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211/212次列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Z211/212次列车是中国铁路运行于首都北京市至吉林省省会长春市之间的直达特快列车,自2014年12月10日起开行,由沈阳铁路局长春客运段京特车队负责客运任务,为长春首趟直通北京的旅客列车。列车使用25T型客车,沿京哈铁路运行,跨越北京、河北、辽宁、吉林四省市,全程1003公里,年运载客流量约79万。其中北京站至长春站运行9小时14分,使用车次为Z211次,长春站至北京站运行9小时39分,使用车次为Z212次。截至2007年,列车已连续17年被铁道部评为“红旗列车”、路风建设先进集体等称号,包乘组亦先后被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授予火车头奖杯。
历史
1954年7月11日,长春至天津的159/160次列车延长到北京,结束了吉林省没有进京列车的历史。
1955年6月1日,列车车次更改为33/34次,车辆及客运服务改由北京铁路局担当。
1956年1月1日,列车停运。
1957年1月1日,列车恢复运行,车次变为39/40次。
1959年6月1日,列车车次更改为59/60次.
1965年4月21日,列车停运。
1966年12月21日,列车恢复运行。车辆及客运服务改由沈阳铁路局担当至今。
1967年1月23日,59次列车在沈阳站发生了与306次列车侧面冲突的重大伤亡事故,其中死亡29人、重伤17人,轻伤81人。
1975年,列车车次再次变更为159/160次。
1983年7月11日,列车基本编组变为16辆,预留一辆。
1985年4月1日,列车车次变更为259/260次。
1987年起,列车连续多年被铁道部评为“红旗列车”,先后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路“安全优质标准车”、全国卫生先进列车等各类荣誉。
1993年4月1日,列车车次再次变更为59/60次。
1997年4月1日中国铁路第一次大提速,列车车次变更为K59/K60次[1],并改用25K型客车。
2000年10月21日中国铁路第三次大提速,列车车次变更为T59/60次。
2003年7月1日,中国铁路调整列车运行图,原运行走北京途经狼窝铺-沙子河-秦皇岛的T59/60次列车,改走新建成使用的秦沈客运专线。
2003年10月12日凌晨1点,长春开往北京的T60次列车由沈阳北站开出,驶进秦沈客运专线,成为该线路正式运营后的第一列旅客列车。
2004年4月17日,中国铁路实施第五次大面积提速,开行了北京至长春的Z61/62次列车,成为全国首批19对直达特快列车之一,也是沈阳铁路局当时唯一的一对直达特快列车。为缓解运能不足的矛盾,T59/60次列车仍被保留,两趟列车在开行时间、停靠车站、列车编组上做到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可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层次的旅客需求。
2006年11月26日,T59/60次列车取消沈阳北站停车业务。
2007年4月17日,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后,北京至长春间首次开行动车组列车,全程只需6小时,原T59/60次列车再度获得保留,但改为全列卧铺车厢。
2014年12月10日,T59/60次列车正式升级为Z63/64次列车[2],成为北京至长春间的第2对直达特快列车。
2019年10月11日,本车车次改为Z211/212次列车。
列车编组
T59/60次列车在2013年12月28日以前使用配属沈阳铁路局长春车辆段的中国铁路25K型客车车体,自2007年4月18日起改为全列卧铺车厢。列车曾于2004年在全路首次增设“超员凳”,专供购买无座票的旅客使用。
目前使用配属沈阳铁路局长春车辆段的中国铁路25T型客车车体,全程采取18辆编组,其中硬卧车13辆、高级软卧车、软卧车、行李车、各1辆。由长春客运段京特车队负责客运任务,是长春的“形象车队”之一。2006年9月1日,列车曾因不配备餐车、高级软卧包厢票价高昂、设施残缺及缺乏清洁等现象而被《人民日报》撰文曝光。但因《人民日报》记者缺乏专业知识,不了解铁路情况,文中所述情况并不完全客观。如曝光文中叙述“……所谓新空调高级软卧包厢,是把原来四人的包厢留了一面的上下铺,对面铺位变成厕所……”,实际情况是高级软卧包厢(简称软卧高包)使用的是RW19T型客车,与使用RW25T型客车的软卧车并不是同一种车辆,RW19T设计和生产时即为独立卫生间加单面上下铺的包厢,并非如文中所述变成厕所。在中国铁路客车中,亦有其它部分车次(如T201次列车)编组中会采用软卧高包。
视频
Z211/212次列车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从T59/60到Z211/212 “吉林第一车”65年大变身 ,搜狐,2019-10-13
- ↑ 北京至长春T59/60次将“升级”为Z63/4次,新浪网,201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