 石肋無去去惹蘭. 汕頭日報. 2009-10-25 [2010-03-21] (中文). 
  8. 王偉深; 少光. 一片帆去到實肋埠. 妙語典故. 廣州: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2010-03-21] (中文). 
  9. 許雲樵康泰吳時外國傳輯注·蒲羅中國》四十四頁新加坡南洋研究所出版1971
  10. 許雲樵《南洋史》97頁星洲世界書局1961
  11. 11.0 11.1 11.2 Distribution of family income - Gini Index. CIA. 2011 [2012-08-15]. 
  12. Savage, Victor R.; Yeoh, Brenda S.A. Toponymics: A Study of Singapore's Street Names. Singapore: Eastern Universities Press. 2004. ISBN 978-981-210-364-2. 
  13. Bukit Timah Hill. Heritage Trails. [2010-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2-05). 
  14. Towards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State of the Environment 2005 Report (PDF). Ministry of the Environment and Water Resources. [2010-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23). 
  15. 15.0 15.1 Earthshots: Satellite Images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Singapore. Earthshots. [2011-02-18]. 
  16. Forests, grasslands and drylands – Singapore (PDF).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2003 [2011-07-02]. 
  17. Interesting facts of our Garden City. National Parks Board. [2011-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23). 
  18. Mok Ly Yng. Why is Singapore in the "Wrong" Time Zon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2010-09-22 [2011-06-02]. 
  19. Weather – Singapore. BBC News. [2011-04-13]. 
  20. Weather Statistics. National Environment Agency. [2010-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28). 
  21. Census of population (PDF). Singapore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2010 [2011-07-0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07-05). 
  22. 存檔副本. [2013-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11).  已忽略文本「2011-12-11」 (幫助)
  23. Key demographic indicators, 1970–2010 (PDF). Singapore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2010 [2011-07-0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03-16). 
  24. Resident Population by Place of Birth, Ethnic Group and Sex (PDF). Singapore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2010 [2011-07-0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6-07). 
  25. Ng, Julia. Singapore's birth trend outlook remains dismal. Channel NewsAsia (Singapore). 2007-02-07 [2010-04-22]. 
  26. Unemployment. Ministry of Manpower. 2010 [2011-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26). 
  27. Chan, Joanne. S'pore unemployment rate falls to three-year low. Channel NewsAsia. 2011-06-15 [2011-07-02]. 
  28.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igrant stock: The 2008 revision",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 (2009).
  29. Executive summary (PDF).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Authority. [2011-04-11]. 
  30. Sudderuddin, Shuli. Singapore's phantom workers. The Straits Times (Singapore). 2009-02-22 [2011-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25). 
  31. Hoe Yeen Nie. Singaporeans of mixed race allowed to 'double barrel' race in IC. Channel NewsAsia (Singapore). 2010-01-12 [2011-02-18]. 
  32. Republic of Singapore Independence Act, 1997 revised edition. 
  33. Education UK Partnership – Country focus. British Council. October 2010 [2011-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02). 
  34. Speech by Mr S. Iswaran, Senior Minister of State, Ministry of Trade and Industry and Ministry of Educat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2010-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19). 
  35. Constitution of 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 Part I. 2010 [2011-07-02]. 
  36. What do I do if I can't speak English?. Singapore Subordinate Courts. [2011-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09). 
  37. Dependant's Pass – Before you apply. Ministry of Manpower. [2011-10-11]. 
  38. Census of Population (PDF). Singapore Statistics. 2010 [2011-02-1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2-20). 
  39. 39.0 39.1 39.2 引用錯誤:無效的 <ref> 標籤, 未定義名稱為 2010censuspercentage 的參考文獻內容文字。
  40. Census of Population 2010 (PDF). Singapore Statistics. [2011-02-2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2-28). 
  41. What are some commonly misspelled English words?. Singapore: National Library Board. 2008-04-18 [2011-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03). 
  42. Tan Hwee Hwee. A war of words is brewing over Singlish. Time (New York). 2002-07-22 [2011-02-18]. 
  43. 吳英成. 新加坡雙語教育政策的沿革與新機遇 (PDF). 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新加坡). [2013-08-28]. 
  44. http://maps.singaporeexpats.com/singapore-maps-directory-CHURCH-p1.htm
  45. 45.0 45.1 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報告》. State.gov. [2017-05-25]. 
  46. Timeline: Singapore. BBC News. 2011 [2011-10-12]. 
  47. World War II. 2011 [2011-10-12]. 
  48. Port of Singapore. 2011 [2011-10-12]. 
  49. GDP(per capita,1968) by country, NationMaster.com.
  50. Murphy, Craig. Th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A Better Wa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101. ISBN 978-0-521-86469-5. 
  51. 星估2009年旅客人數較2008年減少6-11%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9-02-11.
  52. 簡長盛,《星擠下東京 生活費用冠全球》,中央社,2014/03/04, http://www.cna.com.tw/news/afe/201403040319-1.aspx
  53. — chong fs. 新加坡文獻館: 新加坡是外派人員生活費第四昂貴城市. Sginsight.com. [2017-05-25]. 
  54. Harvard Atlas of Economic Complexity. Atlas.cid.harvard.edu. [2017-05-25]. 
  55. Adam, Shamim. Singapore Miracle Dimming as Income Gap Widens Squeeze by Rich. Bloomberg (New York). 2011-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9). 
  56. Facts and Figures – Singapore 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2-07-20.
  57. Burton, John. Singapore economy grows 9.1% in first quarter. Financial Times (London). 2006-04-10. 
  58. Facts and Figures. Singapore 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 2012-01-30 [2012-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18). 
  59. Yang Huiwen. Singapore ranked No. 1 logistics hub by World Bank. The Straits Times (Singapore). 2007-11-07: 69. 
  60. Gross Domestic Product by Industry (PDF). Singapore Statistics. 2007 [2010-04-2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8-06-24). 
  61. International Student Admissions: General Information on Studying in Singapore. Ministry of Education. [2011-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3-04). 
  62. ASEAN Scholarships: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Ministry of Education. [2011-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4-06). 
  63. 【里約奧運】粉絲贏水神 史高寧為新加坡奪首金,香港蘋果日報,2016年8月13日. Hk.apple.nextmedia.com. [2017-05-25]. 
  64. Moss, Trefor. Buying an advantage. Jane's Defence Review (London). 2010-01-18. 
  65. SAF remains final guarantor of Singapore's independence. Channel NewsAsia (Singapore). 2007-07-01 [2011-02-19]. 
  66. 兒子批李光耀被關 母認錯:新加坡非最安全國家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外部鏈接

  1. 重定向 Template:Commons category
政府
旅遊
地圖
照片
影片
學術平台
爭議

參見

Template:新加坡共和國 Template:新加坡話題

  1. 重定向 Template:亞洲

Template:華人地區 Template:亞洲首都 Template:太平洋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