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讨论:长脚赤蛙查看源代码页面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长脚赤蛙Rana longicrus

俗名:Long-legged frog

科名:赤蛙科

界名:动物界

门名:脊索动物门

纲名:两生纲/保育等级

目名:无尾目

型态特征

成蛙:中型,红棕色,鼓膜周围菱形斑明显,背部有八字形黑斑,具背侧褶。蝌蚪:褐色,尾部与身体连接处有一对深色斑点。

成体特征

体型:中型修长,♂4-5cm,♀5-6cm。

头部:头长大于头宽,吻端尖,两鼻孔间距离小于眼睛到鼻孔的距离。上下唇白色,有黑色斑点。从吻端经眼睛、鼓膜沿颞褶到肩上方有一块黑褐色的菱型斑,形成一个黑眼罩。

背部:红褐色、褐色或灰褐色。两眼间有不明显的黑色横带,背部有一个八字形黑斑及一些小褐斑。

体侧:背侧褶细长明显,腹侧散布一些深褐色的小斑点。

皮肤:光滑,但有一些小颗粒性突起。

腹部:白色光滑。

前肢:有深褐色横纹,指细长,指间无蹼。

后肢:细长,有深褐色宽横纹。趾细长,趾间有半蹼。

===第二性征===雌蛙的颜色较偏红褐色,体型显著的大于雄蛙。雄蛙没有鸣囊,叫声细小。

卵块成球状不具有黏性,常数十个聚成一大团,一次产350-450粒卵。

蝌蚪

褐色,在尾部和身体相接处左右各有一个深色斑点。

相近种类比较

梭德氏赤蛙的吻钝圆,后脚比较短。

分布

零散分布于中北部山区,数量逐渐减少中。

繁殖期

冬天繁殖的种类,12月及1月较常见。长脚赤蛙雄蛙及雌蛙会突然大量涌出在水域附近。雄蛙出现于浅水域或草丛鸣叫,雄蛙叫声属小声的“波、波、波”或“揪”,需靠近才能发现声音。雄蛙是主动寻找雌蛙来形成配对,雌蛙会带雄蛙到约10公分左右的浅水域产卵,他们经常聚在一起产卵。

行为

长脚赤蛙属性为零散分布于台湾西中北部平地及低海拔山区,偶而可在草丛或阔叶林底层发现到它们的踪迹,尤其越接近繁殖期时越容易看到。

生态习性

栖息于低海拔阔叶林内的浅水潭、水田、水塘、草泽、草地。以静水域为产卵场。卵成团状聚集。蝌蚪主食为藻类、落叶;成蛙主食为小型无脊椎动物。区域性分布在北部与中西部海拔500公尺以下的地区。

长脚赤蛙快速识别方式

1:中型修长

2:鼓膜周围有菱形斑

3:背部有一个八字形黑斑

4:有背侧褶

声音特征

1. 鸣叫时间间隔 1.955±0.898(秒)

2. 鸣叫长度 0.266±0.007(秒)


3.主要频率 1252±170.3(Hz)

学名历史

长脚赤蛙是在1898年由美国学者史丹吉氏Leonhard Stejneger(1851-1943)描述命名,史丹吉氏是在研究日本学者Tsunasuke Tada于1896-1897年在台湾采集的一批两栖爬虫类标本时,发现长脚赤蛙是新种,并加以命名,命名用的模式标本来自台北,全世界仅分布于台湾及中国福建省。

参考文献

杨懿如,2002。赏蛙图鉴。

国立东华大学自然资源与环境学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