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夏目漱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3月30日 (一) 20:02 由 Cova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added Category:日本人 using HotCat
前往: 導覽搜尋
夏目漱石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夏目漱石
假名 なつめ そうせき
平文式羅馬字 Nstsume Sōseki

夏目漱石なつめ そうせき1867年2月9日1916年12月9日),日本作家。本名夏目金之助(なつめ きんのすけ),生於江戶(東京)一個小吏家庭,是家中末子。

生平

夏目素石,一八七四年(七歲)入淺草壽町的戶田學校;自幼喜歡漢學14歲開始學習中國古籍,少年時曾立志以漢文出世;23歲進入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1889年就學期間的漱石因受好友影響而開始寫作,同年9月9日,他的漢文暑假遊記《木屑錄》脫稿。《木屑錄》不僅是漱石最早匯集成冊的作品,且署名為「漱石頑夫」,是他的正式筆名「夏目漱石」的來源。1895年愛媛縣松山中學任教,後又去熊本縣執教。這段經歷後來體現在他的小說《哥兒》中。1899年10月28日,33歲的夏目抵達倫敦,開始了在英國的留學生活,1902年12月5日起程歸國,為期兩年。歸國後在東京帝大講授英文並開始文學創作。1905年的《我是貓》令他一舉成名。1907年開始為《朝日新聞》寫連載小說。1911年曾拒絕接受政府授予的博士稱號。1916年胃潰瘍去世。

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稱為「國民大作家」。他對東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詣,既是英文學者,又精擅俳句漢詩書法。寫作小說時他擅長運用對句迭句、幽默的語言和新穎的形式。他對個人心理的精確細微的描寫開了後世私小說的風氣之先。他的門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龍之介也曾受他提攜。

夏目漱石死後將他的腦和胃捐贈給東京帝大的醫學部。他的腦至今仍保存在東京大學。

日圓千元大鈔
原圖鏈接

1984年,夏目漱石的頭像被印在日元1000元的紙幣上(現在千元大鈔變成野口英世)。[1]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學的代表人物,即使沒有看過他的書,也都一定知道他筆下那隻洞察人生百態,會說「我是貓」的貓。

繪畫藝術的涉獵

夏目漱石在文壇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除了文學,他還有另一項所愛,那是另一種拿筆的創作——美術。他特別喜歡日本古美術和英國繪畫,在小說很多場景中也都有美術作品的存在(就像村上春樹的書裡一直放著爵士樂)。雖然已經有不少人研究過夏目漱石小說中的畫作,但是把文章中的美術作品系統性的整合,從視覺畫面去檢視他的美感世界的作法卻是頭一遭。

夏目漱石對日本古美術的素養啟蒙於他的父親,幼時就開始欣賞掛在家中的日本畫,也到美術館去看雪舟的水墨,或欣賞狩野派、円山派的作品。但是,他對於李氏王朝或佛教美術卻是不太有興趣,反倒是最愛俵屋宗達,由此可知他喜歡文氣重、清雅的作品。

從東京大學英美文學系畢業後,1900年到1902年在倫敦留學期間,開始對西洋美術產生興趣,並在回國後將他對美術的見解和知識,巧妙地運用在文學作品之中,常常設定一些與美術相關的橋段及場景,例如《三四郎》裡的原口就是一個畫畫老師,短篇⟨倫敦塔⟩就是在敘說米雷斯(Millais)的《倫敦塔的幽閉王子》一畫,《心》裡決定結束生命的教師,則引用了渡邊華山在死前畫下最後一幅巨作《黃梁一炊圖》來表現自己的心境。

英國留學期間,漱石接觸到大量的西洋美術真跡,奠定其美術評論的基礎,而豐富的鑑賞經驗,也讓他在情景或人物的文字描述上格外細膩深刻。 [1]

主要作品

夏目漱石38歲那年,1905年1月發表。一開始於同人雜誌《杜鵑》發表,有點神經衰弱的漱石,為了解悶,寫了這一篇有關住在院子的野貓之短文,出乎意外竟廣受好評,於是繼續寫下去,之後正式出版成書。

「咱家是貓。還沒有名字。完全搞不清在哪兒出生。只記得好像在一個陰濕的地方喵喵叫。」文章開頭這一段非常著名,書名由開頭第一句一字不改而來,這部書讓當時僅是位英文文學者的夏目漱石一舉成名。

故事描寫一群明治時代的庸俗紳士,聚集在中學英語教師苦沙彌老師的書房,高談闊論種種奇談怪論或小見聞,再通過「咱家」這隻貓的眼睛,嘲諷幽默地描述出來。[2]


作品集

  • 漾虛集——1906年
  • 夢十夜——短篇作品集

相關書目

參考來源

  1. 1.0 1.1 高綺韓. 不只文學,《我是貓》外的夏目漱石的美術世界. 明日誌. 2013-10-15 [2019-01-09] (中文). 
  2. 茂呂美耶. 夏目漱石的貓(中日文對照). 日本文化物語. 2016-06-21 [2019-01-09] (中文). 

外部連結